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631-2011 上犹绿茶.pdf

    • 资源ID:1483100       资源大小:468.20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631-2011 上犹绿茶.pdf

    1、ICS 67.140.10 B35 DB36 备案号:31514-2011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 6312011 上犹绿茶 2011 - 09 09 发布 2011 - 11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6312011 I 前 言 本标准由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有限责任公司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均华、阳小慧、史达庆、刘知远、孔小平、黄瑞忠、方勇海。 DB36/ T 6312011 1 上犹绿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上犹绿茶的种类、等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储存、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

    2、在上犹县行政区域内生产、加工的上犹绿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 5009.13 食品中铜的测定 GB/T 5009.19 食品中有机氯农药多组分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20 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GB/T 5009.146 植物性食品中有机氯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多种残留量的测定 GB 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T 8302 茶 取样

    3、 GB/T 8303 茶 磨碎试样的制备及其干物质含量测定 GB/T 8304 茶 水分测定 GB/T 8305 茶 水浸出物测定 GB/T 8306 茶 总灰分测定 GB/T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测定 GB 11680 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 SB/T 10157 茶叶感官审评方法 国家质检总局第 75 号令 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3 种类和等级 3.1 种类 上犹绿茶分为上犹剑绿、上犹毛尖、上犹大宗茶。 3.1.1 上犹剑绿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优质芽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优质名茶。 3.1.2 上犹毛尖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优质鲜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名茶。 DB36/ T

    4、6312011 2 3.1.3 上犹大宗茶 以采摘上犹县区域内茶园鲜叶原料为原料加工而成的成品茶,即商品茶。 3.2 等级 3.2.1 上犹剑绿分一级(特贡)、二级(贡品)、三级(珍品)三个等级。 3.2.2 上犹毛尖分一级(特贡)、二级(贡品)、三级(珍品)三个等级。 3.2.3 上犹大宗茶为一级至四级四个等级。 4 要求 4.1 基本要求 4.1.1 产品具有该类茶叶的自然品质特征,品质纯正,无劣变、无异味。 4.1.2 产品应洁净,且在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不受污染。 4.1.3 不着色,不添加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香味物质。 4.2 感官指标 4.2.1 上犹剑绿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5、1。 4.2.2 上犹毛尖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2。 4.2.3 上犹大宗茶感官品质特征见表 3。 表1 上犹剑绿感官品质特征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 索 色 泽 香 气 滋味 汤 色 叶 底 一级(特贡)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匀齐光润 香高持久 兰花香 栗香明显 鲜爽 回味甘醇 嫩绿清澈 明亮 嫩绿匀整 明亮 二级(贡品)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匀齐光润 香高持久 兰花香或栗香 鲜爽醇厚 嫩绿清澈 明亮 嫩绿匀整 明亮 三级(珍品) 扁平挺秀 形若剑 光润 香高持久 鲜爽醇厚 嫩绿 明亮 嫩绿完整 明亮 表2 上犹毛尖感官品质特征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 气 滋 味 汤

    6、 色 叶 底 一级 (特贡) 紧结重实 锋毫显露 绿润 匀整 无梗片 嫩香鲜 爽持久 鲜爽甘醇 嫩绿 清澈 嫩匀肥厚 明亮 二级 (贡品) 紧结锋苗 尚显 尚绿润 匀整 无梗片 嫩香 较高 鲜醇 绿嫩 明亮 尚嫩匀 明亮 三级 (珍品) 紧实有锋毫 绿稍润 尚匀整 无梗片 尚高 醇厚 嫩绿 尚亮 嫩绿完整 绿尚明 DB36/ T 6312011 3 表3 上犹大宗茶感官品质 外 形 内 质 级 别 条索 色泽 整碎 净度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 一级 细嫩 紧 翠绿 油润 匀齐 无梗片 高嫩香 味鲜浓 绿艳 翠绿 细嫩多芽 二级 紧实 尚绿润 匀整 有嫩茎 香浓 浓厚 绿 绿 嫩匀 三级 粗实

    7、 青绿 尚匀整 有梗朴片 纯正 尚浓 鲜明 绿匀 厚实柔软 四级 轻松 黄绿 欠匀整 带梗朴 带粗气 清淡 橙黄 黄、稍暗薄 4.3 理化品质 上犹绿茶理化指标应符合表4规定。 表4 上犹绿茶理化指标要求 水分(%) 产品 出厂 总灰分 (%) 粉未 (%) 水浸出物 (%) 剑绿、毛尖茶 6.5 1.0 36.0 大宗茶 7.0 7.0 1.5 34.0 4.4 卫生指标 上犹绿茶的卫生指标应符合表5规定。 表5 上犹绿茶卫生指标 项目 指标/(mg/kg) 备注 铅(Pb) 5 稀土(以稀土氧化物总量计)(MLs) 2.0 六六六(BHC) LOD a 滴滴涕(DDT) LOD a 三氯杀

    8、螨醇(dicofol) LOD a 氰戊菊酯(fenvalerate) LOD a 联苯菊酯(biphenthrin) LOD a 氯氰菊酯(cypermethrin) LOD a 溴氰菊酯(deltamethrin) LOD a 甲胺磷(metbamidoph os) LOD a 乙酰甲胺磷(acephate ) LOD a 乐果(dimethoate) LOD a 敌敌畏(dichlorovos) LOD a 杀螟硫磷(fenitrothion) LOD a DB36/ T 6312011 4 喹硫磷(quinalpho s) LOD a 其他化学农药 LOD a 视需要检测 注:a为指定

    9、方法检出限。 4.5 净含量 应符合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的规定。 5 试验方法 5.1.1 取样 按GB/T 8302规定执行。 5.1.2 卫生指标的检测 5.1.2.1 铅的检测按 GB 5009.12 规定执行。 5.1.2.2 铜的检测按 GB/T 5009.13 规定执行。 5.1.2.3 六六六、滴滴涕检测按 GB/T5009.19 规定执行。 5.1.2.4 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联苯菊酯、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检测按 GB/T 5009.146 规定执行。 5.1.2.5 乐果、敌敌畏、杀螟硫磷、喹硫磷和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检测按 GB/T 5009.20 规定执行。 5.1

    10、.3 理化品质检验 5.1.3.1 样品制备按 GB 8303 规定执行。 5.1.3.2 水分检验按 GB 8304 规定执行。 5.1.3.3 总灰分检验按 GB 8306 规定执行。 5.1.3.4 粉末检验按 GB 8311 规定执行。 5.1.3.5 水浸出物检验按 GB 8305 规定执行。 5.1.4 感官品质检验 按SB/T 10157规定执行。 5.2 净含量检测 用感量为 1g 的秤称取去除包装的产品,与产品标示值对照进行。 6 检验规则 6.1 组批规则 产品均按批为单位,同批产品的品质规格和包装应一致。 6.2 交收(出厂)检验 6.2.1 每批产品交收(出厂)前,生产

    11、单位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合格证的产品方可交收(出 厂)。 6.2.2 交收(出厂)检验内容为感官品质、水分、粉末、净含量和包装标签。 6.2.3 卫生指标为交收(出厂)定期抽检项目。 DB36/ T 6312011 5 6.2.4 总灰分、水浸出物、粉末为交收(出厂)抽检项目。 6.3 型式检验 6.3.1 型式检验是对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考核,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对产品质量进行型式检验: a) 更换设备或长期停产再恢复生产时; b)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或主管部门提出型式检验要求; c) 前后两次抽样检验结果差异较大; d) 人为自然因素使生产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6.3.2 型式检验即对本部分

    12、规定的全部要求进行检验。 6.4 检验结果判定 6.4.1 凡劣变、污染、有异气味茶叶,均判为不合格产品。 6.4.2 卫生指标检验不合格,判定为不合格产品。 6.4.3 交收验收时,按照 6.2.3 规定的检验项目进行检验,其中有一项检验不合格, 判定为不合格产 品。 6.4.4 型式检验时,技术要求规定的各项检验,其中有一项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 判定为不合格产 品。 6.5 复验 对检验结果产生异议时,应对留存样进行复检,或在同批产品中重新按GB/T 8302规定加倍取样, 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复检,以复检结果为准。 6.6 跟踪检查 建立从种植开始至贸易全过程各个环节的文档资料及质量跟踪

    13、记录系统,供发现质量问题时进行跟 踪检查。 7 标志、标签 7.1 标志 7.1.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 l91 规定。 7.1.2 产品出厂按顺序编制批号,批号刷于外包装,批号纸加注件数净重,贴于箱盖或置于包装袋中。 7.2 标签 产品的包装标签应符合GB 7718规定。 8 包装、贮藏、运输 8.1 包装 8.1.1 产品应避免过度包装。 8.1.2 包装必须符合牢固、整洁、防潮、美观的要求,能保护茶叶品质,便于装卸、仓贮和运输。 8.1.3 同批次茶叶的包装样式、箱种、尺寸大小、包装材料、净含量、质量必须一致。 8.1.4 包装材料 DB36/ T 6312011 6 8.1.

    14、4.1 包装(含大小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包装材料,主要有:纸板、聚乙烯(PE)、铝箔复合膜、 马口铁茶听、白板纸、内衬纸及捆扎材料等。 8.1.4.2 包装材料应具有防潮、阻氧等保鲜性能,无异味,必须符合食品卫生要求,不受杀菌剂、防 腐剂、熏蒸剂、杀虫剂等物品的污染,并不得含有荧光染料等污染物。 8.1.4.3 包装材料的生产及包装物的存放必须遵循不污染环境的原则。宜选用容易降解或再生的材料。 禁用聚氯乙烯(PVC)、混有氯氟碳化合物(CFC)的膨化聚苯乙烯等作包装材料。 8.1.4.4 包装用纸必须符合 GB 11680 规定。 8.1.4.5 对包装废弃物应及时清理、分类,进行无害化处理

    15、。 8.2 贮藏 8.2.1 禁止茶叶与人工合成物质接触,严禁茶叶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接触。 8.2.2 仓库必须清洁、防潮、避光和无异味,周围环境清洁卫生,远离污染源。 8.2.3 用生石灰及其他防潮材料除湿时,要避免茶叶与生石灰等除湿材料直接接触,并定期更换。宜 采用低温、充氮或真空贮藏。 8.2.4 入库的产品标志和批次号系统要清楚、醒目、持久。严禁标签、批号与货物不符的茶叶进入仓 库。不同批号、日期的产品要分别存放。建立齐全的仓库管理档案,详细记载出入仓库的产品批号、数 量和时间。 8.2.5 保持仓库的清洁卫生,搞好防鼠、防虫、防霉工作。禁止吸烟和吐痰,严禁使用化学合成的杀 虫剂、灭鼠剂及防霉剂。 8.3 运输 8.3.1 运输工具必须清洁卫生,干燥,无异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异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 运。 8.3.2 装运前必须进行产品的质量检查,在标签、批号和货物三者相符后的情况下才能运输。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631-2011 上犹绿茶.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