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5.020.20 B 15 DB36 江西省 地方标准 DB 36/T 1033-2018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 规 程 Techniquely Rules for Identification of Rice Varieties Resistance to Bacterial Blight(Xanthomonas oryzae pv. oroyzae) 2018 - 07- 03发布 2019 - 01 - 04实施 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6/ T 1033 2018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设定病圃 . 1 3 病情调查 . 2 4
2、品种抗性评价 . 2 5 接种后和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 3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症状 . 4 DB36/T 1033-2018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江西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华菊玲、李信申、 黄小梅、 黄瑞荣 、熊艳 、 郭跃华 、 曹申文 、 郭年梅 、 李湘民 。 DB36/ T 1033 2018 1 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技术规 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水稻品种抗白叶枯病( Xanthomonas oryzae pv.
3、 oroyzae) 鉴定技术 的 设定病圃 、病 情调查、品种 抗 性评价 、 接种后和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 本标准适用于水 稻 品种抗白叶枯病鉴定。 2 设定 病圃 2.1 田间自然病圃 2.1.1 自然病圃设 定 在水稻白叶枯病发生 区 域,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肥力均匀、排灌方便,且上年度白叶枯 病发 生严重的田块设置病圃。 2.1.2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为 5月份。供试品种依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品种之间间隔 30cm 50cm的行距,以免混杂。 2.1.3 移栽及病圃管理 各供试品种分小区移栽于病圃内,每品种栽插 60行以上(每行 8丛),株行距 17cm21cm,随机区 组排列,重
4、复 3次。每隔 3个 4个小区种植感病 对照 品种 IR24或 金刚 30等作为诱发行,病圃四周种植感 病 对照 品种 IR24或 金刚 30。按高产栽培方式进行田间管理。使用 已登记的 杀虫剂及时防虫。整个鉴定期 间 不 使用杀菌剂。 2.2 人工接种 病圃 2.2.1 播种育苗 播种时间为 5月份。供试品种依品种生育期分批播种,品种之间间隔 30cm 50cm的行距,以免混杂。 2.2.2 移栽与管理 供试品种分小区移栽,每品种栽插 5行以上(每行 8丛),株行距 17cm21cm,随机区组排列。四 周 种植感病 对照 品种 IR24或 金刚 30,接种前追施适量尿素,其余按高产栽培方式进
5、行田间管理。使用 已登 记的 杀虫剂及时防虫。整个鉴定期间 不 使用杀菌剂 。 2.2.3 病原菌菌悬液制备 将保存的白叶枯病菌强致病力菌株接种于 NA培养基 斜面活化培养 24h后,加入适量灭菌水配制成 3108 cfu/mL的菌悬液 , 现配现用。 2.2.4 剪叶接种 DB36/T 1033-2018 2 于水稻孕穗期进行 接种。 接种时间宜选择在 16: 00以后。剪刀 浸 菌悬液剪去接种叶片的小段叶尖, 剪叶长度为叶片长度的 1/10左右,剪刀每 浸 一次菌悬液剪叶 5片左右,每品种接种叶片 60片以上。 3 病情调查 3.1 自然病圃病情调查 黄熟期 及时 调查 发病程度 ,每品种
6、调查发病叶片 30片以上。 3次重复,以病情最重的重复作为供试 品种的 抗性级别。 3.2 人工接种病情调查 于接种后 20d左右进行发病程度调查,每品种调查发病叶片 20片以上。 4 品种抗 性评价 4.1 评价标准 4.1.1 品种抗 性根据田间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 病圃 的 病情调查 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 自然病圃单一方 式鉴定品种的抗性,应有不少于 2次或不同年份的 鉴定结果。 4.1.2 以感病对照品种 IR24或 金刚 30的病级达 7级以上 ,作为评判 自然病圃和人工接种 病圃 鉴定结 果有效性的标准 。 4.2 病情 调查 划分标准 病情 调查 分级标准如下: 表 1 水稻白叶枯
7、病 病情调查 标准 严重度 分级 病斑大小或反应 0级 剪口处无明显病斑 1级 病斑向下扩展,长度 2cm 3cm 3级 病斑长度小于 叶片长度的 1/4 5级 病斑长度大于 叶片长度的 1/4,但小于 1/2 7级 病斑长度大于 叶片长度的 1/2,但小于 3/4 9级 病斑长度大于 叶片长度的 3/4 4.3 品种 抗性 分级 标准 按照表 2的 评价标准,确定品种的抗 性 。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各参鉴品种的病情指数 : 病情指数 (DI)= ( 病级值该病级的病 叶 数 ) 100 /( 病级最高值调查总 叶 数 ) 表 2 水稻 白叶枯病 抗 性分级标准 抗 性 分级 分级标准 高抗(
8、HR) 病情指数 = 0 抗 ( R) 0病情指数 11.11 中抗( MR) 11.11病情指数 33.33 DB36/ T 1033 2018 3 表 2 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分级标准(续) 抗 性 分级 分级标准 中感( MS) 33.33病情指数 55.56 感 ( S) 55.56 病情指数 77.78 高感( HS) 病情指数 77.78 5 接种后和鉴定后材料的处理 剩余的接种菌悬液作 灭菌处理,鉴定后的稻株进行 销毁 处理。 DB36/T 1033-2018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水稻白叶枯症状 水稻各个器官均可被感染,以叶片最易染病,其症状因 病 原 菌侵入 部
9、位、品种抗 性、环境条件等而 有较大差异。常见的典型症状是叶枯型( 叶 缘型或中脉型),有时也表 现急性型、凋萎型等症状。 ( 1)叶缘型:病症从 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很快变成暗褐色,然后在 侵 染线周围形成淡黄白色病斑,沿叶缘两侧或中 肋 上下延伸,转为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边缘有时 呈不规则波纹状,与健部界限明显。在病斑的前端还有黄绿相间的断续条斑,也有的在分界处呈现暗绿 色。 ( 2) 中脉型:叶片中脉中部开始初现淡黄色症状,病叶有时两面边缘 互相折叠。病斑沿中脉上下 延伸,上可至叶尖,下可至叶鞘,并向全株扩展。 ( 3)急性型:多发生于多肥、深灌栽培、高温闷热、连续阴雨天气和易感病的品种上。病斑 灰绿 色,迅速失水,向内卷曲青枯。此种症状的出现,通常为病情正急剧发展。 ( 4)凋萎型(枯心型):常在秧田后期和本田返青分蘖期间出现症状。最明显的症状是心叶或心 叶下 1叶 2叶迅速失水青枯,随即凋萎死亡。病势继续扩展,可使其余叶片青枯卷曲,然后整株枯死; 有的仅心叶枯死其他叶片仍正常生长。病株基部叶鞘内充满粘稠菌液。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