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7.100.30 Q 83 DB37 山东省 地 方 标 准 DB 37/T 3595 2019 民用炉具热工及环保试验方法 Test method of thermal performance and Emission standard of air pollutants for civil stoves 2019 - 07 - 23发布 2019 - 08 - 23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95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热工性能试验 . 1 4.1 试验仪器设备 .
2、1 4.2 试验条件 . 2 4.3 试验准备 . 2 4.4 试验方法 . 2 5 环保试验 . 4 5.1 试验仪器设备 . 4 5.2 试验条件 . 4 5.3 试验准备 . 5 5.4 试验方法 . 5 6 测试报告 . 5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格式 . 6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饱和水的汽化潜热 . 7 DB37/T 3595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能源局提出、归口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煤炭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山东泰山矿产资源检测研究院、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淄博柳店炉业有限公司。
3、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巩和一、刘雷、郭玉红、张鉴月、赵仕华、刘泳、许义、郭彦。 DB37/T 3595 2019 1 民用炉具热工 及环保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炉具的热工及环保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以民用散煤、民用型煤、兰炭、固体生物质等作燃料,炊事、烤火、通炕取暖的民用 炉具和额定供热量小于 50 kW的常压民用水暖炉具。具有炊事功能的民用水暖炉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13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4、/T 6412 家庭用煤及炉具试验方法 GB/T 16155 2018 民用水暖煤炉性能试验方法 GB/T 16157 固体污染源排放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GB/T 21923 固体生物质燃料检验通则 GB/T 25211 兰炭产品技术条件 GB/T 30727 固体生物质燃料发热量测定方法 GB 34169 商品煤质量 民用散煤 GB 34170 商品煤质量 民用型煤 DL/T 567.6 火力发电厂燃料试验方法 第 6部分:飞灰和炉渣可燃物测定方法 HJ/T 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HJ 973 固定污染源废气一氧 化碳的测定 定电位电解法 HJ
5、/T 398 固定污染与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NB/T 34010 2012 生物质炊事烤火炉具试验方法 DB37/T 3594 民用炉 具节能环保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DB37/T 3594界 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热工性能试验 4.1 试验仪器设备 4.1.1 台秤,测量范围 0 kg 10 kg,分度值 0.005 kg。 4.1.2 磅秤,测量范围 0 kg 50 kg,分度值 0.02 kg。 4.1.3 秒表、时钟,日差小于 1 min。 4.1.4 热电阻、热电偶或水银玻璃温度计,分度值 0.2 。 DB37/T 3595 2019 2 4.1.5
6、 表面温度 计或红外线测温仪,分度值 1 。 4.1.6 风速计,测量范围 0 m/s 10 m/s,分度值 0.1 m/s。 4.1.7 电参数测试仪,分度值 0.01 V、 0.01 A。 4.1.8 水桶 2个,容量大于 10 L。 4.1.9 蒸发锅一个,根据炉具标注的炊事火力强度确定初始锅水量 GC1和蒸发锅直径,见表 1。 表 1 蒸发锅规格和水量 炊事火力强度 P kW 蒸发锅直径 D mm 初始锅水量 G kg 2.0 240 10 6 0.2 2.0 3.5 280 10 9 0.2 3.5 320 10 12 0.2 4.2 试验条件 4.2.1 环境温度: 10 35 。
7、 4.2.2 相对 湿度: 85 %。 4.2.3 风速: 1.0 m/s。 4.2.4 试验时炉具应远离其它热源,多炉在同一地点试验时,间距应大于 3 m。 4.3 试验准备 4.3.1 检查所有使用的检测用仪表应在检定 /校准有效期内。 4.3.2 将炉具按说明书进行安装。 4.3.3 需对通炕取暖炉进行测试进炕烟温时,需在距炉体 1 m位置处的通炕烟道,预先做好测试孔。 4.3.4 根据炉具的炊事火力强度或额定供热量,准备燃料。燃料种类应与炉具说明书指定的燃料一致, 且燃料质量符合 GB/T 21923、 GB/T 25211、 GB 34169、 GB 34170等技术标准的要求。燃料
8、量应能满足 相应测试方法的需要 ,测试期间,不得更换燃料。试验前应对测试用燃料取样,并依据 GB/T 213、 GB/T 30727测定试验用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4.4 试验方法 4.4.1 炊事烤火炉的检测: a) 按 GB/T 6412规定的方法检测炊事火力强度和炊事热效率; b) 点火 40 min后,使用表面温度计或红外线测温仪测试炉具外壁表面温度 tb,共测量 3 次,每 次间隔 10 min,以三次所有温度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炉具外壁表面温度;测点的布置可参 照 NB/T 34010 2012第 5.6条目执行; c) 按公式( 1)计算炉具的炊事火力强度 Pc; d) 按公
9、式( 2)计算炉具 的炊事热效率 ; e) 测试的炉具外壁表面温度算术平均值作为炉具表面温度 tb; f) 有辅机的炊事烤火炉的测试应记录辅机功率 E; g) 试验结束后,应取试验期间的所有炉渣,按 DL/T 567.6对炉渣可燃物含量 CMd进行化验分析; h) 炊事热效率的检测应进行两次试验,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两次平行试验的 炊事热效率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5 %,否则重新试验。 DB37/T 3595 2019 3 12( ) ( 8 0 4 .1 8 ) C kG G rP t . (1) 式中: Pc 炊事火力强度, kW; 4.18 水的比热容, kJ/(kg );
10、G1, G2 蒸发锅内初始锅水量和剩余锅水量, kg; r 水在实际沸点温度的汽化潜热,根据实测温度查询附录 B, kJ/kg; tk 锅水温度从达到 80 开始,经历沸腾,然后降温到 80 ,期间所经过的时间, s。 1 2 1 1 2 , 1 , 1 2 , 2 4 . 1 8 ( ) ( ) 100+ n e t a r n e t a r n e t a r G t t G G rB Q B Q B Q . (2) 式中: 炊事热效率, %; t1, t2 锅水初始温度和沸腾温度,; B 试验 期间燃料煤消耗量, kg; Qnet, ar 燃料煤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B1
11、 第一种引火材料消耗量, kg; Qnet, ar 1 第一种引火材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B2 第二种引火材料消耗量, kg; Qnet, ar 2 第二种引火材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4.4.2 民用水暖炉的检测: a) 额定供热量和供暖热效率的检测按 GB/T 16155 2018中条目 4.1和 4.2的要求进行; b) 按公式( 3)计算额定供热量 Pn; c) 按公式( 4)计算供暖热效率 ; d) 供暖热效率的检测应进行两次试验,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最终试验结果。两次平行试验的 供暖热效率允许偏差不得大于 5 %,否则重新试验; e) 有辅机的民用水
12、暖炉需记录辅机功率 E; f) 完成上述检测项目后,应取试验期间的所有炉渣,按 DL/T 567.6 对炉渣可燃物含量 CMd进行 化验分析; g) 做完以上试验,调整炉具使其进入封火状态,连续封火 10 h 后进行启封,封火期间不许添加 燃料。启封后允许添加本试验用燃料,不允许添加引火柴、引火煤等易燃物。若炉具能恢复正 常燃烧,则判定其封火能力合格。 n 21 4 .1 8 -z cp jpG t tP TT . (3) 式中: Pn 额定供热量, kW; Gz 总出水量, kg; tcp 平均出水温度,; tjp 平均进水温度,; T2-T1 试验时间, s。 DB37/T 3595 20
13、19 4 , 4 .1 8 - 100z cp jp n et a r G t tBQ . (4) 式中: 供暖热效率, %; B 试验期间燃料消耗量, kg; Qnet, ar 燃料的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kJ/kg。 4.4.3 通 炕取暖炉的检测: a) 当炉具已处于稳定燃烧状态,通过通炕烟道排烟时,将热电阻或热电偶插入到其通炕烟道测试 孔,测试其烟温 tk,; b) 烟温每 10 min测试一次,至少测试 3次,以测试温度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进炕烟温; c) 有辅机的通炕取暖炉需记录辅机功率 E; d) 试验结束后,应取所有炉渣,按 DL/T 567.6对炉渣可燃物含量 CMd进行化验分析。
14、 4.4.4 具有多功能的民用炉具检测。兼具炊事功能的民用水暖炉或通炕取暖炉,应在结束供暖热效率 试验后按 GB/T 16155 2018中条目 5的要求进行炊事火力强度试验,并按公式( 5)计算炊事火力 强度 Pc。在试验炊事火力强度期间,应使炉具出水温度保持在 75 5 。兼具热水供暖功能的通炕取暖炉, 在将烟气切至烟囱通道,且不向通炕烟道排烟后,按本标准 4.4.2的方法测试其水暖系统的额定供热量 Pn和供暖热效率 。 12 c -3600G G rP . (5) 式中: Pc 炊事火力强度, kW; G1, G2 蒸发锅初始锅水量和剩余锅水量, kg; r 水在实际沸点温度的汽化潜热,
15、根据实测温度查询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图 表, kJ/kg; 3600 炊事火力强度试验时间, 3 600 s。 5 环保试验 5.1 试验仪器设备 5.1.1 烟尘采样仪 1台,采样流量分辨率不大于 0.1 L/min; 5.1.2 烟气分析仪 1台,准确度 2.0级。 5.1.3 热电阻、热电偶或水银玻璃温度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2 。 5.1.4 数字差压计或微压计,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10 Pa。 5.1.5 分析天平,最小分度值不大于 0.1 mg。 5.1.6 恒温干燥箱 1台。 5.1.7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 5.2 试验条件 5.2.1 炉具的安装按本标准 4.2条目的规定执行。 5
16、.2.2 若观测烟气黑度,应在白天比较均匀的天空光照下进行,雨雪天、雾天及风速大于 4.5 m/s时 不应进行观测。 DB37/T 3595 2019 5 5.3 试验准备 5.3.1 按规定要求对测试用仪表进行检定 /校准。 5.3.2 在炉具烟气出口 1 m位置处的烟囱上,预先做好测试孔。 5.3.3 必要时,检测单位应根据所使用的仪器制作仪器探头支架。 5.4 试验方法 5.4.1 环保试验应在热性能试验开始后,炉具燃烧正常的情况下测试。 5.4.2 测试时间不少于 2 h,并能确保覆盖 2个添加燃料周期。 5.4.3 烟气采样及烟气污染物的检测方法按表 2所列的标准进行。测试过程中,应
17、确保探头插入点密 封良好,无漏风。观测林格曼烟气黑度等级条件应能达到 HJ/T 398中 5.1条目的规定。 表 2 烟气污染物测定方法标准 序号 污染物项 目 标准编号 方法标准名称 1 烟尘 GB/T 1615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 2 一氧化碳 HJ/T 44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的测定 非分散红外吸收法 HJ 973 固定污染源废气 一氧化碳的测定定电位电解法 3 烟气黑度 HJ/T 398 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黑度的测定 林格曼烟气黑度图法 5.4.4 根据采样管滤筒上所捕集到的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气体量,计算排气中颗粒物实测浓度。烟 气分析仪读数频率为
18、每 2 min一次,以其算术平均值作为实测浓度。 5.4.5 实测的烟尘、氮氧化物 等排放浓度,应按公式( 6)折算到基准氧含量 9 %下的浓度。 2 2 21- ( )21- ( )OO . (6) 式中: 折算后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mg/m3; 实测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mg/m3; 2()O 基准氧含量, %; 2()O 实测的氧含量, %。 6 测试报告 民用炉具检测报告格式见附录 A,检测单位可根据检测需要,取消不必要的检测项目。 DB37/T 3595 2019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检测报告格式 民用炉具检测报告格式见表 A.1。 表 A.1 民用炉具检测报
19、告 炉具名称 炉具型号 出厂编号 炉具生产 (研制 )厂家 检测地点 燃料种类 检测依据 判定依据 检测日期 检测时间 检测室温度 检测室风速 检测室湿度 辅机运行功率 天气 室外温度 室外风速 序号 项目 单位 检测结果 合格指标 1 热工性能 炊事火力强 度 kW 2 额定供热量 kW 3 炊事热效率 % 4 供暖热效率 % 5 封火能力 h 6 进炕烟温 7 炉渣可燃物含量 % 8 环保试验 烟尘折算浓度 mg/m 9 一氧化碳 % 10 林格曼烟气黑度 级 检测结果评价: 检测单位: (盖章)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报告编制: 报告审核: 报告签发: DB37/T 3595 2019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饱和水的汽化潜热 饱和水的气化潜热格式见表 B.1。 表 B.1 饱和水的汽化潜热 温度 t 大气压力 P MPa 汽化潜热 r kJ/kg 95 0.084533 2269.7 96 0.087692 2267.1 97 0.090948 2264.5 98 0.094304 2261.9 99 0.097762 2259.3 100 0.101325 2256.6 101 0.104994 2254.0 102 0.108773 2251.4 103 0.112664 2248.7 104 0.116669 2246.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