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3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2262020 蛋鸭笼养舍内环境控制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ouse environment control of laying duck in cage 2020 - 04 - 07发布 2020 - 10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2262020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设施设备.2 5 环境控制.2 6 环境监测.3 7 日常管理.3 8 资料记录.3 DB36/T
2、 1226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江西天韵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管业坤、丁君辉、夏宗群、何幼军、张磊、余峰、钟志勇、张国生。 DB36/T 12262020 1 蛋鸭笼养舍内环境控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蛋鸭笼养舍内环境控制的术语和定义、设施设备、环境控制与监测、日常管理、资料 记录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规模化蛋鸭笼养模式。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3、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675 空气质量 恶臭的测定 三点比较式臭袋法 GB/T 15432 环境空气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8204.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三部分:空气微生物 HJ 618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JB/T 10294 湿帘降温装置 NY/T 388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 NY/T 1755 畜禽舍通风系统技术规程 NY/T 3075 畜禽养殖场消毒技术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蛋鸭笼养 laying duck feeding in cage 将
4、饲养到一定日龄阶段(一般为10周龄12周龄)的蛋用型鸭放入特制(定)的笼内进行饲养的方式, 饲养周期一般为10周龄72周龄。 3.2 人工补光 artificial lighting 自然光照不能满足蛋鸭正常生产(采食、饮水、产蛋等)所需的光照条件时,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 来补充光照。 3.3 有害气体 noxious gas 养殖舍内常见的氨气、硫化氢等危害蛋鸭正常生产的气体。 DB36/T 12262020 2 4 设施设备 4.1 鸭舍 4.1.1 栏舍一般跨度8m15m、长度70m80m、高度3.5m4m,单栋养殖规模以8000羽10000羽为 宜。 4.1.2 地面和墙壁便于清洗、消毒
5、,坚固耐用;屋顶和墙壁采用复合保温材料,保温隔热层厚度5cm。 4.2 笼具 笼具采用重叠式或阶梯式,纵向排列,一般为2列4列、3层4层。 4.3 饮水与喂料 4.3.1 安装乳头式自动饮水系统,饮用水符合NY/T 388要求。 4.3.2 安装自动喂料系统。 4.4 通风降温系统 4.4.1 排污端安装负压通风系统,风速可调,并符合NY/T 1755要求。 4.4.2 进风口安装湿帘降温系统,符合JB/T 10294要求。 4.5 光照系统 使用节能灯,按照灯距3m、灯高2m、辐射照度0.5W/m21 W/m2的原则,沿舍内通道均匀交错布置; 安装微电脑光照自动控制系统,满足人工光照需求。
6、4.6 清粪系统 安装输送带式或刮板式自动清粪系统。 4.7 供电系统 配备与饲养规模相适应的备用电源。 5 环境控制 5.1 温湿度 5.1.1 适宜温度为1028,且单日温差10 。 5.1.2 适宜相对湿度为60%80%,最佳相对湿度为70%75%。 5.2 风速 平均风速控制在0.1m/s1.0m/s,夏季0.5m/s,冬季0.2m/s。 5.3 光照 5.3.1 蛋鸭入舍后,保持24h照明,照度4Lux6Lux。 5.3.2 从开产前3周开始,当自然光照时间不能满足光照制度规定的光照时长时,应采用人工光照进 行补光,人工补光照度20Lux30Lux。 DB36/T 12262020
7、3 5.3.3 采取早晚人工补光方式,按照每周增加0.5h光照时间渐增,达到每天16h光照时间后保持不变, 直至产蛋周期结束。 5.4 空气质量 5.4.1 舍内氨气浓度10mg/m3,硫化氢气体浓度5mg/m3,恶臭70稀释倍数。 5.4.2 空气中细菌总数25000个/m3,可吸入颗粒物(PM10)4mg/m3,总悬浮颗粒物(TSP)8mg/m3。 6 环境监测 6.1 测定方法 舍内空气质量恶臭指标的气体采样及检测方法按GB/T 14675执行,TSP指标的气体采样及检测方法 按GB/T 15432执行,PM10指标的气体采样及检测方法按HJ 618执行,细菌总数的采样及检测方法按GB/
8、T 18204.3执行。 6.2 监测仪器 6.2.1 常用仪器有温湿度计、照度计、有害气体检测仪、风速计等。 6.2.2 所用仪器设备应经校准合格,且在有效期内,测量范围和精确度能满足舍内环境参数相关要求, 所用仪器传感器应满足功耗低、反应灵敏、受环境影响小、可长时间工作无故障等要求。 6.2.3 有条件的安装自动环境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传输。 6.3 监测点位 6.3.1 栏舍长度不超过50m时,设置2个点位,栏舍长度超过50m时,设置3个点位。 6.3.2 一般选择舍内通道两端和中间位置,两端监测点距入口或出口(排风口)的距离2m左右。 6.3.3 温湿度、风速、光照监测点设在笼具中层位置,并尽量靠近鸭体;空气质量监测点设在底层料 槽附近。 6.3.4 监测点应避免日光直射,距光源的水平距离不少于1m,以两灯中间为宜,距热源不少于0.5m。 7 日常管理 7.1 根据监测数据采取相应措施对舍内环境进行调控。 7.2 清理舍内粪污1次/d2次/d。 7.3 按NY/T 3075 的要求进行消毒。 7.4 工作人员穿工作服,避免陌生人员进入。 7.5 在栏舍内喷洒或饮水中添加益生菌类微生态制剂。 7.6 经常性对监测设备、环境控制设备等进行维护,确保设施正常运行。 8 资料记录 环境监测、检测记录,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记录,生产记录等资料应及时立卷归档,保存2年以上。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