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03.080 A12 DB36 备案号:32890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 36/ T6392011 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 2011 - 12 - 30 发布 2012 - 02 - 01 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6392011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经济指标 . 2 5 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条件和要求 . 2 6 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程序 . 4 7 监督与检查 . 4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点)评分表 . 6 DB36/ T6392011 II 前 言 本标准
2、中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上饶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婺源县城乡管理局、婺源县旅游委员会、婺源县城乡规划局、婺源县建设局、 婺源县文物局、婺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俞志兴,程金生,余国琴,俞 军,俞卫华,洪日如,汪建国,郑进生。 DB36/ T6392011 1 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的评定对象、评定主体、条件和要求,评定程序和监督检查办 法。 本标准适用于婺源县行政区域内正式申请成为乡村旅游示范区的各种类型的乡村旅游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
3、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6-1993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749 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 9664 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 GB/T 10001 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 GB/T 15971-2010 导游服务规范 GB 18483 油烟排放标准 GB 16153-1996 公共场所卫生标准 GB/T 18973-200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3 术语和定义 3.1 乡村旅游 乡
4、村旅游是指利用乡村独特的山水环境、田园风光、人居村落、乡土建筑、农耕形态、民俗风情、 风物特产等资源,为旅游者提供观光、休闲、度假、餐饮、体验、健身、娱乐和购物的一种新型的旅游 活动。 3.2 乡村旅游区 乡村旅游区是指以乡村自然、人文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物,具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娱乐康体等 功能,能够为旅游者提供相应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并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 独立经营管理区域。 DB36/ T6392011 2 3.3 乡村旅游示范区 乡村旅游示范区是指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乡村旅游区。 4 经济指标 以下检查项目的指标数据,以上一年的的统计数据为准。 4.1 接待人数 是
5、指在1年时间内,乡村旅游区所接待的旅游人数的总和。 4.2 旅游收入 是指在1年时间内,乡村旅游区通过提供旅游服务所取得的住宿、餐饮、购物等收入的总和。 4.3 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数 是指乡村旅游区通过兴办旅游而直接提供劳动就业岗位、有相对固定收入的人数。 5 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条件和要求 5.1 基本条件 5.1.1 乡村旅游区应有专门的合法经营管理机构或业主,正常经营在 1 年以上。 5.1.2 申报前 1 年内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游客投诉(有责投诉)行为。 5.1.3 年接待人数 5 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 500 万元以上。 5.1.4 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数 20 人以上。 5.1.
6、5 游览参观点不少于 5 个,且游览线路安排合理。游览参观点和线路具有浓郁的当地乡村特色, 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或独特观赏性。 5.2 旅游交通 5.2.1 可进入性良好。有公共交通线路通达,交通设施完善,进出安全便捷。 5.2.2 乡村旅游区内部游览道路体系完备,能便捷到达各旅游项目活动地点或游览点,且具有乡村特 色(青石板、卵石、青砖等)和生态性。 5.2.3 配有专门的停车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设施完善,绿化美观,标志规范,安全畅通,基本 满足游客接待需求。 5.3 主要旅游服务设施 5.3.1 游客服务中心 DB36/ T6392011 3 游客服务中心位置合理,规模适度,设施齐全,功能
7、完善,其建筑外形整体上为“徽派”风格,或 具有“徽派”元素;整体风格与乡村原生风貌相协调。 配有专兼职的旅游咨询服务人员,并提供乡村旅游区及景点介绍、游览示意图,以及相关信息资料 和宣传资料(多媒体、单片、画册、音像制品等)。 5.3.2 旅游住宿 乡村旅游区提供的住宿点(农家旅馆、乡村客栈、农家乐),应环境优美,整洁舒适,具有婺源乡 村特色,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核心景区内新(改)建住宿建筑,符合“徽派”风格,并与周边建筑相 协调。 5.3.3 旅游餐饮 餐饮区(点)具有婺源乡村风格,环境整洁,食品卫生;工作人员服饰应具有婺源乡村风格,着装 整齐干净,服务良好,并可为游客提供婺源特色菜肴、小吃
8、10种以上。 5.3.4 会议设施 至少有1个能容纳20人以上的会议室,有必要的会议音响设备。 5.3.5 旅游娱乐设施 能提供游客娱乐的活动场所(地),有娱乐设施设备,能满足游客需求。文化娱乐项目活动内容文 明、健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 5.3.6 旅游购物 购物区(点)与游览区分离,位置合理,布局科学,购物区场所整洁、方便、舒适;购物摊位(点) 等设施具有婺源乡村特色,并与乡村整体环境相协调。旅游商品种类丰富,主营婺源地方特色商品,明 码标价,无欺诈行为。 5.3.7 环卫设施 在游览区等公共区域设置有公共厕所,且分布合理,数量基本满足需要,配有冲水设备,整洁卫生, 标识醒目。 在游览区等
9、公共区域设置有垃圾池、垃圾箱(桶)等设施,且分布合理,数量基本满足需要。垃圾 实行分类并作无害化处理。 5.3.8 医务设施 在游客集中的区域或游客服务中心设立医疗点或配有急救药箱,配备专(兼)职医务人员,配有常 规药品和急救药品。 5.3.9 观景设施 根据游览需要设置的观景点,其观景设施安全、美观,具有婺源乡村特色,并与周边景观和环境相 协调。 5.3.10 引导标识 DB36/ T6392011 4 应在主要游览点和服务区设置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警示牌、景物介绍牌 等),标识醒目,造型特色突出,文字准确规范,设置合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符合GB/T10001的规定。
10、引导标识牌具有生态性和乡土特征,与景观和环境相协调。 5.4 管理和服务 5.4.1 乡村旅游区经营管理规范有序,建立有旅游服务、安全、卫生、环保等各项管理制度。游览秩 序良好。经营管理服务主体及其人员与乡、村二级机构合作良好,与村民关系协调和谐,制定有联席工 作制度,认可并遵守村规民约,且实施良好。 5.4.2 定期举办当地农民旅游服务、经营管理的专门培训。 5.4.3 设有面向游客的旅游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接听及时,及时处理游客投诉。设有公用电话,提 供相关报警电话和求助、求救电话信息,便于需要的游客查找和使用。 5.4.4 积极参与县政府和旅游部门的宣传促销活动。设立有专门的网站或网页。
11、 5.4.5 服务人员穿着具有婺源乡村风格的统一服装,仪表端庄,态度热情,服务优良。 5.4.6 乡村旅游区开发建设符合规划要求,经审批才能建设,各类建筑风格、层数、体量要与原景观 相协调;恢复、修缮各类建筑、设施,要忠于原貌,体现修旧如旧的原则;村民改善住房保持徽派风格, 外部现代设施安装合理,不影响景观风貌;村民新建住房在划定新区内进行,一切修建工程按规划、建 设等部门要求保持婺源乡村特色。 5.4.7 乡村旅游区内公共场所无污水、污物,无乱建、乱堆、乱放现象。 5.4.8 乡村旅游区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实施良好。 5.5 资源环境保护 5.5.1 乡村旅游区内环境优美,做好绿化、美化、亮化
12、工程,水、空气、噪声达到国家环境标准。 5.5.2 乡村旅游区内推广使用节能环保设施设备及各类物品,不造成环境污染。不在旅游区内掩埋和 焚烧垃圾,垃圾全部清运到垃圾处理场。 5.5.3 景区及其周边山体、植被、水系等生态系统维护良好,修复及时,无随意改变地形地貌、乱砍 乱伐林木等现象。 5.5.4 景区内国家、省、市、县级保护文物,按文物部门要求,保护严格有力。村落肌理结构、各类 古建筑、水口及原有生产生活设施等,得到有效保护,保持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真实性、完整性,保 持原有的文化风貌。景区环境卫生良好,无脏乱差问题。 6 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程序 6.1 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区,达到婺源县
13、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条件和要求,可申报婺源县乡村旅游示 范区的评定。 6.2 乡村旅游区管理机构或经营业主,按照申报条件和要求,制定创建计划,明确责任目标,落实创 建措施。 6.3 乡村旅游区在创建计划完成后,进行自查。自查结果达标后向所在地乡镇提出评定申请,经所在 乡镇审核同意,向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推荐参加正式评定。 6.4 接到推荐报告后,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应在 1 个月内组织评定检查。 6.5 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的标牌、证书,由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统一制作、颁发与监督管 理。 7 监督与检查 DB36/ T6392011 5 7.1 对获得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的乡
14、村旅游区,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每两年进行复核 检查一次。 7.2 对复核检查达不到要求或经营管理服务水平严重下降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 委员会可责令其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由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批评、取 消称号的处理。 7.3 被取消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的乡村旅游区(点),由县乡村旅游示范区评定委员会收回原 颁发标牌和证书,并上报旅游主管部门,要求停业整改。 DB36/ T6392011 6 A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婺源县乡村旅游示范区(点)评分表 序 号 评 定 项 目 大 项 分 值 小 项 分 值 分 项 分 值 单 位 自 评
15、 评 定 计 分 1 基本条件 120 1.1 年接待人次 40 1.1.1 5 万人次以上 30 10 万人次以上 40 1.2 年旅游综合收入 40 1.2.1 500 万元以上 30 1000 万元以上 40 1.3 直接吸纳就业劳动力人数 40 1.3.2 20 人以上 30 40 人以上 40 2 旅游交通 120 2.1 可进入性 30 2.1.1 从三级公路出口 1 小时内车程可达旅游区 20 从三级公路出口半小时内车程可达旅游区 30 2.2 有公共交通线路抵达旅游区 10 2.3 内部交通 40 2.3.1 游览线路 20 2.3.1.1 进出口分别设置,不过分邻近,有利于游
16、客疏散 10 2.3.1.2 游览线路设置合理,形成环线,有利于观赏 10 2.3.2 游步道 20 2.3.2.1 部分为生态游步道 10 全部游步道为生态游步道 20 2.4 停车场 20 2.4.1 有布局合理的专用停车场,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 要求 10 有布局合理的专用停车场,容量能满足游客接待 要求,并全部为生态停车场 20 3 主要旅游服务设施 150 3.1 游客服务中心 30 3.1.1 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配备兼职咨询服务人员,设 立旅游咨询服务电话 20 为游客提供咨询服务,配备专职咨询服务人员,设 30 DB36/ T6392011 7 立旅游咨询服务电话.并配备电视播放
17、系统,宣传 介绍旅游区情况 3.2 旅游住宿 40 3.2.1 住宿区(点)客房,本地乡村民居特色突出 15 3.2.2 每间客房有独立卫生间,配有水冲设备,清洁卫 生良好 10 3.2.3 住宿区(点)配有公共卫生间,干净整洁 5 3.2.4 每间客房有洗浴设备并备有热水器 5 3.2.5 住宿区(点)有公共洗浴设备,并随时供应热水 5 3.3 旅游餐饮 40 3.3.1 有干净整洁、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的餐厅 10 有干净整洁、位置合理、采光通风良好的餐厅, 并配套 3 个以上包间 20 3.3.2 能提供部分当地特色菜肴 10 能随时提供当地特色菜肴、小吃 10 种以上 20 3.4
18、会议设施 30 3.4.1 有 1 个以上容纳 20 人以上的会议室,有音响设备 20 有 1 个以上容纳 50 人以上的会议室,有音响设备 30 3.5 旅游娱乐设施 10 3.5.1 室内活动(乒乓球、台球等) 5 3.5.2 室外活动(采摘等农事活动、民俗表演等) 5 4 旅游产品与商品 150 4.1 旅游产品数量 50 4.1.1 已形成的内容不重复的旅游参观点数量有 5 处以 上 40 已形成的内容不重复的旅游参观点数量有 10 处以 上 50 4.2 旅游产品特色 60 4.2.1 旅游产品有较强的本乡村特色,具有一定的吸引 力,能基本满足游客需求 40 4.2.2 旅游产品有浓
19、郁的本乡村特色,具有很强的市场 吸引力,能较好满足游客需求 60 4.3 旅游商品 40 4.3.1 有 2 种以上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 30 有 4 种以上具有乡村特色的旅游商品 40 5 组织管理 100 5.1 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 20 5.2 建立有农民积极参与管理、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 20 5.3 旅游市场管理人员 20 5.3.1 有专职旅游市场管理人员 4 人以上 15 DB36/ T6392011 8 有专职旅游市场管理人员 6 人以上 20 5.4 人员培训 20 5.4.1 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 60%, ,并定期举办当地 农民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培训 15 5.4.2
20、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 80%, ,并定期举办当地 农民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培训 20 5.5 咨询投诉处理 20 5.5.1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建立投诉 管理制度,能及时受理旅游者投诉。年零投诉比 例(有责投诉)80%以上 15 设有面向公众的旅游咨询、投诉电话,建立投诉 管理制度,能及时受理旅游者投诉。年零投诉比 例(有责投诉)90%以上 20 6 旅游经营 80 6.1 客源市场 30 6.1.1 无主动招徕行为,客人完全靠自发而来 10 与不少于 3 家旅行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 定 20 与不少于 5 家旅行社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客源稳定 30 6.2 促销宣传 30
21、 6.2.1 积极参与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内容能满足游客的 基本需求 20 积极参与各类宣传促销活动.有网页或网站设立, 内容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 30 6.3 接待服务 20 6.3.1 游客接待制度健全,管理服务人员态度热情 15 游客接待制度健全,各接待环节协调有序;管理服 务人员穿着具有乡村风格的服装,态度热情,服务 优良 20 7 旅游安全 80 7.1 安全保卫制度 30 7.1.1 建立有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 20 建立有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能执行公安、交通、 劳动、质量监督、旅游等有关部门制度和颁布的 安全法规 30 7.2 救援机制 30 7.2.1 有相关救援机制。应急处理能力
22、强,事故处理及 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至少有 2 名专 (兼)职医务人员,配备游客常用药品 20 有相关救援机制。应急处理能力强,事故处理及 时,妥当、档案记录准确、齐全;设立医务室并 配备医务人员 30 DB36/ T6392011 9 7.3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 20 7.3.1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 15 危险地段标志明显,防护设施齐备、有效,特殊 地段有专人看守 20 8 资源环境保护 50 8.1 景区环境 20 8.1.1 景区周边环境无脏乱差问题,比较卫生 15 景区周边环境无脏乱差问题,并且水、空气达到 国家一级环境标准 20 8.2 建筑协调 20 8.
23、2.1 示范区的建筑与乡村相协调,具有乡村特色。有 标志标牌 15 示范区的建筑与乡村十分协调,具有浓郁乡村特 色。有标志标牌,并与当地景观相协调 20 8.3 节能环保技术应用 10 8.3.1 示范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各项设施设 备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 和游览气氛 8 示范区大量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各项设施设备 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 游览气氛 10 9 总体特色 50 9.1 总体特色较明显。有配套的“农家乐” 、“林家乐” 等 3 家以上 30 总体特色较明显且与乡村景观协调。有配套的“农 家乐”、“林家乐”等 5 家以上 40 总体特色十分明显与乡村景观也十分协调。有配 套的“农家乐”、“林家乐”等 8 家以上 5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