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13.200 C 78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8282019 电梯困人应急处置规范 Emergency response and rescue guidelines for elevator 2019 - 04 - 18 发布 2019 - 07 - 18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828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I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一般要求 . . 2 5 处置程序 . . 2 6 现场应急处置 . . 3 7 应急处置 器材和装备 . . 6 8 善后处理
2、 . . 7 参考文献 . . 8 DB35/T 1828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闽江学院、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州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强、郑祥盘、黄学斌、邓剑鹏、伏喜斌、郑耿峰、钟舜聪、任洁、唐晓腾。 DB35/T 18282019 1 电梯困人应急处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乘客电梯突然发生紧急情况时应急处置与救援的一般要求、 处置程序、 现场应急处置、 应急处置器材和装备、善后处理。 本标准适用于乘客电
3、梯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紧急情况时的应急处置, 私人住宅 自用电梯应急处置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SG T5002 2017 电梯维护保养规则 TSG Z6001 2013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核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紧急情况 emergency 电梯突然发生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产损失的状态。 注: 包括困人、开门运行、蹲底、冲顶、剪切夹人、伤人和遭受火灾、地震、进水等
4、情形。 3.2 电梯事故 elevator accident 在电梯使用、安装、维修、维护保养、改造或检验过程中因设备自身或外在(人为)因素导致发生 损毁、失效、故障而造成人员被困、伤亡、财产损失或者造成重大影响等后果的突发事件。 3.3 一般困人故障情况 general st randed breakdown condition 电梯在运行过程由于供电线路故障(停电等)、电气安全装置动作的原因,造成电梯运行停止并造 成乘客被困轿厢的情况。 注: 其应急处置现场操作,仅执行松闸盘车的一般操作就能完成救援。 3.4 特殊困人故障情况 special st randed breakdown con
5、dition 由于安全钳等机械安全保护装置或者使用环境原因,造成电梯运行停止并造成乘客被困轿厢的情 况。 注: 其应急处置现场操作,在执行松闸盘车的操作基础上附加其他操作才能完成救援。 DB35/T 18282019 2 4 一般要求 4.1 乘客电梯发生困人要进行应急处置时,电梯使用单位为第一责任人,电梯使用单位为第一责任人, 启动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4.2 实施应急处置作业前,作业单位应进行现场的勘测和查验,制定现场处置方案。 4.3 电梯发生困人可由电梯使用单位应急救援机构进行处置。电梯使用单位无法处置时,应选择取得 相应资格的专业应急救援单位(队伍)进行处置。 4.4 使用单位应提供
6、现场作业必备的安全保证条件。现场作业处置时,使用单位安全部门应有专人现 场监督,并配合专业应急救援单位(队伍)做好安全监护工作。 4.5 使用单位应对专业应急救援单位(队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协助专业处置单位(队伍)进行 现场的勘测和查验。 4.6 专业应急救援单位(队伍)应满足以下条件: a) 应取得相应施工资质或者消防部门; b) 应具有至少二名应急处置作业人员; c) 应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工具和器材; d) 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救援作业指导书。 4.7 应急处置作业人员应当按照 TSG Z60012013 的要求,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4.8 用于处置作业时的设备和器具应
7、处于完好状态。 4.9 专业应急救援单位(队伍)应服从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指挥。 4.10 处置作业现场应设置禁戒区,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4.11 使用单位与维保单位可以根据电梯的使用数量、分布和安全状况,建立电梯应急联动制度,确定 应急救援单位,建立联动机制。 4.12 在打开层门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应确保周围环境没有无关的人员围观。现场保卫人员应 及时设置围栏,分流人群。严格控制人员靠近层门口。 4.13 发生紧急情况时,值班室人员和现场救援人员应及时通过值班对讲装置安抚轿厢乘客保持镇定, 消除乘客恐慌情绪。严禁非专业人员用力拉扯伤者肢体,防止金属锐边切割身体,造成伤害扩大。如伤 者头
8、部受伤,应由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挪动伤者,防止抢救措施不当造成伤害。 5 处置程序 5.1 基本原则 电梯困人应急处置,应该遵循应急反应快速、人员解救优先、措施方法得当和过程确保安全的基本 原则。 5.2 报警和接警 5.2.1 发生电梯紧急情况后,使用管理单位或乘客应立即拨打轿厢内告示的电梯维保电话,或 96916、 110 报警电话。使用单位和从 96916、110 获知应急信息的专业救援队伍应按照预案要求,立即组织应 急救援和处置,同时报告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5.2.2 接警人员应记录紧急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电梯编号、事故的简要情况、和已采取的 应急措施等, 并立即向当地
9、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同时通知电梯应急救援专业队伍立即到场。 DB35/T 18282019 3 5.3 响应 接到电梯困人报告后,电梯使用单位、专业救援队伍或者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按照专项预案 规定实施救援。同时根据事故情况和被困人员 数量及时通知120实施救护。地方建立的电梯事故应急救 援联动机制也随即启动。 5.4 应急处置 5.4.1 救援队伍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立即组建现场救援组,明确现场组长、副组长及成员单位,实施 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 5.4.2 专家组成员接到命令后,应立即赶赴现场,并为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指导。专家组成员为福建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
10、处理专家库成员。 5.4.3 事故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到达后,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查看现场情况,判明电梯类型和事 故可能发生的原因,制定应急救援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5.4.4 同时到达现场救援的救援队伍以使用单位为主,使用单位无法处置的,由专业救援队伍进行应 急处置。 5.5 善后事宜 电梯困人救援结束后,保持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将故障电梯交由维保单位按照维修程序处理。 6 现场应急处置 6.1 被困乘客行为指引 6.1.1 通过警铃、对讲系统、移动电话或电梯轿厢内的提示方式进行求援,如电梯轿厢内有病人或其 它危急情况,应当告知救援人员。 6.1.2 与电梯轿厢门或已开启的轿厢门保持一定
11、距离,听从管理人员指挥。 6.1.3 在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前不得撬砸电梯轿厢门或攀爬安全窗,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电梯轿 厢外。 6.1.4 保持镇静,可做屈膝动作,以减轻对电梯急停的不适应。 6.1.5 得知救援活动已经开始,配合救援活动,不要扒门,不要试图离开未救援到位的轿厢。 6.2 一般困人故障情况现场救援程序 6.2.1 在电梯出入口处设置禁用电梯的指示牌。 6.2.2 关闭电梯总电源。 6.2.3 判别电梯轿厢所处的位置,了解电梯轿厢所停楼层的位置、被困人数、是否有病人或其它危险 因素等情况,并告知被困人员救援安全注意事项。 6.2.4 作业前仔细阅读电梯松闸盘车作业指导或紧急电动
12、运行作业指导,进行救援操作。 6.2.5 在具备紧急电动运行的情况下,优先使用紧急电动运行进行救援。 6.2.6 有机房电梯救援回平层操作分为紧急电动运行作业和松闸盘车作业,其作业程序如下: a) 紧急电动运行作业:在机房把转换开关切换到紧急电动运行状态,合上电源开关送电,按动紧 急电动运行的上、下行按钮,操纵电梯运行。紧急电动运行作业结束,断开电梯电源。 b) 松闸盘车作业:至少有两位专职救援人员协同作业;断开电源,装上盘车手轮,一个人双手抓 紧盘车手轮,另一人手动松闸,转动盘车手轮,使电梯就近平层;恢复制动,拆下盘车手轮。 未配置盘车手轮的电梯,应根据该电梯机房张贴的紧急救援程序执行松闸盘
13、车作业。 DB35/T 18282019 4 6.2.7 无机房电梯救援回平层操作程序如下: a) 在紧急电动可以运行时,应优先使用紧急电动进行救援。在紧急操作柜把转换开关切换到紧急 电动运行状态,合上电源开关送电,按动紧急电动运行的上、下行按钮,操纵电梯运行。紧急 电动运行作业结束,断开电梯电源。 b) 紧急电动无法运行时,用手动松闸扳手或电动松闸按钮,瞬时间断地控制制动器,并观察轿厢 的运行速度及方向。 c) 若轿厢与对重两侧质量平衡,按照相应的应急救援程序要求的方法,克服两侧的平衡状态再进 行手动松闸救援。 6.2.8 根据电梯轿厢移动距离,或观察控制柜或者曳引钢丝绳上的平层标记,判断电
14、梯轿厢进入平层 区后,停止盘车或紧急电动运行作业。 在轿厢实际所在层楼,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轿厢门。 6.2.9 疏导乘客离开轿厢,防止乘客跌伤。 6.2.10 重新将电梯厅门、轿厢门关好。 6.3 特殊困人故障情况救援程序 6.3.1 电梯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动作故障,救援程序如下: a) 首先切断电梯主电源; b) 由专业人员将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上行超速保护触发装置机械部分复位, 而后将其上的电气安 全开关和限速器上的电气安全开关复位; c) 合上电梯主电源开关,将控制柜上的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切换至该处; d) 通过控制柜的紧急电动上下行按钮将电梯运行至平层位置。打开相应层门,轿厢门,协
15、助被困 乘客离开轿厢。 6.3.2 电梯下行限速器安全钳动作故障,救援程序如下: a) 将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切换至紧急电动运行位置; b) 通过控制柜上的上行按钮,将电梯向上行驶至平层位置。打开相应层门、轿厢门,协助被困乘 客离开轿厢。 6.3.3 电梯冲顶安全钳动作故障,救援程序如下: a) 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 b) 从一层(指没有地下层)层门外,用层门开锁钥匙将层门打开,进入井道底坑拆卸缓冲器。 c) 底坑内应有足够亮的安全照明设施。在底坑工作人员不得少于 2 人。如果拆卸中,发现因对 重压的太紧无法拆下时,可使用千斤顶将对重顶起,再拆下缓冲器。如果发现在对重下端面附 装型钢块(俗称板凳)
16、,也可将其拆下一块,而不拆缓冲器。 d) 当缓冲器拆下后,为防止提升轿厢时发生撞顶,应在底坑原对重缓冲器处,垫上高度适当、质 地良好,并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方木。 e) 全体底坑工作人员返回一层层门外,在撤离底坑前,要反复检查工作有无问题,有无不安全现 象。 f) 将紧急电动运行开关切换至紧急电动运行位置,点动使轿厢慢慢向上升,直至安全钳复位。另 外,根据具体情况,也可使用手拉葫芦吊升轿厢的方法,将手拉葫芦挂在机房主机上方承重梁 的挂钩处,所选手拉葫芦的额定载重量应大于电梯轿厢侧的总重量。用钢丝绳夹板将轿厢侧钢 丝绳夹住,然后用手拉葫芦挂住钢丝绳夹板。用松闸扳手将制动器松开,用手拉葫芦将轿厢吊
17、起,直至安全钳复位。 g) 通过控制柜上的下行按钮,将电梯向下行驶至平层位置。打开层门、轿厢门,协助被困乘客离 开轿厢。 DB35/T 18282019 5 h) 当安全钳复位,轿厢已能自如运行时,再到井道底坑,将方木拆去,按原来位置和要求把被拆 下的对重缓冲器或型钢块装上,并把井道底坑清理干净。 i) 如果使用手拉葫芦也应使电梯设备恢复原样,检查无问题后,按程序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6.3.4 电梯冲顶、蹲底故障,救援程序如下: a) 制动器有效时,首先断开电梯主开关,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用电梯专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顶 层或底层的层门。如果轿厢地坎和顶层或底层厅门地坎的距离在 0.5 米以内,救
18、援人员可直接 打开电梯轿门,协助乘客撤离。如果轿厢地坎和顶层或底层厅门地坎的距离超过 0.5 米,则关 闭层门,按照 6.2 要求实施救援。 b) 制动器失效时,机房电梯通过盘车装置将电梯轿厢向下或向上盘至顶层或底层平层处,并通过 盘车装置使电梯轿厢可靠制停。如无盘车装置则与无机房电梯操作相同,将控制柜上的紧急电 动运行开关或检修开关切换至紧急电动运行或检修处,通过控制柜上的下行或上行按钮,将电 梯向下或向上行驶至平层位置。冲顶时通过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含对重侧安全钳)使电梯轿厢 向上可靠制停; 蹲底时通过上行超速保护装置 (含对重侧安全钳) 和轿厢安全钳使电梯轿厢上、 下可靠制停, 以保证解救
19、过程中轿厢重量发生变化轿厢不会发生移动。 打开相应层门、 轿厢门, 协助被困乘客离开轿厢。 6.3.5 剪切事故,救援程序如下: a) 轿厢内人员或层站乘客在出入轿厢时被剪切: 1) 首先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发生意外,同时通报当 地急救中心。 2) 有足够的救援人员且先行救援不会导致受伤人员进一步伤害的情况下, 可在当地急救中心 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进行救援, 否则应根据当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前期救援 准备工作并在急救人员到来后配合救援工作。 3)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用层门钥匙打开电梯门直接救出被困乘客。 4) 当不能通过打开电梯门直接救出乘
20、客时,一部分救援人员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留守,另一 部分救援人员进行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 并且保持与留守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的 人员通讯,一旦可以将受伤乘客救出,则停止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在保证安全 的前提下,用层门开锁钥匙打开相应层门,救出被困乘客。 5) 救出乘客后,根据当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救援工作。 b) 乘客或其他人员在非出入轿厢时被剪切(发生轿底或轿顶剪切): 1) 首先断开电梯主电源开关,避免在救援过程中突然恢复供电而导致发生意外,同时通报当 地急救中心。 2) 有足够的救援人员且先行救援不会导致受伤人员进一步伤害的情况下, 可在当地急救中心 专业急救人
21、员到来之前进行救援, 否则应根据当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前期救援 准备工作并在急救人员到来后配合救援工作。 3) 发生轿底或轿顶剪切时,一部分救援人员在受伤乘客所在楼层留守,另一部分救援人员进 行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使轿厢向上或向下移动),并且保持与留守在受伤乘客 所在楼层的人员通讯,一旦可以将受伤乘客救出,则停止盘车救援操作或紧急电动运行。 4) 救出乘客后,根据当地急救中心急救人员的指示进行下一步救援工作。 6.3.6 电梯设备发生进水情况,救援程序如下: a) 救援人员应按规定穿着安全鞋,防止触电和滑倒。 b) 水源进行控制及处理: 1) 当底坑内出现少量进水或渗水时,应将
22、电梯停在二层以上,停止运行,断开总电源。 DB35/T 18282019 6 2) 当楼层发生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站的上二层,停梯断电,以 防轿厢进水。 3) 当底坑井道或机房进水很多,应立即停梯,断开总电源开关,防止发生短路、触电等事故。 4) 发生水浸时,应迅速切断漏水源,设法使电器设备不进水或少进水。 c) 对水浸电梯应进行除湿处理,如采用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换管线等方法,仔细检查, 确认水浸消除,绝缘电阻符合要求,经试验运行且经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对 微机控制电梯,更需仔细检查,以免烧毁电路板及电路板故障导致事故。 d) 检测合格的电梯在恢
23、复电梯运行前,应确认无积水现象后,方可使用。 e) 电梯恢复运行后,详细填写水浸检查报告,对水浸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记录清楚并存档。 6.3.7 电梯环境发生火灾情况,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a) 电梯服务的楼层发生火灾时: 1) 当大楼发生火警时,底层大厅的值班人员或电梯管理人员应立即拨动消防开关,不论电梯 处于何种运行状态,均应立即自动返回基站,开门将乘客放出,并将情况报告管理机构负 责人。 2) 设法使乘客保持镇静,组织疏导乘客离开。将电梯置于“停止运行”状态,关闭层门并切 断总电源。 3) 对于有消防运行功能的电梯,应由消防员确定是否可以使用。如一定要使用,则可通过打 碎电梯基站消防面
24、板、按动“消防”按钮开关,或用专用钥匙将安装于底层召唤按钮箱上 或电梯轿厢操纵箱上标有“消防紧急运行”字样的钥匙开关接通来启用电梯消防员专用功 能。对于无此功能的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灾尚 未蔓延到的楼层。 b) 电梯井道或轿厢内发生火灾时: 1) 首先立即在就近的楼层停靠,即刻疏导乘客撤离; 2) 然后切断电源; 3) 再用灭火器灭火; 4) 共用井道中有电梯发生火灾时,其余电梯应立即停于远离火灾的位置,防止火灾蔓延,并 交消防人员灭火使用。 c) 相邻的建筑发生火灾时: 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梯,以免因火灾造成停电而发生困人事故。 6.3.8 地震
25、情况,应急处置程序如下: a) 已发布地震预报的, 应根据地方人民政府发布的紧急处理措施, 决定电梯是否停止, 何时停止; b) 震前没有发出临震预报而突然发生震级和强度较大的地震,一旦有震感应当立即就近停梯,乘 客迅速离开电梯轿厢; c) 地震后应当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检验和试运行,检验合格经试运行后方可恢复使用。 7 应急处置器材和装备 7.1 主要器材和装备:层门开锁钥匙、千斤顶、手拉葫芦、盘车轮或盘车装置、松闸装置、破拆器、 常用五金工具、照明器材、通讯设备、安全防护用具、警示牌等。 7.2 应急救援器材应存放在规定地点,并定期检查其状态,确保符合使用要求。 DB35/T 182820
26、19 7 8 善后处理 8.1 及时安抚慰问相关乘客,解释事故原因和已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乘客对使用电梯的恐惧,消除 误解、误传的有关电梯的不安全信息。 8.2 及时收集各种证据,以便还原事故过程,分析事故原因。 8.3 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应按照TSG T50022017 的要求,全面检查电梯系统状态,在确认满足安全运 行条件后,还应经过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内部检验员检测后方可恢复电梯使用。如设备状态存在不确定事 项,电梯使用单位应委托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8.4 发生伤亡事故的电梯以及发生进水、火灾和地震的电梯,应经国家质检总局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 检测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DB35/T 18282019 8 参 考 文 献 1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15号)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十九号)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 5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_ DB35/T 18282019 福建省地方标准 电梯困人应急处置规范 DB35/T 18282019 * 2019 年 4 月第一版 2019 年 4 月第一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