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67.080.10 B 31 DB35 福建省 地方标准 DB35/T 1901 2020 地理标志产品 岵山荔枝 Product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Hushan litchi 2020 - 03 - 30 发布 2020 - 06 - 30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901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 1 4 术语和定义 . 1 5 要求 . 2 6 检验方法 . 2 7 检验规则 . 2 8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 3 附录 A(规
2、范性附录) 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 4 附录 B(资 料性附录) 栽培管理 . 5 DB35/T 1901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制定。 本标准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永春县岵山镇人民政府、永春县种植业技术站、永春县利鹏园艺场有限责任公司、 永春岵山农业特产协会、福建省永春鑫山农林专业合作社、永春县岵山荔枝专业合作社。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尤有利、张文校、辜燕萍、陈艺元、黄燕妮、潘慧明、陈春荣、刘德和、李志辉、 叶鹏鹏、林少婷、李进春 、陈建华。 DB35/T 1901 2
3、020 1 地理标志产品 岵山荔枝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要求、 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贮存和 运输。 本标准适用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 保护规定批准保护的岵山荔枝。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2 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 2763.1 2018 食品安全国家 标准 食品中百草枯等 43种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515 2002 荔枝 NY
4、/T 5010 2016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 围限于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批准的范围,即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见附录 A。 4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1 岵山荔枝 Hushan litchi 在 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现辖行政区域内,按 本标准规定的生产技术生产,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岵山荔 枝。 注: 又称岵山晚荔。 4.2 缺 陷果 defective fruit 因外界因素(如机械力、日灼、病虫害)危害,或果实自身生长发育不良等造成的创伤果、裂果、 异色果、畸形果、
5、脱粒果等。 DB35/T 1901 2020 2 5 要求 5.1 自然环境 5.1.1 气候条件 果园:年平均气温 20 ,极端最低温度 -3 , 1月份平均气温 13 17 , 10 的年积 温 6 800 ,年日照时数 1 800 h,年降雨量 1 200 mm。 5.1.2 立地条件 土壤为沉积土或红壤,土层厚度 1 m,疏松肥沃,通气良好,表层有机质含量 1.5,低于 1.5 应逐年改良, pH5.0 6.5。 5.1.3 大气 条件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 NY/T 5010 2016的规定。 5.2 栽培管理 参见附录 B。 5.3 质量要求 5.3.1 感官指标 具有岵山晚荔应有的
6、果形、颜色,且色泽均匀一致,无褐斑,无裂果、腐烂果;果实大小均匀;无 机械伤、病虫害、未发育成熟的缺陷果。 5.3.2 理化指标 理化 指标 应符合表 1的 要求。 表 1 理化指标 名称 单果重 /g 可食率 / 可溶性固形物 / 糖酸比 指标 18.0 78 17.0 68.0 83.0 5.3.3 卫生指标 荔枝鲜果的污染物限量和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应符合 GB 2762 2017、 GB 2763.1 2018的要求。 6 检验方法 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 检验方法按 NY/T 5010 2016、 GB 2762 2017、 GB 2763.1 2018 执 行。 7 检验规则 检
7、验规则按 NY/T 515 2002执行。 DB35/T 1901 2020 3 8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按 NY/T 5010 2016、 NY/T 515 2002执行。 DB35/T 1901 2020 4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图 图 A.1给出了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图 A.1 岵山荔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 永 春 县 德 化 县 仙 游 县 市 安 南 安 溪 县 大 县 田 漳 平 市 DB35/T 1901 2020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 录) 栽培管理 B.1 苗木繁育 B.1.1 高
8、空压条繁殖 B.1.1.1 高压时间 全年均可进行,但以 2月至 3月环剥、缠泥团, 4月至 6月落苗定植 或假植为宜。 B.1.1.2 高压方法 B.1.1.2.1 母树和枝条选择:选择丰产稳产、生长旺盛的母树,在母树上选择径粗 1.2 cm l.5 cm且 无病虫的健壮枝条做高压繁殖的材料;禁用徒长枝、下垂枝和荫蔽枝。 B.1.1.2.2 环剥去皮:在选好的枝条上选较光滑部位进行环状剥皮,剥口宽度 5 cm 7 cm,用刀刮净, 环剥去皮,去净韧皮部。 B.1.1.2.3 缠泥团 :春季剥皮后 15 d 20 d即可缠泥团。用水田表土加少量黄泥和适量水、稻草、拌成草 泥,放置 3 5天待稻
9、草 沤软后,将草泥拉成条包缠在剥口处,缠成长 12 cm 15 cm、直径 10 cm 12 cm的 泥团,发根基质由苔藓和泥土各半或苔藓、牛粪、肥土各三分之一或木屑、牛粪、泥土各三分之一混合。 然后用塑料薄膜全封闭包裹,两头用绳索捆紧,不使泥团松动或绕枝条转动。 B.1.1.3 高压苗下树及下树后的处理 经过 2.5 3个月长出根 2批以上,有 4 5条白色根露出泥团时,锯离母树。下树后立即修剪枝叶, 留主干 30 cm 50 cm,分枝留 2 3个较大分枝(每个分枝仅留 2 3片老叶);放置水中浸湿泥球,泥球 上盖上稻草,淋水保湿,催根炼苗 7 d 10 d,可供定植或假植 。 B.1.1
10、.4 假植 解开包泥团的薄膜,株行距 20 cm 30 cm,保持土壤湿润,搭遮阳棚遮阳苗地 。 B.1.1.5 出圃 起苗前 1 d 2 d应灌湿苗地,便于起苗,减少伤根。起苗时尽量少伤根系。 B.1.2 嫁接繁殖 B.1.2.1 砧木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逆性强、亲和性好的砧木,品种以“乌叶”为主。 B.1.2.2 接穗 选择优质丰产结果树,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充实、芽眼饱满、叶片全部老熟的当年生外围营养枝作 接穗;高温时期宜在早晨或傍晚剪取,并及时剪掉叶片和末端不充实部分。 DB35/T 1901 2020 6 B.1.2.3 嫁接时期与方法 宜在 2月下旬至 4月进行。砧木嫁接部位在
11、距离地面 15 cm 20 cm,嫁接处茎粗 0.6 cm以上,采用单 芽剪顶切接,地膜全封闭包扎。 B.1.2.4 嫁接苗管理 接后 20 d 30 d检查成活率,未成活的及时补接。砧木芽萌发后应及时挟天子以抹除,注意保护嫁 接部及新梢。新梢转绿后即可施水肥,做到薄肥勤施。及时防治荔枝蝽、卷叶蛾、荔枝瘿螨等虫害。 B.2 栽培管理 B.2.1 栽植 B.2.1.1 定植穴准备:定植穴长、宽、深为 1.0 m 1.O m O.8 m,从底部起分 2 3层回填杂草或秸 杆 20 kg 40 kg,草上撒石灰 2 kg,中部填土杂肥 20 kg 40 kg、钙镁磷肥 2 kg 3 kg, 培土高出
12、地 面 30 cm 50 cm,筑成直径 1 m的土盘,沉实后高于地面 15 cm 20 cm,应于定植前 2 3月完成。 B.2.1.2 密度:株行距 5 m 5 m,平地株行距 5 m 6 m,即每公顷栽植 330 400株。计划密植的果园 加倍栽植。 B.2.1.3 苗木:应符合二级苗以上标准。 B.2.1.4 栽植时间:春植为 3月上旬至 4月下旬,秋植为 9月下旬至 10月中旬。冬季有霜冻的地区和秋季 浇水困难的以春植为宜。 B.2.2 定植 解除嫁接塑料绑缚带,在土盘中部挖一小穴,将苗置于穴中间,根颈部略高于地面,扶正、填土、 压实,再 覆土,在树苗周围修直径 0.8 m 1 m的
13、树盘,淋足定根水,并用草秆覆盖保湿,直至成活。 B.2.3 树冠管理 B.2.3.1 幼树整形修剪 1 3年生幼树以整形为主。在主干选留分布均匀的壮芽 3 4个培养成主枝,主枝与主干的夹角以 45 60为宜。在主枝长至 30 cm 50 cm处摘心或短截,萌芽后选留 2 3个向外斜生的壮芽作为副枝。 按副枝的培养方式培养下一级分枝。 修剪以轻剪为主,采用摘心、疏删、抹芽、拉枝、剪除花穗等方 法(以放枝和疏删过密枝为主),使树冠形成自然开心圆头形或半圆形。幼树有 5 7级的分枝,树冠 达 1.2 m以上,枝梢健 壮,末级有效枝梢 50条以上,即可让其挂果。 B.2.3.2 结果树修剪 宜在采果后
14、及施采果肥后、新梢萌发前进行。以疏剪为主,配合用短截(配合回缩修剪)。修剪时 宜从树冠内部的大枝开始,然后逐渐向树冠外围进行,剪去过密枝、重叠枝、弱枝、荫蔽枝、下垂枝、 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等,保持树冠枝梢分布均匀、通风透光。 B.2.3.3 控冬梢 科学管理水肥,合理安排秋梢,使末次秋梢在 9月至 10月上旬适时抽生。老龄弱树当年结果多末次 秋梢应适时早放;青年壮树、当年结果少则迟放。末次梢老熟后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喷施 1 2次 40乙 烯利 300 mg/L 450 mg/L溶液进行控梢,间隔 20 d 25 d,或对已有冬梢抽生的用乙烯利进行杀冬梢。 DB35/T 1901 2020 7
15、 对冬末初春抽生早长花穗或冲梢花穗,用 40乙烯利 150 mg/L 300 mg/L喷施进行杀花穗,促发短花穗。 乙烯利使用不得超过 4次,可选用断根、螺旋环割、环扎、人工摘除等方法控冬梢。 B.2.4 花果管理 B.2.4.1 控花穗,防冲梢 因抽生早的花穗以及过长的花穗花质差,雌花比例少,坐果率低,应合理调节和控制花量,提高坐 果率;采取人工短截花穗或喷施荔枝丰产素、乙烯利等控制花穗,春芽萌动前喷 1次促花类叶面肥(细 胞分裂素高磷类叶面肥),防止“冲梢”,且 花质好,座果率高。 B.2.4.2 疏花 早花时可适当疏花,在花穗抽生 5 cm 10 cm时疏删或短截花穗,或喷洒 40乙烯利
16、 150 mg/L 300 mg/L进行疏花,中花或晚花可不再疏花。 B.2.4.3 保花保果 B.2.4.3.1 放蜂授粉:开花期,每亩放蜜蜂 3 6箱。 B.2.4.3.2 保花:花期前喷施 0.2磷酸二氢钾 0.2硼砂 20 mg/L赤霉素。 B.2.4.3.3 保果:谢花后喷施芸苔素 0.5 mg/L 1.0 mg/L或高钾型叶面肥,间隔 12 d 15 d喷第二次。 B.2.5 土壤管理 B.2.5.1 幼龄树 B.2.5.1.1 改土:定植后逐年在秋末冬初扩穴改土, 2 3年内完成。在定植穴外围开深 50 cm、宽 60 cm 的条状沟, 每沟分层填杂稿杆 50 kg 100 kg
17、、石灰 1 kg 2 kg、土杂肥 25 kg 50 kg或牲畜粪肥 10 kg 25 kg。 B.2.5.1.2 施肥:薄肥勤施,以商品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肥料养分配比 N:P:K=l:(0.3 0.5):(0. 4 0.8),每株全年施纯氮 0.3 kg 0.5 kg。施肥部位在幼树侧根主要分布区域边缘或树冠滴水线附近, 开深、宽各为 20 cm左右的条沟,施后覆土。 B.2.5.1.3 覆盖:树盘用稻草或杂草覆盖,铺草厚度 10 cm 20 cm。 B.2.5.1.4 套种:树基部 1 m外套种绿肥、牧草、豆科作物等或草生 栽培。套种作物与荔枝没有激烈的 肥、水、光竞争,且无共同的主要
18、病虫害。 B.2.5.1.5 中耕除草:杂草用人工、机械除草,结合施肥,每年中耕除草 2 3次。 B.2.5.1.6 排灌:雨季及时排水,旱季引水浇灌。 B.2.5.2 结果树 B.2.5.2.1 施肥:全年施肥主要分三时期,即花前肥、壮果肥、采后促梢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 化肥为辅,每 667 m2施 1 500 kg 2 000 kg; N、 P、 K配比为 1.0:(0.5 0.6):(1.0 1.2),一般株产 50 kg鲜果全年施纯氮 l.0 kg l.6 kg施肥,每 667 m2施 300 kg 600 kg。 B.2.5.2.2 花前肥:花穗抽出后, 开花前半个月施用,氮、钾占
19、全年施用量的 25 30,磷占全年 施用量的 30 40。 B.2.5.2.3 壮果肥:雌花谢花后分 1 2次施用,氮占全年施用量 20 25,钾占全年施用量的 40 50,磷占全年施用量的 35 40。 DB35/T 1901 2020 8 B.2.5.2.4 采前或采后促梢肥:青壮年树为促两次秋梢,及弱树、结果多的树,应在采果前及时施用; 靠一次秋梢结果的可在采果后分 2 3次施下,氮占全年施用量的 45 55,钾占全年施用量的 20 35,磷占全年施用量的 20 35。 B.2.5.2.5 根外追肥:枝梢转绿期、抽穗期、幼果期等物候期,可采用根外追肥迅速补充树体养 分和 预防缺素症。施用
20、时间以早晨或傍晚为宜,施用部位以叶背为主。常用叶面肥种类和浓度 :尿素、磷酸 二氢钾 0.2 0.5,硼砂(或硼酸)、钼酸铁 0.05 0.10、硫酸锌 0.1 0.2,以及国家批准 生产的有机无机叶面肥等,施用量按其说明执行。叶面肥施用间隔期 7 d 10 d。 B.2.5.2.6 深翻培土:在冬季进行深翻改土结合施用有机肥料。 B.2.5.2.7 排灌:夏季果实迅速膨大期、采后枝梢抽发期遇旱应注意引水灌溉。平地果园雨季应及时 排水。 B.2.6 病虫害防控 B.2.6.1 病害 荔枝霜疫霉病、炭疽病、荔枝酸腐病、荔枝煤烟病、荔枝叶斑病等。 B.2.6.2 虫害 荔枝蝽象 、荔枝蒂蛀虫、荔枝
21、小灰蝶、吸果夜蛾类、尺蛾类、木蠢蛾类、卷叶蛾类、金龟类、天牛 类、介壳虫类、白蚁、荔枝瘿螨、叶瘿纹、蓟马等。 B.2.6.3 防控原则及方法 应贯彻“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病虫害预测 预报,积极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大力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在必要时合理使用化 学农药,将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化学农药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严格按照农药 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 大用药剂量或者 改变使用方法;标签标注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在农产品收获前应当按照安全间隔期的要 求停止使用;严禁使用禁用的农药。 B.2.7 采收 B.2.7.1 采收成熟度 7月中下旬,果皮已基本转鲜红色。 B.2.7.2 采收时间和方法 宜在晴天上午,或傍晚或阴天进行,雨天或中午烈日高温不宜进行。 B.2.7.3 采后处理 采收后鲜果 8 h内进行果品的分拣、包装、保鲜贮运或加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