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7 T 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pdf

    • 资源ID:1483262       资源大小:942.92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7 T 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pdf

    1、 ICS 03.200 A 00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 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 2008-02-03 发布 2008-02-25 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7/T 962 2007 前 言 I DB37/T 962 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 1 2 3 3.1 3.2 3.3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蓬莱阁景区的解说词内容及解说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蓬莱阁景区的解说服务。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

    2、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67661997 旅游服务基础术语 GB/T 159711995 导游服务质量 DB37/T 9612007 蓬莱阁景区服务质量要求 要求 景区主要游览景点充分体现了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积淀、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佛教和道教文化 及神仙文化。 讲解的景区历史沿革和历史文化积淀包括蓬莱阁古建筑群、登州古港、碑刻文化、诗 80 赋等;山 海风光包括海市蜃楼、平流雾、海滋等海上奇观;佛教和道教文化包括整个古建筑群佛教和道教寺庙; 神仙文化包括中国东方蓬莱神话和八仙过海神话传说。 导

    3、游员及讲解员应按照 DB37/T 9612007蓬莱阁景区服务质量要求的要求进行解说。 解说词 3.3.1 蓬莱阁景区主要景点 戚继光纪念馆(水师府)、蓬莱水城、登州古船博物馆、船舶发展陈列馆、蓬莱阁古建筑群(人间 蓬莱坊、弥陀寺、万民感德碑亭、丹崖仙境坊、显灵门、龙王宫、子孙殿、戏楼、坤爻石、垂花门、唐 槐、天后宫前殿、天后宫正殿、宋庆书“虎”字碑、“福”字石刻、“寿”字石刻、胡仙堂、“碧海丹 心”刻石、三清殿、吕祖殿、观澜亭、普照楼、宾日楼、苏公祠、卧碑亭、“海不扬波”石刻、避风亭、 蓬莱阁主阁、仲连祠、隐仙洞、白云宫门)、田横山、全周影院、登州博物馆、蓬莱文化广场。 3.3.2 蓬莱阁景

    4、区概述 蓬莱阁景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 AAAAA 级旅游区。景区面积 为 5.8 平方公里。景区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以四种文化(神仙文化、精武文化、 港口文化、海洋文化)为底蕴,以山(丹崖山、田横山)、海(黄、渤二海)、城(蓬莱水城)、阁(蓬 莱阁)为格局,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 18900 平方米,占地面积为 32800 平方米,分为六大建筑单体,共有 100 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 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 蓬莱阁坐落

    5、在蓬莱城北的丹崖山上,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它依山 傍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蓬莱阁景区集丹崖、田横两山的雄奇峻朗,黄、渤二海的浩瀚灵秀于一身, 融千年名阁、蓬莱水城、登州古港、戚继光英雄故所的浩气人文于一体,逍遥无羁的八仙传说与变幻缥 1 DB37/T 962 2007 缈的海市奇观又为其注入充满神秘色彩的仙气神韵,使其处处尽显山灵水秀、人杰地灵,可谓刚柔相济, 天人合一,堪称山水经典,人文极品。 蓬莱阁自古就因其动人的“八仙过海”神话传说和“海市蜃楼”自然奇观享誉天下,素以“人间仙 境”著称于世。今天的蓬莱阁在继承历史宝贵遗产的基础上,更加大了对旅游资源的整体规划、

    6、开发和 利用,更好地发掘山海奇观,丰富旅游内容,弘扬丰厚文化底蕴,使其成为融自然风光、历史名胜、人 文景观、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名胜区。 3.3.3 蓬莱阁景区各景点解说词 3.3.3.1 3.3.3.1.1 3.3.3.1.2 3.3.3.1.3 戚继光纪念馆(水师府) 戚继光纪念馆(亦称水师府)位于蓬莱水城小海东侧,是一座中轴对称的二进仿古建筑,正厅与东 西厢房三间有回廊相连接,占地 3220 平方米。建于 1992 年 6 月,1995 年 7 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共设 六个展厅,采用了壁画、浮雕和泥塑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通过立体、直观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戚 继光山东海防备倭、闽浙

    7、沿海抗倭、蓟州边关戍守、案头著书立说等历史画面,让人们从中领略一代名 将的照人风采。 第一展厅 群英聚会 中间端坐这位就是一代名将戚继光,身边站立的是与之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他们志同 道合,在长期战斗生涯中,成长为一代英雄。 戚继光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史称“三朝虎臣”,征战 42 年。他的声望誉满华夏,威震域外。 他是一代名将,又是一位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写出了纪效新书、练兵实纪等兵书。在四库全书 辑录的中国古代二十部兵书中,唯他占有两部。在我国军事史上,著名将领多无兵书,能写兵书的又多 非名将。从秦汉到明朝的两千多年间,著名将领而又有著名兵书的只有戚继光一人。他还留有止止堂 集

    8、诗文集五卷。 戚继光一生刚直不阿,清正廉洁,赤诚为人,精忠报国,得到了人们一致的信赖与支持。 戚继光爱兵如子,体恤士卒,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冲杀在前。他特别重视部队建设,为选精兵 三次亲去义乌,招募彪悍的矿工和农民为“戚家军”的骨干。 第二展厅 将门出骄子(前院西厢) 南侧: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山东蓬莱人。其六世祖戚详跟随朱元璋,在推翻元朝, 建立明朝政权的斗争中,戚详戮力三十年,后在远征云南时阵亡。为追念他的开国功业,明朝政府授予 其子戚斌为明威将军,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 戚继光生于明朝嘉靖七年(1528 年 11 月 12 日) 。童年时代的戚继光读书之余,最愿做军事游戏,

    9、 用泥巴砌城墙,堆砖瓦为营垒,削竹剪纸作旗帜,由他充当指挥,孩童时代的戚继光即显示出非凡的才 能。 嘉靖二十三年 (1554 年) 17 岁的戚继光承袭了登州卫指挥佥事, 分管屯田事务。嘉靖二十七年 (1548 年)至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 ,戚继光任中军官,率山东六郡卫所戍边镇守蓟州。 北侧:水城练兵。戚继光上任以前,登州海防卫所残破,军无训练,戚继光到任后,振饬营伍,整 修卫所,严明纪律,使当时一伙懒散之士为之大振,卫所风气大有改观。借此转机,戚继光在水城大练 其兵,在陆地、海上训练士卒,严整军纪,造就了一支得力的抗倭军队。至今,蓬莱阁东侧、丹崖山上 仍然留有后人为他树立的阅海操碑记

    10、,以志其练兵之功。 第三展厅 沿海备倭(前东厢房) 北侧:嘉靖三十二年(1553 年)6 月,戚继光晋升为署都指挥佥事,督山东备倭事,管理三营(登 州营、文登营、即墨营)二十五卫所,设署于登州太平楼前。戚继光的防地是一片辽阔的海域,西至黄 河口,南至山东与江苏交界处,包括山东半岛北、东、南绵长的海岸以及沿海大大小小的岛屿。戚继光 对山东沿海进行了全面治理。整修卫所,加固台墩设施;巡视海上,严守营卫。千里海疆遍留他的足迹, 使营卫成壁垒,将士志成城。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7 月,戚继光奉调去浙江抗倭,任浙江都司佥事。第二年 7 月诏升 2 DB37/T 962 2007 为镇守宁波

    11、、绍兴、台州三府参将。 3.3.3.1.4 3.3.3.1.5 3.3.3.1.6 第四展厅 驰骋浙江(后院东厢) 南侧:嘉靖三十四年(1555 年) ,28 岁的戚继光奉调江浙战场之后,率军驰骋疆场,打了许多漂亮 的大胜仗。 北侧:戚继光在浙江打了不少胜仗,但是,在实践中戚继光也深感困难重重。戚继光认为,要提高 战斗力,非改变士卒的素质不可。必须建立一支敢打敢拼、能打硬仗、能够连续作战的精干队伍。于是, 他上疏募兵,亲赴义乌,招募勇敢的农民和彪悍的矿工 3 千人,建立了戚家军。 在训练戚家军时,戚继光根据江南地方多沼泽、水田,作战时大部队不容易展开阵势的地理特点, 创立了新的战术,“鸳鸯阵”

    12、法,规定十二人为一队,前一人是队长,后面两人执藤牌,两人执狼筅, 四人持长枪,后两人是镗钯手兼火箭手,最后一人是伙夫。这种阵法短小精干,灵活机动,很适合南方 的地域特点。 在水师建设上,他在台州就地取材,建造大、中、小战船 44 艘。大船“福船” ,高大如楼可容百人 作战。中船“海沧”,行驶灵活,多用于海上追击,犁沉敌船。小船“艟舴”吃水浅,灵巧快捷,适宜 追赶倭船和浅海进攻。戚继光把这支船队分为前、后、左、中、右五营,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舰队。 第五展厅 勇往直前(后院西厢房) 南侧: “戚家军”在浙江严惩倭寇,迫使倭寇向南逃窜,福建告急。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戚家 军入闽作战。第一大战

    13、即横屿之战。横屿之战不过三个时辰,大获全胜。被倭寇霸占肆虐三年的横屿岛, 被戚家军一举攻破。 北侧:戚继光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儒将,在紧张的战斗间隙里从事写作。他根据作战经验,写成了两 部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纪效新书是戚继光的发愤之作。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他在浙江舟山岑港抗倭受挫。他一 边认真总结经验,创立新战术,一边撰写兵书。至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年)12 月,创造鸳鸯阵,著成 纪效新书。 练兵实纪是戚继光镇守蓟州时写成的。戚继光的军事论著与军事思想,是中华民族武库中的瑰 宝。 戚继光还在戎马倥偬中赋诗作文,留下了诗文集止止堂集 ,其中横槊稿上卷收录 200 余首 充满爱国豪情

    14、的优秀诗篇。 第六展厅 威震边关(后殿) 西侧:明朝中后期蒙古族蓄谋南侵,明朝对北方的防务成为万历以前历代皇帝的应急大事。隆庆元 年(1567 年)戚继光奉调北守蓟州,先任神机营副将,后改为总理蓟、昌、辽、保练兵事务,节制四 镇。 在军队建设上,他采取车兵、步兵、骑兵、辎重兵联合训练,协同作战,以墙(城墙)、台(敌台)、 堑(战壕)综合防守的方针,全面治军,取得良好效果,受到当朝参知政事张居正的支持,并得到隆庆 皇帝的赏识,表彰他“素有威名” 。 万历二年(1574 年)正月,戚继光因功升右都督。 万历七年(1579 年) ,戚继光战功显赫,加官少保兼太子太保。 东侧:戚继光一生可谓鞠躬尽瘁,

    15、为国为民。在浙闽抗倭期间,身先士卒,每战皆捷。饱受倭寇之 害的广大人民,对戚继光的英勇无畏和光辉战绩,深感敬仰。 戚继光镇守蓟州 16 年,防线东起山海关,西至石塘岭,2000 余里的边防线,直接拱卫京城北京。 他克服种种困难,练兵、练将、修筑长城,革新武器装备,真正在京师北大门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万历十一年(1583 年)二月,给事中张鼎思代表一部分奸佞小人弹劾戚继光,昏庸的皇帝听信谗 言,将戚继光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 年)二月,戚继光因旧病复发,再次上书请退,明政府允其辞官回乡养病。 万历十五年(1587 年)十二月初八日,回故里仅仅两年,一代英雄溘然长逝,终年 60 岁。

    16、3 DB37/T 962 2007 3.3.3.2 3.3.3.3 3.3.3.3.1 3.3.3.3.2 3.3.3.3.3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古称登州港,位于山东半岛的最北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自古以来就是对外经济文化 交流的窗口,也是防御外患入侵的战略要地,早在隋唐时期,古登州港就与明州、泉州、扬州并称为四 大通商口岸,是东渡日本的主要出海口。许多日本、朝鲜的遣唐使多是由此登陆,前往唐都长安。史载 当时的登州港“小海沿岸皆水榭,笙歌达旦,商贾云集,登州繁荣达于极点,富甲六郡,一时成为 黄金窟”。 北宋时期,为了防御北方契丹族的入侵,宋朝廷在此建起了“刀鱼寨” 。明朝洪武九年(公元 13

    17、76 年),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在宋朝刀鱼寨的基础上建起了码头、土城墙、炮台等建筑,正式得名为“蓬 莱水城”。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就曾在此操练水军,抗击倭寇。 水城面积为 27 万平方米。布局基本保持的是明代风格。水城有南北两门,南门振扬门,与陆路相 连。北门水门,是出入水城的海上咽喉,城中的小海面积为 7 万平方米,是停泊船只的港湾。 整个水城的建筑布局巧妙,结构合理,充分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整体建筑主要分为 两大部分,一是海港建筑,包括以小海为中心的水门、防波堤、平浪台等;二是军事建筑,包括炮台、 护城河等。其中设计最为巧妙的当属平浪台。各位可以看到。迎着水门南岸突起的部分

    18、便是平浪台,它 迎水门而立,巍峨挺拔。南北长 100 米,东西宽 60 米,当海浪由水门涌入,经平浪台迎面阻挡,便减 缓势头,折向西去,所以即使是港外浊浪滔天,港内小海仍平静安宁。同时,平浪台还能遮挡来自水门 以外海上的视线,敌人难以窥视港内的秘密,如果在战争中遇到紧急情况,平浪台又是支援水门和东西 两炮台的后备基地,真可谓一举数得。 蓬莱水城,作为中国建筑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军港,198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 城墙武备展,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别重视和擅长使用火器。明成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炮 兵部队神机营,明军还首创了炮兵同步兵、骑兵协同作战的新战术。武备展展示的

    19、主要火器有:牛腿炮、 竹节炮、佛朗机、大将军炮、红夷炮等。 夯土:水城东城墙是在原有城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展示的是宋代至民国时期不同的夯土。 登州古船博物馆 登州古船博物馆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一所古船博物馆。主要陈列了 1984 年在蓬莱水城小海清淤工程 中挖掘出的一艘元代木质沉船和一部分文物。整个古船馆占地面积 1700 平方米,1989 年动工,1991 年正式对外开放。 第一展厅 水城沙盘是根据明朝水城范围和形势制作的,周围划黄色虚线部分就是明朝老城墙的遗址。蓬莱水 城古称登州港,是我国古代北方第一大港、东方门户。另外展示的是三幅照片:第一幅是从空中拍摄的 水城全貌。城北临海是一对炮台,虎

    20、踞龙盘,互为犄角,控制附近海域。第二幅是水城的水门,是船只 出入小海的唯一通道。第三幅是振扬门,是水城与陆地相连的唯一通道。 第二展厅 陈列的就是 1984 年在水城小海清淤工程中挖掘出来的元代战船。 看台上展示的是古船的全貌, 1984 年 6 月,在登州港的清淤工程中,施工人员在港湾南岸 2.1 米深的黑色淤泥中,挖掘出这艘沉船。经考 古专家鉴定,这艘古船属三桅木帆船,残长 28.6 米,残宽 5.6 米,由 13 道舱壁分成 14 个舱,甲板上 部已经失存,但底部船板和舱隔板大部分保存完好,整个船呈流线型,首柱高高翘起,尖头阔尾,酷似 一条巨型刀鱼,所以也叫刀鱼船。在古船的第三舱和第七舱

    21、保留有桅杆座,船尾有舵座,都是用珍贵的 楠木制成的。关于沉船的年代,从随船一起出土的高足杯来看,经鉴定为元代龙泉窑出品,这是断代的 主要依据,另外,根据此船现存的长宽尺度,根本无法通过在明初修建的水门,所以断定这只船的年代 最迟不晚于元末明初。 另外陈列的是锚具:这具铁锚高 2.15 米,重 456 公斤,可供数百吨的海船使用。 第三展厅 4 DB37/T 962 2007 第三展厅是文物陈列厅,陈列的文物大部分是随古船一起出土的,也有一些是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打 捞上来的。共有 6 个展柜,分别陈列的是石网坠、三足罐、石臼等文物。 3.3.3.4 3.3.3.4.1 3.3.3.4.2 3.3.

    22、4.1 3.3.4.2 3.3.4.3 3.3.4.4 3.3.4.5 3.3.4.6 中国船舶发展陈列馆 陈列馆共设古代船舶和现代船舶两个展厅,陈列面积 240 平方米。 第一展厅(中国古代船舶陈列厅) 陈列的是三国赤壁之战的斗舰、隋代龙舟、宁波出土的宋代海船、唐代游舫、郑和宝船、闽南渔船、 戚继光抗倭战船等船模。 第二展厅(中国现代船舶陈列厅) 陈列的是鱼雷快艇、水翼导弹艇、导弹护卫舰、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中山舰、喷水推进豪华客船、 导弹驱逐舰等船模。 3.3.4 蓬莱阁古建筑群 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 18900 平方米,占地面

    23、积为 32800 平方米,分为六大建筑单体,共有 100 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 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1982 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人间蓬莱坊 “人间蓬莱”坊,是通往仙境之门。上面“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的手 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着书画名家刘海粟题写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 题写的“碧海仙槎心神飞跃,丹崖琼阁步履逍遥”楹联。 弥陀寺 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 明万历十一年(1583 年) ,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 二年,终于实现了他

    24、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 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 防线。 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 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 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

    25、极乐世界,所以 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 观音声菩萨。大势至菩萨,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 万民感德碑亭 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 只剩下碑座,石碑是 1995 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 原名“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 为“丹崖”。这个牌坊是蓬莱阁内标志性比较强的建筑。 显灵门 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

    26、娘。 龙王宫 龙王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最西端的一个单体。这里供奉的是传说中的四海龙王之首东海龙王敖广。 龙王宫的占地面积为 2117 平方米。前殿供奉的是龙王的两位守门大将,东为定海将军,西为靖海将军。 5 DB37/T 962 2007 龙王宫正殿。正殿楹联“龙酬丹崖所期和风甘雨,王应东坡之祷翠阜重楼”。 中间端坐的是东海龙王敖广。他身边站立的是八位站官。分别为巡海夜叉、千里眼、雷公、电母、 赶渔郎、顺风耳、风神婆、雨神。 后面是龙王宫的后殿。 3.3.4.7 3.3.4.8 3.3.4.9 3.3.4.10 3.3.4.10.1 3.3.4.10.2 3.3.4.10.3 3.3.4.10.

    27、4 3.3.4.10.5 3.3.4.11 3.3.4.11.1 子孙殿 子孙殿是古时候求子求孙的地方,子孙殿门上的匾额“熊罴赐梦”,取之诗经小雅斯干篇, 篇中有这样的句子,“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意思是什么是吉梦?是熊是罴, 只有熊罴才象征着男子的吉祥。熊罴是凶猛的野兽,象征着勇敢的武士。因此,“熊梦”或“熊罴入梦” 为祝人生子的吉祥语。 里面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天后宫 天后宫是蓬莱阁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单体,始建于北宋崇宁年间,北宋宣和四年(1122 年) 建成,占地面积为 3000 多平方米。 戏楼 每年正月十六是天后宫庙会,人们在这里演戏,向海神娘娘感恩,祈祷

    28、娘娘保佑平安。戏台两侧台 柱上刻有对联,上联为:“乐奏钧天,潮汐声中喧岛屿”。下联为:“宫开碣石,笙歌队里彻蓬瀛”。 戏楼上有一横额,上写“观止矣”,即“叹为观止”。意思是看了这里的戏,别处的戏就不需要再看 了。“观止”二字取自左传。 坤爻石 戏楼两侧各有红褐色巨石三尊,两两相对,象三台星座,三台星是星宿名,也叫三能星,属太微垣 (天区名) 。 天后宫的前殿。这两位门神一是嘉应,一是嘉佑,是保护天后的神将。 “虎”字石刻 这是一笔“虎”字,是清末四川提督蓬莱人宋庆写的,这个草书虎字,笔力遒劲,字形端庄。因字 形颇近“篪”字,所以曾经有“虎”、“篪”两种说法。 “福”字石刻 这是一个花体“福”字

    29、,是五代宋初道士陈抟写的。“福”字是由田、给、于三字组成,意为种好 田地、给人幸福。 “寿”字石刻 这里一个草书“寿”字,也是五代道士陈抟写的。“寿”字是由“富”、“弗”、“林”三个字组成, 意为植好林木,富足长寿。 垂花门 由门上两个倒垂的贴金花蕾而得名,是古时皇族或达官显贵内眷居室才有的专用装饰,显得庄重、 严谨。 唐槐 这棵古老的唐槐,距今已有一千两百多年了。此树树心虽然已空,但枝叶仍十分茂盛。清道光十六 年(1836 年)天后宫发生火灾,毁庙观三十余间,唯独此古槐得免,可谓奇迹。 天后宫正殿 蓬莱阁的天后宫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天后宫庙宇之一。正中端坐的是天后,再塑金身。天后是海峡两 岸人民

    30、虔诚信奉的海神,北方人称她是海神娘娘。 天后身边站的是四名侍女,东西两侧有八名站官,其中有四个海龙王。东边的四个有两个海龙王、 两名文官,一个文官手持圣旨,下达天帝旨意。一个手持万法归宗,负责记录。西侧也有两个海龙王, 两个文官,一个文官手持环海司命,为海神娘娘发布命令。另一个手持印盒,管理行文盖章。 胡仙堂 6 DB37/T 962 2007 胡仙堂建于明代。门上的楹联为“入深山修心养性,出古洞得道成仙”。这三尊塑像,中间为胡仙, 身边是他的两位药童,一位手拿灵芝,一位手拿葫芦。东面墙上有深山采药图。 3.3.4.11.2 3.3.4.12 3.3.4.13 3.3.4.14 3.3.4.1

    31、5 3.3.4.16 3.3.4.17 3.3.4.18 3.3.4.18.1 3.3.4.19 “碧海丹心”石刻 “碧海丹心”四个字是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先生写的。 三清殿: 三清殿里供奉的是三位道教始祖。三清殿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明代隆庆年间曾重修过,保持的是 明朝建筑风格。 前殿,供奉的是两位守门将军,哼哈二将。左为哼将陈奇,右为哈将郑伦。 正殿,供奉的是三位道教始祖。中间是玉清元始天尊,手拿红珠,象征洪元世纪;东边是上清灵宝 道君,又被称为通天教主,手拿太极图,象征混元世纪;西为太清太上老君,手持扇子,象征太初世纪。 吕祖殿 过去这里有吕公亭,亭内有吕洞宾像碑,后来亭子毁坏,吕祖像移到

    32、三清殿东侧偏北,重建吕祖像 碑亭。清光绪三年(公元 1877 年) ,知府贾瑚、总兵王正起在亭子南面建起这三间吕祖殿,附设东西两 庑,东庑南端有亭相连。殿中祀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 观澜亭 观澜亭是观看蓬莱十大景中的“日出扶桑”和“万里澄波”及观海赏景的好地方。 普照楼 普照楼,也叫灯楼。最初是清代同治七年(公元 1868 年)修建的,是为夜间行船用的航标灯塔。 田横山灯塔启用后,其导航功能便失去了。 宾日楼 宾日楼建于宋代。它是八角双层十六柱木质结构建筑,面临大海。登楼远望,视野开阔,是神州九 大观日出处之一。 苏公祠 苏公祠是为了纪念苏东坡而建,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于北宋元丰八年(公元 10

    33、85 年)被皇帝调 到登州任太守。就在他任登州太守前的 1079 年,还刚刚经历了一场牢狱之灾,有人诬告他做诗诽谤朝 廷,从湖州太守任上被捕入狱,第二年被贬往黄州。至元丰八年(公元 1085 年)宋哲宗继位,他的境 况才略有好转,六月接到诰命:复朝奉郎,起知登州军州事。这就是恢复“朝奉郎”的官职(正六品官 职) ,派往登州任太守,军政兼管。 苏公祠内有苏东坡肖像刻石拓本。西侧墙壁上就是清代大书法家翁方纲临苏东坡的海市诗楷书 刻石。 卧碑亭 卧碑是北宋大文学家宋东坡的手迹。这篇诗文的题目为书吴道子画后,苏东坡赞颂的是唐代四 大家之一画圣吴道子的画。诗中有这样的句子:“道子画人物,如以灯取影、逆来

    34、顺往、旁现侧出、横 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盖古今一人而已”。此卧碑是蓬莱阁内珍贵碑刻之一。旁 边墙壁上有清朝人龚保琛题的联语:“海市蜃楼皆幻影,忠臣孝子即神仙。” 海不扬波 “海不扬波”四个字是清朝山东巡抚托浑布书写的。“海不扬波”左右两边的两方石刻:“碧海清风” 和“寰海镜清”,分别是清代书法家鲁琪光和裕德的墨宝。 蓬莱阁主阁 蓬莱阁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 1061 年) ,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了。1987 年,国家邮电部发 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名楼”纪念邮票一套,蓬莱阁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列为四大名楼。它以庄 重古朴、自然本真的建筑风格与整个园林相得益彰。当年八仙就

    35、是在阁上喝醉了酒以后飘洋过海的。 2004 年 7 月 30 日,国家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八仙过海”邮票,并在蓬莱举行了隆重的首发仪式。 蓬莱阁主阁高踞赭红色的丹崖山顶端,登上高阁,确有超凡脱俗之感。阁上原有一幅楹联: “九千 7 DB37/T 962 2007 仞天,登梯得路;三万里海,破浪乘风”,道尽了高阁之气势。阁四周环以明廊,是观海赏景、俯瞰古 城的最佳场所。 阁内悬挂着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匾额,字体雄健浑厚。历经浩劫得以幸免,非常珍 贵。西侧墙壁悬挂着董必武副主席 1964 年游览蓬莱阁时的题诗“来游此地恰当时,海国秋风暑气吹, 没有仙人有仙境,蓬莱阁上好题诗。 ”另有叶

    36、剑英元帅 1960 年的题联“蓬莱士女勤劳动,繁荣生活即神 仙”。1984 年,越南友人黄文欢游览蓬莱阁,曾题写过“八仙过海,传闻如此多奇;万事由人,风景这 边独好。” 因为蓬莱阁古建筑群是由宋、明、清三代修建和完善起来的,所以阁上布满了三个朝代的石刻碑文 共有一百余片。其中不乏许多古代名书法家的手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和 铁保等。这些碑文石刻生动地记载了海山奇观,讴歌了仙阁胜境。 蓬莱阁自宋代朱处约建造以后,苏轼来此任知州五日,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及手迹刻石,翰墨流 传,更为海山增色。登州海市、蓬莱仙阁,从此得登龙门,名扬天下。从而引起历代珍视,仙阁多有附 建与增修。

    37、据旧修府、县志记载:明代先后修缮七次。第一次修缮在洪熙元年(公元 1425 年) ;第二次 修缮在成化七年(公元 1471 年) ;第三次修缮、扩建在万历年间,山东巡抚李戴发起捐资,修缮增建, 乡宦戚继光积极赞助,历时三年。于万历十七年(公元 1589 年)完工,同时约请曾任山东巡抚、时任 兵部右侍郎宋应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之后又有三次小修缮:一修于都督卫青,再修于永安侯徐康, 三修于御史宋应昌。最后一次修缮是崇祯四年(公元 1631 年) 。登州参将孔有德(原为明将,为毛文龙 旄下的参军),窃踞登州,后又败逃东北。其残部王秉忠仍固守水城,城破又退据蓬莱阁。蓬莱阁遭到 严重破坏。崇祯九年(公元

    38、1636 年) ,新任太守陈钟盛进行了修缮。入清以后,先后修建了三次,一是 嘉庆二十四年(公元 1819 年) ,知府杨本昌、总兵刘清,因高阁欲坠,危梯不登,进行了重修。阁外增 修了回廊,阁之东、西宾日楼、海市亭皆久废而更立。杨本昌作重修蓬莱阁记。二是同治四年(公 元 1865 年)七月, “风雨暴作,阁前山城忽坠十余丈,阁亦岌岌欲坠焉”,知府豫山募资修缮。同治六 年此次修缮完工,将阁前的苏公祠迁至三清殿后今址,又于避风亭西建“澄碧轩”。三是同治七年(公 元 1868 年) ,登州府同知雷树枚,又倡建灯塔于阁东北,取名“普照楼” ,后毁,1958 年重修,加高过 阁。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

    39、,弹中仙阁后墙壁,至今伤痕可见。阁的一层内壁也遭震落,粉壁上 南海才子招子庸所绘的墨竹图从此消失。1929 年春,军阀张宗昌、褚玉璞与刘珍年在胶东对峙。张、 褚盘踞蓬莱阁上,致使文物古迹遭受破坏。1937 年“芦沟桥事变”后,日军飞机轰炸蓬莱,炸毁天后 宫前戏楼。1947 年冬,进攻胶东的国民党军队盘踞蓬莱阁上,因修工事和烧火做饭,使阁上大量的匾 额、楹联损失殆尽。建国以后,国家多次拨款维修,至 1965 年,蓬莱阁古建筑群基本上恢复原貌。文 革时期,在“破四旧”的冲击下,蓬莱阁塑像全被拉倒,许多碑文被砸得漫漶不堪。从 1973 年至 1987 年,国家先后投资 150 多万元,进行修缮和重建

    40、。又请全国著名书法家题写了匾额,使蓬莱阁建筑群旧 貌换新颜。近几年来,国家文物部门和蓬莱市委、市府不断地增加投资,除加强蓬莱阁的修缮、保护外, 还增加了一些新的旅游景点,使蓬莱成为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这里先后曾接待过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 如江泽民、李鹏、朱镕基、陈云、叶剑英、董必武、彭真、万里、乌兰夫、田纪云等;接待过国际友人 黄文欢、西哈努克等。著名文人来此游览更难数计,如杨朔、田汉、叶圣陶、张伯驹、赵朴初、启功、 刘海粟等,他们还在蓬莱阁留下了许多墨宝。 八仙过海:八仙的传说在我国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早在隋唐时期的诗词、杂记中就有八仙之说。 宋代的太平广记中也有对八仙的记载,元代,随着元曲

    41、的盛行,八仙的传说借助各种戏曲或说唱形 式被广为流传。这八位仙人,有着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代表着社会的各个阶层。他 们既不受玉皇大帝的管束,也不受道家老祖太上老君的调遣,天马行空,独来独往,常年云游于人间, 除恶扬善、济世救贫,正好符合了广大老百姓长期受压迫,希望能通过仙人的庇护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 愿望,因而受到了广泛的崇拜。 3.3.4.20 避风亭 避风亭是蓬莱阁上最神奇的地方,明正德八年(公元 1513 年)知府严泰修建。亭子面向大海,室 8 DB37/T 962 2007 外狂风怒吼,亭内却纹风不动。实际避风原因有两个:一是亭前有短堞(成齿状的矮城墙)筑于成弧形 的绝壁

    42、上,大北风由海面扑来,随即由绝壁急速上升,越亭檐而过;二是亭内三面无窗,恰成气流死角, 空气不能对流。著名书画家欧阳中石先生来避风亭时留下一副联语:“面北当风,风力虽狂绝不入;开 轩秉烛,烛光故小竟长明。”避风亭原名叫海市亭,是览胜者观海听涛题咏抒怀的地方,所以亭内石刻 多与描写海市有关。亭内嵌有石刻 25 方,其中有明代袁可立的观海市诗刻石九方,描述海市最为 真实得体。袁可立是明万历进士,官至兵部尚书,曾任登州军事首脑。墨迹为明朝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所 书,圆润苍劲,俊逸飘洒,石刻为一代高手温如玉的杰作,其技艺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董其昌 在跋语中称赞其“勒石得法”,“可敌长公(苏轼)之笔。

    43、”此九方刻石,算得上珠联璧合之作,堪称三 绝,为今世之瑰宝。 3.3.4.21 3.3.4.22 3.3.4.23 3.3.5.1 3.3.5.2 3.3.5.2.1 3.3.5.2.2 仲连祠 仲连祠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外交家鲁仲连所建。鲁仲连是战国末期齐国茌 (chi)平人,他思维敏捷、善于思辩,在几十年的纵横家生涯中,周游列国、化解纷争,是一位和平 的外交家,被誉为“战国第一高士”。 最能反映鲁仲连卓越才能的有两件事情,一件是说魏救赵、另一件是射书救聊城。 隐仙洞 相传是吕洞宾修炼的地方,内有神龛一座,是道教中的洞天福地。洞天福地是道教的圣地,传说中 神秘莫测、仙气横

    44、生。 白云宫门 蓬莱是三座神山之一,到了神山就进入了仙境。因此,“蓬莱”二字又成了仙境的代名词。白云宫 门,相传是七仙女下凡的地方。 3.3.5 田横山 田横山自古为军事要塞,这里曾是末路英雄田横安营扎寨的地方。 田横是战国时期齐王田氏的后裔。秦朝末年,没落为平民。后响应陈胜吴广抗秦,与刘邦、项羽逐 鹿中原。开始同盟,逐渐分化,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后,田横不愿臣服,被韩信 战败后率残部五百人流亡到时为东夷之地的海边荒岛。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 邦多次派遣使节到荒岛招安,田横若向朝廷称臣,即可晋京封侯加官,否则朝廷便出兵围剿孤岛,斩尽 杀绝。田横为保存五百火

    45、种,被迫离岛赴京。行至距都城洛阳三十里的一处驿站时,田横凛然自刎,并 在死前嘱托两位随从将他的头颅献给刘邦。当刘邦见到田横那形容未改的头颅后,深为其刚烈之气感慨 而震惊,遂以王者礼仪予以厚葬,并下令任命田横的两个随从为都尉,发士卒二千。田横的葬礼刚毕, 两位随从便在田横坟前各自挖一洞穴同时自杀,随主而去。当田横死不称臣以生命捍卫尊严的消息传到 荒岛,五百壮士全部步其主后尘,合众自杀,以身殉节,惊天地,泣鬼神,十分悲壮。从此,这座海岛 姓田而不姓汉,田横山成为气节的象征。 田横山文化公园 田横山文化公园位于蓬莱阁西侧,总面积 19231 平方米。它以自然风光为形,以人文内涵为魂,成 为与丹崖仙阁

    46、相协调的绿色背景。整个景区设计精巧,布局合理,古迹史踪,山情海韵,交相辉映,构 成了一幅恬淡隽秀的迷人画卷。 田横纪念广场 田横纪念广场位于田横山东南坡,是进入田横山的第一个景点。广场主要由田横与五百壮士大 型浮雕和祭田横墓文石刻等组成。 祭田横墓文 祭田横墓文是从韩愈文选中节选的。唐贞元十一年九月(公元 795 年),韩愈去洛阳路经田 横墓时,为悼念田横而作祭文。祭文中对田横的气高节烈、威武不屈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 田横与五百壮士浮雕: 广场正面的这幅大型浮雕,是根据美术大师徐悲鸿先生力作临摹而成。这幅作品创作于上个世纪三 9 DB37/T 962 2007 十年代。这幅珍品被公认为徐悲鸿

    47、代表作之一。 3.3.5.2.3 3.3.5.2.4 3.3.5.2.5 3.3.5.2.6 3.3.5.2.7 3.3.5.2.8 3.3.5.2.9 3.3.5.2.10 3.3.5.2.11 3.3.5.2.12 3.3.5.2.13 3.3.5.2.14 3.3.5.2.15 田横寨遗址 田横寨遗址,为长方形,东西长 120 米,南北宽 80 米。南侧的“田横寨遗址”石碑为书法家大康 题写。这座田横纪念柱高 7 米,采用花岗岩雕凿而成。四面浮雕分别表现了“聚事”、“演练”、“进攻”、 “建国”四个场面。西侧是一座田横雕像。 三生石 这里是三对刻石小品。两只手的手心两两相对,依次是“心心

    48、相印”、“花好月圆”、“福寿双全”, 代表了一对情侣从相知相爱到喜结良缘,再到白头偕老的幸福历程,也是对游人中的每对情侣的最美好 的祝愿。三生是指佛教所说的前生、今生和来生,也指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阶段。 翠薇廊 这座顺着山势逶迤而上的翠薇廊,是一座仿木质结构的框架建筑。它造型典雅,色调温馨,紫藤缠 绕,绿荫遮日,清风徐徐,落英缤纷,充满了诗情画意,是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烟波亭 这座小亭名为烟波亭。唐代诗人崔颢在他的黄鹤楼诗中写道:“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 人愁”。 “天风海涛”石刻 这一刻石小品上的“天风海涛”四个大字古朴苍劲,大方美观,是书画艺术大师刘海粟先生的真迹。 这里地势高峻,面

    49、对大海,视野开阔。 齐王鼎 这个肃然凝重的大鼎为齐王鼎。鼎是古代烹煮用的器物,或置于宗庙用以铭记功绩的礼器,一向被 视作立国之重器。 濯缨泉 濯缨就是 80 洗涤帽带,通常指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俗话说: “山无水不秀,水曲则有情”。齐王 鼎的鼎足之下有溪水汩汩而出,跌宕起伏,潺潺有声,千回百转,净手涤足,妙趣横生。 怡然园 怡然园,是一处令人心情怡然的地方。东晋诗人陶渊明在他的作品桃花源记中有“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的记叙,这小小的怡然园里奇花异草,暗樯浮动,自然会使游人感到心旷神怡,不胜陶然。 孙子兵法汉简 这是一组用巨型花岗岩雕凿成的孙子兵法汉简。孙子兵法汉简录入了孙子兵法的全部内容,体 现了中华五千年艺术的博大精深。丹崖山是神仙文化的代表,而田横山却积淀着精武文化的内涵。孙子 兵法汉简岩雕,对于精武文化的体现,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翰墨锦章 这段镶嵌名诗石刻的墙垣称为“翰墨锦章”。在这堵墙垣上,共刻录了六首诗作,分别是骆宾王的 蓬莱镇、苏东坡的望海和海上抒怀、戚继光的韬钤深处、马上作、放舟蓬莱阁下。 八卦健身桩 这里的八卦桩是由圆形柱和六棱桩阴阳结合、两环相扣组成,集习武健身于一体,无论疾


    注意事项

    本文(DB37 T 962-2007 蓬莱阁景区解说词基本要求.pdf)为本站会员(explodesoak291)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