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99 B 11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36/T 1140 2019 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il acidification improvement in tea garden 2019 - 07 - 03 发布 2020 - 01 - 01 实施 江西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140 2019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调查土壤酸度 . 2 5 制定改良目标 . 2 6 技术方案 . 2 7 改良措施 . 2
2、8 跟踪改良效果 . 3 DB36/T 1140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红壤研究所、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永明、叶川、李小飞、张昆、余跑兰、成艳红 、钟义军、武琳、黄尚书、何 绍浪。 DB36/T 1140 2019 1 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园土壤酸化改良技术的术语和定义、调查土壤酸度、制定改良目标、技术方案、改 良措施、跟踪改良效果。 本标准适用于酸性红(黄)壤茶园。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3、。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121.1 土壤检测 第 1部分 :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贮存 NY/T 1121.2 土壤检测 第 2部分 :土壤 pH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茶园土壤酸化 soil acidification in tea garden 长期种植茶树后,由于环境污染、人为管理措施不当以及茶树的自身代谢作用等原因,导致茶园土 壤 pH值下降,形成酸性土壤。当茶园土壤 pH值 5.0时,无需改良,
4、尽量维持良好的茶园酸度环境,定期检测土壤 pH,发现有酸化 趋势时要及时改良;当茶园土壤 pH值为 4.0 5.0时,进行轻度改良;当茶园土壤 pH值 4.0时,进行深度 改良;最终改良效果达到茶园土壤 pH范围在 5.0 6.0之间。 6 技术方案 6.1 施用生物质类改良剂,如生物谷壳炭、生物秸秆炭等; 6.2 施用矿物质类改良剂,如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 6.3 施用石灰类改良剂,如生石灰、熟石灰等; 6.4 施用有机类改良剂,如植物源有机肥。 7 改良措施 7.1 施用量 不同土壤酸度环境 ,不同改良剂类型,其施用量各不相同,详见表 1。 DB36/T 1140 2019 3 表 1
5、施用量 pH 改良力度 改良剂类型 典型材料 施用量( t/hm2) 4.0 5.0 轻度改良 生物质类改良剂 生物谷壳炭、生物秸秆炭等 15.0 31.5 矿物质类改良剂 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 0.75 1.5 石灰类改良剂 生石灰、熟石灰等 0.6 1.2 有机类改良剂 植物源有机肥 (总养分 N+P2O5+K2O含量 5%以上、有机质含量 45%以上 ) 1.5 3.0 4.0 深度改良 生物质类改良剂 生物谷壳炭、生物秸秆炭等 31.5 63.0 矿物质类改良剂 石灰石粉、白云石粉等 1.5 3.0 石灰类改良剂 生石灰、熟石灰等 1.2 2.4 有机类改良剂 植物源有机肥 (总养分
6、N+P2O5+K2O含量 5%以上、有机质含量 45%以上 ) 3.0 6.0 7.2 施用方法 7.2.1 施用原则 按 NY/T 496的施用原则 , 并根据茶树种植规格和密集程度灵活确定改良剂施用方法,一般分为直接 撒施和开沟条施。 7.2.2 直接撒施 将改良剂均匀撒施于茶行间表面,进行旋耕 1次,旋耕深度为 15cm 20cm左右,保证改良剂与土壤 混合均匀即可。 7.2.3 开沟条施 在茶行中间开沟,沟深 20cm 30cm,然后将改良剂均匀施入,结合茶园施基肥一并施下,并覆土。 7.3 施用时期 改良剂施用时期一般选择在 10月中、下旬。 7.4 施用时间间隔 施用不同量、不同种类的改良剂对酸化土壤的后效长短不同,详见表 2。 表 2 施用时间间隔表 改良剂类型 施用时间间隔(年) 生物质类改良剂 1.5 2.0 矿物质类改良剂 1.0 2.0 石灰类改良剂 2.0 3.0 有机类改良剂 1.0 1.5 8 跟踪改良效果 DB36/T 1140 2019 4 在实施改良措施后的 2年 3年内,定期(每隔 1年)对土壤进行取样检测,观测土壤 pH值变化 情况, 如已达到改良目标即停止施用。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