1、ICS 91.140.90 Q 78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37/T 3888 2020 老旧电梯及其主要部件安全评估导则 Guidelines for safety assessment of old lift and its main parts 2020 - 03 - 31 发布 2020 - 05 - 0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888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I 引言 .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评估机构要求 . 2 4.1 基本要求 . 2 4.2 制度要求 . 2 4.3 人
2、 员要求 . 2 4.4 设备要求 . 3 5 安全评估方法 . 3 5.1 风险等级评定 . 3 5.2 降低风险的措施 . 4 5.3 综合结论判定 . 4 6 安全评估内容 . 5 6.1 使用管理 . 5 6.2 日常维护保养 . 6 6.3 曳引驱动电梯 . 6 6.4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 25 7 安全评估程序 . 39 7.1 评估机构前期准备 . 39 7.2 委托单位前期准备 . 40 7.3 现场 安全评估 . 40 7.4 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 40 8 安全评估报告 . 40 8.1 安全评估报告内容 . 40 8.2 安全评估报告格式 . 40 附录 A (规范
3、性附录) 电梯安全评估报告 . 42 参考文献 . 46 DB37/T 3888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肖宏川、张峰、牛召平、李彦桦、王新宇、尤艺、侯冲、孙彦山、李德山、曾 庆贵、陈兆兴、周克、赵景星、王承彪、武军、刘剑锋、郭婷婷、张锐、矫恒杰。 DB37/T 3888 2020 III 引 言 为了加强对老旧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管理,规范电梯安全评估行为,提高安全评估工作质量,制定 本标准。本标准根据特种设备安
4、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以电梯相关 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为基础,汲取了相关 电梯安全评估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兼顾了不同电梯实际使用 现状,采用风险评价的方法,对电梯的安全性、可靠性等进行评估,指出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降低风险 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DB37/T 3888 2020 1 老旧电梯及其主要部件安全评估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梯安全评估机构要求、安全评估方法、安全评估内容、安全评估程序、安全评估报 告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曳引驱动乘客电梯、曳引驱动载货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
5、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5226.1 机械电气安全 机械电气设备 第 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10058 电梯技术条件 GB/T 10059 电梯试验方法 GB/T 10060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GB 16899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20900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价和降低的方法 GB/T 24478 电梯曳引机 GB/T 24804 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
6、规范 GB/T 30692 提高在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安全性的规范 GB/T 31821 电梯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GB/T 37217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主要部件报废技术条件 TSG 07 特种设备生产和充装单位许可规则 TSG 08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规则 TSG T5002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 T7001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 TSG T7005 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 自动扶梯与自动人行道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 GB 7588、 GB 16899、 GB/T 20900、 GB/T 24804、 TSG T5002、 TSG 08界
7、定的以及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老旧电梯 old lift 自办理使用登记之日起,使用十五年以上的电梯,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十年以上的电梯。 DB37/T 3888 2020 2 3.2 主要部件 main parts 对电梯安全运行起重要作用的部件,例如:驱动主机、悬挂装置等。 3.3 安全评估 safety assessment 评估机构接受委托方委托,以实现电梯安全为目的,通过查找设备本体、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 等一 个或多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对其进行风险分析和评定,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的活动。 3.4 风险 risk 伤害发生的概率与伤害的严重程度的综合。 3.5
8、 隐患 hidden danger 设备本体、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的危险缺陷,如电梯设备的老化磨损或设备、管理活动、 日常维护保养中存在的不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情况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 缺陷。 4 评估机构要求 4.1 基本要求 从事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机构应是独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具有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核准的电梯检验检测或型式试验资质 。 4.2 制度要求 评估机构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本标准的要求制定包括安全评估程序和安全评估流程在内的安全 评估作业指导文件,在本机构正式发布。 评估机构应建立制度对电梯安全评估质量实施控制,并对安全评估结果的真
9、实性、公正性负责。 4.3 人员要求 4.3.1 评估小组 评估机构应组成评估小组,评估小组应由两名 (含 )以上符合要求的人员组成。 评估小组组长应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电梯检验师(含)以上资格。评估组长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a) 熟悉电梯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法规标准; b) 掌握电梯安全评估过程; c) 不受任何偏见影响; d) 具有保障安全评估公正实施的组织 能力; e) 当评估不能达成一致时具有仲裁能力。 4.3.2 评估人员 DB37/T 3888 2020 3 从事电梯安全评估工作的评估人员应有三年以上与电梯相关检验检测或三年以上电梯专业技术工 作的经历。 4.4 设备要求 评估机构应配备能
10、够满足评估需求的仪器设备和工具。 5 安全评估方法 5.1 风险等级评定 5.1.1 通则 评估机构应根据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对查找的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定,确定风险等级和 风险类别。 5.1.2 严重程度 通过考虑对人身、财产或环境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 1 高 死亡、系统损失或严重的环境损害; b) 2 中 严重损伤、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c) 3 低 较小损伤、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d) 4 可忽略 不会引起伤害、系统或环境损害。 5.1.3 概率等级 通过考虑情节发生的概率、暴露于危险中的频次和持续时间以及影响、避免或限制伤害的可能性所 规定的因素,可
11、以评估伤害发生的概率。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 A 频繁 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 b) B 很可能 使用寿命内很可能发生数次; c) C 偶尔 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至少发生一次; d) D 极少 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 e) E 不太可能 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f) F 不可能 概率几乎为零。 5.1.4 风 险等级 根据已经确定的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按下表判定风险等级。 表 1 风险等级 概率等级 严重程度 1-高 2-中 3-低 4-可忽略 A-频繁 1A 2A 3A 4A B-很可能 1B 2B 3B 4B C-偶尔 1C 2C 3C 4C D-
12、极少 1D 2D 3D 4D E-不太可能 1E 2E 3E 4E F-不可能 1F 2F 3F 4F DB37/T 3888 2020 4 5.1.5 风险类别 通过综合衡量严重程度和概率等级来确定风险类别。风险类别应被评估为下列之一: a) 需要采取防护措施以降低风险; b) 需要复查,在考虑解决方案 和社会价值的实用性后,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防护措施来 降低风险; c) 不需要任何行动。 表 2 风险类别 风险类别 风险等级 I 1A、 1B、 1C、 1D、 2A、 2B、 2C、 3A、 3B II 1E、 2D、 2E、 3C、 3D、 4A、 4B III 1F、 2F、 3E、
13、 3F、 4C、 4D、 4E、 4F 5.2 降低风险的措施 根据每个项目风险等级评定结果,总结电梯设备本体、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中存在 的问题和安全隐 患,提出为降低风险而采取的措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a) 对于被识别出有风险隐患的部件达到 GB/T 31821、 GB/T 37217 所规定的判废要求的或制造厂 家产品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判废要求的,需采取更换电梯部件来消除风险。 b) 被识别出有风险隐患的部件未达到 GB/T 31821、 GB/T 37217 所规定的判废要求的或制造厂家 产品使用说明中规定的判废要求的,需采取调整电梯部件来消除风险。 c) 对于被识别出的风
14、险不能被消除或降低,应告知使用者该装置、系统或过程的遗留风险,如增 加警示标志等。 5.3 综合 结论判定 5.3.1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判定 在确定每一种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后,宜按如下方法评定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将三种风险类别分别按照表 3所示规则赋值。 表 3 风险类别赋值表 风险类别 值 0 1 2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综合安全状况得分: n i i n i i n i i vif n v vif D 1 1 1 0,10 0 2 0,0 假设 ),1( nivi 为对应于第 i个风险情节的风险类别的取值,其中 n 为所有进行评估的风险情节 的个数。 DB37/T 3888 2020 5 根据
15、得分情况,按照表 4判断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表 4 综合安 全状况等级表 D D 95 85 D 95 0 D 85 0 综合安全状况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5.3.2 结论 根据综合安全状况等级判定,综合存在的风险和降低风险保护措施的成本,可以按照下列原则给出 相应的安全评估结论: a)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四级的,应建议电梯立即停用,采取安全措施消除风险后方可使用; b)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三级的,应尽快采取安全措施消除风险; c)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二级的,需要采取安全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d) 对于综合安全状况等级为一级的,对评估指出的风险需要加强监护。 5.3.3 降
16、低风险的安全措施建 议 对于存在安全风险的电梯,应根据下列原则给出降低风险的安全措施: a) 对存在风险项目的零部件或系统通过修理可以恢复其安全功能的,应提出对该电梯进行修理的 建议; b) 对存在风险项目的零部件或系统通过修理不能恢复其安全功能的,应提出对该电梯进行改造的 建议; c) 对存在风险项目的零部件或系统不能通过修理或改造恢复其安全功能的,或者修理或改造更换 零部件的价值高于同类整机价值的 50%的,宜提出对该电梯进行更新; d) 对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应提出改进意见。 6 安全评估内容 6.1 使用管理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使用管理的相关项目 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具
17、体见表 5。 表 5 使用管理评估项目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1.1 使用登记 使用登记资料与实物相符 TSG 08 1 C 0 2 1.2 维保合同 a)维保单位取得相应资质; b)维保合同在有效期内 TSG 08 1 C 0 3 1.3电梯安全管理机构、管理人员设置 电梯安全管理机构及管理人员设置符合 要求,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资格证 书 TSG 08 1 C 0 DB37/T 3888 2020 6 表 5 使用管理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 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4
18、1.4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 内容齐全适用 TSG 08 1 C 0 5 1.5 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TSG 08 3 C 1 6 1.6 应急救援演习记录 应急救援演习记录 TSG 08 3 C 1 7 1.7 维保记录 维保记录内容齐全、完整 TSG 08 2 E 1 8 1.8 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及事故处理报告 要求有故障及事故的次数、类别、排除情 况等,内容齐全、完整 TSG 08 3 C 1 9 1.9 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和定期检验报告 电梯定期自行检查记录和定期检验报告 TSG 08 1 E 1 10 1.10安装改造修理有关资料 电梯的安装出厂随机资料齐全,电梯
19、改造、修理等有关资料、记录清楚、完整 TSG 08 2 D 1 11 1.11特种设备使用标志的张贴 在电梯轿厢内或者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张贴有效的特种设备使用标志 TSG 08 3 B 0 12 1.12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 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置于乘客易于注意的显著位置 TSG 08 3 B 0 13 1.13 零配件供应情况 零配件供应及时、充足,已停产的零部件 替代品状况 / 1 B 0 6.2 日常维护保养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日常维护保养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具体见表 6。 表 6 日常维护保养评估项目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
20、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2.1 维护保养单位资质 取得相应许可并在有效期内 TSG T5002 1 D 0 2 2.2 作业人员资质 取得相应资质并在有效期内 TSG T5002 1 D 0 3 2.3 维保 工作执行情况 a)准时、全面的完成维保项目; b)维保记录填写符合规范要求 TSG T5002 1 A 0 6.3 曳引驱动电梯 6.3.1 电气系统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电气系统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具体见表 7。 DB37/T 3888 2020 7 表 7 电气系统评估项目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3.1 控
21、制柜 控制系统未出现下列情况: a)柜体锈蚀变形、损坏,柜内元器件无法固定和正 常使用; b)电气元器件破损老化,失效导致电梯不能运行, 无法更换为同规格参数的元器件,或更换替代元器件 后仍 无法正常运行; c)电气绝缘电阻不满足表 7 中 3.6 的要求; d)接触器 (继电器 ):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切断 或接通线圈电路时,不能正确、可靠地断开或闭合; 触点严重磨损或锈蚀、接触不良;有不正常噪声; e)电路板:受潮进水、被酸碱等严重腐蚀、铜箔拉 弧氧化、元件焊盘受损或脱落等,导致功能失效;外 力折裂;严重烧毁碳化; f)变频器:外壳破损存在触电危险;输入输出主回 路电路板铜皮断裂;直流母
22、线电容鼓包、漏液或明显 烧坏;输入或输出、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的接线端子 和铜排出现严重的过热变形、拉弧氧化或腐蚀; g)控制柜内导 线、电缆老化破损,以及控制柜内零 部件严重损坏 GB/T 31821 2 B 0 2 3.2 平层装置 a)平层装置有效,平层准确度应为 10 mm; b)平层保持精度应为 20 mm,如果装卸时超出 20 mm,应校正到 10 mm 以内 GB 7588 2 B 0 3 3.3 供电断错相保护 断相、错相保护功能有效,电梯运行与相序无关时,可以不设错相保护 TSG T7001 3 C 1 4 3.4 机房、 滑轮间及 井道布线 a)机房、滑轮间、井道内的导线、电
23、缆无打结、变 形、老化、裂纹、破损等现象 ; b)随行电缆未出现下列情况: 1)护套出现开裂,导致线芯外露; 2)绝缘材料发生破损、老化,导致线芯外露或绝缘 电阻不满足表 7 中 3.6 的要求; 3)线芯发生断裂或短路,电缆的备用线无法满足需 要; 4)电缆严重变形、扭曲; 5)随行电缆与限速器绳、选层器钢带、限位与极限 开关等装置干涉,轿厢压实在缓冲器上时,电缆与地 面和轿厢底边框接触 GB/T 31821 2 B 0 DB37/T 3888 2020 8 表 7 电气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5 3.5 接地
24、a)供电电源自进入机房 (机器设备间 )起,中性导体 ( N,零线)与保护导体( PE,地线)应当始终分开; b)所有电气设备及线管、线槽的外露可以导电部分 应当与保护线( PE,地线)可靠连接 TSG T7001 2 D 1 6 3.6 电气绝缘 动力电路、照明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的绝缘电阻 应当符合下述要求: 标称电压 V 测试电压 (直流 ) V 绝缘电阻 M 安全电压 250 0.25 500 500 0.50 500 1000 1.00 TSG T7001 2 D 1 7 3.7 主开 关 a)每台电梯应单独装设一只能切断该电梯所有供电 电路的主开关,主开关不得切断轿厢照明和通风、
25、机 房 (机器设备间 )照明和电源插座、轿顶与底坑的电源 插座、电梯井道照明、报警装置的供电电路; b)主开关在断开位置时,能用挂锁或其他等效装置 锁住,能够有效地防止误操作 TSG T7001 1 E 1 8 3.8 电气安全装置 各电气安全装置动作可靠有效,未出现下列情况: a)驱动安全触点的结构失效; b)安全触点复位失效; c)触点烧灼或接触不良; d)出现严重锈蚀; e)触发安全开关的机械装置失效 GB/T 31821 1 C 0 9 3.9 编码器 编码器固定牢固,输出信号正常 GB/T 31821 2 C 0 DB37/T 3888 2020 9 表 7 电气系统评估项目 (续)
26、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0 3.10 层门 和轿门旁 路装置 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a)在层门和轿门旁路装置上或者其附近标明“旁路”字 样,并且标明旁路装置的“旁路”状态或者“关”状态; b)旁路时取消正常运行 (包括动力操作的自动门的任何 运行 );只有在检修运行或者紧急电动运行状态下,轿厢 才能够运行;运行期间,轿厢上的听觉信号和轿底的闪 烁灯起作用; c)能够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层门门锁触点、轿门关闭触 点、轿门门锁触点;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和轿门的触点; 对于手动层门,不能同时旁路层门关闭触点和层门门锁 触点; d
27、)提供独立的监控信号证实轿门处于关闭位置 TSG T7001 1 C 0 11 3.11 门回路检测 当轿厢在开锁区域内、轿门开启并且层门门锁释放时, 监测检查轿门关闭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检查层门门锁 锁紧位置的电气安全装置和轿门监控信号的正确动作; 如果监测到上述装置的故障,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 运行 TSG T7001 1 D 0 12 3.12 自动 救援操作 装置 自动救援操作装置 (如果有 )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a)在外电网断电至少等待 3s 后自动投入救援运行,电 梯自动平层并且开门; b)当电梯处于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电气安全装置 动作或者主开关断开时,不得投入救援运行; c)
28、设有一个非自动复位的开关,当该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时,该装置不能启动救援运行 TSG T7001 2 D 1 6.3.2 曳引系统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曳引系统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具体见表 8。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序 号 评估 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4.1 紧急操作 a)向上移动装有额定载重量的轿厢所需力 400 N 时,驱 动主机应装设手动紧急操作装置; 400 N 时,机房应设 置一个紧急电动运行的电气操作装置; b)所有的紧急操作装置都应有清晰的使用说明,并标示 在明显位置; c)手动紧急操作装置符合以下要求: 1)对于
29、可拆卸盘车手轮,设有一个电气安全装置,最迟 在盘车手轮装上电梯驱动主机时动作; GB 7588 GB/T 31821 TSG T7001 1 B 0 DB37/T 3888 2020 10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4.1 紧急操作 2)松闸扳手涂成红色,盘车手轮是无辐条的并且涂成 黄色,可拆卸盘车手轮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明显部 位; 3)在电梯驱动主机上接近盘车手轮处,明显标出轿厢 运行方向,如果手轮是不可拆卸的,可以在手轮上标出; 4)能够通过操纵手动松闸装置松开制动器,并且需要 以一个持续力保
30、持其松开状态; 5)进行手动紧急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开锁 区。 d) 紧急电动运行装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1) 依 靠持续揿压按钮来控制轿厢运行,此按钮有防止 误操作的保护,按钮上或者其近旁标出相应的运行方 向; 2) 一旦进入检修运行,紧急电动运行装置控制轿厢运 行的功能由检修控制装置所取代 ; 3)进行紧急电动运行操作时,易于观察到轿厢是否在 开锁区。 e)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操作和动态测试装置应当符合以 下要求: 1)在任何情况下均能够安全方便地从井道外接近和操 作该装置; 2)能够直接或者通过显示装置观察到轿厢的运动方向、 速度以及是否位于开锁区; 3)装置上设有永久性照明和照明开
31、关; 4)装置上设有停止装置或者主开关。 f)手动松闸 装置未出现下列情况: 1)制动器扳手出现严重变形或裂纹; 2)制动器扳手组件出现严重锈蚀、变形或裂纹; 3)松闸钢丝绳出现严重锈蚀、卡阻或断裂。 g)手动盘车装置未出现下列情况: 1)盘车手轮出现严重锈蚀、变形、裂纹或缺损; 2)结构焊接部位出现裂纹; 3)盘车齿轮副啮合失效; 4)盘车齿轮出现裂纹或断齿。 h)紧急电源装置未出现下列情况: 1)蓄电池出现漏液; 2)蓄电池无法充电; 3)充电后蓄电池电压低于正常工作电压; 4)充电后蓄电池电量不满足轿厢移动距离 GB 7588 GB/T 31821 TSG T7001 1 B 0 DB3
32、7/T 3888 2020 11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2 4.2 曳引电动机 电动机未出现下列情况: a)电动机外壳或基座有影响安全的破裂; b)电动机轴承出现碎裂或影响运行的磨损; c)电动机绕组短路、断路、烧毁; d)电动机定子、转子严重磨损,定子与转子发生摩擦; e)电动机转子铜条有裂隙现象,导致启动力矩不足或 运行时抖动; f)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电动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下降, 冷态未达 5 M,热态未达 0.5 M; g)电动机本身因素导致工作温升超标, B 级绝缘定子 绕组工作温升超过 80
33、 K, F 级绝缘定子绕组工作温升超 过 105 K; h)电动机绝缘电阻不满足表 7 中 3.6 的要求; i)永磁电动机转子磁性材料脱落; j)永磁电动机磁钢出现严重退磁,导致在 GB 7588-2003 中 14.2.5.2 要求的载重量范围内不能全行程运行; k)电动机运转时,无异常振动、噪声,无异味 GB/T 31821 GB/T 24478 2 C 0 3 4.3 减速箱 减速箱未出现下列情况: a)减速箱体出现裂纹、严重锈蚀; b)减速箱内 润滑油浑浊,有杂质和异味,未按照制造 单位使用维护说明书要求定期及时更换;油量不符合规 定的油线位置; c)各传动部件及传动副啮合面存在以下
34、失效形式,如 轮齿塑性变形、折断、裂纹、点蚀、胶合、磨损等,影 响安全运行; d)减速箱箱体分隔面、观察窗(孔)盖、油尺等处连 接不紧密出现渗漏油,轴伸出端每小时渗漏油面积超过 25cm2; e)减速箱传动轴、轴承和键等出现磨损、碎裂等损坏, 影响运行,转动有异响 GB/T 31821 1 B 0 4 4.4 机 -电 式制动器设 置 机 -电式制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所有参与向制动 轮或盘施加制动力的制动器机械部 件应当分两组装设,如果一组部件不起作用,应仍有足 够的制动力使载有额定载荷以额定速度下行的轿厢减 速下行; b)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当用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来 实现,防粘连功能有
35、效; c)具有制动器故障保护功能时,当监测到制动器的提 起 (或者释放 )失效时,能够防止电梯的正常启动 GB 7588 TSG T7001 2 B 0 DB37/T 3888 2020 12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5 4.5 制动器 制动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动作可靠、灵活、同步,制动时制动闸瓦(制动钳) 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制动盘)上,电梯运行时, 制动闸瓦(制动钳)与制动轮(制动盘)不发生摩擦, 制动闸瓦(制动钳)与制动轮(制动盘)工作面上没有 油污; b)电磁式制动器的运动部件(铁芯)
36、动作可靠,不存在 卡阻现象,铁芯无锈蚀、粉尘累积现象,防尘件无破损; c)电磁式制动器铜套(如有)不应有严重磨损; d)制动衬磨损情况应符合制造单位使用维护说明书的规 定; e)制动弹簧无锈蚀及严重变形; f)受力结构件(如制动臂、销轴等)未出现裂纹、严重 磨损及损坏 GB/T 31821 1 B 0 6 4.6 曳引轮 曳引轮未出现下列情况: a)绳槽磨损造成曳引力不足或者过大,无法满足 GB 7588-2003 中 9.3 要求; b)轮槽有异常的不规则磨损或缺损,存在损伤钢丝绳或 钢丝绳脱槽的风险; c)轮毂出现裂纹; d)严重锈蚀; e)轴承出现碎裂、影响运行的磨损、异响; f)严重油
37、腻 GB/T 31821 2 C 0 7 4.7 导向轮和反绳轮 导向轮和反绳轮未出现下列情况: a)轮槽异常的不规则磨损或缺损,存在损伤钢丝绳或钢 丝绳脱槽的风险; b)轮毂与轴承、轴与轴承出 现明显滑移、间隙或位移; c)轮出现裂纹; d)轴承出现碎裂及影响运行的磨损; e)非金属材料出现严重变形、老化龟裂影响运行; f)严重锈蚀 GB/T 31821 2 D 1 DB37/T 3888 2020 13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8 4.8 曳引钢丝绳 钢丝绳未出现下列情况: a)断丝:钢丝绳外层绳股
38、在一个捻距内出现的断丝数大 于下表列出的数值 断丝的形式 钢丝绳类型 6 19 8 19 9 19 均布在外层绳股 上 24 30 34 集中在一或者两 根外层绳股上 8 10 11 一根外层绳股上 相邻的断丝 4 4 4 股谷 (缝 )断丝 1 1 1 注:上述断丝数的参考长度为一个捻距,约为 6d (d 表示钢丝绳的公称直径 ,mm) b)绳径减小:磨损后的钢丝绳直径小于原钢丝绳公称直 径的 90 %; c)变形或损伤:出现笼状畸变、绳股挤出、扭结、部分 压扁、弯折; d)严重锈蚀:钢丝绳出现粉末状物,内部或表面出现严 重生锈,铁锈填满绳股间隙; e)每根曳引钢丝绳的张力与平均值偏差 5
39、% GB/T 10060 GB/T 31821 TSG T7001 2 C 0 9 4.9 曳引钢带 曳引钢带未出现下列情况: a)钢带出现裂纹、压痕、弯折、穿刺、凹陷或鼓包,钢 带表面因磨损或外力损坏等原因露出内部钢丝; b)钢带断丝数超出厂家规定,钢带中任意一个绳股断裂; c)钢带出现严重锈蚀; d)钢带出现摩擦力不够,运行打滑,曳引力不符合 GB 7588-2003 中 9.3a)或 b)要求。 如果制造单位有要求,按其要求执行 GB/T 31821 1 C 0 10 4.10 旋转部件的防护 曳引轮、滑轮和链轮应设置防护装置,以避免: a)人身伤害; b)钢丝绳 或链条因松弛而脱离绳槽
40、或链轮; c)异物进入绳与绳槽或链与链轮之间 GB 7588 TSG T7001 3 E 2 DB37/T 3888 2020 14 表 8 曳引系统评估项目 (续)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1 4.11 绳头组合 绳头组合未出现下列情况: a)锥套、楔形套、楔块、拉杆出现裂纹或开焊; b)自锁紧楔形绳套无法锁紧钢丝绳,钢丝绳在楔套内出 现滑移; c)绳头螺杆和螺母的螺纹损坏,螺杆严重变形,螺母无 法锁紧; d)弹簧出现裂纹、永久变形或压并圈,弹簧底座胶垫滑 移挤 出; e)严重锈蚀; f)弹簧、螺母、开口销等缺损; g)绳夹安装固定
41、错误 GB/T 31821 1 D 0 6.3.3 导向系统 本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导向系统的相关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估,具体见表 9。 表 9 导向系统评估项目 序 号 评估内容 评估要求 标准规范 严重 程度 概率 等级 风险 类别 分 值 1 5.1 导轨 导轨未出现下列情况: a)导轨发生塑性永久变形、无法调整,影响电梯的正常 运行; b)导轨工作面严重损伤,影响电梯正常运行; c)出现严重锈蚀现象; d)空心导轨出现防腐保护层起皮、起瘤、脱落现 象; e)空心导轨严重磨损,对重装置存在脱离导轨风险 GB/T 31821 2 D 1 2 5.2 导轨间距 a)每列导轨工作面每 5 m 铅垂线测量值间的相对最大偏 差,轿厢导轨和设有安全钳的 T 型对重导轨 1.2 mm, 不设安全钳的 T 型对重导轨 2.0 mm; b)两列导轨顶面的距离偏差,轿厢导轨为 0 +2 mm,对 重导轨为 0 +3 mm TSG T7001 3 E 2 3 5.3 导轨支架 a)每根导轨应当至少有 2 个导轨支架,其间距一般 2.50 m(如果间距 2.50 m 应当有计算依据),安装于井 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