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30 DB36 江西省地方标准 DB36/T 10642018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main rice pests 2018 - 11 - 28发布 2019 - 06 - 01实施 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6/T 1064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防治原则 . 1 5 综合防治技术 . 1 DB36/T 1064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
2、-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国营恒湖 综合垦殖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英娟、徐雪亮、刘子荣、王奋山、季香云、王修慧、刘小娟、范会云。 DB36/T 10642018 1 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术语和定义、防治原则和综合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蓟马、稻瘟病、纹枯病及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虫害 的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3、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安全使用准则(所有部分)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桶混助剂 在药剂喷雾前向药桶(喷雾器)中添加的农药助剂。 3.2 送嫁药 水稻移栽前2d3d,在秧田喷施的药剂。 4 防治原则 从稻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改善稻田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 协调应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将水稻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 5 综合防治技术 5.1 农业防治 5.1.1 因地制宜种植
4、高产、优质、抗(耐)病虫的水稻品种(组合) 5.1.2 科学施肥控水 DB36/T 10642018 2 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偏施氮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促 进水稻健壮生产,提高抗(耐)病虫害能力,减轻病虫发生。 5.1.3 深水灭蛹和夏耕灭茬治螟 越冬代二化螟化蛹盛期,稻田灌深水5cm10cm,时间5d6 d;双季稻区及时收割早稻,尽快夏耕 灭茬;杀灭稻桩中的二化螟蛹。 5.2 物理防治 5.2.1 灯光诱杀 按每30亩50亩稻田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呈“井”字形或“之”字形排列,及时清除诱杀的虫 尸。 5.2.2 性信息素诱杀 5.2.2.1 诱杀二化螟
5、 二化螟成虫始盛期,每亩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二化螟性信息素诱芯1枚,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水稻 植株顶端10 cm,及时更换诱芯并清除虫尸。 5.2.2.2 诱杀稻纵卷叶螟 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每亩放置诱捕器1个,内置稻纵卷叶螟诱芯1枚,诱捕器放置高度高于水稻 植株顶端10 cm20cm,及时更换诱芯并清除虫尸。 5.2.3 嗜食植物诱杀 田边种植香根草等二化螟嗜食植物诱集害虫,诱集二化螟成虫产卵,孵化的幼虫不能在香根草上完 成发育,减轻二化螟为害。 5.3 生物防治 5.3.1 培育、保护和利用天敌 田埂种植波斯菊、芝麻等蜜源植物及大豆等豆科植物,为天敌提供补充食物、避难所和临时栖息场 所;早
6、稻收割时,人工助迁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水稻生长前期适当放宽防治指标。 5.3.2 稻鸭共育 选用适于稻田放养的小中型个体鸭种。放鸭时间为:雏鸭孵出20 d,体重约100 g以上,水稻抛秧 15 d,移栽12 d以上。每亩放养12只15只鸭。 5.3.3 应用生物农药 在病虫害关键防治期,选用已登记的生物农药进行防治。 5.4 化学防治 5.4.1 种子处理 DB36/T 10642018 3 水稻播种前用药剂浸种或拌种处理,杀灭附着在种子上的病原菌,减少秧田和本田初期病虫害发生。 5.4.2 苗期防治 在秧田或直播田苗期,及时防治稻蓟马。秧苗移栽或抛秧钱2d3d使用送嫁药。 5.4.3 大田防
7、治 在预报的防治适期内,先查后治,按照防治指标用药,选用已登记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遵循GB/T 8321和NY/T 1276的规定。 5.4.3.1 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及防治指标见表1. 表1 水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适期和防治指标 病虫种类 防治适期或防治指标 稻瘟病 分蘖期田间出现发病中心或急性型病斑;破口抽穗期预防穗颈瘟 纹枯病 分蘖期至孕穗抽穗期预防,如病丛率达20%时再次施药 稻曲病 破口抽穗前5 d7d施药预防,发病重的稻区在7 d后再次施药 二化螟 水稻分蘖期防治适期为蚁螟孵化始盛期后10d12d,防治指标为枯鞘丛率8
8、%; 穗期防治适期为蚁螟孵化始盛期后6d7d或蚁螟孵化高峰期,防治指标为每亩30块卵 稻纵卷叶螟 防治适期为水稻分蘖至孕穗抽穗期; 防治指标水稻分蘖期为百丛水稻有50个束尖,穗期百丛水稻有30个新苞 稻飞虱 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发期; 穗期防治,常规稻百丛虫量1000只,杂交稻百丛虫量1500只,蛛虱比低于1:5 5.4.3.2 施药技术 5.4.3.2.1 药剂交替及混配使用 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药剂,合理混配、交替使用。 5.4.3.2.2 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 严格遵循GB/T 8321规定的用药安全间隔期及用药次数。 5.4.3.2.3 桶混助剂的使用 田间施药防治时,适量加入桶混助剂。 5.4.3.2.4 统防统治 以村组或合作社为单位统一施药。使用高效植保机械施药。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