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16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37/T 35042019 夏播大豆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2019-01-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04 2019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防治原则 .1 4 防治措施 .1 4.1 农业防治 .1 4.1.1 选用抗性品种 .1 4.1.2 合理轮作 .1 4.1.3 远离虫源 .1 4.1.4 清除周边杂草 .1 4.2 物理防治 .1 4.3 生物防治 .1 4.4 化学防治 .2 4.4.1 防治指标 .2 4.4.2
2、 防治方法 .2 4.4.3 统防统治 .2 4.4.4 交替用药 .2 5 安全防护 .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烟粉虱形态及为害症状 . 3 DB37/T 3504 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礼凤、张彦威、李伟、王彩洁、林延慧、徐冉、戴海英、尹秀波。 DB37/T 3504 2019 1 夏播大豆烟粉虱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夏播大豆烟粉虱综合防治原则和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
3、山东省夏播大豆田烟粉虱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DB37/T 1550 山东省大豆有害生物安全控制技术规程 3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以铲除虫源和阻断扩散途径为基础,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 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措施,合理安全高效使用化学农药。将农药等有害物质在农田环境和粮食 中的残留控制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以内,农药使用应符合GB/T 8321。 4 防治
4、措施 4.1 农业防治 4.1.1 选用抗性品种 可选用抗烟粉虱的大豆品种,如:徐豆9号、汾豆78、菏豆12等。 4.1.2 合理轮作 大豆与玉米、谷子、高粱等夏播作物合理轮作,避免重、迎茬。 4.1.3 远离虫源 大豆田应远离温室大棚等越冬虫源地,距离宜大于500 m。 4.1.4 清除周边杂草 及时清除田边、路边和沟边的杂草,降低虫口基数。 4.2 物理防治 在发生期悬挂黄色粘虫板诱杀烟粉虱成虫。黄板悬挂高度与大豆植株顶部持平。 4.3 生物防治 DB37/T 3504 2019 2 百株烟粉虱成虫量达50头时,第一次放丽蚜小蜂,放蜂间隔710天,一般放35次,放蜂量为丽 蚜小蜂与烟粉虱数
5、量3:1。将蜂卡分成小块均匀放置在植株上。 4.4 化学防治 4.4.1 防治指标 每叶烟粉虱成虫达5头以上时及时防治。 4.4.2 防治方法 可用10 %吡虫啉乳油2000倍液、1.8 %阿维菌素20003000倍液、20 %啶虫脒4000倍液等,每隔7 10天喷一次,连喷23次,以中上部叶片背部为防治重点部位。喷雾均匀,注意喷施叶片背面。 4.4.3 统防统治 烟粉虱适宜寄主作物集中连片种植区,应组织开展大面积的统防统治。防止烟粉虱迁飞达不到防治 目的。 4.4.4 交替用药 不同类型、不同机理的杀虫剂应轮换使用,每茬作物使用同类药物不宜超过2次。 5 安全防护 在施药期间不得饮酒、抽烟;
6、人工施药时应戴口罩、穿工作服,或穿长衣长裤和雨鞋,施药后用肥 皂洗手、洗脸、用净水漱口。 DB37/T 3504 2019 3 AA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烟粉虱形态及为害症状 A.1 烟粉虱形态 烟粉虱成虫体长1 mm左右,淡黄色,被有白色蜡粉。触角共7节,白色。复眼黑红色,有两对翅。 卵长0.2 mm左右,粘附于叶背面。若虫共4龄,初孵若虫椭圆形,扁平,灰白色,稍透明,能活动。2 龄后,仅有口器,固定在大豆叶背面,形状像介壳虫,灰黄色,不能移动。烟粉虱一年发生1115代, 大豆生长后期发生较多,以成虫在温室越冬。 A.2 为害症状 烟粉虱主要通过吸食叶片汁液、传播病毒、分泌蜜露三种方式危害大豆,造成叶片萎黄、植株枯萎, 甚至死亡,引发病毒病和霉污病等造成大豆减产。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