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800-2019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3705       资源大小:1.06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800-2019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01 B 05 DB37 山东省 地方标准 DB 37/T 3800 2019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evaluating peanut germplasm resources 2019 - 12 - 24 发布 2020 - 01 - 24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800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 1 4.1 种子发芽势 . 2 4.2 选地 . 2 4.3 田间设计 . 2 4.4 田间

    2、管理 . 2 4.5 种性保持 . 2 4.6 数据采集 . 2 4.7 鉴定内容 . 3 5 鉴定方法 . 3 5.1 生育期 . 3 5.2 植物学性状 . 4 5.3 经济学性状 . 10 DB37/T 380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闫彩霞、赵小波、王娟、苑翠玲、单世华、孙全喜、李春娟、宋秀霞。 DB37/T 3800 2019 1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生( Ar

    3、achis hypogaea L.)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和鉴定方 法。 本标准适用于花生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24870 粮油检验大豆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近红外法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NY/T 855 花生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105 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 近红外光谱法

    4、NY/T 3110 植物油料中全谱脂肪酸的测定 气相色谱 -质谱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花生种质资源 Peanut germplasm resources 花生栽培种的地方品种、选育品种、品系,野生种,以及遗传改良材料等。 3.2 花生植物学性状 Peanut botanical traits 花生根、茎、叶、花、果实等器官的主要特征及特性。 3.3 花生经济学性状 Peanut economic traits 花生产量和品质的相关性状。 4 技术要求 DB37/T 3800 2019 2 4.1 种子发芽势 在大田正常温、湿度条件下, 8 d内发芽花生种子数

    5、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在 80 %以上。 4.2 选地 选择土壤质地为壤土, 2年内未种过花生或其他豆科作物的地块,且符合 NY/T 855的要求。 4.3 田间设计 4.3.1 试验设计 随机排列。 4.3.2 种植规格 4.3.2.1 总则 起垄种植,垄高 20 cm,垄长 8 m。单垄种,单粒播,深度为 3 cm 5 cm。 4.3.2.1.1 直立型种质 行株距 40 cm17 cm,每份种质种 2行。 4.3.2.2 半匍匐型种质 行株距 45 cm20 cm,每份种质种 2行。 4.3.2.3 匍匐型种质 行 株距 80 cm40 cm,每份种质种 1行。 4.3.3 重复次数 2次

    6、。 4.4 田间管理 4.4.1 农药施用 农药施用应符合 GB/T 4285和 GB/T 8321的要求。 4.4.2 肥料施用 肥料施用应符合 NY/T 496的要求。 4.5 种性保持 4.5.1 去杂去劣 在出苗期、开花期、成熟期严格按照种质典型性状除去杂株、病株、劣株。 4.5.2 收获 成熟后及时收获,每份种质单独装在一个网袋内,袋内晾晒,严防混杂。 4.6 数据采集 DB37/T 3800 2019 3 连续 2年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株花生进行性状鉴定,取平均值。 4.7 鉴定内容 4.7.1 生育期 播种期、出苗期、始花期、盛花期、结荚期、成熟期、收获期。 4.7.2 植物

    7、学性 状 4.7.2.1 植株 株型 。 4.7.2.2 主茎 茎部颜色、茎粗、主茎高、主茎节数。 4.7.2.3 分枝 分枝型、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 4.7.2.4 叶 叶形、叶色、叶片茸毛、叶长 /叶宽。 4.7.2.5 花 开花习性、花色、旗瓣宽 /旗瓣长、果针颜色。 4.7.2.6 荚果 荚果大小、荚果形状、荚果缩缢、荚果网纹、果嘴、单 /双 /多仁果率。 4.7.2.7 种仁 种子休眠性、种仁形状、种皮颜色、种皮裂纹、内种皮颜色。 4.7.3 经济学性状 4.7.3.1 产量性状 单株结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 4.7.3.2 品质性状 粗蛋白含

    8、量、粗脂肪含量、油酸含量、亚油酸含量。 5 鉴定方法 5.1 生育期 5.1.1 播种期 在种子播种的当日记 录其日期,表示方法为 “月日” 。 DB37/T 3800 2019 4 5.1.2 出苗期 第一片真叶展开的幼苗数占播种粒数 50 %的日期,表 示方法为“月日” 。 5.1.3 始花期 开花株率达 10 %的日期,表示方法 为“月日” 。 5.1.4 盛花期 开花株率达 70 %的日期,表示方 法为“月日” 。 5.1.5 结荚期 50 %植株出现饱果的日期,表示方 法为“月日” 。 5.1.6 成熟期 地上部茎叶变黄,中下部叶片脱落,大多数荚果成熟饱满的日期,表示方 法为“月日”

    9、 。 5.1.7 收获期 实际收获的日期,表示方 法为“月日” 。 5.2 植物学性状 5.2.1 植株 5.2.1.1 株型 当 70 %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后,采用群体目测法 观察主茎的生长状态及分枝程度,依据第一对侧枝 与主茎的夹角大小,分为直立、半匍匐和匍匐(见图 1)。 直立 半匍匐 匍匐 图 1 株型 注: 直立 第一对侧枝开张夹角 45;半匍匐 第一对侧枝开张夹角在 45 60;匍匐 第一对侧枝开张夹角 60。 5.2.2 主茎 5.2.2.1 茎部颜色 当 70 %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后,对照标准比色板,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第一对侧枝与第二对侧枝节 间的主茎表皮颜色,分为紫、浅紫、绿

    10、。 5.2.2.2 茎粗 DB37/T 3800 2019 5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用卡尺测量主茎基部第一对侧枝与 第二对侧枝节间中部的茎直径(图 2),计算平均值。单位为 mm,精确到 0.1 mm,分为极粗( 7.0 mm)、 粗( 6.0 mm 6.9 mm)、较粗( 5.0 mm 5.9 mm)、中粗( 4.0 mm 4.9 mm)、纤细( 3.9 mm)。 5.2.2.3 主茎高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测量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 的长度(图 2),计算平均值。单位为 cm,精确到 0.1 cm,分为极高

    11、( 60.0 cm)、高( 45.0 cm 59.9 cm)、中( 20.0 cm 44.9 cm)、矮( 19.9 cm)。 图 2 主茎高、侧枝长、茎粗 5.2.2.4 主茎节数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测量从第一对侧枝分生处到顶叶节 的节间数,取平均值。单位为个,精确到 0.1。 5.2.3 分枝 5.2.3.1 分枝型 当 60 %植株出现饱果时,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统计第一 对 分枝上超过 5cm 长的次级分枝数,计算平均值。分为密枝型( 12条)和疏枝型( 11条)。 5.2.3.2 侧枝长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

    12、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测量第一对侧枝中最长一条的长度, 即由与主茎连接处到侧枝顶叶节的长度(图 2),计算平均值。单位为 cm,精确到 0.1 cm,分为长( 70.0 cm)、中( 40.0 cm 69.9 cm)、短( 39.9 cm)。 5.2.3.3 总分枝数 DB37/T 3800 2019 6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统计全株长度在 5 cm以上的侧枝(不 含主茎)条数,计算平均值。分为极多( 20条)、多( 12条 19条)、中( 6条 11条)、少( 5 条)。 5.2.3.4 结果枝数 收获前一周内,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

    13、的 10个单株,测量全株有效结果枝(结有饱果的 侧枝和主茎)数,计算平均 值。分为极多( 18条)、多( 10条 17条)、中( 4条 9条)、少( 3 条)。 5.2.4 叶 5.2.4.1 叶形 当 50 %的植株下针后,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第一对侧枝上生长正常的倒三复叶顶端的两片小叶的形 状,分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倒卵形和宽倒卵形(见图 3)。 椭圆形 长椭圆形 倒卵形 宽倒卵形 图 3 叶片形状 5.2.4.2 叶色 当 50 %的植株下针后,对照标准比色板,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第一对侧枝上生长正常的倒三复叶顶 端的两片小叶的颜色,分为黄绿、浅绿、绿、深绿、暗绿。 5.2.4.3 叶片茸毛

    14、 当 50 %的植株下针后, 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第一对侧枝上生长正常的倒三复叶顶端的两片小叶背部 和边缘的茸毛,分为无、少、多、极多。 5.2.4.4 叶长 /叶宽 5.2.4.4.1 当 50 %的植株下针后,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 个单株,以第一对侧枝上 生长正常的倒三复叶顶端的两片小叶为测量对象,用卡尺测量从基部到叶尖的长度,为叶片长(图 4), 计算平均值。单位为 mm,精确到 0.1 mm。 5.2.4.4.2 同样方法测量小叶最宽处,为叶片宽(图 4)。计算叶长 /叶宽。 DB37/T 3800 2019 7 图 4 叶片长和叶片宽 5.2.5 花 5.2.5.1

    15、开花习性 当 50 %的植株开花后,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第一对侧枝上花序的着生位置,分为交替开 花和连续开 花(见图 5)。 交替 连续 交替 连续 图 5 开花习性 注: 第一对侧枝上花节与枝节交替着生,为 交替开花 ; 第一对侧枝上连续着生花节,为 连续开花 。 5.2.5.2 花色 当 50 %的植株开花后,对照标准比色板,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已盛开花朵的旗瓣颜色,分为橘黄、 黄、浅黄。 5.2.5.3 旗瓣宽 /旗瓣长 5.2.5.3.1 当 50 %的植株开花后,在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 个单株,测量第一对侧枝 上饱满花朵的旗瓣最宽处,为旗瓣宽,计算平均值。单位为 mm,精

    16、确到 0.1 mm。 5.2.5.3.2 同样方法测量旗瓣最长处,为旗瓣长。计算旗瓣宽 /旗瓣长。 5.2.5.4 果针颜色 DB37/T 3800 2019 8 当 50 %植株下针后,对照标准比色板,采用群体目测法随机观察花生果针的颜色,分为紫、浅紫、 绿。 5.2.6 荚果 5.2.6.1 荚果大小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随机测量 10个典型荚果的长度,重复 2次,求 平均值。单位为 mm,精确到 0.1 mm,分为超大、大、中、小(以双仁果为主的种质, 42.0 mm为超大, 38.0 mm 41.9 mm为大, 27.0 mm 37.9 mm为中,

    17、26.9 mm为小;以三仁果或四仁果为主的种质, 50.0 mm为超大, 47.0 mm 49.9 mm为大, 37.0 mm 46.9 mm为中, 36.9 mm为小)。 5.2.6.2 荚果形状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 10个荚果,确定其果形,分为普通形、斧头形、 葫芦形、蜂腰形、茧形、曲棍形、串珠形(图 6)。 普通形 斧头形 葫芦形 蜂腰形 茧形 曲棍形 串珠形 图 6 荚果形状 5.2.6.3 荚果缩缢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 10个荚果的果腰,分为平、浅、中、深(图 7)。 平 浅 中 深 图 7 荚果缩缢 5.2.6.4 荚果网纹 晾晒

    18、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 10个荚果的表面网纹,分为无、浅、中、深、极 深(图 8)。 DB37/T 3800 2019 9 无 浅 中 深 极深 图 8 荚果网纹 5.2.6.5 果嘴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 10个荚果顶端向外突出似鸟喙状的部分,分为无、 短、中、锐、极锐(图 9)。 无 短 中 锐 极锐 图 9 果嘴形状 5.2.6.6 单 /双 /多仁果率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 荚果类型的百分率。以 %表示,精确到 0.1。 5.2.7 种仁 5.2.7.1 种子休眠性 收获时,

    19、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观测种子有无发芽,分为强(无发芽)、 中( 1 2个发芽)、弱( 3个发芽)。 5.2.7.2 种仁形状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花生籽仁形状,分为椭圆形、圆锥形、桃形、三 角形、圆柱形(图 10)。 DB37/T 3800 2019 10 图 10 籽仁形状 5.2.7.3 种皮颜色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对照标准 比色板,采用群体目测法观察种皮颜色,分为紫黑、紫、紫 红、红、粉红、浅褐、淡黄、白、花。 5.2.7.4 种皮裂纹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随机取 10粒籽仁,目测其种皮裂纹,分为有、无。 5.2.7.5 内

    20、种皮颜色 晾晒至饱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随机取 10粒籽仁,对照标准比色板,目测其内种皮颜色,分为紫、 深黄、浅黄、白。 5.3 经济学性状 5.3.1 产量性状 5.3.1.1 单株结果数 收获时,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统计全株有经济价值的荚果总数,取平均 值。单位为个,精确到 0.1。 5.3.1.2 单株饱果数 收获时,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统计果 壳硬化、网纹清晰、种仁饱满的荚 果总数,取平均值。单位为个,精确到 0.1。 5.3.1.3 单株生产力 收获时,从每个试验小区随机抽取长势一致的 10个单株,摘取有经济价值的荚果,晾晒至含水量为

    21、 8 % 10 %时,称重,取平均值。单位为 g,精确到 0.1 g。 5.3.1.4 百果重 DB37/T 3800 2019 11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取饱满的典型荚果 100个称重,重复 2次,重 复间差异不得大于 5 %,取平均值。单位为 g,精确到 0.1 g。 5.3.1.5 百仁重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取饱满的典型籽仁 100个称重,重复 2次,重 复间差异不得大于 5 %,取平均值。单位为 g,精确到 0.1 g。 5.3.1.6 出仁率 5.3.1.6.1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22、 %时,随机称取 0.5 kg 干荚果,剥壳后称 籽仁重量,计算出仁率。重复 2 次,重复间差异不得大于 5 %,取平均值,以 %表示,精确到 0.1。 5.3.1.6.2 计算公式见式 1: % 1 0 0 %籽 仁 重出 仁 率 ( ) 荚 果 重 . (1) 5.3.2 品质性状 5.3.2.1 粗脂肪含量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测定方法按 NY/T 3105的规定执行。 5.3.2.2 粗蛋白 含量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测定方法按 GB/T 24870的规定执行。 5.3.2.3 油酸含量测定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测定方法按 NY/T 3110的规定执行。 5.3.2.4 亚油酸含量测定 晾晒至成熟籽仁种皮呈本色,含水量为 8 % 10 %时,测定方法按 NY/T 3110的规定执行。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800-2019 花生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