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832019 代替 DB35/T 831997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Technical regulation on cultivating for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and Bambusa oldhamiis 2019 - 04 - 18 发布 2019 - 07 - 18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83 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竹林营造 . . 1 5 幼林管理
2、 . . 2 6 成林管理 . . 3 7 病虫害防控 . . 4 8 检查验收 . . 4 9 建立档案 . . 4 附录 A(资料 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主要病害防控 . 5 附录 B(资料 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营造档案卡 .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栽培管理档案卡 . 7 DB35/T 83 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DB35/T 831997麻竹、绿竹丰产培育技术,与D B35/T 831997相比主要技术变化 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第2章); 删除了“优良品种”(1997年版第
3、4章); 删除了“产量指标”(1997年版第5章); 修改了“技术措施”(见第4、5、6章,1997年版第6章); 增加了“病虫害防控”(见第7章)。 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尤溪县林业局、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勇、吴承文、荣俊冬、吴朝明。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5/T 831997。 DB35/T 83 2019 1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麻竹( 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绿竹( Bambusa oldhamii)培育中的竹林营造、 幼林管理、成林管理、病虫害防控、
4、检查验收、建立档案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麻竹、绿竹的培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T 327702016 竹子名词术语 DB35/T 549 无公害竹笋生产技术规范 DB35/T 1685 绿竹主要害虫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GB/T 32770201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5、。 4 竹林营造 4.1 造林设计 主体内容,林地选择、林地清理与整地、造林密度、基肥种类、基肥数量、造林时间、母竹(或苗 木)规格、栽植方法、抚育方式、次数、时间、施肥种类、数量、时间、方法、留笋养竹等。 4.2 林地选择 造林地要求,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腐殖质含量高、质地疏松、交通方便、坡度20。麻竹, 南亚热带海拔300 m,中亚热带海拔150 m,一月均温8.5 ;绿竹,南亚热带海拔500 m,中亚 热带海拔300 m,一月均温7.5 。 环境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095规定(二类 区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执行GB 15618规定,灌溉 水质执行GB 5084规定。 4.3 造林
6、地清理与整地 全面劈杂、块状或带状整地,在造林一个月前完成。挖穴 规格70 cm50 cm40 cm,表土与心土 分开置放。 DB35/T 83 2019 2 4.4 造林密度 造林密度要求见表1。 表1 造林密度表 竹 种 地类 株行距 m 密度 株/hm 2 山地 44 或 45 625500 麻 竹 平地 45 或 55 500400 山地 34 或 44 833625 绿 竹 平地 44 或 45 625500 4.5 施基肥 每穴施20 kg30 kg有机肥,亦可施1 kg1.5 kg过磷酸钙或钙镁磷,与表土拌匀,施肥时间在栽 植前7 d10 d。 4.6 造林季节 3月至4月,选雨
7、天或阴天进行。 4.7 造林方法 4.7.1 移竹造林 母竹准备:选1年生、竹蔸具有饱满笋目(亦称笋芽或秆芽)、无病虫害、直径适中的幼竹为母竹。 在1.0 m1.5 m处快刀倾斜劈去竹秆,斜口向竹丛中心。挖掘时不伤笋目,少伤根,秆柄与母竹连接处 快刀切断,不撕裂。 母竹栽植:母竹挖、运、栽时间要尽量短,最好当天完成,栽植时顺向斜放,斜角3045,覆 土至没秆深10 cm,分层踩实,浇透水,盖草保湿,数日无雨须浇水。翌年补植。 4.7.2 移苗造林 起苗:起苗时少伤根,多留宿土,剪去部分枝叶。当天起 苗,当天造林。长途运输不得超过2 d, 根蔸最好包扎。 栽植:扦插苗可成丛栽植,竹苗地径1 cm
8、以上的可分蔸栽植。栽植时比原入土深3 cm5 cm,其余 同4.7.1。 5 幼林管理 5.1 土壤管理 5.1.1 抚育:除草松土每年 2 次至 3 次,局部或全园实施,可结合施肥进行。 5.1.2 水肥管理:干旱季节应根据土壤湿度情况及时浇水。施肥可单独或水肥一体进行,浇施或沟施, 见表 2。 DB35/T 83 2019 3 表2 幼林施肥 项 目 2月至3月 (长叶肥) 5月 (笋前肥) 7月 (笋中肥) 9月 (养竹肥) 肥 种 尿素 尿素 复合肥 施 肥 量 25 g/丛 100 g/丛 100 g/丛150 g/丛 第一年 施肥方式 浇施 浇施 浇施 肥 种 有机肥 尿素 尿素
9、复合肥 施 肥 量 25 kg/丛35 kg/丛 250 g/丛 250 g/丛 150 g/丛250 g/丛 麻竹第二、三年 绿竹第二年 施肥方式 扒土沟施 沟施 沟施 沟施 5.2 林地套种 栽后当年或第二年可以套种豆科作物,或其它矮秆作物,以耕代抚,养护土壤。套种作物须离母竹 0.5 m以上。 5.3 留笋养竹 保留健壮笋,养护成竹,对有多株新竹的竹丛,应留优去劣,直至成林。 6 成林管理 6.1 技术要求 成林管理执行DB35/T 549。 6.2 扒晒 即扒土晒目,清明前,将竹丛根际的土壤挖开暴露所有笋目,并清除缠绕在笋目上的须根,暴晒 20 d30 d。 6.3 覆土 扒土晒目后,
10、结合第1次施肥(长叶肥)进行培土,重新覆盖笋目。将周围土壤向竹丛中央聚拢, 覆土显龟背状,以高出原竹蔸10 cm15 cm为宜。 6.4 施肥 一年4次,推荐测土施肥、优化施肥等科学方法。每次施肥结合锄草、松土、培高。 第1次(长叶肥):结合扒晒、覆土进行,施有机肥3 000 kg/hm 2 左右,注意不要直接接触笋目, 施肥后覆土培高。 第2次(笋前肥):5月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丛施化肥0.5 kg1.0 kg,穴施或撒施后覆土或浅耕。 第3次(笋中肥):7月进行,以氮肥为主,每丛施化肥0.5 kg1.0 kg,环状沟施、穴施后覆土。 第4次(养竹肥):9月进行,每丛施复合肥0.5 kg,沟
11、施、穴施或撒施,施肥后覆土。 6.5 水分管理 林地积水要及时排除,笋期如遇7 d以上连续干旱要灌溉。 DB35/T 83 2019 4 6.6 竹笋、竹材生产 6.6.1 竹笋生产:除留母外,其余的竹笋均宜用利刃(专用割笋刀)割取笋体,留下笋柄和一定的笋 基。割笋切口应平滑,垂直笋体,笋基不开裂。麻竹笋出土 15 cm20 cm、绿竹笋出土小于 3 cm 即要 割取。 6.6.2 竹材生产:4 年生及以上麻竹、3 年生及以上绿竹,应伐除。竹材生产在冬春季节时进行,或与 扒土同时进行。每年生产数量与留母数量一致,伐除后要挖去竹蔸和没有笋目的笋蔸。 6.7 留笋养竹 每丛年留笋养新竹24株。每年
12、留笋时间为8月底前。 7 病虫害防控 应按照“预防为主、科学防控”的方针,根据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运 用生物、物理、化学等防治措施。麻竹、绿竹害虫防控按照DB35/T 1685执行。麻竹、绿竹的病害防控 参照附录A。 8 检查验收 施工应实行工程式管理。进行规划设计、投资预算,签订专项合同,拟定检查验收办法。 9 建立档案 竹林均应做好建档工作,具体内容参见附录B和附录C。 DB35/T 83 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主要病害防控 表A.1给出了麻竹、绿竹林主要病害和防治方法。 表A.1 麻竹、绿竹林主要病害防控 病害名称 主要为害
13、症状 防治方法 竹煤污病 形成烟煤状物,覆盖于叶片 和小枝表面,影响竹子生长,严 重时可造成叶片粘合、发黄脱 落,小枝枯死。 保持合理竹林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降低发病率。 及时防治蚧壳虫和蚜虫。 清除受害严重的竹株。 竹疹病 在叶表面形成疹状隆起的 小斑点(块),颜色自灰白渐变为 橙黄、黑色,边缘赤色,严重时 叶片布满病斑,导致枯黄脱落。 发病由下而上蔓延。 于冬季销毁受害病枝、叶,清除侵染源。 适当疏伐,使竹林通风透光;适时松土施肥,增强抗病力。 7 月至 8 月叶片刚出现灰白色病斑时,喷洒 1:100 波尔多液,或 75%百菌清,或 50%甲基托布津 500 倍液。 竹丛枝病 病枝成扫帚
14、状,侧枝丛生, 节间缩短,竹叶变小。 清除并烧毁病竹及其枝叶。 保持合理的竹林密度。 5 月至 8 月发病高峰期,竹枝喷洒波尔多液,预防病菌感染。 大量发生时,施放 10%五氯酚烟剂防治,防止蔓延。 DB35/T 83 2019 6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营造档案卡 乡(镇)场 村,地名: ; 林班 大班 小班; 面积 ,海拔 ,坡度 ;造林前地类 ,植被 ,权属 ;林地实测图,附 。 记录者: ;记录时间: 年 月 日 母竹 林地清理 挖穴 施基肥 造林时间 地点(小区) 立地类 型 面积 来源 规格 数量 费用 时间 方式 费用 时间 规格 费用 种类 时间 方式 费用 时间 费用 成活率 % 备注 编 号 DB35/T 83 2019 7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麻竹、绿竹林栽培管理档案卡 乡(镇)场 村; 年 月; 林班 大班 小班;地名: ,面积 。 项目 措施 费用 结果 备注 抚育 施肥 生产 其它 制表者: _ 编 号 DB35/T 832019 福建省地方标准 麻竹、绿竹培育技术规范 DB35/T 83 2019 * 2019 年 4 月第一版 2019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