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150 B 52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707 2019 代替 DB36/T 707-2013 绿色食品 团头鲂养殖技术规程 Green f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culturing 2019 - 07 - 03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 江西 省市场监督管理 局 发布 DB36/T 707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环境条件 . 1 4 苗种培育 . 1 5 成鱼养殖 . 2 6 鱼病防治 .
2、3 7 档案记录 . 3 8 产品质量 . 3 DB36/T 707 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 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 本标准代替 DB36/T 707 2013绿色食品 团头鲂 池塘养殖技术规程,与 DB36/T 707 2013 相比 主要 内 容 变化如下: 修改了 部分 规范性引用文件 。 修改了 鱼 苗培育内容和鱼病预防措施。 本标准由 江西省 农业农村厅 提出 并归口 。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江西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燕华、 王海华、 吴斌 、张爱芳、徐先栋 、 傅义龙、康升云。 本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3、: DB36/T 707 2013。 DB36/T 707 2019 1 绿色食品 团头鲂养殖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 团头鲂 ( Megalobrama amblycephala) 池塘 养殖的环境条件、苗种培育、 成 鱼养殖 、鱼病防治、档案记录及产品质量 。 本标准 适用于绿色食品 团头鲂 的池塘养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中引用的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0030 团头鲂鱼苗、鱼种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
4、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 质量 NY/T 471 绿色食品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755 绿色食品 渔药使用准则 NY/T 842 绿色食品 鱼 SC/T 1008 淡水鱼苗种池塘常规培育技术规范 3 环 境条件 3.1 环境要求 水源充足,池塘水质和养殖环境质量 应 符合 GB 11607、 NY/T 391 要求。 3.2 池塘条件 3.2.1 池塘形状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方形为好,长宽比以 5 3 为宜。 3.2.2 池塘底部平坦,无渗漏,具有良好的保水性。 3.2.3 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设施,避免互相污染。 3.2.4 池塘进水口设置拦鱼设施,并加密网 (40 目 )过滤,
5、以避免野杂鱼和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养殖池 塘。 4 苗种培育 4.1 池塘条件 同 3.2,鱼苗池面积 667m2 2000m2、水深 1.0m 1.2m 为宜,淤泥厚度小于 10cm;鱼种池面积 667m2 3335m2、水深保持 1.5m 2.5m 为宜,淤泥厚度小于 20cm。 4.2 池塘准备 DB36/T 707 2013 2 完成池塘清整、消毒与注水等准备工作,团头鲂水花下塘前应培肥水质,按 SC/T 1008 的规定执行。 4.3 苗种来源 鱼苗、鱼种质量应符合 GB 10030 的规定,购入鱼种应有检疫合格证明。 4.4 培育 方法 培育方法及日常管理 按 SC/T 1008 的
6、规定执行 。 5 成鱼养殖 5.1 清池消毒 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与过多淤泥,修整池埂,之后加水 0.1m 0.2m,再用生石灰 60kg/667 m2 70kg/667m2 或茶籽饼 5kg/667m2 10kg/667m2 全池泼洒。 4d 后注入 清水,使水位达到 1m 以上, 7d 后即可试水放鱼。 5.2 池塘条件 同 3.2,成鱼池面积 3335m2 10000m2、水深保持 1.5m 2.5m,淤泥厚度小于 20cm。 5.3 鱼种放养 宜采用团头鲂 600kg/667m2的主养模式,以团头鲂为主,适量混养鲢、鳙、鲫鱼等。团头鲂鱼种放 养时间在每年 11月至翌年 1月,规
7、格 40g 60g,放养密度为 1.5尾 /m2 3尾 /m2为宜。混养鱼种一般为 鲢、鳙、鲫等,鲢、鳙鱼种 100 g左右,放养密度 0.4尾 /m2为宜(鲢、鳙比例为 3 1);鲫鱼种 40 g 60 g,放养密度 0.5尾 /m2 1尾 /m2。先放主养鱼, 15d 20d后再放混养鱼。主养团头鲂放养模式见表 1。 表 1 主养 团头鲂 放养模式 鱼种名称 团头鲂 鲫鱼 鲢鱼 鳙鱼 放养 规格 ( g/尾) 40 60 40 60 100 150 100 150 密度 (尾 /667m2) 1800 2000 300 400 150 200 50 70 捕捞 规格 ( g/尾) 350
8、400 250 800 1000 养殖周期 (年 ) 1 5.4 饲养管理 5.4.1 饲料 5.4.1.1 投喂配合颗粒饲料,营养成分应满足团头鲂生长需求,饲料粗蛋白含量 26% 30%。颗粒饲料 的粒径 应 适合鱼种口径,易于吞食。鱼种投喂粒径 0.5mm 1.5mm;成鱼投喂粒径 2.5mm 4.0mm。 5.4.1.2 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应符合 NY/T 471 的规定。 DB36/T 707 2019 3 5.4.2 投饲 投喂坚持定质、定位、定时、定量的 “ 四定 ” 原则,配合饲料 5 月 9 月每天投喂 2 次 3 次,其 他月份每天投喂 1 次 2 次,并适当补充青饲料。投
9、喂量控制每次 1h 内吃完为宜,一般投饲量为鱼体 重的 3% 5%。 5.5 水质调控 5.5.1 7 月 9 月,每隔 7d 10d 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水量为 20cm 30cm,水深保持 1.5m 2m。 5.5.2 每隔 15d 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 ,生石灰用量为 15mg/L 20mg/L。 5.5.3 设置增氧机,适时开机,保持溶氧在 5mg/L 以上。晴天中午开机 2h;阴天次日凌晨 2:00 4:00 开机;阴雨连绵有浮头现象应立即开机,直到解除浮头。 6 鱼病防治 6.1 鱼病预防 6.1.1 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原则 , 定期检查鱼体,发现鱼病 及时 对症治疗。 6.1.2 苗种下塘放养前,用 3% 5%的氯化钠水溶液浸洗消毒。消毒的时间,视水温高低、鱼的忍耐 情况酌定,约 5min 10min 左右。 6.1.3 在鱼病发生季节,推荐使用微生态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 。 6.2 渔药的使用和停药期 应符合 NY/T 755的规 定。 7 档案记录 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管理要求建立养殖生产档案,详细记录池塘准备、苗种投放、饲养管理、 水质调控、病害防治等信息。 8 产品质量 应 符合 NY/T 842的规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