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52 DB36 备案号:299702011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6132011 无公害食品 萍乡红鲫养殖技术规程 2011 - 02 - 16 发布 2011 - 05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61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由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标准化研究院。 本标准起草人:周辉明、毛炜翔、邓勇辉、余智杰、王启林、黄书闽、吴仁都。 DB36/ T6132011 1 无公害食品 萍乡红鲫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萍乡红鲫(Carassius auratus var
2、. Pingxiangnensis )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 食用鱼饲养及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萍乡红鲫的池塘主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8407.4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评价要求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
3、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03) 第31 号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选择 养殖场地的选择符合 GB/T 18407.4 中 3.1 和 3.3 的规定。 3.2 养殖用水 养殖用水除符合 NY 5051 规定外,鱼苗池池水透明度为 25cm30cm ,鱼种池及食用鱼池池水透 明度为 35cm40cm 。 3.3 池塘条件 见表1。 表1 萍乡红鲫养殖池塘条件 鱼池类别 面积(m 2 ) 水深(m) 淤泥厚度(m) 鱼苗池 6002500 1.21.5 0.2 鱼种池 13005300 1.52.0 0.2 食用鱼饲养池 2000-14000 2.03.0 0.2 其他要求:池塘背风
4、向阳,不渗漏,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在池塘上风处设置食台。 DB36/ T6132011 2 3.4 清池消毒 萍乡红鲫苗种入池前15d 左右进行。用生石灰200mg L250 mgL或漂白粉20mg L带水清池。 4 苗种育苗 4.1 苗种来源 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萍乡红鲫良种场。 4.2 苗种质量 4.2.1 鱼苗质量 外观:肉眼观察 95以上的鱼苗卵黄囊基本消失,鳔充气,能平游,有逆水游动能力。 可数指标:畸形率小于 3,损伤率小于 1。 4.2.2 鱼种质量 外观:体形正常,鳍条、鳞被完整,体表光滑,体质健壮,游动活泼。鱼体呈纺垂侧扁形,吻钝, 口亚下位,略呈马蹄形,无须。头部、
5、背部两侧桔红,腹部两侧肉红,鳃盖、鳞片透明,能看到鳃丝。 夏花鱼种体色以紫红色为主,鳃盖、鳞片、腹部透明,能看到鳃丝和内脏。 可数指标:畸形率和损伤率小于 1;规格整齐。 4.2.3 检疫 对外购的苗种应检疫合格,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 4.3 苗种培育及管理 苗种培育按 SC/T 1008 中第 5 章、第 6 章和第 7 章的规定执行。培育至约 50g/尾时,可作为食用鱼 饲养的放养鱼种。 5 食用鱼饲养 5.1 鱼种来源 来源于持有种苗生产许可证的萍乡红鲫良种场。 5.2 鱼种质量 符合4.2.2 和 4.2.3的规定,且符合萍乡红鲫的形态特征 。 5.3 鱼种放养 5.3.1 放
6、养时间 在每年 12 月 1 月(即水温稳定在 10左右)进行放养萍乡红鲫鱼种,驯食成功后再放养鲢、鳙 鱼种。 5.3.2 放养量 DB36/ T6132011 3 见表2。 表2 放养规格和密度 品种 规格(g/尾) 数量(尾/667 m 2 ) 重量(kg/667m 2 ) 萍乡红鲫 4060g 15002000 75100 萍乡红鲫 60 10001500 75100 鲢、鳙鱼 2060 150200 312 5.3.3 鱼种消毒 鱼种放养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可用3% 5% 的食盐洗浴15min,或用20ppm 的高锰酸钾洗浴15min。 消毒方法见6.1b) 。 5.4 饲料及投喂 5.
7、4.1 饲料要求 所投饲料为人工配合颗粒(膨化粒更佳),粗蛋白含量 30%32% ,微量元素齐全。配合饲料安全 限量应符合 NY 5072 的规定。限制使用配合饲料原料投喂。 5.4.2 驯食 萍乡红鲫属底层鱼类,必须进行驯食。每次投喂前先用固定器皿敲击一种特定声响,再向食台投饵, 以形成条件反射,日投喂 7 次8 次,每次 30min,经 7d 左右驯食,使鱼形成在水面聚群抢食习性后 转入正常投喂。 5.4.3 投饲量 要做到定量投喂,但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 具体做法是在鱼吃食较少的 2 4 月与 10 月之后,可按鱼群总重量的 1% 2%投喂,在吃食旺盛的
8、5-9 月,按鱼群体重的 3%5% 推算出其投喂量。此数为总投喂量。实际中还可依据以下三表提供的数 据,在日常管理中进行调整增减。 表3 萍乡红鲫月投饵量逐旬分配表(%) 月 份 旬期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上旬 30 30 31 31 31 31 43 中旬 40 35 35 34 34 34 35 37 下旬 60 35 35 35 35 35 29 20 表4 萍乡红鲫养殖投饲表 水温() 15以下 1619 2024 2529 3031 32以上 投饲率(%) 2.2 2.4 3.2 4.0 2.8 基本不投喂 DB36/ T6132011 4 表5 萍乡红鲫投饵量月分配及日
9、投喂次数表 月 份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月投喂量 占全年比 例(%) 2 8 10 14 21 23 14 8 日投喂量 次数 2 2 2 23 3 3 2 2 5.4.4 投喂方法 萍乡红鲫一般一天 2 次投喂饲料。 撒投饲料的速度应根据鱼的抢食状况来确定,如摄食激烈,应加大投喂面积,加快速度,按“慢一 快一慢”的节律,每次投喂 30min40min。 5.5 日常管理 5.5.1 制度管理 建立组织管理、人员管理、基础设施的维护与保养、场区卫生控制、投入品控制、病害防治以及捕 捞与运输、无公害生产档案等方面的相关文件和制度。 5.5.2 巡池 鱼种投放后,一般每天早、中、晚巡塘
10、三次,观察水质的肥瘦和鱼的吃食活动情况。 黎明时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浮头情况如何,及时采取措施;日间结合投饲和测量水温等工作, 检查池鱼活动及吃食情况;近黄昏时检查全天吃食情况。酷暑季节,天气突变时,气压低时,鱼易发生 浮头,还需在半夜前后巡塘,防止泛池发生。 根据水质变化、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及时调整饲料投喂量;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内清洁卫生; 发现死鱼、病鱼,及时捞起掩埋,按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中附件 1 的要求填写生产记录。 5.5.3 水质管理 养殖萍乡红鲫的池塘水质既要求较肥,又要清新,含氧量较高。在生长旺季,应适时补充新水,更 换老水,调节水质,夏秋季节应每隔 710d 加注
11、新水一次,保持一定水位,有利于鱼类的生长。 5.5.4 定期检查记录 每隔一定时间(半月或一个月)检查鱼体生长情况,总结前一阶段养鱼效果的好坏,结合其它情况, 对下一阶段的技术措施进行调整,如增减饲料、调节水质、鱼病防治。 6 病害防治 6.1 预防 鱼病预防一般有以下措施: a) 生产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 b) 鱼苗、鱼种入池前严格消毒。常用鱼体消毒药物和方法有: DB36/ T6132011 5 1) 食盐 13 ,浸浴 5min20min ; 2) 高锰酸钾 l0mg/L 20mg/L,浸浴 15min30min; c) 定期对池水消毒,一般每半月一次。常用池水消毒药物及方法如下:
12、药物名称:氧化钙( 生石灰) 用法用量:全池泼洒:20 25mg/L,注意事项:不能与漂白粉、有机氯、重金属盐、有机络合物 混用。 药物名称:漂白粉( 有效氯 25) 用法用量:全池泼洒: 1.01.5mg/L ,休药期 5d,注意事项: 1.勿用金属容器盛装; 2.勿与酸、铵 盐、生石灰混用。 d) 及时捞出死鱼,深埋; e) 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应浸洗消毒,消毒方法按 6.1b)的规定进行。 6.2 治疗 萍乡红鲫成鱼养殖过程,基本上不发生鱼病,但要做好鱼病防治工作,防治方法按 6.1 的规定进行。 萍乡红鲫鱼常见病及其治疗方法如下,使用药物应符合 NY 5071 的规定,并按水产养殖质量
13、安 全管理规定中附件 3 的要求填写用药记录。 6.2.1 鲺病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症状:肉眼可见鲺状虫体寄生于体表、鳍,鲺在鱼体上不断爬动,由于鲺腹面有许多倒刺,刺伤体 表,使鱼体表形成很多伤口,出血,使病鱼呈现极度不安,急剧狂游和跳跃,严重影响食欲,鱼体消瘦, 且容易并发细菌性疾病,常引起幼鱼大批死亡。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敌百虫 0.3mg/L0.7mg/L ,隔 7d 一次,连用 2 次。 6.2.2 车轮虫病 发病季节:4 月7 月。 症状:鱼体发黑,体表或鳃黏液增多,严重时鳍、头部和体表出现一层白翳,病鱼成群沿池边狂游, 鱼体消瘦。 治疗方法:全池泼洒硫酸铜0.5mg/L,加硫酸亚铁0 .2mg/L。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