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pdf

    • 资源ID:1483497       资源大小:642.06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pdf

    1、ICS 65.020 B 01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688 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2019 - 09 - 20 发布 2019 - 10 - 20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688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接种体制备 . 2 4.1 病原菌分离 . 2 4.2 病原菌繁殖 . 2 5 抗病性鉴定圃 . 2 5.1 鉴定圃设置 . 2 5.2 鉴定设计 . 2 5.3 种植要求 . 2 6 接种 . 2 6.1 接种时期 . 2 6.2

    2、接种方法 . 2 6.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 2 7 病情调查 . 3 7.1 调查时间 . 3 7.2 调查方法 . 3 7.3 病情分级标准 . 3 8 抗性评价 . 3 8.1 鉴定有效性判定 . 3 8.2 抗性评价标准 . 3 8.3 非一致性抗性判定 . 3 9 鉴定记载表 . 3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 . 4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对照材料和记载表 . 5 DB37/T 3688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 组织 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

    3、技术委员 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贾曦、王璐、张勇、刘振林、王伟、闫姣、罗守玉、殷复伟、张建华、孟红。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DB37/T 3688 2019 1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接种体的制备、田间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玉米茎腐病田间抗性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156 玉米茎腐病防治技术规程

    4、DB37/T 2810 玉米茎腐病鉴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NY/T 3156和 DB37/T 2810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玉米茎腐病 Corn stalk rot 玉米茎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根系、茎基部和茎秆一类土传病害总称。病原菌 为瓜果腐霉 Pythium aphanidermatum ( Eds) Fitzp和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 3.2 接种体 innoculums 通过人工制备能够 侵染寄主并引起相应病害的病原体。 3.3 土壤接种 soil inoculation 将病原菌放置在

    5、植株根系附近土壤中的接种方法。 3.4 病情级别 disease rating scale 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量化描述。 3.5 抗性评价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resistance 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寄主植物对特定病虫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定性描述。 DB37/T 3688 2019 2 4 接种体制备 4.1 病原菌分离 以常规组织分离法从发病植株茎秆基部节位的发病茎髓组织中分离茎腐病致病菌,病原菌经形态学 鉴定确认为瓜果腐霉 (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和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

    6、um Schwabe)(参见附录 A)后,进行纯化培养。 4.2 病原菌繁殖 在接种前需要进行病原菌的繁殖,常用方法为:将玉米粒浸泡 12 h,煮沸 1 h, 121 高温高压灭 菌 2h,制作成玉米粒培养基,将分离纯化得到的病原菌接种于玉米粒上扩大繁殖。瓜果腐霉培养温度为 25 ,禾谷镰刀菌 28 ,培养 7 d 10 d后,菌丝布满玉米粒,即可接种。 5 抗病性鉴定圃 5.1 鉴定圃设置 鉴定圃应具备良好的自然发病环境,具备良 好的灌溉条件。 5.2 鉴定设计 鉴定材料随机排列,在进行选育品种抗病性鉴定时,每 30行鉴定材料设 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 料(参见附录 B);在进行种质资源抗

    7、病性鉴定时,每 50行鉴定材料设 1组已知高抗、高感对照材料。 5.3 种植要求 鉴定小区行长 5 m,行距 0.6 m,条播或穴播,每行留苗 20 25株,低于 20株时该品种 /材料的鉴定 视为无效。种质鉴定时,每份材料种植 1行;选育品种鉴定时,每份材料种植 2行。土壤肥力水平和耕作 管理与大田生产相同。 6 接种 6.1 接种时期 接种时期为玉米开始吐丝后 2 3周。 6.2 接种方法 采用土壤接种法,在 鉴定植株茎基部旁侧挖开表土(深约 5 cm 10 cm),露出部分根系,将长满 瓜果腐霉和禾谷镰刀菌的玉米粒按照 1:1混合后,投入土中,与裸露出的根系接触,每株接约 50粒带菌 玉

    8、米粒;接种后及时覆土,并保持土壤湿润,使病原菌能够正常侵染玉米根系组织并从内部向茎髓组织 扩展。 6.3 接种前后的田间管理 腐霉和镰刀菌均喜湿,接种前应保持土壤中含充足水分,保证病原菌菌丝生长与游动孢子的释放, 进而侵染玉米。接种后如遇干旱,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确保鉴定圃土壤湿度不低于 25 %。 DB37/T 3688 2019 3 7 病情调查 7.1 调查时间 玉米乳熟后期进行调查,同批次接种 材料的调查应在同一天内完成。 7.2 调查方法 以手指按捏植株基部第一茎节至第三茎节,茎秆发空、软或者茎皮明显变褐者即为发病株。统计每 份鉴定材料的 发病株率 , 为 发病株数占总株数的百分率。

    9、 7.3 病情分级标准 依据发病株率将病情分级,见表 1。 表 1 病情分级表 发病株率, % 0 5.0 5.1 10.0 10.1 30.0 30.1 40.0 40.1 100 等 级 1 级 3 级 5 级 7 级 9 级 8 抗性评价 8.1 鉴定有效性判定 若感病对照品种发病率超过 40%时,该批次鉴定有效。 8.2 抗性评价标准 按表 2执行。 表 2 抗性评价表 病情级别 1 级 3 级 5 级 7 级 9 级 抗性 高抗 (HR ) 抗病( R) 中抗( MR) 感病( S) 高感( HS) 8.3 非一致性抗性判定 8.3.1 同一鉴定材料在 2 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 2

    10、年的抗性级别是一致的,则此抗性级别作为最终鉴 定结论。 8.3.2 同一鉴定材料在 2 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相差一个抗性级别,则以最 低 抗性级别为准。 8.3.3 同一鉴定材料在 2 年的鉴定结果中,如果抗性级别相差 2 个及以上级别,则进行第三次鉴定。 9 鉴定记载表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记载表参见附录 B。 DB37/T 3688 2019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 A.1 瓜果腐霉 A.1.1 学名 瓜果腐霉 (P. aphanidermatum (Edson) Fitzpatrick)为卵菌门腐霉目腐霉科腐霉属的一类真菌 . A.1.2 形态描述 病原菌

    11、在 PDA培养基生长为放射状,气生菌丝绵絮状。菌丝发达,分枝繁茂,菌丝粗 2.8 9.8 m。 孢子囊为膨大菌丝或瓣状菌丝、不规则菌丝组成,顶生或间生,大小为 63 735 m 4.9 22.6 m; 出管长短不一,粗约 4.2 m;泡囊球形,内含 6 25个或更多的游动孢子;游动孢子肾形,侧生双鞭毛, 长 13.7 17.2 m 12.0 17.2 m;休止孢子球形,直径 11.2 12.1 m。藏卵器球形,平滑,多顶 生,偶有间生,柄较直,直径 17 26 m。雄器袋状、宽棍棒状或屋顶状、玉米粒状或瓢状,间生或顶 生,同丝生或异丝生,每一藏卵器有 1 2个雄器,授精管明显, 11.6 16

    12、.9 m 10.0 12.3 m,平 均 13.97 m 11.28 m。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直径 19 22 m,壁厚 2.3 3.1 m。 A.2 禾谷镰刀菌 A.2.1 学名 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abe)又称禾谷镰孢菌,属半知菌类真菌。 A.2.2 形态描述 在 PDA培养基上产生不均匀的絮状菌 丝,菌丝颜色从粉红色到淡橘黄色或玫瑰红色,在培养基背面 产生玫瑰红到暗红色色素。分生孢子形态特征: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 PDA培养基上极少,绿豆汤培养 基上多,孢子较大,顶部细胞渐尖或楔形,基胞足跟明显,小型分生孢子偶尔可见,椭圆形。无厚垣孢 子

    13、。单瓶梗产孢,产孢梗短。 DB37/T 3688 2019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对照材料和记载表 B.1 抗病对照自交系 齐 319,对茎腐病表现稳定的高抗( HR),选自美国玉米杂交种 P78599。 B.2 感病对照自交系 掖 478,对茎腐病表现稳定的高感( HS),选自玉米自交系 U8112和 沈 5003的组配后代。 B.3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记载表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记载见表 B.1。 表 B.1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记载表 编号 品种 /种质名称 来源 病情级别 发病率 % 抗性评价 注 1:鉴定地点 注 2:接种病原菌菌株编号及来源 调查人 注 3:接种日期 . 调查日期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688-2019 玉米茎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范.pdf)为本站会员(twoload29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