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3509-2019 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3287       资源大小:48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3509-2019 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01 DB37 山东省地方标 准 DB 37/T 35092019 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规程 2019 01-29发布 2019-03- 01 实施 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7/T 3509 2019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要求 .2 4.1 产地环境 .2 4.2 农药使用 .2 4.3 周年施肥量 .2 5 小麦季 .2 5.1 品种选择 .2 5.2 种子处理 .2 5.3 整地 .2 5.4 播期 .2 5.5 播种量 .2 5.6 播种方式 .3 5.7 肥料用量及施用方式

    2、.3 5.8 田间管理 .3 5.9 收获 .4 6 玉米季 .4 6.1 品种选择 .4 6.2 播种期 .4 6.3 合理密植 .4 6.4 播种方式 .5 6.5 施肥 .5 6.6 灌溉与排涝 .5 6.7 田间管理 .5 6.8 玉米收获 .6 DB37/T 3509 2019 II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监督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开昌、薛艳芳、李宗新、张慧、钱欣、高英波、崔振岭、赵海军、方志军、

    3、代红翠、蒋丽萍。 DB37/T 3509 2019 1 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生产所采用的播种、施肥、灌溉、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技 术措施要求。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的山东省地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 16151.12 农业机械运

    4、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12部分:谷物联合收割机 GB/T 17997 农药喷雾机(器)田间操作规程及喷洒质量评定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739 谷物播种机械作业质量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355 玉米收获机作业质量 SL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207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DB37/T 2931 小麦玉米叶面微肥喷施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A级绿色食品 A grade green food 见NY/T 39

    5、3中3.2。 3.2 绿色丰产增效 green-high yield and efficiency 通过统筹小麦-玉米周年品种配置,确定与区域光热资源相适应的播期和收获期、合理群体构建, 实现周年光热资源高效利用。根据小麦-玉米周年肥水吸收和利用特性以及病虫草害发生规律,合理统 DB37/T 3509 2019 2 筹小麦-玉米周年肥水药的高效利用。最终实现增产稳产、环境友好和节本增效目的。其中,小麦产量 6 750 kg/hm 2 、玉米产量9 000 kg/hm 2 ,小麦-玉米周年产量15 750 kg/hm 2 ,光温利用效率提高 15 %以上,水肥药利用效率均提高10 %以上,产品质

    6、量至少达到A级绿色食品标准。 4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土壤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10 g/kg以上,速效氮(N) 90 mg/kg以上,速效磷(P)15 mg/kg以上,速效钾(K)90 mg/kg以上,灌排条件好。 4.2 农药使用 农药使用符合NY/T 393和NY/T 1276的规定。 4.3 周年施肥量 肥料施用应以统筹小麦-玉米周年养分需求和土壤、肥料养分供应平衡为原则。周年氮肥(N)用量 为375 kg/hm 2 420 kg/hm 2 、磷肥(P 2 O 5 )用量为150 kg/hm 2 210 kg/hm 2 、钾肥(K 2 O

    7、)用量为165 kg/hm 2 195 kg/hm 2 。肥料选择符合NY/T 394的要求。 5 小麦季 5.1 品种选择 选用单株生产力高和抗逆性强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的规定。 5.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以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种子包衣应符合GB 15671的规 定。 5.3 整地 玉米秸秆还田,做到切碎和均匀铺撒秸秆,秸秆长度10 cm,秸秆切碎合格率90 %,抛撒不均 匀率10 cm。采用深耕与旋耕镇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土壤耕作,要求耕后达到土地平整,无明显坷垃, 上松下实。 5.4 播期 依据当地冬前常年平均积温确定播期。冬前

    8、0 积温以570 650 为宜。小麦适宜播期为10 月1日10月15日。其中,鲁东、鲁中、鲁北适宜播期为10月1日10月10日,鲁西适宜播期为10月3日 10月12日,鲁南、鲁西南适宜播期为10月5日10月15日。在适宜播期内小麦宜晚播,玉米晚收。播种 时田间相对含水量应在70 %75 %,若土壤墒情不足,播种后尽早浇“蒙头水”。 5.5 播种量 在适宜播种期内,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公顷的基本苗225万270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 穗型品种,每公顷的基本苗180万240万。如果晚于适宜播期播种,每晚播2天,每公顷增加15万30 万基本苗(生产中基本苗可按0.5 kg种子出1万基本苗计算)

    9、。 DB37/T 3509 2019 3 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播种量: 1000 1000 NW Q Qr Sr . (1) 式中: Q 播种量(kg/hm 2 ); N 每公顷计划基本苗数; W 千粒重,单位为克(g); Qr 发芽率(%); Sr 出苗率(%),一般按照80 %计算。 5.6 播种方式 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小麦宽幅精播机播种。苗带宽控制在6 cm8 cm,行距控制在22 cm26 cm。 播种深度为3 cm5 cm,播种机行走时速5 km/h,以保证播量准确、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籽粒 分布均匀。田间播种作业质量符合NY/T 739的要求。 5.7 肥料用量及施用方式 氮肥(

    10、N)推荐用量为195 kg/hm 2 210 kg/hm 2 ,其中40 %作为基肥,60 %作为起身-拔节期追肥(叶 色发黄的宜起身前追肥,叶色深绿的宜拔节期追肥),磷肥(P 2 O 5 )用量为90 kg/hm 2 120 kg/hm 2 ,钾 肥(K 2 O)用量为75 kg/hm 2 90 kg/hm 2 ,硫酸锌用量为30 kg/hm 2 50 kg/hm 2 。磷钾锌肥全部作基肥。 每23年施用一次锌肥。建议配施商品有机肥1 000 kg/hm 2 1 500 kg/hm 2 或农家肥4 500 kg/hm 2 6 000 kg/hm 2 。 5.8 田间管理 5.8.1 冬前管理

    11、 5.8.1.1 查苗补种 对有缺苗、断垄的地块,用同一品种的种子浸种至露白后及早补种。 5.8.1.2 浇越冬水 根据墒情,在11月底到12月上旬,日平均温度降至3 5 时浇越冬水,灌水定额为600 m 3 /hm 2 675 m 3 /hm 2 。灌溉用水质量要符合GB 5084的要求。 5.8.1.3 化学除草 田间防治作业应符合GB/T 17997的规定。小麦3叶期或返青后及时进行化学除草1次。阔叶杂草可用 10 %苯磺隆每公顷150 g225 g或75 %苯磺隆干悬浮剂每公顷15 g30 g兑水450 L喷雾防治。禾本科 杂草用6.9 %精恶唑禾草灵乳剂(骠马)每公顷600 mL87

    12、0 mL,兑水450 L喷雾。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 草混合发生的可用以上药剂混合使用。 5.8.2 春季管理 5.8.2.1 肥水管理 DB37/T 3509 2019 4 在小麦起身期或拔节期追肥浇水,追施尿素254 kg/hm 2 274 kg/hm 2 ,追肥后及时浇水600 m 3 /hm 2 675 m 3 /hm 2 。 5.8.2.2 病虫害防治 苗期:地下害虫可用50 %辛硫磷乳油1000倍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公顷喷药液600 L。起身至拔 节期:每公顷用5 %井冈霉素水剂1 500 mL2 250 mL兑水75 L喷洒小麦茎基步防治纹枯病,用20 %哒 螨灵乳油或1.8 %

    13、阿维菌素乳油150 mL225 mL兑水30 L喷雾防治麦蜘蛛。 5.8.3 后期管理 5.8.3.1 水分管理 视墒情浇好抽穗扬花水,灌水量为600 m 3 /hm 2 675 m 3 /hm 2 。 5.8.3.2 病虫害防治 开花至灌浆期,每公顷用20 %甲三唑酮乳油 750 mL+10 %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 g+磷酸二氢钾1 500 g,兑水450 L喷雾防治。提倡喷施农药时,混合喷施0.2 %0.5 %硫酸锌、0.2 %0.3 %硫酸亚铁或乙 二胺四乙酸铁溶液,进行一喷三防(防虫、防病、防干热风)同时,实现小麦籽粒微量元素营养强化的 目的。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喷防12次,间隔71

    14、0天。叶面微肥喷施方法应符合DB 37/T 2931的规 定。 5.9 收获 5.9.1 收获时间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籽粒水分含量降至16 %17 % 时即可收获,收获后晾晒至含水量低于 13 %时进仓贮藏。 5.9.2 机械收获 建议用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全量还田。作业留茬高度15 cm,秸秆粉碎长度10 cm,秸秆切碎 合格率85 %,漏切率10 %,秸秆抛撒不均匀度10 %。联合收割机应符合G B16151.12的要求。 6 玉米季 6.1 品种选择 选用耐密、抗倒、适应性强、高产潜力大的中晚熟品种。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大小均 匀、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种子质量应高

    15、于GB 4404.1的规定。种子纯度99 %,发芽率95 %, 净度99 %,含水量13 %。所选种子应进行种衣剂包衣,种衣剂的使用应该按照产品说明进行,并符 合GB 15671的规定。 6.2 播种期 小麦收获后,及时抢茬播种。若土壤墒情不足,播种后尽早浇“蒙头水”。 6.3 合理密植 播种密度应在60 000株/hm 2 75 000株/hm 2 ,可根据地力高低水平适当增减。 DB37/T 3509 2019 5 6.4 播种方式 选用带有施肥装置的单粒精播机进行种肥同播,行距60 cm,播深3 cm5 cm。播种机行走速度在5 km/h左右,避免漏播、重播或镇压轮打滑。 6.5 施肥

    16、施用氮肥(N)180 kg/hm 2 210 kg/hm 2 ,磷肥(P 2 O 5 )60 kg/hm 2 90 kg/hm 2 、钾肥(K 2 O)90 kg/hm 2 105 kg/hm 2 ,或氮磷钾配比为26-10-12玉米缓控释肥750 kg/hm 2 900 kg/hm 2 ,种肥同播,种子与肥料 水平距离10 cm15 cm,施肥深度15 cm,后期不再追肥。 6.6 灌溉与排涝 夏玉米生长期降雨与生长需水同步,各生育时期一般不浇水。除遇特殊旱情(田间持水量55 % 时)外,视干旱情况适量浇水,灌溉方式采用渗灌、喷灌或沟灌。遇强降雨,应及时酌情排涝。灌溉或 排涝作业要符合SL

    17、207和SL 4的规定。灌溉用水质量要符合GB 5084的要求。 6.7 田间管理 6.7.1 化学除草 田间防治作业要符合GB/T 17997的规定。 出苗前防治, 可在播种时同步均匀喷施40 %乙阿合剂3.00 L/hm 2 3.75 L/hm 2 ,或33 %二甲戊乐灵乳油1.50 L/hm 2 或72 %异丙甲草胺乳油1.20 L/hm 2 兑水750 L,在 地表形成一层药膜。 出苗后防治, 可在玉米幼苗35叶、 杂草25叶期喷施4 %烟嘧磺隆悬浮剂1.50 L/hm 2 兑水750 L定向喷雾处理。 6.7.2 病虫害综合防控 6.7.2.1 防治原则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

    18、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 治。 6.7.2.2 防控技术 6.7.2.2.1 生物防治 在7月至8月中旬,玉米螟第二代和第三代成虫盛发期,每公顷可释放赤眼蜂22.5万30万头,分两 次释放,间隔57天。或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 500 g/hm 2 2 250 g/hm 2 白僵菌与30 kg/hm 2 45 kg/hm 2 细土混合后撒入玉米心叶,可有效防止玉米螟。 6.7.2.2.2 物理防治 在有条件的地方,可在田间放置频振式杀虫灯(每公顷3050盏),害虫成虫发生高峰期定时开灯, 可有效防治鳞翅目害虫成虫,或使用性诱剂(每公顷6090个性诱剂水盆诱捕器

    19、)防治二点委夜蛾、玉 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等虫害。 6.7.2.2.3 合理化学防治 根据当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选用药剂及用量。苗期可用5 %吡虫啉乳油2 000倍3 000 倍液或40 %乐果乳油1 000倍1 500倍液喷雾防治灰飞虱和蓟马; 用20 %速灭杀丁乳油或50 %辛硫磷1 500 倍2 000液倍防治黏虫;在大喇叭口期(第1112叶展开),用2.5 %的辛硫磷颗粒剂撤于心叶丛中防 DB37/T 3509 2019 6 治玉米螟,每株用量1 g2 g;用10 %双效灵200倍液,防治玉米茎腐病。用25 %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1 500倍液,或者用5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1 000倍液喷雾防治锈病、小斑病、大斑病等。 6.8 玉米收获 6.8.1 收获时间 根据玉米成熟度适时进行收获作业,提倡晚收(推迟收获时间至10月5日10月15日)。成熟标志 为籽粒乳线基本消失、基部黑层出现。 6.8.2 秸秆还田 玉米收获后,应及时秸秆还田,还田作业应符合NY/T 1355的规定。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3509-2019 小麦-玉米周年绿色丰产增效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tireattitude36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