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3108       资源大小:739.48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pdf

    1、 ICS 65.020 B39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Technolog ical proceduresfor Tr icholoma Lobayensc Hein Cultiv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6 - 03 - 31 发布 2016 - 07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9072016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栽培场所 环境要求 . . 1 5 栽培设施 . . 2 6 生产原料 . . 2 7

    2、栽培季节 . . 3 8 菌袋制作 . . 3 9 制袋与灭菌 . . 3 10 接种 . . 4 11 发菌培养 . . 4 12 覆土 . . 5 13 出菇管理 . . 5 14 病虫害防治 . . 7 15 采收与加工 . . 8 16 生产档案管理 . . 9 附录 A(规范 性附录)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 1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 11 附录 C(规范 性附录) 金福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 12 附录 D(规范 性附录)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 . 14 DB36/ T 907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

    3、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创新生物科技研究院、安远县天华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阮时珍、阮晓东、黄巧珍、陈强、阮周禧、黄巧平、刘正德、熊艳、黄本素、 黄爱华、黄本应、梅跃明、刘正良、叶世青、刘菁、赖伟红。 DB36/ T 9072016 1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福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栽培场所环境要求、栽培设施、生产原料、栽培季节、菌 袋制作、制袋与灭菌、接种、发菌培养、覆土、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生产档案管理。 本标准适用于自然条件下季节性栽培和控

    4、温条件下工厂化栽培金福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9688 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0463 玉米粉规定要求 NY/T 119 饲料用小麦麸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15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

    5、和国农业部令2015年第1号修订)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农办质20154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金福菇 Macrocybe lobayensis 属于伞菌目、口蘑料、白蘑属,是一种的珍稀食用菌。商品名称有洛巴伊口蘑、洛巴口蘑、大口蘑 等 。 4 栽培场所环境要求 4.1 金福菇栽培产地环境 应符合NY 5358要求。远离有毒有害污染源(工矿企业三废、禽畜舍、垃圾场等),距医院、学校 等3000m以上。 4.2 栽培场所布局 DB36/ T 9072016 2 金福菇栽培场的区域划分以方便操作,高效栽培为原则。生产区和原

    6、料仓库、成品仓库、生活区应 严格分开。生产区中拌料区、装料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应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其中灭菌区、 冷却区、接种区应紧密相连。原料仓库应设在下风口。 5 栽培设施 5.1 室内栽培 采用竹木、不绣钢、方钢、角铁架等制成的,搭建层架,架设5层6层,下层距地面20 cm30 cm, 层高间距45 cm50 cm ,靠墙单边的菌床宽为70 cm, 中间菌床宽度为1.1m1.3m, 最高层距顶棚80 cm100 cm、过道宽70 cm80 cm。 5.2 大棚栽培 5.2.1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的拱圆形菇房(棚),其骨架常用竹、木、钢材等材料建造而成,棚高 2.8m 3.5m, 宽

    7、度 8m10m,长度 20m30m。 5.2.2 菇房(棚) 应采用塑料膜覆盖一层,遮阳网型号 SH3105-75,三针遮光率达到 90%,遮阳网覆盖 1 层2 层,用塑料膜、遮阳网长度、宽度等规格应根据实际而定。 将塑料膜、遮阳网盖在拱圆形架上, 然后把塑料膜边压在轨道槽内扣好。 5.3 工厂化栽培 5.3.1 菇房选择与建设 宜坐北朝南,每间菇房占地面积以 100 m 2 200 m 2 。 5.3.2 菇房设施 5.3.2.1 菇房安装 6 台排气扇(规格为 40 cm 40 cm 有带百叶的排气扇,墙上方安装 3 台、墙壁下方 安装 3 台5 台排气扇。 5.3.2.2 每间菇房占地面

    8、积 80 100 ,应安装一台 7.5 HP(17430 W) 10 HP(23240 W)制冷机 和配套的风机; 每间菇房占地面积 100 150 ,应安装一台 10 HP(23240 W) 13 HP(30122 W)制 冷机和配套的风机。 5.3.2.3 每间菇房应安装 20W40 W 节能灯 15 盏18 盏节能灯,或安装相应光照度的白色 LED 灯带; (光照)控制在 1000 LX2000 LX。 5.3.2.4 每间菇房的每架底层下面, 要安装与栽培架长度等长硬塑料水管, 直径为 15 mm20 mm, 并 将水管错位打孔, 孔直径 0.3cm0.5cm, 孔与孔之间距离 15

    9、cm25 cm。 5.3.2.5 菇房墙体采用彩钢泡沫夹心板建成,内墙厚度 10cm13 cm, 房顶宜用 13 cm15 cm ,(房 顶也可用挤塑板或泡沫板建造),提高保温和隔热性能。 5.3.3 喷灌设施 在菇房(棚)畦床上方,每距离500 cm的中央拉一根外径为 20 mm的喷灌专用P E塑管,并在P E管上 间距300 cm处安装上35cm长倒挂三件套微喷头,喷头的晒水直径为6 cm,在每个PE塑管的前端接上独立 开关,用PVC供水管把各个PE管进行连接。然后用水泵带动,形成整体的自动喷灌系统。 6 生产原料 DB36/ T 9072016 3 6.1 原辅材料 原辅材料应符合 NY

    10、/T 5099 要求,或参见附录 A。 6.2 栽培配方 a) 棉籽壳 72 %,麦麸 20%,玉米粉 6%,石灰粉 1 %、轻质碳酸钙 1 %,含水量 63%65%,pH 8.0 9.0。 b) 秸秆粉 40 % , 棉籽壳 35 % , 麦麸 18 %, 玉米粉 5 %, 石灰粉 1 %, 轻质碳酸钙 1 % , 含水量 63% 65%,pH 8.09.0。 c) 杂木屑 40%, 棉籽壳 30%, 玉米粉 10%,麦麸 18%, 轻质碳酸钙 1%, 石灰粉 1,含水量 63% 65%,pH 8.09.0。 d) 杂木屑 20%,稻草(切断)27%,棉籽壳 18%,玉米芯 (粉碎)15%,

    11、豆粕 10,麦麸 8%,轻质碳酸 钙 1%,石灰粉 1,含水量 63-65%,pH 8.09.0。 e) 棉籽壳 28,玉米秆(粉碎)30,麦麸 17%,玉米芯(粉碎)10% 豆粕 10,石灰粉 2,碳酸 钙 1,含水量 6365% ,pH 8.09.0。 f) 玉米芯(粉碎)30,棉籽壳 35,麦麸 20% ,蔗渣 12%,轻质碳酸钙 2,石灰粉 1,含水 量 63%65%,pH 8.09.0。 6.3 化学药剂 使用化学药剂应符合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或参见附录 B。 7 栽培季节 7.1 金福菇季节性栽培 南方春季栽培为3月7月制袋,5月9月出菇;秋季栽培5月7月制袋,7月

    12、10月出菇;若一年 栽培一季的应在3月5月接种, 5月 10月出菇;可根据当地气候和地 理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接种和出 菇时间。 7.2 工厂化栽培 有控温条件的菇房(棚)可周年生产。 8 菌袋制作 8.1 栽培容器 8.1.1 高压栽培的塑料袋, 菌袋规格为(17cm18cm) (33cm35cm) 0.005cm 聚丙烯塑料袋作为 栽培容器,塑料袋厚薄均匀、抗涨强度大、底部密封性好。应符合 GB 9688 要求。 8.1.2 常压栽培的塑料袋,长菌袋采用聚乙烯塑料袋规格为(15 cm17cm) 55 cm (0.04 cm0.05 cm), 应符合 GB 9687 要求。 8.1.3 常压栽

    13、培的塑料袋 聚乙烯(PF)袋,规格宽 长(20cm 23cm) 45 cm,厚度为 0.04cm 0.05cm 的折角袋,应符合 GB 9687 要求。 9 制袋与灭菌 DB36/ T 9072016 4 9.1 装袋 按配方将原材料玉米芯、棉籽壳、玉米芯、稻草(切断)等应提前1d3d 进行预湿后,加入1%2% 石灰粉,配料时配制时先将各种原辅材料混合 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3%65%,pH 8.09.0。用装袋机 装袋,将培养基质填装到栽培容器中,压实、密实适中,菌袋紧松一致, 及时装袋。 9.2 袋口(套环) 装完料袋后,袋口及时套上套环和无棉盖,或者用纱线扎紧袋口。 9.3 常压灭菌 将料

    14、袋放入常压灶(锅)灭菌,温度上升达到100后,保持20h22h 后出灶(锅)。 9.4 高压灭菌 将料袋放入高压锅灭菌,压力表升至0.05Mpa时,排尽冷汽后, 再加热 压力到1.5 Mpa(温度升至126 ) 时,维持2.5h3h 后出锅。 9.5 冷却 将菌(料)袋趁热移入到已消毒的大棚、接种室、无菌室冷却室,袋温应冷却至27以下。 10 接种 10.1 菌种要求 菌种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要求。 10.2 接种方法 将接种工具等放入接菌室(接种箱)进行消毒。按种前接种操作人员的手、栽培种瓶(袋)外壁用70% 酒精或40%来苏儿或新洁尔灭的溶液擦拭消毒, 接种工具用酒精擦拭后在酒精灯火焰

    15、上灼烧。接种时用 接种工具去掉表面老化种块,将用镊子或者经过消毒的手指,来将种块取出放入料袋的料面上,部分种 块掉入料袋中间洞穴内,盖好无棉盖体。一瓶栽培种(750ml)可接30袋35袋。接种方法可选如下一 种: a) 接种箱采用气雾消毒剂消毒,每立方米用量 5g6g,消毒时间 40 min50 min 后接种。 b) 菇房(大棚)内开放式接种,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用量 12g15g,消毒时间为 6h8h 后方 可接种。 c) 无菌室可采用紫外线、臭氧机消毒 8h10h, 关闭后方可接种。 10.3 菇房(棚)消毒 10.3.1 培养室(菇房)在使用前打扫 ,清洗干净,干燥 ;应提前 4d5

    16、d,喷洒杀虫剂,关闭门窗, 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 8 h10 h,环境要求干燥,防潮,避光,通风,保温。使用杀虫剂应符合 GB 4285 的要求。 10.3.2 菇房应提前 3d5d 用漂白粉溶液(漂白粉 100g 加水 12kg)清洗消毒;或用新洁尔灭溶液(新 洁尔灭 500g 加水 15 kg)清洗消毒。 11 发菌培养 DB36/ T 9072016 5 11.1 接种后的菌袋可竖放于培养架上,摆好菌袋,袋与袋之间要有空隙,以免夏季在培养过程中菌袋 发热,以防高温烧菌。 11.2 采用遮阳网遮光,前期使发菌室黑暗,后期稍有一定光线。适时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 新鲜。温度控制 222

    17、5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 70%以下。 11.3 接种 5d7d 开始笫一次检查杂菌,及时处理污染菌袋。10d15d 进行第二 次检查,将污染的 菌袋带出培养室,对于尚未产生杂菌孢子的袋子可以破袋取料,经灭菌后重新利用,对于已产生杂菌孢 子的菌袋, 应先用湿报纸包好, 轻拿轻放, 运到远离培养室 2000 m 外的安全地带烧毁或离地表 50 cm 60cm 掩埋处理。 11.4 接种后的菌袋就地或移入培养室,以墙式叠放,高度应根据气温情况而定,室温高于 28以上, 不超过 7 袋。 11.5 接种后就地发菌培养,前 3d5d 微量通风,温度低时可采取加温。接种后 5d7d 室温控制在 2426,

    18、以促进菌种萌发定植,7 d 后应调至 2225,每天要适当通风 1 次3 次,每次通风 30min40min。 11.6 菇房(棚)室温度控制 1826,菌袋料温超过 30时,应釆取降温措施。 11.7 畦床整理处理菌袋排放前先清除杂草,并用 3的石灰水浇淋湿透,第二天把地翻松,整畦,畦 床宽为 120cm130cm,作业人行道为 60cm7 0cm,畦床挖深 10cm13cm,长度根椐场地实际情况而定。 12 覆土 12.1 选择土壤与处理 12.1.1 金福菇覆土材料应选用保水性、透气性好的含腐殖质的菜园土及人工配制的发酵土,用土使用 前需经过严格清毒,可用石灰均匀的拌入土中,每栽培面积

    19、100 ,用石灰 13 kg15kg,加水喷雾, 土壤含水量 21 左右, 加薄膜封闭 2 d 3 d,土壤 pH 值调整为 8.59.5 备用,土粒直径约 1.0cm 2.0 cm。 土壤的干湿度要适宜,以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为宜。 12.1.2 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去掉塑料袋,将菌袋横放于畦床上后进行覆土,用肥沃土填满袋间和 覆盖畦面进行覆土。覆土的方法:用一次性覆土,覆土层厚度 3cm 3.5 cm。 12.2 割袋与覆土 12.2.1 菌袋上架与处理 在适温下经过 40d50d,将菌丝走满菌袋 5d7d,当料面呈白色,有少 量原基形成时,把塑料袋 割袋,排放于层架上或者畦床上。 12

    20、.2.2 长菌袋 将菌丝走满的菌袋薄膜去掉,横着排放于床架上 ,菌袋之间留2cm3cm的间隙,用消毒处理过的土 壤进行覆土,将菌袋间隙填平,在袋面上覆土厚度为3cm3.5cm。 12.2.3 短菌袋 菌丝走满的菌袋, 再经7d10 d,把菌袋割成两断,将横断表面朝上, 割断菌袋竖排放在菇架上,及 时覆土, 菌袋之间留2 cm3cm的间隙,将菌袋间隙填平,在袋面上覆土厚度为3 cm3.5cm。 13 出菇管理 DB36/ T 9072016 6 13.1 覆土后的管理 13.1.1 覆土后菌袋密闭 5 d 7 d。菌丝即可长出土层,此时应加大通风,促使菌丝生长,如发现覆盖 土壤太干,菌丝爬土慢,

    21、减少通风或不通风,可向地面喷水,如果土层太湿应及时通风,促使菌丝尽快 爬上土层。 13.1.2 覆土 7d10d, 待菌丝爬上土层表面达到 80%90% 露出土时,及时进行喷水,每平方米用水 量 70 ml100ml。 13.2 催蕾 13.2.1 覆土 10d 后,菌丝可长满土层表面,此时,室温应控制在 20 25 ,当畦床表面出现白 色米粒大小的颗粒状原基时,应喷重水 1 次,喷至覆土含水量达到手捏成团,松手有裂纹为宜,同时 加大通风,给予一定散射光,经 3 d 5 d ,每天喷水 1 次 2 次,保持湿度 85 95 。应 根据菇床出菇多少,发育程度,基质内菌丝发育情况以及气候条件来调节

    22、水份。 13.2.2 覆土后保持覆土层湿润,覆土层含水量不可过大,否则会造成菌筒腐烂并导致病菌发生,同时 要结合通风,增加光照,室温不能低于 20 ,以 26 左右最为适宜,在上述环境条件下,从覆土 到菇蕾 20 d 28 d。这阶段应根据菇床的长出菇蕾多少,生长发育情况以及气候条件来调节水份和通 风管理,喷水后要通风。 13.3 出菇期 13.3.1 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待 10d 菌丝爬上土表面时,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85%90%,可向地面和空 间喷水,以提高湿度。待菌丝 80%爬上土壤表面均匀时,加强通风换气,或喷水促使菌丝倒伏,防止气 生菌丝徒长形成菌被,会影响出;经通风换气,喷水后,菌丝

    23、体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生长阶段,菌 丝逐渐开始扭结形成原基发生菇蕾。 13.3.2 覆土后保持湿度,土层含水量不可过大,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 85%90%,温度在 1530, 并加强通风换气,促进原基发育。覆盖土后 15 d 菌丝长爬到土壤表面。待 20d25d 就逐渐开始出菇。 13.3.3 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 2230。适当增加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拉大温差,促进原基分 化;当菇蕾出现时,将袋口翻卷,露出菇蕾。此时,喷水要少而勤,相对湿度控制 85%90%;菇体长 大时,喷水次数可增至每天 3 次5 次,湿度提高至 90时,加强通风次数,2d3d 可采收;保持菇 房(棚)空气新鲜,在子实体

    24、不同生长阶段应灵活控制通风量,子实体生长各阶段应依次加大通风。 13.4 采收后管理 每批菇采完后,及时清理床面,去除残留菇根,以防杂菌和害虫的侵染,及时要用细土将床面补平, 防止积水。 停水4d 5 d 后再喷水 , 12 d 15 d 会形成第二潮原基 。 出菇期 50 d 60 d , 可采3 潮 4 菇,每潮菇13 d 15 d 。 13.5 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13.5.1 温度 出菇温度控制在2230为宜。 13.5.2 湿度 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 13.5.3 通风 DB36/ T 9072016 7 待 10d 18 d ,菌丝可长满土层,每天应通风3次5次,每次

    25、40 min60 min,喷水后要加强通 风。 13.5.4 光照 菇房光照控制在 500 LX1500 LX;有一定散射光,可促进子实体生长。 13.5.5 幼蕾期 幼蕾期是对环境条件要求最严格时期,温度2026,空气相对湿度85 %90 %,光照控制在500 LX1000 LX,每天3h4h,通风3次5 次,每次通风30 min40 min,保持空气新鲜。 13.5.6 成菇期 菇房温度保持2228,相对空气湿度85%90%,光照控制在300 LX700LX,每天通风2次4 次,每次通风20 min30 min, 保持空气新鲜。 14 病虫害防治 14.1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

    26、则。严格控制整个生产期间,创造有利于生长发育的良好生态条件,预防 病虫害。采取适当措施,控制病虫害。 14.2 常见病虫害 主要危害的杂菌:曲霉、链孢霉、绿霉病、毛霉菌、黄霉菌、木霉菌等;虫害主要有螨虫,线虫, 菇蚊,菇蝇等。 14.3 防治措施 14.3.1 严格检查种源,选好抗病品种。 14.3.2 净化栽培场所环境。 14.3.3 发现病害,及时清除病菇进行掩埋处理。 14.3.4 阻隔法防害虫,在菇房安装沙门窗防止害虫飞入。 14.3.5 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 14.3.6 菇房(棚) 应安装防虫网、黑光灯以及杀虫色板等。 14.4 农业防治 14.4

    27、.1 选用抗病力强的菌种,创造有利平菇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虫及杂菌繁殖的环境条件。菇房保持 良好的通风、清洁卫生。水质应符合 GB 5749 要求。 14.4.2 严格检查种源,选好抗病品种;经常保持大棚内外的清洁卫生,净化栽培环境;培养残料要及 时运离生产场地;合理调控菇房温度,加强通风,减少喷水,降低菇房的湿度。 14.5 物理防治 14.5.1 利用日光曝晒、高温焖棚、黑光灯诱杀等措施。菇房的门窗和通风孔安装 60 目的纱窗,要做 到随手闭门,经消毒隔离带进房(棚)。 DB36/ T 9072016 8 14.5.2 阻隔法防害虫,在菇房安装纱窗防虫网、防止害虫飞入;并采用食用菌专用灭虫器

    28、,黑光灯以 及杀虫色板等。 14.5.3 发现菌蚊、菌蝇等的成虫时,可用或灭虫灯扑杀。 14.5.4 发现菇蚊、菇蝇时,可用诱杀灯进行诱杀。 14.6 生物防治 采用生物农药、农用链霉素等和生物防腐保鲜剂,天然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14.7 病虫害防治 金福菇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见附录 B 。 15 采收与加工 15.1 采收标准 当子实体洁白,呈圆柱形, 菌盖光滑,手捏柄不软, 菌柄生长至13 cm 18cm,菌盖直径已长到 3cm6cm,菌盖未脱落时,及时采收。 15.2 削菇 在13 18 条件下,操作人员戴一次性手套,用竹片刮掉根部的杂质、不清洁的表皮, 并整理 菇体形

    29、状。采后应分割成单个,削去菇柄基部杂质。 15.3 采收方法 15.3.1 从菇体下方托着菇体,手指捏着菇柄基部,整丛采下。 15.3.2 采收时用手抓住菇体轻轻扭转拔下,轻轻放入清洁的塑料筐叠放整齐,以防损伤。 15.4 分级标准 菇盖形状、大小、开伞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见附录 D。 15.5 产品质量 应符合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茄果类蔬菜等58类无公害农产品检测目录的通知要求。 15.6 包装 15.6.1 采用聚丙烯折角塑料袋规格为(40cm 48cm0.004cm),用塑料袋每袋分装净重为 1000g,包 装塑料袋应符合 GB 9688 要求。 15.6.2 包装内应附产品合格

    30、证,产地名称、生产单位、合格证应标明产品等彶、生产日期、检验员编 号、检验日期等。 15.6.3 采用聚丙烯折角袋分装规格为(40cm48cm0.004cm),每袋装 2500g,抽真空后,并用橡 皮筋扎紧袋口。 15.6.4 小包装采用白色塑料托盘, 每盒分装净重为 500g, 250g,250g,150g,用保鲜膜包装。 15.7 装箱 鲜菇按每箱4袋8袋的规格装入泡沫箱,用胶带封好。 DB36/ T 9072016 9 15.8 贮存 15.8.1 金福菇采后应及时加工、包装、贮存。 15.8.2 贮藏温度在 13。 15.8.3 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物品混存。 15.9 干菇 采收

    31、后经过烘干,干菇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烘干后及时装入塑料袋内,密封。 16 生产档案管理 16.1 应按附录要求做好生产过程的记录工作,记录应当保存 2 年以上。 16.2 各环节生产管理过程应详细记录, 菌袋生产记录参见附录 C。 DB36/ T 9072016 10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见表A.1。 表A.1 原材料使用质量要求 原料名称 质 量 要 求 杂木屑 应采用水青冈、抱栎、杨、柳等阔叶树种,针叶树种的木屑应自然堆积23个月。 棉籽壳 应新鲜、干燥,颗粒松散,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 玉米芯 应新鲜、干燥,

    32、色泽正常,无霉烂、无结团、无异味、无混杂物,并符合GB/T 10463要求。 玉米粉 应符合GB/T 10463 的要求。 麦麸 应符合NY/T 119的要求。 豆饼粉 应新鲜、无霉烂、无异味、无混杂物。 轻质碳酸钙 应符合GB/ 19281 饲料级 轻质碳酸钙和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石膏和石灰粉 应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 生产用水 水质选用未受污染水或应符合GB 5749的要求。 DB36/ T 9072016 11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使用量见表B.1。 表B.1 病虫害的使用药物防治方法及农药

    33、使用量 病虫害名称 农药名称使用浓度及使用限量 绿霉菌病、黄曲霉病 多菌灵 用多菌灵 1000 倍液喷施 螨菌蛆、菇蛆 敌敌畏 用 200 倍液,80ml/667 平方米 螨菌蛆、菇蛆 乐 果 可用乐果 300 倍液喷雾 绿霉菌、黄霉菌 克霉灵 用 0.2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毛霉菌、木霉菌病, 克霉灵 用 0.2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链孢霉菌 多菌灵 800 倍多菌灵消毒局部感染处 红霉菌 柴油 800 倍的柴油消毒局部感染处 黄霉菌、黑根霉菌 克霉灵 用 0.3克霉灵水剂连续喷施 褐腐病 霉得克 可用霉得克 2000 倍液喷施 褐腐病 灰霉克星 可用灰霉克星 1000 倍液喷施 螨菌蛆 锐劲特

    34、 可用锐劲特 1500 倍液喷施 螨菌蛆 甲阿维乳油 甲阿维乳油 1.83000 倍喷施 螨菌蛆 红糖水 喷 1红糖水诱上床面再喷药 菇蚊、菇蝇 锐劲特 可用锐劲特 1500 倍液喷雾 菇蚊、菇蝇 阿维菌素乳油 可用 2000 倍喷雾杀虫。 DB36/ T 9072016 12 C C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金福菇生产档案管理记录 C.1 菌袋生产记录表 见表C.1。 表C.1 菌袋生产记录表 制袋 灭菌 接种 日期 数量 日期 温度() 保温时间 日期 品种 数量 (袋) 损耗数量 (袋) 备注 C.2 菌袋培养记录表 见表C.2。 表C.2 菌袋培养记录表 通风时间 查菌 日期 温度

    35、 () 相对湿度 ()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日期 数量 (袋) 污染总数 (袋) 污染率 (袋) 备注 C.3 出菇管理记录表 见表C.3。 表C.3 出菇管理记录表 出菇管理 产 量 备注 日期 温度 相对湿度 光照 通风 出菇记录 总量 单产 平均单袋 DB36/ T 9072016 13 ()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产量 DB36/ T 9072016 14 D D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见表D.1。 表D.1 金福菇产品分级标准 等级指标 序 号 项目 一级菇 二级菇 三级菇 1 颜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2 形状 菇朵形完整、无开裂、无 畸形、菇盖边缘内卷 有微量开裂、无畸形、菇 盖边缘轻度卷边 有微开裂、轻微畸形、菌盖 边缘有些平展、柄有弯曲形 状 3 菇盖 大小 菇盖径 4cm5cm,柄长 6cm10cm 菇盖径 5cm6cm,菇柄长 10cm13cm 菇盖径 6cm 以上,菇柄长 13cm 以上 4 气味 有金福菇固体有的香味,无异味。 5 杂质% 1 6 水份% 90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907-2016 金福菇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appealoxygen21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