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44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4922019 笼养蛋鸡健康生产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ealthy Production of Cage Layers 2019-01-29发布 2019-03-01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492 2019 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青岛畜牧兽医研究所、济南安普瑞禽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
2、要起草人:林海、赵景鹏、焦洪超、任景乐、邵长军、杨景晁、王晓鹃。 DB37/T 3492 2019 1 笼养蛋鸡健康生产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笼养蛋鸡健康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鸡场建设、后备鸡生产、产蛋鸡生产、环境控制、 日常管理、投入品管理、防疫、废弃物处理、青年鸡与淘汰鸡装运、养殖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笼养商品蛋鸡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4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蛋与蛋制品 GB 16548 病害动物和病害
3、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 GB 16549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 GB 18596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1168 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 5027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 NY/T 5030 无公害农产品 兽药使用准则 NY 5032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5038 无公害食品 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 NY/T 5339 无公害农产品 畜禽防疫准则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第6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1
4、号)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43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后备鸡 蛋鸡开产前的生长期分为两段,(0-6)周龄的母鸡为雏鸡,(6-18)周龄的母鸡为青年鸡,雏鸡 和青年鸡统称为后备鸡。 3.2 产蛋鸡 DB37/T 3492 2019 2 从开产(大约18周龄)一直到淘汰的成年母鸡,称为产蛋鸡。 3.3 商品蛋鸡规模化养殖场 采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模式或家庭农场标准化生产模式,前者单栋鸡舍养殖规模为5-10万只,4-8 层叠层笼养,自动捡蛋;后者单栋鸡舍的养殖规模为1-2万只,3-4层阶梯或叠层笼养,手工捡蛋。 3.4 密闭式鸡舍 鸡
5、舍全封闭,屋顶及墙壁均选用防火、隔热、耐用的材料建成。人工控光,自动饮水,机械喂料。 侧墙安装通风窗,寒冷季节和育雏期间,横向通风,满足最小换气量。炎热季节,湿帘降温,纵向通风。 3.5 阶梯式笼具 各层鸡笼部分重叠或完全错开,笼架与地面倾斜;重叠部分设有挡粪板,鸡粪落入底层收粪装置。 从外观上看,笼具的排列呈A形。 3.6 叠层式笼具 各层鸡笼完全重叠,笼架与地面垂直;上下层鸡笼之间留有空隙,内装承粪设备;从外观上看,笼 具的排列呈H形。 3.7 “14+1”光照程序 从18周龄开始补光,前两周每周增加1 h光照,之后每周增加0.5 h ;当光照时间达到14 h后,保 持恒定不变,同时在午夜
6、增加1 h光照(早上5:30开灯至晚上19:30关灯,午夜0:00开灯至1:00关灯, 由此循环往复)。 4 鸡场建设 4.1 场址与场区 4.1.1 选址应符合当地畜禽养殖三区规划,位于非禁养区内。 4.1.2 场址应位于排水性能良好的地段,防止雨季、汛期积水倒灌。 4.1.3 场区环境按 NY/T 388 要求。 4.1.4 场内路面应进行硬化。 4.1.5 鸡场应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规定,建设雨污分流管 网。雨水沟采用明沟形式,沿道路两侧布置;排污沟采用暗沟形式,沿鸡舍两侧布置。 4.1.6 如果自繁自养,种鸡场、后备鸡场和产蛋鸡场应分开,确保场区规划功能单一
7、;各场区间距应 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种鸡场与商品鸡场间不少于 5 km,后备鸡场与产蛋鸡场间以 3 km 为宜)。 DB37/T 3492 2019 3 4.2 鸡舍 4.2.1 鸡舍及相关设备的构造材料应无毒、无害,且能全面清洗和维护。 4.2.2 鸡舍应密闭,除必需的通风换气口外,门窗、屋顶、卷帘和墙体无任何缝隙或漏洞。 4.2.3 鸡舍宜单列布局,长轴(纵向)应与夏季主导风向平行或与冬季主导风向垂直。 4.2.4 鸡舍的设计、建造和维护应能防止野生动物进入,宜在侧墙风窗处设置防护网(防鸟)或沿鸡 舍周围铺设 1 m 宽碎石(防鼠)。 4.2.5 鸡舍门窗上方应设置檐体,以遮阳避雨;进风口应
8、安装导流板,侧风窗应配备遮光罩。 4.2.6 鸡舍应配备天沟、檐沟及其它排水系统,保证屋顶雨水直接落入地面雨水沟,实现雨污分离。 4.3 装备 4.3.1 采用阶梯或叠层笼养方式,笼架两端与湿帘或风机应保持 2-3 m 的距离。 4.3.2 鸡舍应安装风机、喂料机和传送带式清粪机,夏季采用湿帘降温。 4.3.3 鸡笼内外表面应光滑,无障碍物,避免伤害鸡只;高度应保证鸡只能够直立(产蛋期笼高不宜 低于 45.0 cm)。 4.3.4 笼底网格应为鸡只脚趾提供充足的接触面积,防止腿、脚受伤或变形;育雏阶段应使用恰当的 笼底铺垫物,直至鸡只长到能够适应网孔的大小;育雏、育成期笼底网孔径间距不得超过
9、1.5 cm ,产 蛋期不得超过 2.5 cm ;产蛋期笼底坡度不宜超过 8。 4.3.5 阶梯式笼具上下层重叠部分应设有挡粪装置,防止粪便直接落到鸡身上;叠层式笼具不应以传 粪带代替顶网,且层间距不宜低于 10 cm ,以便通风。 4.3.6 在舍内走道上方宜安装高压水管和雾化喷头,用于消毒、降温和除尘。 4.3.7 舍内应安装报警器或监视器,动态监测通风、喂料和饮水系统运行情况。 4.3.8 配备手动控制装置,在自动控制器发生故障时,确保通风或加热系统继续运行。 4.3.9 舍内应配置灭火器,并定期更换。 4.3.10 鸡场应具有备用发电设施,可为全场所有鸡舍和设备供电 24 h 以上。
10、5 后备鸡生产 5.1 鸡苗 5.1.1 严禁从疫区引苗,应从相对固定的种鸡场购买雏鸡,并优先选择来源于产蛋高峰期种鸡的鸡苗; 同等条件下宜选择距离较近的孵化场。 5.1.2 鸡苗检疫应符合 GB 16549 要求。 5.1.3 接雏时,应检查鸡苗质量,记录存在问题,并反馈给孵化场。 5.2 喂料器与饮水器 5.2.1 料位和乳头饮水器的供给应符合表 1 要求。 表 1 后备鸡适宜料位与饮水器数量 周龄 每只鸡的最小采食空间,cm 每个乳头饮水器的限用鸡数,只 0-2 1.0 30 2-8 2.0 24 DB37/T 3492 2019 4 表 1 后备鸡适宜料位与饮水器数量 (续) 周龄 每
11、只鸡的最小采食空间,cm 每个乳头饮水器的限用鸡数,只 8- 4.0 12 5.2.2 育雏阶段应为鸡苗提供辅助饲料源和水源,直至鸡群适应喂料器和乳头饮水器。 5.2.3 水线高度和水压适当,保证鸡只饮水。 5.3 空间需求 每只鸡应满足的最低空间需求如表2所示;对于特定品种,参照并遵守相关饲养管理手册推荐的空 间要求。 表 2 后备鸡适宜饲养密度 周龄 每只鸡的最低空间需求,cm 2 0-2 64.5 2-8 129.0 8- 271.0-283.9 5.4 断喙 鼓励在孵化场内进行红外线断喙,以减少应激;如在养殖场内断喙,应在10日龄前完成。 5.5 转群 5.5.1 产蛋鸡场从外部引进青
12、年鸡时,同等条件下宜选择距离较近的育成鸡场,以尽可能缩短转场时 间。 5.5.2 了解青年鸡场的光照程序(包括强度、光源、明期开启时间等)、饲养环境,缩短鸡群转入后 适应时间。 6 产蛋鸡生产 6.1 喂料器与饮水器 6.1.1 应为每只鸡提供最少 7.0 cm 的有效料位,每 12 只鸡不低于 1 个乳头饮水器。 6.1.2 合理设置料槽高度,保证鸡只能够站立采食。 6.2 空间需求 应为每只鸡至少提供以下空间:白壳蛋鸡,432.0 cm 2 ;褐壳蛋鸡,484.0 cm 2 。 7 环境控制 7.1 温、湿度 7.1.1 蛋鸡热舒适的温度范围如表 3 所示。 DB37/T 3492 201
13、9 5 表 3 蛋鸡适宜环境温度 周龄 适宜环境温度 0-1 30-36C 1-6 每周降低 2-3C,直到 21C 6-16 18-24C 16- 13-28C 7.1.2 舍内笼架横向、竖向和纵向温差不宜超过 3 C 。 7.1.3 监测鸡群有无冷、热应激征象,及时启动加热或降温设施。 7.1.4 舍内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50 %-70 %之间。 7.2 通风与空气质量 7.2.1 风机与进风口应对称开启,保证通风量满足鸡群需求;湿帘过帘风速要求 1 m/s 2 m/s ,鸡 只背部风速要求 2 m/s 3 m/s 。 7.2.2 定期监测氨气水平,舍内氨气浓度不宜超过 20 ppm 。 7
14、.2.3 7.2.3 每天定时清粪,保证空气质量。 7.3 光照 7.3.1 光照均匀,避免舍内有亮度过强或过弱的区域;光照强度应保持稳定,不得突然增加或降低; 喂料器处的平均光照强度应不低于 5 lux 。 7.3.2 在育雏阶段,鼓励采用间歇光照制度(如 2 h 黑暗+4 h 光照);7 日龄前,光照强度应不低于 20 lux ,每天黑暗时间不少于连续 2 h ;7 日龄后,黑暗时间逐渐增加,到 2 周龄时每天应不少于 6 h 。 7.3.3 产蛋期应执行固定的光照程序,每天黑暗时间不少于 8 h,鼓励采用“14+1”光照模式。 7.3.4 光照由明期转为暗期时,光照强度宜逐渐降低,建议有
15、不少于 15 min 的过渡期;从暗期向明期 转换时,光照强度宜逐渐增加,建议有不少于 5 min 的缓冲期。 7.4 噪音 7.4.1 严格控制设备噪音,舍内所有设备运行时噪声不应超过 70 dB 。 7.4.2 必要时提供背景声响(如音乐等),防止鸡群受惊。 8 日常管理 鸡群饲养管理按NY/T 5038进行,鸡蛋卫生和质量达到GB 2749要求。 8.1 鸡群检查 8.1.1 鸡群每天至少检查 2 次,其中至少有 1 次要详尽进行;记录鸡群健康状况和处置措施并存档, 确保可追溯性。 8.1.2 饲养员在鸡舍内走动宜轻缓,以减少惊吓。 8.2 设备管理 DB37/T 3492 2019 6
16、 8.2.1 饲养员每天至少检查 1 次鸡舍设备和报警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转。 8.2.2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且不能马上排除,应立即为鸡群提供保护措施,直至故障得到修复。 8.2.3 鸡场供电设施应每周检查 1 次。 9 投入品管理 9.1 饲料 9.1.1 饲料及添加剂的使用应符合 NY 5032 规定。 9.1.2 封闭式管道送料,料塔贮存。 9.1.3 应为产蛋鸡提供适宜粒径的钙源饲料 (石粉、 贝壳粉等) , 要求 12 目标准筛筛上物不高于 15 % , 16 目标准筛筛下物不超过 30 % 。 9.2 饮水 9.2.1 定期检测水线出水口(水线末端饮水器处)水质,确保其符合 NY 50
17、27 要求。 9.2.2 采用节水饲养工艺,降低粪便含水率;安装水表,及时掌握耗水量。 9.2.3 饮水系统中使用的蓄水设施应封闭,饮水器的压力、乳头出水量和水线高度应符合表 4 要求。 表 4 蛋鸡舍水线调节标准 周龄 水线压力,cm 水柱 水流速度,mL/min 鸡群饮水角度(鸡头与水线夹角) 0-2 2.5-5.0 10-20 10-30 2-8 5.0-10.0 20-40 30-50 8-16 10.0-15.0 40-60 50-70 16- 15.0- 60-80 70-80 9.2.4 过滤器每日清洗 1 次,水线每周冲洗和消毒 1 次;投药或免疫前后,应彻底清洗;清洗时消毒
18、剂的使用不能过量,以水线末端达到有效浓度为宜。 9.2.5 因免疫接种或饮水系统维护而中断饮水供应时,停水时间不应超过 4 h 。 9.3 兽药与疫苗 9.3.1 鸡群用药应符合 NY/T 5030 规定。 9.3.2 应具备疫苗和药品专用保存设施或场所,药物和疫苗应完全按照生产商的指示使用,除非兽医 给出有别于说明书的建议。 9.3.3 监测抗体,在完善生物安全体系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免疫次数。 9.3.4 严格执行休药期和弃蛋期。 10 防疫 鸡群防疫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NY/T 5339规定进行。 10.1 生物安全 DB37/T 3492 2019 7 10.1.1 同舍、同批次或
19、同场区鸡群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转群后空舍时间不少于 2 周。 10.1.2 饲养人员严禁串舍,各屋用具和设备固定使用,不得流通。 10.1.3 鸡舍定期除尘;场区环境每 2-3 周消毒 1 次,鸡舍每周带鸡消毒 1 次;在使用消毒剂前,应打 扫所有表面。 10.1.4 鸡场从业人员应定期体检,确保无人畜共患传染病。 10.2 疾病诊治 10.2.1 兽医室应建在场区下风向,并与药品存放室严格分开。 10.2.2 定期检查鸡群体外寄生虫感染情况,特别是红螨。 10.2.3 患病鸡、体弱鸡或受伤鸡应立即隔离,并提供适当护理或治疗;如若淘汰,应实行安乐死。 11 废弃物处理 11.1 粪污 11.1.
20、1 鸡粪应经专用通道运至贮粪池暂存,储粪场所应有防雨设施和地面防渗设施。 11.1.2 鸡粪应按 NY/T 1168 规定集中处理并资源化利用,达到 GB 18596 要求。 11.2 病死鸡尸体 11.2.1 养殖场应具备病死鸡尸体短期冷藏保存设施。 11.2.2 病死鸡尸体经消毒水全面浸泡后,放入专用包装袋封口保存。 11.2.3 病死鸡尸体由专门机构统一回收,按 GB 16548 规定集中无害化处理。 11.3 垃圾 11.3.1 疫苗瓶及包装物应用消毒液浸泡,并放入密封袋暂存。 11.3.2 场内垃圾统一回收,交由专门机构集中处置。 12 青年鸡与淘汰鸡装运 12.1 捕捉前应评估鸡群
21、健康状况,严禁装运患病鸡、受伤鸡。 12.2 不宜在极端炎热、寒冷或其它恶劣的天气条件下装运;天气凉爽时,装车前 2 h3 h 应逐渐降 低舍内温度,以使鸡群适应外部天气。 12.3 捕捉前 3 h8 h,对鸡群停料,但不停水;捕捉时,在不影响工人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光 照强度,或使用蓝光,在保持鸡群安静的同时,为捕捉者提供较好的能见度。 12.4 装箱时,双手持鸡,轻轻放入;或握住鸡只双腿,使其胸部着地放入,避免鸡只在捕捉者之间倒 手。 12.5 装运密度不应超过 63 kg/m 2 ,夏季应降低 15 %25 % 。 12.6 装运时,周转箱应轻拿轻放,防止鸡只挤压或被卡。 13 养殖档案管理 按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记录每间鸡舍的生产数据,保存2年以上,包括: a) 鸡群品种、数量、来源、生产性能、舍内环境参数、进出场日期等; DB37/T 3492 2019 8 b) 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时间和剂量等; c) 鸡群检疫、免疫、消毒情况; d) 鸡群发病、死亡和尸体无害化处理情况。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