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g377.150 H65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T 8182014 复合钇锆陶瓷刀 Yttrium-zirconium composite ceramic knife 2014 - 11 - 27 发布 2015 - 03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g3g3g3 发布 DB36/T 8182014 I 前 g3g3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赣州晶环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段汉清、凌卫东、刘小华、吴仲芳、朱海。 DB36/T 8182014 1 复
2、合钇锆陶瓷刀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稀土陶瓷刀的术语和定义、材料要求、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刀身用稀土氧化钇稳定氧化锆陶瓷材料制造的日用刀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828.1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 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B/T 2829 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353
3、4 日用陶瓷器铅、镉溶出量的测定方法 GB/T 6569 精细陶瓷弯曲强度试验方法 GB/T 9174 一般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51 与食物接触的陶瓷制品铅、镉溶出量允许极限 GB/T 15067.2-1994 不锈钢餐具 GB/T 16534 精细陶瓷室温硬度试验方法 GB/T 23806 精细陶瓷断裂韧性试验方法 单边预裂纹梁(SEPB)法 GB/T 25995 精细陶瓷密度和显气孔率试验方法 JB/T 7498-2006 涂附磨具 砂纸 YS/T 568.1 氧化锆,氧化铪中氧化锆和氧化铪含量的测定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复合钇锆陶瓷
4、刀 yttrium-zirc onium composite ceramic knife 以稀土氧化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陶瓷材料为主体的刀片,与刀柄组装后用于日常生活的刀具。 3.2 锋利度 sharpness 刀具刃口切割物体能力的大小。 3.3 耐用度 edge re tention 刀具使用期间,经受磨损的能力。 3.4 切割周 cutting circle 刀片指定长度部分一前一后切割介质的过程。 DB36/T 8182014 2 4 材料要求 4.1 总则 刀具应用能确保其成品满足本标准全部性能要求的材料制作, 且刀具在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应有 任何损害健康或对任何有机组织产生不良影响
5、的成分。 4.2 刀身材料 刀身应采用稀土氧化钇稳定四方体氧化锆陶瓷材料制造。 4.3 刀柄材料 刀柄应采用金属、塑料、木塑合成压板、浸渗木质或其它材料,以使成品符合标准相应的技术要 求。 5 结构造型 产品主要部位名称见图1。 图 1 产品主要部位名称 6 技术要求 6.1 刀身材料要求 6.1.1 刀身材料的理化性能 刀身材料的理化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刀身材料的理化性能的要求 指 标 项 目 单位 稀土氧化钇稳定氧化 锆白色陶瓷 稀土氧化钇稳定氧化 锆黑色陶瓷 稀土氧化钇稳定氧化 锆彩色陶瓷 密度 g/cm 3 6.0 6.02 5.98 维氏硬度 Gpa 1200 1250
6、1150 弯曲强度 MPa 1600 1600 1600 断裂韧性 Mpa m(1/2) 9.5 9 8.5 DB36/T 8182014 3 6.1.2 刀身材料的化学成分见表 2,仅供参考,不做验收依据,具体的成分和杂质含量要求可由供需 双方商定。 表 2 刀身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 Zr(Hf)O2 Y2O3 Al2O3 Fe2O3 TiO2 SiO2 其它 化学成 分范围 wt% 94.40.1 5.250.25 0.230.02 0.002 0.002 0.018 0.01 6.2 成品要求 6.2.1 外观要求 6.2.1.1 刃口应磨成包角不大于 40的锋利刃,且利口类刀具离刃口 1
7、mm 处的厚度不应大于 0.6mm; 齿形类刀具离刃口 1mm 处的厚度不应大于 1.2mm。 6.2.1.2 除设计要求外,各组件的间隙不得超过 0.2 mm。 6.2.1.3 刀身(刀片)外观要求 6.2.1.3.1 平面粗糙度1.6um,边缘光滑,内缘无毛口。 6.2.1.3.2 刀身表面不得有明显肉眼感官缺陷,不得有平面抛磨粗纹和台阶。主要表面不允许有直径 0.3mm 以上的疪点和直径 0.8mm 以上的压痕,对于未超出此限值的疪点和压痕在每 10cm 2 面积 内不得多 于 3 点,且任意压痕和疪点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20mm。 6.2.1.4 产品外观整洁,主要表面光亮一致,花纹、商
8、标应清晰完整、位置一致。 6.2.2 锋利度及耐用度 刀具锋利度及耐用度的要求见表3。 表 3 刀具锋利度及耐用度的要求 等级 项目 优等品 合格品 锋利度 65mm 55mm 耐用度 180mm 110mm 6.2.3 抗跌落能力 按7.5条的方法检测后,刀柄不松动或断裂,并且刃口没有裂纹或断裂。 6.2.4 刀柄(手柄) 6.2.4.1 按 7.6.1 条规定的方法测试,手柄无松动、无变形。 6.2.4.2 按 7.6.2 条规定的方法测试,刀具的空心手柄及其连接部分不应渗水。 6.2.4.3 手柄连接的牢固性按 7.6.3 条规定的方法测试,非整体结构的手柄不应松动。 6.2.5 卫生要
9、求 刀具与食物接触部分的卫生理化指标要求应符合GB 12651的规定。 DB36/T 8182014 4 7 检验方法 7.1 刀身材料的理化性能 7.1.1 密度 按GB/T 25995规定方法进行检测。 7.1.2 维氏硬度 按GB/T 16534规定方法进行检测。 7.1.3 弯曲强度 按 GB/T 6569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 7.1.4 断裂韧性 按 GB/T 23806 规定方法进行检测。 7.2 刀身材料主要化学成分含量 按YS/T 568.1-2008规定的方法执行。 7.3 外观检查 产品外观检查,手感目测或通用量具检查。 7.4 锋利度及耐用度检验 按附录 A 所述方法测试
10、。 7.5 抗跌落试验 刀具按下列指定方向连续5次从1米高的地方垂直跌落到混凝土地面上: a) 刀柄向下 b) 刀背向下 c) 刀面垂直向下 d) 另一边刀面垂直向下 7.6 刀柄(手柄)性能检验 7.6.1 刀柄强度试验是以刀柄前端为支点, 刀背为底面, 在刀柄尾端 10mm 处采用挂重 80N 的径向拉力, 并保持 10s。 7.6.2 空心手柄渗水试验:将刀具浸入不低于 95的水中,观察 10min。 7.6.3 手柄连接的牢固性试验:按 GB/T 15067.2-1994 中 6.6 条规定的方法测定。 7.7 卫生要求 按按GB/T 3534 的规定进行。 8 检验规则 产品分出厂检
11、验和型式检验。 DB36/T 8182014 5 8.1 出厂检验 8.1.1 产品应由供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验,保证产品质量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方可出厂。 8.1.2 按 GB/T 2828.1 规定执行,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计算,其 出厂检验项目、不合格分类,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AQL)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 4 出厂检验项目 对应条款 序号 检验项目 不合格分类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检查水平 接受质量限 AQL 1 刀包角 B 6.2.1.1 S-I 2.5 2 组件间隙 B 6.2.1.2 I 2.5 3 刀身(刀片)外观 C 6.2.1.3 I
12、4.0 4 外观 B 6.2.1.4 7.3 I 2.5 8.2 型式检验 8.2.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 a)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半年不少于一次; d)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的要求时。 8.2.2 型式检验的样品应从本周期生产的,经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8.2.3 型式检验按 GB/T 2829 规定执行,采用判别水平的一次抽样方案,按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品数
13、计算,其型式检验项目、样本量、不合格分类、不合格质量水平(RQL)和判定数组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型式检验项目 对应条款 序号 检查项目 技术要 求 试验方法 不合格质量水平 (RQL) 不合格分类 样本量 判定数组 Ac Re 1 卫生要求 6.2.5 7. 7 20 A 0 1 2 刀包角 6.2.1.1 7.3 3 组件间隙 6.2.1.2 7.3 4 刀身(刀片)外观 6.2.1.3 7.3 40 B 1 2 5 外观 6.2.1.4 7.3 65 C 2 3 6 锋利度及耐用度 6.2.2 7.4 7 抗跌落性 6.2.3 7.5 8 刀柄强度 6.2.4.1 7.6.1
14、9 手柄渗水 6.2.4.2 7.6.2 10 手柄连接牢固性 6.2.4.3 7.6.3 40 B 5 1 2 8.2.4 经检验不合格,则应加倍进行复检,若复检仍不合格,则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DB36/T 8182014 6 8.2.5 允许供需双方协商采用其他检验规则。 9 标识、包装、运输和贮存 9.1 产品标志 在产品的明显位置应标有清晰的永久性标志。 a) 产品标记; b) 制造厂名或商标。 9.2 包装标志 9.2.1 包装盒上应有如下标志: a) 永久性标志; b) 产品名称和规格; c) 执行标准号; d) 厂名、厂址; e) 产品等级。 9.2.2 包装箱上的贮运图示标志应
15、符合 GB/T 191 的有关规定,并有如下标志: a) 产品标志; b) 执行标准号和名称; c) 产品名称和规格; d) 数量; e) 毛重或净重(kg); f) 体积:长宽高(cm 3 ); g) 防潮、小心轻放标志; h) 制造厂名、厂址; i) 出厂日期。 9.3 包装 每把刀应用纸袋、塑料袋、纸盒或其它符合卫生要求的包装,并附有产品说明、生产厂名及合格标 志。 9.4 运输 应符合 GB/T 9174 的要求,运输时应严禁抛掷、雨淋、受潮,不得与腐蚀性物品同运。 9.5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相对温度不大于 80%的仓库中,不得与酸、碱、盐等腐蚀性物品存放一 室,产品应距地
16、面 150mm 以上。 DB36/T 8182014 7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刀具锋利度和耐用度测试方法 A.1 适用范围 使用本锋利度及耐用度测试仪的刀片应符合平直性的要求。 A.2 测试环境条件 A.2.1 环境相对湿度: (6510)%。 A.2.2 环境温度: (232)。 A.3 仪器 A.3.1 刀具锋利度测试仪(见图A.1) 。 图 A.1 A.3.2 具体参数 如图A.2所示。 C 切割长度 D 初次切割基准面 E 刀片 F 组件固定装置 H 介质夹 K 通过滑行测量切割深度 M 介质 N 介质推进装置 R 固定夹板 S 水平滑道 T 横向滑道 U 发动机及滚筒驱动系统
17、 V 垂直滑道 W 附加力 DB36/T 8182014 8 图 A.2 在离新纸卡一端 25 厘米处开始测试。 介质与刀刃之间的作用力:50N。 介质夹宽 10mm,高 60mm。 介质末端与垂直面的夹角不大于 20。 切割点离介质夹(30.2)mm。 夹力: (2002.5)N 切割速度:50mm/s。 A.4 测试材料 A.4.1 使用符合JB/T 7498-20 06 S 白胶 B 23028 0 WA-P P1200要求的金相砂纸。 A.4.2 纸宽(10.00.1)mm。 A.4.3 装订成册,每册50mm高。 A.4.4 砂纸存放在干燥器皿内,切忌受潮,日照。 A.4.5 使用前
18、,材料必须放置在相对湿度为(555)% ,温度为(202)的环境中24h。材料必须 在离开上述环境4h内使用。 A.5 测试方法及操作步骤 A.5.1 测试部位的选择 确定刀片上符合平直要求的部分(50mm40mm切割长度10mm介质宽度,最大误差mm),并作 标记。如图A.3所示。 DB36/T 8182014 9 A与直线的最大误差(图示为正) ; B切割长度 图 A.3 A.5.2 测试周数 每个测试部位应连续测30周。 A.5.3 操作步骤 按所用仪器使用规定进行测试。 A.6 锋利度值及耐用度值的确定 A.6.1 锋利度值为前3个切割周切割深度之和。 A.6.2 耐用度值为测试过程30周切割深度之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