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05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5082019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Th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wide range precision sowing of winter wheat 2019-01-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08 2019 I 目次 前言 .I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播前准备 .1 3.1 土壤条件 .1 3.2 品种选择 .1 3.3 种子处理 .1 3.4
2、 施足基肥 .2 3.5 深耕整地 .2 4 播种技术 .2 4.1 畦田种植 .2 4.2 足墒播种 .2 4.3 适期播种 .2 4.4 适量播种 .2 4.5 宽幅播种 .2 4.5.1 宽幅播种机具选择 .2 4.5.2 宽幅播种机作业要求 .3 4.6 播后镇压 .3 5 田间管理技术 .3 5.1 冬前管理技术 .3 5.1.1 查苗补种 .3 5.1.2 及时划锄镇压 .3 5.1.3 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3 5.1.3.1 化学除草 .3 5.1.3.2 地下害虫防治 .3 5.1.4 浇越冬水 .3 5.2 春季管理技术 .4 5.2.1 镇压划锄 .4 5.2.2 冻害补救
3、 .4 5.2.3 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 .4 5.2.4 化学除草 .4 5.2.5 病虫害防治 .4 5.3 后期管理技术 .4 5.3.1 浇开花灌浆水 .4 5.3.2 病害防治 .4 DB37/T 3508 2019 II 5.3.2.1 防治锈病和白粉病 .4 5.3.2.2 防治赤霉病 .4 5.3.3 虫害防治 .5 5.3.3.1 防治蚜虫 .5 5.3.3.2 防治吸浆虫 .5 5.3.4 叶面喷肥 .5 5.3.5 一喷三防 .5 6 适时收获 .5 DB37/T 3508 2019 I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
4、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山东农业大学, 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济宁市农业 科学研究院,聊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鞠正春、高瑞杰、董庆裕、吕鹏、董浩、韩伟、李斯深、吴科、闫璐、钱兆国、 王瑞霞、吕广德、孙允超、邵敏、亓晓蕾。 DB37/T 3508 2019 1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冬小麦宽幅精播栽培每666.7 m 2 产量500 kg以上的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和 后期收获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小麦每666.7 m 2 产量在500 kg以上的高肥力地块应
5、用,其他自然生态条件相似 的地区也可参考应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 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995 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 作业质量 NY/T 996 小
6、麦精少量播种机 作业质量 3 播前准备 3.1 土壤条件 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灌排便利的地块。土壤有机质含量1.2 %以上,全氮1.1 g/kg以上, 速效氮70 mg/kg以上,速效磷(P 2 O 5 )25 mg/kg以上,速效钾(K 2 O)90 mg/kg以上。所选地块土壤质量 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 3.2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稳产、抗逆性好的中穗型或大穗型小麦品种,以中穗型品种为主。选用的种子质量符 合GB 4404.1规定指标。即大田用种纯度不低于99.0 %,净度不低于99.0 %,发芽率不低于85 %,水分 不高于13.0 %。 3.3 种子处理 用精选机选种,
7、 除去秕粒、 破碎粒及杂物等。 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 种子包衣应符合GB/T 15671的要求。没有包衣的种子,可因地制宜选用70%吡虫啉可分散粉剂200 g250 g,或30%噻虫嗪种 子处理悬浮剂230 g460 g等杀虫剂;用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 g67 g或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 种衣剂13 g20 g等杀菌剂,或杀虫、杀菌混用药剂拌种处理100 kg种子,重点防治小麦苗期蚜虫、地 DB37/T 3508 2019 2 下害虫、纹枯病、根腐病等病虫害;或选用杀虫、杀菌复配药剂10 %甲柳三唑酮乳油400 g800 g 或35 %苯甲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400
8、g600 g等药剂,拌种处理100 kg种子。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的要求。 3.4 施足基肥 施肥种类和数量应考虑到土壤养分的丰缺,平衡施肥。每667 m 2 产500 kg左右地块化肥用量:纯氮 (N)14 kg、五氧化二磷(P 2 O 5 )6 kg8 kg、氧化钾(K 2 O)7.5 kg、硫酸锌1 kg。每667 m 2 产600 kg 以上地块化肥用量:氮(N)16 kg以上,五氧化二磷(P 2 O 5 )9 kg11.5 kg,氧化钾(K 2 O)7.5 kg 10 kg。提倡施用有机肥,有条件的地区每667 m 2 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 kg4000 kg。以上肥料
9、应符合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要求。总施肥量中,将有机肥、磷肥、锌肥的全部和氮肥、钾肥总量的50%, 作底肥于耕地时使用,第二年春季根据苗情于小麦起身或拔节期再施总氮肥量和总钾量的50 %。 3.5 深耕整地 玉米进行秸秆粉碎还田,秸杆长度5 cm以下,均匀铺撒。采用机耕,耕深20 cm以上,耕耙配套, 耕层土壤不过暄,无明暗坷垃,无架空暗垡,达到上松下实,畦面平整。 4 播种技术 4.1 畦田种植 整地时打埂筑畦,畦的大小因地制宜,一般畦宽1.5 m3.0 m。水浇条件差的采用小畦,水浇条件 好的采用大畦。畦宽以2.5 m3.0 m为宜,畦埂宽不超过40 cm。提倡短畦,畦长以50
10、m60 m为宜。 采用等行距种植,平均行距23 cm28 cm。 4.2 足墒播种 小麦出苗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 %80 %,墒情不足时应进行造墒。 4.3 适期播种 适宜的播期应掌握在日平均气温16 14 ,冬前0 积温550 .日600 .日。全省小麦 的适宜播期为:鲁东地区10月1日10月10日;鲁中地区10月3日13日;鲁南、鲁西南地区10月5日 15日;鲁北、鲁西北地区10月2日12日。 4.4 适量播种 每667 m 2 基本苗应根据不同品种特点确定,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适期播种的高产麦田适宜 基本苗每667 m 2 12万16万。分蘖成穗低的大穗型品种,适宜
11、基本苗每667 m 2 15万18万。适宜的播种 量按下列公式计算:每亩播种量(kg)=要求基本苗千粒重(g)/10001000发芽率出苗率。 4.5 宽幅播种 4.5.1 宽幅播种机具选择 采用小麦耧腿式宽幅精播机或圆盘式宽幅精播机播种,苗带宽度8cm10 cm,播种深度3cm4cm。 整地质量较好的地块,采用耧腿式小麦宽幅播种机;整地质量差、秸秆坷垃较多的地块,采用圆盘式小 麦宽幅播种机。播种质量应符合NY/T 996的要求。提倡采用种肥同播宽幅播种机。 DB37/T 3508 2019 3 4.5.2 宽幅播种机作业要求 4.5.2.1 调好机械。作业前应做好机械调试,确定播种量和播种深
12、度。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 播深、行距,衔接行是否符合农艺要求。 4.5.2.2 匀速慢行。作业过程中严禁倒退,作业速度5km/h 。要经常观察播种机各部件工作是否正 常,特别是看排种、输种管是否堵塞、种子和肥料在箱内是否充足。 4.6 播后镇压 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宽幅播种机,在播种时随播随压。墒情不足或秸秆还田地块,播种后再用镇压 器镇压12遍。 5 田间管理技术 5.1 冬前管理技术 5.1.1 查苗补种 麦苗出土以后,如有缺苗断垄,在二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补种。对零星缺苗地块,在三叶期以后 取密补缺,进行移栽。 5.1.2 及时划锄镇压 小麦三叶期至越冬前,每遇降雨或浇水后,要及时划
13、锄。若每667 m 2 总茎数达80万以上时,要进行 镇压。 5.1.3 适时防治病虫草害 5.1.3.1 化学除草 以播娘蒿、荠菜等为主的麦田,每667m2选用15%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10 g15 g,或72 % 2,4- 滴丁酯乳油45 ml75 ml,或50 g/L双氟磺草胺悬浮剂5 g6 g等药剂;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每667 m 2 可选用10 %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30 g40 g,或480 g/L麦草畏水剂20 ml27 ml,或200 g/L氯氟吡氧 乙酸乳油50 ml70 ml等药剂;对以雀麦为主的小麦田,每667 m 2 可选用7.5 %啶磺草胺水分散粒剂9 g 12 g+专
14、用助剂,或70 %氟唑磺隆水分散粒剂3 g4 g,或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 ml35 ml+专用助剂等药剂;以野燕麦、大穗看麦娘为主的麦田,每667 m 2 可选用15 %炔草酯可湿性粉剂20 g 30 g,或30 g/L甲基二磺隆油悬乳剂20 ml35 ml+专用助剂,或50 %异丙隆可湿性粉剂120 g180 g 等药剂;以节节麦为主的麦田,每667 m 2 可选用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20 ml35 ml+专用 助剂,或3.6 %二磺甲碘隆水分散粒剂15 g25 g+专用助剂等药剂。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混和发 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和使用, 严格按照农药标签
15、上注明的剂量和注意事项使用。 以上药剂选择合适剂量, 兑水30 kg45 kg喷雾使用,提倡用扇形喷头的喷雾器,不漏喷,不重喷。 5.1.3.2 地下害虫防治 用3 %辛硫磷颗粒剂每667 m 2 3kg4kg沟施。 5.1.4 浇越冬水 一般墒情年份,应于立冬至小雪期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5 6 时浇冬水。浇水后及时划锄。 DB37/T 3508 2019 4 5.2 春季管理技术 5.2.1 镇压划锄 吊根苗和耕种粗放、坷垃较多、秸秆还田导致土壤暄松的麦田,在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没有 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 在土壤化冻后及早镇压。 群体偏大麦田在返青至起身期, 用专门的镇压器镇压1 2遍。
16、 5.2.2 冻害补救 冬季发生主茎和大分蘖冻死的麦田,在小麦返青期追肥浇水,每667m 2 追施尿素10kg,浇水40m 50 m,缺磷地块适当混配磷酸二铵使用。仅有叶片受冻麦田,早春及早划锄,提高地温。 5.2.3 起身拔节期肥水管理 春季每667 m 2 茎蘖数90万以下麦田,起身追肥浇水;每667 m 2 茎蘖数90万以上的麦田,拔节追肥浇 水。追肥以氮肥为主;缺磷、钾的地块,配合追施磷、钾肥。灌溉量每667 m 2 40 m50 m。 5.2.4 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者是防治效果差的麦田,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开展化学除草。除草剂喷施时 气温要高于10 ,喷药前后3天不宜有最低
17、温0 以下的强降温天气。用药种类和防治方法等参见 5.1.3.1。 5.2.5 病虫害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防治纹枯病、根腐 病,每667 m 2 可选用250 g/L丙环唑乳油30 ml40 ml,或300 g/L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20 ml30 ml 等药剂,兑水30 kg,在小麦茎基部喷雾防治,间隔10 d15 d再喷一次;防治麦蜘蛛宜在上午10:00 以前或下午4:00以后进行,每667 m 2 选用5 %阿维菌素悬浮剂4 g8 g,或4%联苯菊酯微乳剂30 g50 g等药剂,兑水30kg喷雾防治。以上病虫混合发生可采用以上对路药
18、剂一次混合喷雾施药防治,达到病 虫兼治的目的。 5.3 后期管理技术 5.3.1 浇开花灌浆水 小麦孕穗开花期至开花后15 d左右,若土壤墒情不足,适时浇水,灌溉量每667 m 2 40 m50 m。 成熟前15天严禁浇水。 5.3.2 病害防治 5.3.2.1 防治锈病和白粉病 每667 m 2 用15 %三唑酮可湿性粉剂40 g45 g,或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2 ml15 ml等药剂,兑 水30 kg,喷雾防治。 5.3.2.2 防治赤霉病 小麦齐穗期至开花盛期,遇雨、露或雾,每667 m 2 选用25 %咪鲜胺乳油50 g60 g,或70 %甲基硫 菌灵可湿性粉剂90 g120
19、g,或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25 g150 g等药剂,兑水30 kg,喷雾防治。 DB37/T 3508 2019 5 5.3.3 虫害防治 5.3.3.1 防治蚜虫 小麦开花至灌浆期间,百穗蚜量达到500头或蚜株率70%时,每667 m 2 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g 6 g,或25 %噻虫嗪水分散粒剂8 g10 g等药剂,兑水30 kg喷雾防治。 5.3.3.2 防治吸浆虫 吸浆虫重发地块,小麦抽穗50 %70 %时,每667 m 2 选用5 %高效氯氟氰菊酯7 g11 g,或30 %氯 氟吡虫啉悬浮剂4 g5 g等药剂,兑水30 kg喷雾防治。 5.3.4 叶面喷肥 小麦灌浆期间叶面喷0.2 %0.3 %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或0.2 %的植物细胞膜稳态剂等溶液,每667 m 2 喷50 kg60 kg。叶面追肥在晴天下午4点以后进行,间隔7 d10 d再喷一次。 5.3.5 一喷三防 将本规程5.3.2、5.3.3、5.3.4的杀菌剂、杀虫剂与叶面肥进行混配,在孕穗期至灌浆期一次喷施 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效果。 6 适时收获 当籽粒含水量降低到20 %以下时,进行机械收获。及时晾晒或机械烘干,防止穗发芽和籽粒霉变。 含水量13 %时进仓贮藏。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