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25 DB36 江 西 省 地 方 标 准 DB36/T 12102019 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栽培利用 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Lolium Multiflorum Lamk. Cv. Ganxuan NO.1 2019 - 12 - 27发布 2020 - 06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2102019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与定义.1 4 栽培技术.2 5 刈割与利用.3
2、6 种子生产.4 DB36/T 1210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畜牧技术推广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甘兴华、于徐根、戴征煌、徐桂花、刘水华、谢永忠、黄栋、李翔宏、胡文亭、 沈丹、熊道国、石志华。 DB36/T 12102019 1 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栽培利用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 Cv.Ganxuan NO.1栽培与利用技术。包括 栽培、刈割与利用、种子生产技术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省内多花黑麦草的种植与利用。
3、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 NT/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规则 NY/T 1235 牧草与草坪草种子清选技术规程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赣选1号多花黑麦草 Lolium multiflorum Lam. Cv.Ganxuan NO.1 禾本科黑麦草属越年生草本植物;全生育期180d270d,株高135cm左右;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直径0.4cm0.6cm;叶色
4、浓绿,叶片较宽大、肥厚,叶宽1.4cm2.1cm,叶长37cm48cm;单株分蘖 60个90个;穗状花序,穗长40cm55cm,每穗小穗数34个39个,小穗种子数15粒20粒;种子粒 大,千粒重2.8g3.5g。品种审定登记号148。 3.2 基肥 base fertilizer 种植前施入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复合肥,以有机肥为主。 3.3 播种量 seeding rate 单位土地面积内所用种子的数量。 3.4 刈割 mowing DB36/T 12102019 2 根据养殖需要和牧草生产特性来收割牧草的作业方式,包括人工刈割和机械刈割。 3.5 青鲜草 fresh forage 牧草生长期
5、间刈割收获的青绿、新鲜饲草。 3.6 青干草 hay 将牧草、饲料作物等可饲用植物,在质、量兼优的适宜时期刈割,经自然或人工干燥使其脱水,达 到能贮藏保存不变质的干燥饲草。 3.7 青贮 ensiling 将揉搓后的青鲜草置于密封的设施设备中,在厌氧环境下进行以乳酸菌为主导的发酵过程,抑制好 气性杂菌及微生物的存活,使青鲜草得以长期完好地保存的饲草加工方法。 4 栽培技术 4.1 种植地选择 山地、旱地、撂荒田、农闲田等各种土壤均能种植。如要获得高产量,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排灌良好、土壤肥力较高的土壤种植。 4.2 施基肥 中等肥力的土壤(按GB/T 33469的规定判别)施腐熟有机肥
6、30000kg/hm245000kg/hm2或高浓度复 合肥料300kg/hm2450kg/hm2。 4.3 整地 板结紧实土壤利用机械翻耕;熟地疏松土壤利用旋耕机旋耕。清除杂灌、杂害草,整细耙平。 4.4 种植时间 9月12月。 4.5 种植方式 条播,行距30cm;或撒播。播后覆土0.5cm1.0cm盖种。 4.6 播种量 条播25kg/hm230kg/hm2;撒播45kg/hm260kg/hm2。 4.7 田间管理 4.7.1 苗期管理 DB36/T 12102019 3 出苗期,天气干旱及土壤干燥时及时灌溉保苗;出苗后5d10d观察出苗情况,对出苗不足的地块, 及时补种。 4.7.2
7、追肥 出苗后5d10d内追施“断乳肥”,尿素45kg/hm260kg/hm2或沼液22500kg/hm230000kg/hm2。 3 叶期施“分蘖肥”,尿素60kg/hm290kg/hm2或沼液22500kg/hm230000kg/hm2。在生长期间遇秋冬旱天 气,浇施沼液,每次22500kg/hm230000kg/hm2。每次刈割后,追施尿素60kg/hm270kg/hm2或沼液 22500kg/hm230000kg/hm2。 4.7.3 除杂 苗期视田间杂草危害程度,适时除杂。 4.7.4 灌溉与排水 遇干旱天气,及时灌溉;低洼地开通排水沟,防止积水。 4.7.5 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4.7
8、.5.1 可能发生根腐病、锈病、白粉病及蚜虫等。 4.7.5.2 发生病虫危害,及时刈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危害严重的在刈割后再适当喷药,或者不能刈 割的可进行喷药防治,按NT/T 393的规定作业。 4.7.5.3 应选择高效低毒药剂,喷药后10d内不能收割利用。 5 刈割与利用 5.1 刈割时间 12月至翌年5月底,刈割3次4次。 5.2 刈割高度 鲜喂利用,草丛高度40cm80cm刈割;青贮加工,在初花期、草丛高度70cm120cm刈割。 5.3 刈割方式 5.3.1 人工刈割 留茬高度4cm6cm。 5.3.2 机械刈割 留茬高度5cm8cm;忌雨、雪天气收割。 5.4 利用 5.4.1
9、 直接鲜喂 青鲜草直接饲喂牛、羊、鱼等;经揉搓或切碎后可饲喂猪、鹅、兔、鸡等畜禽。 5.4.2 青贮加工 DB36/T 12102019 4 刈割后,经晾晒,青鲜草水分含量降至65%75%,进行青贮加工。与花生藤、玉米秸等秸杆及其 他青鲜草混合青贮效果更好。 5.4.3 晒制青干草 抽穗期选择晴朗天气刈割,经晾晒水分含量降至14%以下,晒制成青干草。 6 种子生产 6.1 选地 选择未种植过其他黑麦草品种的土地。 6.2 整地 播种前,清除杂草后进行机械旋耕整地。 6.3 施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情况(按GB/T 33469的规定判别),施钙镁磷肥600kg/hm21200kg/hm2,或高浓度
10、复合肥料550kg/hm2750kg/hm2。 6.4 播种 6.4.1 播种时间 9月中旬至10月下旬。 6.4.2 播种量 7.5kg/hm215kg/hm2,确保有375万/hm2390万/hm2基本苗及达到1350万/hm2有效穗以上。 6.4.3 播种方法 播种机播种,密行条播(行距20cm)或宽幅条播(播幅15cm20cm,行距20cm25cm),播后覆 土0.5cm1cm。 6.5 田间管理 6.5.1 围栏保护 因地制宜建立网围栏、生物围栏或栏栅围栏等,防止人员或牲畜危害。 6.5.2 追施肥 采取分期追施肥和看苗追施肥。苗期至分蘖期追施壮苗肥,幼苗长势较好,追施尿素60kg/
11、hm2 75kg/hm2;土壤肥力差、幼苗出现发黄情况时,追施尿素90kg/hm2120kg/hm2;在拔节期追施高浓度 复合肥料,长势较好的施150kg/hm2180kg/hm2,长势较差的施210kg/hm2270kg/hm2。 6.5.3 防积水 及时排水,防止积水造成倒伏。 DB36/T 12102019 5 6.5.4 除杂 生长期内,及时清除田间能产生种子的其他植物,收种前进行全面清除,确保种子纯净度。 6.5.5 防治病虫害 同4.7.5。 6.6 收种 6.6.1 收种时间 5月下旬,种子达到70%80%成熟(将穗夹在两手指间轻轻拉动,有1粒2粒种子掉下时),即时 收割。 6.6.2 收种方法 6.2.2.1 收割机直接收获 种子收获后,置阴凉处摊晾2d,摊晾厚度不超过30cm,适时翻动,避免种子发热。再选择晴朗天 气晒干。种子含水量低于12%进行清选、贮藏,或送达加工车间精选。 6.6.2.2 人工收割 从穗下部位刈割,刈割后摊晒到晒场晾晒1d2d即可脱粒,然后将种子晾晒至水份12%以下进行清 选、贮藏,按NT/T 1235的技术要求操作。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