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 B32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9092016 棉花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technical operation for cottons high yielding cultivation 2016 - 03 - 31 发布 2016 - 07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9092016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指标要求 . . 1 4 育苗技术 . . 1 5 棉田作畦 和沟系配套 . . 4 6 棉苗移栽 . . 4 7 大田管
2、理技术 . . 5 8 原棉质量 控制技术 . . 7 DB36/ T909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编写的格式符合GB/T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梁木根、胡智、陈齐炼、陈宜、柯梁、高培喜、张祥勇、余炼中。 DB36/ T 9092016 1 棉花高产栽培集成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江西省棉花高产栽培集成技术, 包括棉花营养钵育苗、 基质穴盘育苗移栽、 合理密植、 配方施肥、科学灌溉、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原棉质量控制等技术。
3、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全省棉花生产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7.1 经济作物种子 第1部分:纤维类 NY 400 硫酸脱绒与包衣棉花种子 DB36/T 599 转基因抗虫棉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指标要求 3.1 塑料穴盘 外框60cm33.6cm,100孔,孔口4cm3. 6cm,孔底2cm1.6cm,穴高4.5cm。 3.2 育苗基质 (N、P 2O5、K 2O)3.0%3.5%、有机质含量45%50%、pH:5.5
4、7.5。 3.3 集成技术指标 3.3.1 产量目标:皮棉产量 120kg/666.7m 2 以上,霜前花率高于 90%。 3.3.2 种植密度:1500 株/666.7m 2 1800 株/666.7m 2 。 3.3.3 优良品种:国家或省审定的杂交棉优良品种。 4 育苗技术 包括采用营养钵育苗、大棚穴盘基质育苗、小拱棚穴盘基质育苗技术。 4.1 营养钵育苗 4.1.1 技术指标 出苗率80%以上,成苗率70%以上,棉苗长势健壮,均匀一致,苗高15cm20cm,无病虫害,移栽苗 龄25d30d,移栽叶龄3叶4叶。 4.1.2 苗床选择 DB36/ T9092016 2 选择地势高,南北走向
5、,无枯、黄萎病,背风向阳,易排水的地块。于棉田中央,按大田每666.7 备足苗床面积16(2m8m)。 4.1.3 苗床准备 2月底前翻耕床土,清除杂草、残枝枯叶等,每16m 2 苗床均匀施N 、P 2O5 、K 2O各 15%的三元复合肥 750g。 4.1.4 制钵播种 3月25日4月15日抢晴天用直径5.5cm、深7.5 cm的制钵器制钵,大田营养钵2500个/666.7。钵面 喷杀菌剂消毒后一钵一粒播种,均匀盖土2cm3cm,再次消毒后,平铺地膜覆盖。 4.1.5 棉苗管理 播种后及时清理苗床沟,80%棉苗出土子叶平展 后,于上午8:00前抢晴天弓膜,敞开苗床两端膜通 风,并及时喷药防
6、苗病。二片真叶后通风炼苗,栽前3d5d揭膜炼苗。 4.1.6 喷送嫁药 移栽前2d3d喷施送嫁药。 4.2 穴盘基质育苗 4.2.1 技术指标 早播苗龄25d30d,迟播苗龄20d25d;叶龄2片3片真叶;苗高15cm20cm;红茎比例占50%; 子叶完整,叶片无病斑,叶色深绿;茎粗叶肥,根多根密盘根好。 4.2.2 播前准备 4.2.2.1 选址:选择距大田较近、地势平坦、交通便利、通风向阳、排灌方便、无畜禽为害的空地。 4.2.2.2 建棚:采用大棚育苗,标准大棚长 30m,宽 6m,安装喷灌设施。采用小拱棚育苗,小拱棚长 12m,宽 1.2m。 4.2.2.3 床地与大田面积比例 190
7、1:100。 4.2.2.4 利用蔬菜大棚育苗,于 3 月中下旬清棚、灭茬和灭菌后再建苗床。 4.2.2.5 塑料穴盘:20 片22 片/666.7 。 4.2.2.6 育苗基质:0.06 0.07 /666.7 。 4.2.2.7 无菌细土:0.12 0.15 /666.7 。 4.2.2.8 优质棉种:精加工脱绒包衣棉种 240g260g/666.7 。 4.2.2.9 其他物资:大棚育苗,每个标准棚备普通中膜 10kg;小拱棚育苗,每 666.7 大田须备竹弓 5 根、普通中膜 0.75kg。 4.2.3 苗床建设 4.2.3.1 大棚育苗 棚内沿纵向边缘两侧各建宽1.2m苗床、棚内中间
8、以中心线二边各建宽2.4m的苗床,在2.4m苗床两边 各留一条40cm工作行。苗床底部要水平踏实,苗床四周高出 底部8cm10cm。大棚无喷灌设施,苗床每 隔1.5m做一个隔档,形成一个个苗池, 踏实后在苗床底部铺上一层黑色中膜。 DB36/ T 9092016 3 4.2.3.2 小拱棚规模化集中育苗 苗床宽120cm、高10cm12cm、长度不 超过12m;苗床每隔一段做一个隔档, 形成一个个苗池, 四周 走道宽40cm50cm。苗床应高于地面,四周可用砖砌或做土埂,床底铲平夯实,底部和床四周铺垫地膜。 4.2.3.3 基质混配 将基质与无菌细土按体积比12充分混配均匀;混配后用水调整混合
9、基质持水量70%75%(湿度以 手握成团、指缝刚好有水渗出为准)。 4.2.3.4 基质装盘 将配制好的混合基质直接装入穴盘,刮平盘面备播。 4.2.4 播种 4.2.4.1 播期安排 根据移栽期,按育苗时间20d30d(或移栽真叶2片3片)倒推播种期。选晴天或冷尾暖头进行播 种。 4.2.4.2 播种方法 播种前穴盘基质持水量75%(以底部渗出为宜);播种时, 要剔除瘪籽、破损籽,一穴播健壮种子 一粒,小头朝下或平放,并用手指将棉种按下1cm左右。种子应符合GB 4407.1、NY400要求。 4.2.4.3 盖籽消毒 用混合基质盖籽、 并用木条贴近盘面刮平, 随后用杀菌剂稀释液全面喷雾,
10、使基质含水量达到70% 75%。 4.2.4.4 穴盘入床 将已播种的穴盘横放于苗床,1.2m的苗床放2列苗盘,2.4m的苗床放4列苗盘。 4.2.4.5 覆盖地膜 播种后及时覆盖地膜,覆膜的当天在棚面覆盖遮阳网,齐苗后先撤膜后撤网。 4.2.4.6 开沟排水 播种后在苗床四周开好排水沟。 4.2.5 苗床管理 4.2.5.1 温度调控 棚外气温20以上的晴天,上午9点前打开棚边窗和两头进行通风,床面温度控制在35以下;真 叶出生后棚内温度保持2035。 4.2.5.2 水分调节 出苗前保持基质水分在70%左右;出苗后保持盘底苗池有水 。设施喷灌要全覆盖喷均匀;盘底灌水 则用水管直接灌; DB
11、36/ T9092016 4 4.2.5.3 病虫防治 根据虫情,用药防治棉盲蝽、蜗牛、红蜘蛛、棉蓟马等;齐苗后,使用杀菌剂防病护苗;起苗前一 天喷好送嫁药。 4.2.5.4 大苗调控 超过3片真叶移栽的棉苗,在一叶一心时通过控制苗床水分和化学调控方法控制棉苗生长。 4.2.5.5 栽前炼苗 大棚育苗,结合温度调控、水分调节,昼夜打开门窗炼苗,遇中到大雨或寒冷天气,及时闭棚防止 雨水冲淋苗床;小拱棚育苗,移栽前5d7d揭膜炼苗,遇中到大雨或寒冷天气,覆膜护苗。 5 棉田作畦和沟系配套 5.1 标准作畦 5.1.1 棉畦方向(行向) 南北行向。 5.1.2 棉畦宽度(行距) 包沟100cm120
12、cm。 5.2 沟系配套 棉田沟系要实行“三沟配套”,围沟和腰沟宽40cm、深40cm,畦沟宽30cm、深25cm30cm,沟沟相 通,达到下雨无明水、雨后无暗渍。 6 棉苗移栽 6.1 移栽时间及苗龄 当5cm土温达到18、苗龄达到25d30d、叶龄达到3片4片真时进行移栽。冬闲田以4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宜,油菜田以5月中旬为宜,5月20日前结束移栽。 6.2 栽前除草 棉苗移栽前3d5d喷化学除草剂杀灭田间杂草。 6.3 合理密植 按行距100cm120cm、株距30cm38cm 的规格用打穴器或制钵器打移栽穴,穴深8 cm10 cm;穴 栽1500株1800株/666.7。 6.4 施安
13、家肥 将N、P 2O5、K 2O各15%的三元复合肥5kg/666.7均匀撮施于移栽穴底。 6.5 棉苗移栽 DB36/ T 9092016 5 每穴栽健壮棉苗一株。若遇天旱栽苗,滴定根水。要求大小苗分栽,栽正栽稳。 6.6 栽后防虫 移栽后的当天傍晚用药防治小地老虎。 7 大田管理技术 7.1 苗期管理 7.1.1 查苗补缺 棉苗成活后及时查苗,对死苗和病虫为害造成缺穴的利用预备苗进行补缺,浇足活棵水。 7.1.2 清沟排渍 棉苗移栽后及时清理“三沟”(畦沟、腰沟、围沟),保证沟系畅通、田间无渍水。 7.1.3 中耕灭茬 移栽棉活棵后,及时进行中耕灭茬、防止杂草再生。 7.1.4 追施平衡肥
14、 5月上中旬,施腐熟人粪尿或沼液200kg300kg/666 .7或1kg2kg/666.7尿素点施弱苗。 7.1.5 病虫防治 根据当地植保部门预测预报,用药防治立枯病、炭疽病、棉盲蝽、棉蚜、棉红蜘蛛等。 7.2 蕾期管理 7.2.1 剔除叶枝 打早、打小、打尽叶枝,做到芽不放叶、枝不过寸。在棉株现蕾后,将第一果枝以下的叶枝全部打 掉,将打掉的叶枝带出田外。 7.2.2 稳施蕾肥 5月25日6月5日,棉花进入蕾期时,每666.7棉地追施饼肥50kg,纯N、P 2O5 各3.75kg,K 2O 6.75kg(相当于45%三元复合肥25kg、氯化钾5kg ),硼肥(有效含量17%)200g400
15、g、硫酸锌500g距棉株 15cm处穴施或条施。 7.2.3 清沟培土 结合埋施蕾肥进行清沟培土。 7.2.4 化学调控 埋施蕾肥后的5d7d,除个别弱苗外,进行一次化控。用25%助壮素 2mL4mL/666 .7兑对水25kg 喷雾棉花全株,长势旺的略重,长势偏弱的略轻。 7.2.5 病虫防治 DB36/ T9092016 6 6月上、中、下旬视虫情分别防治棉盲蝽、棉蚜、红蜘蛛等一次。按DB36/T 599执行。 7.3 花铃期管理 7.3.1 重施花铃肥 6月25日7月10日,棉花进入初花期时,每666.7棉田施纯N17.5kg、P 2O54.5kg、K 2O 9kg(相当 于45%三元复
16、合肥30kg、氯化钾7.5kg、尿素2 0kg),距棉株30cm40cm处穴施或条施。 7.3.2 化控调长势 埋施花铃肥后2d3d进行一次化控,用25%助壮素3mL5 mL/666.7兑水25kg喷雾全株。 7.3.3 灌水防干旱 在“旱相”出现之前应采用沟灌,不能大水漫灌和晴热高温中午灌水以及屯水过昼。无灌溉条件的 棉地,雨季结束后可在畦沟中打“竹节档”和棉畦秸秆覆盖。 7.3.4 追施盖顶肥 8月上旬初,在灌水之前,撒施纯N 7kg/666.7(折尿素15kg)。 7.3.5 打顶抹赘芽 平原洲地和水改旱棉花, 8月5日10日(立秋前后)打顶心;丘陵红壤棉区和水利无保障的棉花, 7月下旬
17、至7月底打顶心;打顶心后及时抹赘芽。 7.3.6 化控防荫蔽 打顶心后10d15d(8月下旬),当棉株顶部第一果枝长出34个果节、长度达10cm15cm时,用 25%助壮素5mL7mL/666.7兑水25kg喷雾棉株上部。 7.3.7 防治病虫害 根据虫害的发生情况,防治棉红蜘蛛、斜纹夜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红铃虫、叶跳虫等。按DB36/T 599执行。 7.4 吐絮期管理 7.4.1 补施壮桃肥 8月下旬结合抗旱于畦沟中撒施纯N 5kg/666.7(相当于尿素10kg)。 7.4.2 抗旱防早衰 9月份以后,遇久旱不雨,及时抗旱,防止棉花因干旱而早衰。在10月上旬前,保持棉田土壤潮湿。 7.
18、4.3 综合防烂铃 及时剪空枝、打老叶、摘边心;及时清沟排渍;防治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和铃病,减少棉 铃机械损伤。 7.4.4 把住虫害防控关 至9月中旬,都要针对性用药防治棉铃虫、红铃虫、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按DB36/T 599执行。 DB36/ T 9092016 7 7.4.5 防贪青晚熟 对肥水充足、晚秋桃较多、贪青晚熟的棉田,连续3天在气温20以上,距枯霜期15天左右时进行 化学脱叶催熟。 8 原棉质量控制技术 8.1 原棉分级 采用分捡、分晒、分贮、分售;将好花与僵瓣花分开、剥桃花与正常吐絮棉花分开、中部花与前期 和后期花分开。 8.2 “三丝”控制 在棉花捡、晒、贮、售等过程中用白棉布袋,生产人员在棉花收贮时戴白棉布帽,在棉花晾晒时, 采用高架或平台晾晒,专仓贮藏和专人管理。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