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6 T 511-2018 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pdf

    • 资源ID:1482929       资源大小:669.27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6 T 511-2018 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pdf

    1、ICS 65.020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5112018 代替 DB36/T 511-2007 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 Meteorological disaster index of the double cropping rice 2018 - 11 - 28发布 2019 - 06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511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指标 .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洪涝指数计算方法 . 4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干旱指数计算方法 . 6

    2、参考文献 . 7 DB36/T 511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6/T 511-2007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 本标准与DB36/T 511- 2007相比, 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2 规范性引用文件部分; 修改了3 中早稻、晚稻、双季稻等术语的定义,增加了术语的英文定义; 修改了4.3、4.6、4.7中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高温逼熟灾害、寒露风灾害等指标的分级数; 增加了4.5高温热害指标。 本标准由江西省气象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气象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文英、郭瑞鸽、孙素琴、黄彩婷、张坤、

    3、段里成、刘丹。 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DB36/T 511-2007。 DB36/T 5112018 1 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双季稻主要气象灾害的术语和定义及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双季稻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服务及评估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522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空气温度和湿度 GB/T 35228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降水量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双季早稻 doub

    4、le cropping early rice 春季播种,于小暑至大暑节气成熟收获的水稻。 3.2 双季晚稻 double cropping late rice 在双季早稻收获后的耕地上,或收获期与双季早稻相同的其它作物的耕地上种植,于霜降前后成熟 收获的水稻。 3.3 双季稻 double cropping rice 双季早稻和双季晚稻的统称。 3.4 积涝灾害 waterlogging disasters 由于降水过多,部分或全部淹没水稻植株,影响双季稻生产的灾害。 3.5 洪涝指数 flood index DB36/T 5112018 2 反映气候洪涝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 3.6

    5、 旱灾 drought 因长期无雨或少雨,使水分不能满足双季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影响双季稻生产的灾害。 3.7 干旱指数 drought index 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B。 3.8 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 spring low temperature continuous rain disaster 早稻播种育秧期间,由于连续低温阴雨天气,影响育秧或秧苗生长的灾害。 3.9 小满寒灾害 damage by the cold weather in grain buds 小满节气前后,由于低温影响双季早稻前期生长的灾害。 3.10 高温热害 high temperature da

    6、mage 双季稻孕穗或抽穗扬花期间,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造成颖花退化、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的灾害。 3.11 高温逼熟灾害 forced mature by high temperature 双季早稻灌浆成熟期,由于持续高温少雨,造成成熟期提前、品质和千粒重下降的灾害。 3.12 寒露风灾害 damage by autumn low temperature 双季晚稻抽穗扬花期间,因低温造成抽穗扬花受阻、空秕粒增加、结实率下降的灾害。 4 指标 4.1 积涝灾害 4月1日7月31日,由于降雨量过多,淹没水稻植株,影响双季稻生产;以洪涝指数Z(见附录A) 划分等级: 重度: Z8.0 中度:6.0

    7、Z8.0 轻度:4.0Z6.0 DB36/T 5112018 3 4.2 旱灾 汛期结束日10月10日,由于持续无雨或少雨,使双季晚稻生长期间供水不足,造成减产或绝收。 干旱等级以干旱指数G(见附录B)划分: 重度:G1.0 中度:0.7G1.0 轻度:0.4G0.7 4.3 春季低温连阴雨灾害 双季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且全天日照少于1h的阴雨天气,影响双季早稻生 长;以持续天数(D)划分等级: 重度:D5 中度:D=4 轻度:D=3 4.4 小满寒灾害 双季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期间,出现的日平均气温20的低温天气。以日平均气温小于等于20 的持续天数(Dt)、日最低气温小于

    8、等于16的总天数(Dd)为基础,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划分等级时,重度优先于中度,中度优先于轻度: 重度:Dt7,或Dt4且Dd1 中度:5Dt7,或Dt=3且Dd1 轻度:3Dt5,或Dt=2且Dd1 4.5 高温热害 双季稻抽穗期间,出现日平均气温30且日最高气温35的天气,导致水稻开花授粉困难、结 实率下降。以持续天数(D)划分等级: 重度:D7 中度:5D7 轻度:3D5 4.6 高温逼熟灾害 双季早稻灌浆期间,出现日平均气温30、日最高气温35且日平均相对湿度70%的天气, 造成千粒重下降。以持续天数(D)划分等级: 重度:D7 中度:5D7 轻度:3D5 4.7 寒露风灾

    9、害 双季晚稻孕穗及抽穗期间,受冷空气影响,日平均气温降至23以下,造成空壳率增加,产量下降。 以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雨量为基础,根据日雨量的大小分为干冷型、湿冷型两大类;两类各分 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划分等级时,重度优先于中度,中度优先于轻度。 4.7.1 干冷型 DB36/T 5112018 4 以日平均气温22的持续天数(Dt22)、日平均气温20的持续天数(Dt20)、日最低气温17的 总天数(Dd 17)、日雨量1.0mm的总天数(Dr)为基础,进行等级划分: 重度:Dt206且Dr=0 中度:3Dt 206且Dr=0,或Dt20=2、Dd 171且Dr=0 轻度:Dt2

    10、23且Dr=0,或Dt22=2、Dd171且Dr=0 4.7.2 湿冷型 以日平均气温23的持续天数(Dt23)、日平均气温21的持续天数(Dt21)、日最低气温17的 总天数(Dd17)、日雨量1.0mm的总天数(Dr)为基础,进行等级划分: 重度:Dt216且Dr1 中度:3Dt 216且Dr1,或Dt21=2、Dd 171且Dr1 轻度:Dt233且Dr1,或Dt23=2、Dd171 且Dr1 DB36/T 5112018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洪涝指数计算方法 A.1 总则 以4月7月气象观测站降水强度、范围、时间及总量计算洪涝指数的大小。计算步骤如下: A.2 降雨

    11、集中期的确定 强降水持续时间可以有1dnd不同的长度,日雨量有25mm至400mm以上不等,这种持续强降水时段, 称为降雨集中期。为了确定降雨集中期,用公式(1)进行计算: 1 100 )1( 1 = n i i nAR (1) 式中: n:强降水过程的天数; Ri:n d雨量和; A:常数(取值为25); n根据降水情况确定。 由公式(1)算出适合江西省的集中期天数及该时段内降雨的下限值,见下表: 集中期天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限雨量(mm)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325 如果降雨过程的总雨量大于等于表中相应天数对应

    12、的下限雨量,则此次降雨过程就可划分为降雨集 中期。 A.3 降雨期强度的确定 降雨期强度(集中度)划分标准由公式(2)得出 100 )1( 1 = = n i i j nBR P (2) 式中: n:集中期天数; Ri:nd集中期的雨量和(当Ri150mm时,P j值取0); Ri:日降雨量; B:常数(取值为10)。 A.4 洪涝指数的确定 DB36/T 5112018 6 洪涝指数由公式(3)计算得出 = += m j jj R R PMAXPZ 1 64 64 (3) 式中: m:集中期个数; Pj:某年m个集中期的强度之和; MAXPj:m个集中期的P j中最大的一个强度; R4-6:

    13、某年汛期46月总雨量; 64 R :常年46月平均雨量。 DB36/T 5112018 7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干旱指数计算方法 B.1 总则 干旱指数根据江西省雨季结束后的雨量大小与持续时间的长短产生的旱情来确定,计算步骤如下: B.2 干旱起始日的确定 日雨量为5 mm24mm、25 mm50mm、50mm以上的雨日后,分别在3、5、7d内无旱情,因此干旱起 始日从相应的第4、6、8日开始。 B.3 干旱时段的确定 从干旱起始日开始,若满足: (1) 顺序1 0d内总雨量10mm,且5mm雨日在后5d内,则此10d为干旱时段。若顺序的第二个10d 不满足此规定,则前10d的

    14、干旱时段延长至累积雨量5mm以上为止; (2) 若前一个顺序10d总雨量小于5mm,而第二个顺序10d总雨量小于20mm,且大于5mm的雨日在后5d 之内,则第二个10d也为干旱时段;若第二个顺序10d大于20mm,则前一个顺序10d的干旱时段,延长至 累积雨量之和10mm为止;其余类推。 上述两条限定相当于用一个不均匀降雨模式,考虑雨量大小和时间上分配两个方面来划分干旱时 段。 B.4 干旱指数的确定 干旱指数由公式(4)计算得出: G=(Ni+M)/L (4) 式中: Ni为划分的第i个干旱时段的日数; M为N i中最长时段的日数; L为干旱考察时段总日数。 DB36/T 5112018

    15、8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1988年12月29日发布 2 国家技术监督局. 行业标准管理办法. 1990年8月24日发布 3 白殿一等. 标准的编写.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3 5 中国气象局. 地面观测规范.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3 6 陈双溪、黎健.气象与领导.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9 7 陆魁东等. 湖南省地方标准. 湖南气象灾害标准. 2004年11月11日发布 8 宋迎波、王建林等. 粮食安全气象服务. 北京. 气象出版社. 2006年 9 陆叔鸣. 江西省伏秋旱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预

    16、测. 江西气象科技增刊,1991 10 张延亭. 江西省的降水与洪涝. 江西气象科技增刊,1991 11 魏丽. “高温逼熟” 和 ”小满寒” 对江西省早稻产量的影响. 气象. 1991,17(10),47 49 12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1996年,第20卷增刊 13 王保生,刘文英,黄淑娥. 江西省旱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6,29(2),4347 14 黄淑娥,章毅之,辜晓青. 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鄱阳湖区洪涝灾 害研究. 江西气象科技. 2003,26(4) 15 王保生,卢冬梅,刘文英,杜筱玲. 江西水稻产量波动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江西气象科技. 2004,27(2) 16 王保生等. 气象行业标准. 寒露风等级. 2008年3月22日发布 17 雷享亮等. 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影响机理及其缓解技术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 2014,26(11),1015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6 T 511-2018 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pdf)为本站会员(unhappyhay13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