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7.140.20 H 40 DB35 福建省 地方标准 DB35/T 1899 2020 红土镍矿不锈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评价指南 The evaluation guide of energy consumption per unit product of laterite nickel ore stainless steel 2020 - 03 - 30 发布 2020 - 06 - 30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899 2020 I 目 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能耗等级指标 . 2 5
2、 技术要求 . 2 6 能耗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 2 7 节能措施 . 4 DB35/T 1899 202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SAFJ/TC 1)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节能中心、宝钢德盛不锈钢有限公司、福建 鼎信实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程德明、吴林涛、林晨、郭敏杰、钱海平、李庭海、李峰、唐清荣、周加坤、 郑平、李高荣、白丽文、徐航。 DB35/T 1899 2020 1 红土镍矿不锈钢单位产品能源消耗评价指南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土镍矿不锈
3、钢生产企业的主要工序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评价指南的能耗等级指标、技 术要求、能源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节能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以红土镍矿为原料冶炼不锈钢的企业进行能耗计算、控制和评价,以及新改扩建项目 的准入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 21256 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T 21368 钢铁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
4、件。 3.1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r unit product of laterite nickel ore sintering process 报告期内,红土镍 矿烧结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烧结矿,扣除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 3.2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r unit product of laterite nickel ore blast furnace process 报告期内,红土镍矿高炉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低镍铁水,扣除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
5、消耗的各种能源 总量。 3.3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r unit product of laterite nickel ore furnace process 报告期内,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高镍铁水,扣除回收的能源量后实际消耗的各种能 源总量。 3.4 不锈钢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per unit product of stainless steel steelmaking process 报告期内,不锈钢炼钢工序每生产一吨合格不锈钢,扣除回收的能源量后实
6、际消耗的各种能源总量。 DB35/T 1899 2020 2 4 能耗等级指标 红土镍矿不锈钢生产企业主要工序的单位 产品综合能耗等级指标见表 1,其中 1级能耗最低。 表 1 红土镍矿不锈钢生产企业主要工序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级指标 工序名称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级指标( kgce/t) 3 级 2 级 1 级 烧结工序 150 140 130 高炉工序 650 600 575 矿热炉工序 2 200 2 000 1 800 炼钢工序 110 100 90 5 技术要求 5.1 限定值要求 现有红土镍矿不锈钢生产企业主要工序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应符合表 1中的 3级能耗指标。 5.2 准入值
7、要求 新建生产企业(含新建生产线)主 要工序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指标应符合表 1中的 1级能耗指标。 5.3 先进值要求 现有红土镍矿不锈钢生产企业应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加强节能管理,主要工序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指标应力争达到表 1中的 1级能耗指标。 6 能耗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 6.1 能耗统计范围及能源折算系数取值原则 6.1.1 统计范围 6.1.1.1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为生产系统(从烘干,石灰混拌、熔剂、燃料破碎开始,经 配料、原料运输、工艺过程混料、烧结机、烧结矿破碎、筛分等到成品烧结矿皮带机离开烧结工序为止 的各生产环节)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量,扣除烧结工序回收的能源量
8、。 6.1.1.2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为生产系统(原燃料供给、鼓风、热风炉、煤粉干燥及喷吹、 高炉本体、冲渣等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量,扣除高炉工序回收的能源量。 6.1.1.3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为生产系统(原燃料供给、干燥窑、回转窑、矿热炉及喷 煤、冲渣等系统)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的能源量,扣除矿热炉工序回收的能源量。 6.1.1.4 不锈钢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为从铁水进厂到连铸坯为止的生产系统(铁水预处理、各钢水 冶炼炉本体、精炼炉、电炉、连铸、渣处理、钢包烘烤、煤气回收与处理系统等)和辅助生产系统消耗 的能源量,扣除炼钢工序回收的 能源量。 6.1.1.5
9、辅助生产系统能耗为生产管理及调度指挥系统、机修、化验、计量、水处理、动力、除尘和 脱硫等环保设施消耗的能源量。 DB35/T 1899 2020 3 6.2 统计方法 6.2.1 常用能源品种折算系数取值原则 按照 GB 21256的取值原则。 6.2.2 常用耗能工质折算系数取值原则 按照 GB 21256的取值原则。 6.3 计算方法 6.3.1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单位产品能耗按式( 1)计算 , 其中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合格烧结矿产量( PSJ)以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合格烧结矿的生产量计: sjz sjh SJ SJ eeE P . ( 1) 式中: ESJ
10、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ce/t); esjz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量总和,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esjh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回收的能源量折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PSJ 红土镍矿烧结工序合格烧结矿产量,单位为吨( t)。 6.3.2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按式( 2)计算: glz glh GL GL eeE P . ( 2) 式中: EGL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 吨( kgce/t); eglz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量总和
11、,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eglh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回收的能源量折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PGL 红土镍矿高炉工序合格低镍铁水产量,单位为吨( t)。 6.3.3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按式( 3)计算: klz klhKL KL eeE P . ( 3) 式中: EKL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 吨( kgce/t); eklz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量总和,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eklh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回收的能源量折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12、; PKL 红土镍矿矿热炉工序合格高镍铁水产量,单位为吨( t)。 DB35/T 1899 2020 4 6.3.4 不锈钢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的计算 不锈钢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应按式( 4)计算: zlg lg h LG LG eeE P . ( 4) 式中: ELG 不锈钢炼钢工序单位产品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 kgce/t); elgz 不锈钢炼钢工序消耗的各种能源折标准煤量总和,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elgh 不锈钢炼钢工序回收的能源量折标准煤量,单位为千克标准煤( kgce); PLG 不锈钢炼钢工序合格不锈钢产量,单位为吨( t)。 7 节能措施 7.1 管理节能
13、措施 7.1.1 建立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定期制订节能规划,定期实施节能诊断。 7.1.2 建立不锈钢生产主 要工序用能责任制,制定主要工序用能计划和工序能耗考核办法,定期进行 评价考核。 7.1.3 建立和健全主要工序用能统计制度,建立不锈钢生产主要工序用能台账。 7.1.4 根据 GB 17167、 GB/T 21368 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并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 7.1.5 建立和完善能源折算系数的实测制度,对于大宗能源介质应定期测定,并建立台账。 7.1.6 建立和完善能源管理中心,提高能源管控水平。 7.2 技术节能措施 7.2.1 配备先进、实用的节能技术与装备,如烧结余热回
14、收利用技术、高炉炉顶余压发电装置、炼钢 余热蒸汽回收技术、蓄热式炉窑技术、双预热燃烧技术、钢包蓄热式 烘烤技术等,并实现与工艺技术和 生产操作的协同优化,充分回收利用主要工序的余热余能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工序能源消耗。 7.2.2 关注节能前沿技术和节能技术新方法、新理论,如煤气资源化利用、能量流网络化运行理论和 技术等。 7.2.3 关注流程工艺技术界面间的动态衔接匹配技术,如炼铁 -炼钢界面的“铁水包多功能化”技术、 炼钢 -连铸界面的“钢包优化运行管理”技术等。 7.2.4 淘汰高能耗落后生产设备,采用节能产品和设备。 7.3 结构节能措施 7.3.1 调整和优化流程结构,如优化铁钢比、熟料比等工艺结构,降低能源消耗。 7.3.2 优化工艺结构,优化用能工艺,减少加热道 次,加强过程保温措施,如运送铁水保温、提高镍 铁铸坯热送热装比例等,减少过程能源消耗。 7.3.3 优化能源结构,降低能源成本。 7.3.4 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