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5 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2381       资源大小:2.03MB        全文页数:5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5 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

    1、 ICS 93.080.01 P 6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slope engineering monitoring 2019 - 06 - 14 发布 2019 - 09 - 14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5/T 18442019 I 目 次 前言 . . IV 1 范围 .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 1 3 术语和定义 . . 1 4 基本规定 . . 2 4.1 一般规定 . . 2 4.2 监测工作要求 . . 3 4.3

    2、 监测工作流程 . . 3 5 资料搜集 和补充勘察 . . 5 5.1 资料搜集 . . 5 5.2 补充勘 察与野外调查 . . 5 6 监测方案 . . 5 6.1 监测方案 . . 5 6.2 监测级别 . . 5 6.3 监测内 容和方法 . . 7 6.4 监测点 布置设计 . . 9 6.5 频率 . . 10 6.6 监测成 果与预警 . . 10 7 地表裂缝监测 . . 11 7.1 一般规定 . . 11 7.2 监测点布设 . . 12 7.3 监测方法 . . 12 7.4 监测频率 . . 13 7.5 数据整理 . . 13 7.6 分析预测 . . 13 8 构

    3、筑物裂缝观测 . . 14 8.1 一般规定 . . 14 8.2 测点布设 . . 14 8.3 监测方法 . . 14 8.4 监测频率 . . 15 8.5 数据整理 . . 15 8.6 分析预测 . . 15 9 地表位移监测 . . 15 9.1 一般规定 . . 15 DB35/T 18442019 II 9.2 监测点布设. .15 9.3 监测方法. .16 9.4 监测频率. .18 9.5 数据整理. .18 9.6 分析预测. .18 10 深部位移 监测. .18 10.1 一般规定. .18 10.2 测点布设. .19 10.3 监测方法. .20 10.4 监测

    4、频率. .21 10.5 数据整理. .21 10.6 分析预测. .22 11 倾斜变形 监测. .22 11.1 一般规定. .22 11.2 测点布设. .23 11.3 监测方法. .23 11.4 监测频率. .23 11.5 数据整理. .23 11.6 分析预测. .24 12 锚杆(索 )应力监测. .24 12.1 一般规定. .24 12.2 测点布设. .24 12.3 监测方法. .24 12.4 监测频率. .26 12.5 数据整理. .26 13 地下水监测. .26 13.1 一般规定. .26 13.2 测点布设. .26 13.3 监测方法. .26 13.

    5、4 监测频率. .27 13.5 数据整理. .27 14 自动化监测. .27 14.1 一般规定. .27 14.2 监测内容. .27 14.3 监测方法. .28 14.4 监测告警. .29 15 成果编制. .2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静态测量. .3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测斜仪监测. .32 DB35/T 18442019 III 附 条文说明 . . 35 DB35/T 18442019 I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福建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厦蓉高速公路漳龙段扩建工程有限公司、福建省高速公路

    6、建设总指挥部、中 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兴矩、钟元庆、廖小平、刘代文、陈礼彪、曾俊铖、王建松、丘仁科、吴强、 高和斌、丘礼球、曾祥锦、廖健榕、黄伯承、范胜辉、魏土荣、马新凯、林灿阳、李莉萍、张子永、 赵杰、陈志福、夏承明、宁炜。 DB35/T 18442019 1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的基本规定、 资料搜集和补充勘察、 监测方案、 地表裂缝监测、 构筑物裂缝观测、地表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倾斜变形监测、锚杆(索)应力监测、地下水监测、 自动化监测和成果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福建省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路堤高边坡与滑坡工

    7、程的监测,包括工程施工阶段的施 工安全监测、工程交工后试运营阶段的工程效果监测和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运营安全监测等。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07201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版) 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862015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672014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

    8、规范 JTG/T 33342018 公路滑坡防治设计规范 JTG D302015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F102006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2017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 YS 52291996 岩土工程监测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滑坡 landslide 斜坡上部分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或带向下、向前做整体或分散滑移的过程与现象。 3.2 路堑高边坡 deep cutting 挖方边坡高度超过20 m的土质边坡或挖方边坡高度超过30 m的岩质边坡。 3.3 路堤高边坡 high embankment

    9、路堤填土高度超过20 m的边坡或路堤中心填高超过10 m的边坡。 DB35/T 18442019 2 3.4 类土质边坡 soil-similar slope 边坡主体为不同时期或成因的坡体堆积物, 或岩体经风化作用形成并保留或残存原岩结构特征的风 化土体物质、或砂土状强风化岩层物质组成的边坡。 3.5 二元结构边坡 dual struc ture slope 边坡主体地层由上覆土层(包括残积层、全风化层和砂土状强风化层)与下伏基岩(包括碎块状强 风化层、弱风化层等基岩)共同组成,其具有明显的差异风华界面,体现为上下二元接触特征的边坡。 3.6 稳定性 stability 边坡或滑坡的稳定程度

    10、或状态。 3.7 变形破坏 deformatio n and failure 坡体岩土或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发生的位移、沉降、倾斜、开裂、解体、损毀等现象。 3.8 施工安全监测 monitoring for construction safety 施工期量测高边坡或滑坡有关变形、应力、地下水及环境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规律,以保障施 工期建设安全的监测。 3.9 工程效果监测 monitoring for engineering effect 高速公路试运营期量测高边坡或滑坡有关变形、 应力、 地下水及环境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规律, 以检验工程效果。 注: 亦称“工后监测”。 3.10 运营安

    11、全监测 monitoring f or transportation safety 运营期量测高边坡或滑坡有关变形、应力、地下水及环境等参数的动态变化与发展规律,以保障运 营安全的监测。 4 基本规定 4.1 一般规定 4.1.1 对高速公路高边坡工程应进行监测,保障路堑高边坡、路堤高边坡与滑坡工程的施工安全,检 验高边坡防护加固或滑坡治理的工程效果,管控运营高速公路的高边坡与滑坡治理工程运营安全风险。 监测内容与要求应符合 GB 500212001、GB 500862015、 JTG D302015、JTG F102006 、JTG F80/1 2017、JTG/T 33342018 相关规

    12、定。 4.1.2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可以按施工期、试运营期(即交工后 2年或至竣工验收)和运营期等 3 阶段 分为施工安全监测、工程效果监测和运营安全监测。 4.1.3 高边坡与滑坡施工安全监测的目的在于准确了解高边坡防护加固或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期间坡体 变形动态;及时分析高边坡与滑坡稳定性状态;指导施工作业,保障施工安全,并为设计变更与优化提 供可靠的依据。 DB35/T 18442019 3 4.1.4 高边坡与滑坡工程效果监测的目的在于搜集高边坡防护加固或滑坡治理工程工程交工后坡体变 形特点、结构应力状态和环境因素变化等;验证坡体变形状态转化、结构受力水平与设计参数变化;评 估坡体与结构的稳

    13、定状态,检验工程效果。 4.1.5 高边坡与滑坡运营安全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高边坡与滑坡在运营期间的坡体变形活动动态、结 构应力变化规律等;分析高边坡与滑坡稳定状态,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估安全风险,保障运营安全,并 为维修养护提供管养对策建议。 4.1.6 高边坡工程监测所采用的监测仪器与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标定。 4.2 监测工作要求 4.2.1 高速公路高边坡包括挖方路堑高边坡和填方路堤高边坡,由于其施工方法、力学性状和变形规 律等不同特征,应采取不同的监测手段和方法。 4.2.2 路堑高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堑边坡开挖和防护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变形动 态及其发展规律。 4.2.3

    14、路堤高边坡施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堤边坡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变形历时动态,准 确掌握路堤边坡侧移变形动态及发展趋势。 4.2.4 路堑高边坡工程效果监测,应了解和掌握路堑边坡开挖和防护加固工程施工完成后坡体变形动 态及其发展规律,同时监测防护加固工程的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 4.2.5 路堤高边坡工程效果监测,应了解和掌握路堤边坡填筑完成或路堤边坡防护加固工程施工完成 后路基沉降变形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同时监测路堤边坡侧移变形动态。 4.2.6 路堑高边坡运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和掌握路堑边坡在长期交通运营过程中坡体的变形活动 动态,同时了解防护加固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 4.2.

    15、7 路堤高边坡运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和掌握高路堤边坡在长期交通运营过程中路堤边坡位移 变形活动动态。 4.2.8 滑坡治理施工安全监测,应及时了解和掌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坡体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 4.2.9 滑坡治理工程效果监测,应了解和掌握滑坡治理工程施工完成后,坡体变形动态及其发展规律, 同时监测治理工程结构应力水平和工作状态。 4.2.10 滑坡运营安全监测,应及时掌握滑坡在长期交通运营过程中坡体变形活动动态。 4.2.11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的设计和施工,应由相应专业技术资质的单位和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承担。 4.2.12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应与人工巡查和边坡安全检查相结合。 4.

    16、2.13 在满足监测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选用经济、实用的监测方法和手段;在经济、技术允许的条 件下,可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4.2.14 监测工作应按精准、高效的要求,布设高边坡与滑坡监测网点,确定监测内容和方法,采集与 记录监测数据来编写监测报告,同时,应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性,监测成果具有权威性和可比性,并有利 于统计和查询。 4.2.15 为确保高边坡和滑坡治理工程施工期间的安全和稳定,边坡动态变形监测应与工程施工同步进行。 4.2.16 预应力锚固工程应根据对于边坡工程和滑坡治理工程的重要性和实际情况, 对预应力锚杆 (索) 的工作状况和锚固效果进行施工期和工

    17、程效果的原位监测。 4.2.17 监测单位应及时提交监测报告和结论,监测报告应提交给项目业主,并由项目业主转送设计、 监理和施工等相关单位,指导工程设计与施工。 4.3 监测工作流程 4.3.1 开展高边坡或滑坡监测工作之前,应搜集、分析有关高边坡或滑坡工点的基础资料(资料要求 见第 5 章),并及时开展现场踏勘调查工作。 DB35/T 18442019 4 4.3.2 对于需要开展监测工作的边坡或滑坡工点, 若地质资料不足时, 应及时开展补充地质勘察等工作。 4.3.3 监测工作具体实施前,应编写监测方案,明确监测目的和任务,确定高边坡或滑坡监测对象及 监测要素,划分监测安全级别,规定监测频

    18、率和监测点类型、密度、位置,说明监测方法、监测仪器类 型和精度等。监测方案应附监测工作布置图、监测标识及监测设施施工图、地下监测点地质剖面图等。 4.3.4 根据监测方案布设监测网点、埋设监测标识,安装监测仪器,建立监测档案,并利用信息平台 等多种手段及时发布实时预警。 4.3.5 监测工作实施阶段,应定期按时采集监测数据,做好监测数据的记录、传输和存储。 4.3.6 监测网布设、监测仪器运行、监测数据采集、传输通讯、设备供电等存在问题时,应及时做好 监测网的调整优化和监测设备维护;监测仪器与设备使用前应完成标定等工作。 4.3.7 监测数据采集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监测数据分析、整理,并编制和提

    19、交成果报告。 4.3.8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工作流程如图 1所示。 图1 监测工作流程图 DB35/T 18442019 5 5 资料搜集和补充勘察 5.1 资料搜集 5.1.1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工作开展前,应搜集高边坡或滑坡各工点相关的工程地质环境背景、工程设 计信息、施工进展情况及变形历史与现状等资料,并开展工程地质现场踏勘调查等工作。 5.1.2 地质环境背景搜集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坡体结构、物质组成、大气降雨 条件和地下水活动情况等。搜集的图件应包括高边坡或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等。 5.1.3 工程设计信息搜集内容包括路堑高边坡设计坡形、坡率、坡级和防护加

    20、固工程等资料,滑坡治 理工程措施等工程设计信息,路堤高边坡设计坡形、坡率、坡级,路基填筑结构形式、填筑材料等资料。 搜集的图件应包括高边坡防护加固工程设计立面图、设计断面图,或者滑坡治理工程布置平面图、设计 断面图等。 5.1.4 施工进展情况搜集内容包括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施工进度和存在问题等资料。搜集的图件应 包括施工总平图、施工进度图等。 5.1.5 变形历史与现状搜集应包括冲刷剥落、掉块落石、坍塌崩塌、边坡滑坡、山体滑坡等地质病害 的情况,或者存在坡体变形开裂、结构毀损等情况。 5.2 补充勘察与野外调查 5.2.1 各边坡监测工点应进行现场踏勘调查,现场踏勘调查工作深度应满足监测工作

    21、需要,并做好相 关调查资料与数据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5.2.2 对于需要开展监测工作的边坡或滑坡工点,若地质资料不足时,应及时开展补充地质勘察等工 作。补充勘察工作,工作深度应查明高边坡的物质组成、坡体结构、边坡类型、地下水发育特点以及大 气降雨的作用和影响等,或者查明滑坡的性质、规模、原因、危害、变形历史与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5.2.3 现场实地踏勘调查,应结合地形地貌条件和地物分布特点,采用 GPS或大地测量等方法定位, 采用录像、拍照等方式现场记录影像资料,必要时应绘制调查对象的平面和剖面素描图。 5.2.4 现场调查时应准确记录,完整填写调查表格,保留影像资料。调查结束时,应及时编写调

    22、查成 果报告及编绘附图。 6 监测方案 6.1 监测方案 6.1.1 监测方案的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目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技术要求、工 作布置、进度安排、工作数量、组织机构、人员配置、设备配备、经费预算、质量保障与安全措施等, 并附工作布置图。 6.1.2 在监测方法及技术要求中应重点说明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级别、测点布设、监测频率、 监测仪器、操作方法及精度要求等,并应说明监测标识埋设和监测设施施工要求及注意事项。 6.2 监测级别 6.2.1 高边坡监测设计可根据坡体规模和公路等级及变形病害历史与发展按照表 1 进行安全等级划 分。 DB35/T 18442019 6

    23、 表1 高边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 高边坡规模 安全等级 路堑边坡高度 类别 土质(类土质)边坡 二元结构边坡 岩质边坡 路堤边坡高度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高边坡 20 m40 m 25 m50 m 30 m60 m 20(10)m30(15)m 高大边坡 40 m60 m 50 m70 m 60 m80 m 30(15)m40(20)m 超高边坡 60 m 70 m 80 m 40(20)m 已发生边坡滑坡的高边坡,高边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已发生山体滑坡的高边坡,高边坡监测设计要求 按滑坡监测设计;边坡稳定影响范围内,存在高压铁塔、重要构筑物、其他等级道路等,

    24、安全等级应高一级。区域内唯 一通道的二、三、四级公路的公路,高边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高边坡建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等级道路需要监 测时,按此等级划分进行监测工作。 注1: 高边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级、级、级。 注2: 路堤边坡高度括符内为中心填高。 6.2.2 滑坡可根据滑坡体积按照表 2 进行分类。 表2 滑坡按体积分类 滑坡类型 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滑坡体积 V (m 3 ) V410 4 410 4 V3010 4 3010 4 V10010 4 V10010 4 6.2.3 滑坡监测设计应根据滑坡规模、稳定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公路通过滑坡的部位和公路

    25、工程结 构类型等,按照表 3 进行滑坡危害程度分级。 表3 滑坡危害程度分级 危害程度 危害对象 小型滑坡 中型滑坡 大型滑坡 巨型滑坡 路堤 路堑 公路通过滑坡 前部 桥梁 路堤 路堑 公路通过滑坡 中部 桥梁 路堤 路堑 公路通过滑坡 后部 桥梁 滑坡位于隧道洞口 滑坡危害程度分级符号: 轻; 中等; 严重; 特严重。 注: 滑坡影响区内有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校时,滑坡危害程度可定为严重或特严 重。当滑坡处于基本稳定状态时,其危害程度可定为轻。 6.2.4 滑坡监测设计可根据危害程度和线路等级及变形病害历史与发展按照表 4 进行安全等级划分。 DB35/T 184

    26、42019 7 表4 滑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 安全等级 滑坡危害程度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级公路 三、四级公路 轻 中等 严重 特严重 滑坡影响区有桥梁、隧道、高压输电塔、油气管道等重要建筑物,以及村庄和学校的二、三、四级公路,滑坡防 治工程设计安全等级宜提高一级;区域内唯一通道的二、三、四级公路的公路,滑坡防治工程设计安全等级宜提高一 级; .高边坡建设范围内存在其他等级道路需要监测时,按此等级划分进行监测工作。 注: 滑坡防治工程安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级、级、级。 6.3 监测内容和方法 6.3.1 高边坡监测应基于不同监测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不同的监测阶段和不同的安全 等级等

    27、,按照表 5 和表6 所列的监测阶段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表5 高边坡不同监测阶段的工作要求 高边坡监测 高边坡监测设计安全等级 施工安全监测 工程效果监测 运营安全监测 级 级 级 应做; 宜做; 视具体情况选做; 可不做。 表6 高边坡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 监测阶段 高边坡安全等级 地表变形/ 路面沉降 地下变形/ 分层沉降 裂缝监测 地下水动态 结构物变形 锚杆(索)应力 级 级 施工安全监测 级 级 级 工程效果监测 级 级 级 运营期长期监测 级 应做; 宜做; 视具体情况选做; 可不做。路面沉降和分层沉降为路堤高边坡监测项目。 DB35/T 18442019 8 6.3.2 滑坡监测应

    28、基于不同监测目的和要求,根据不同的监测对象、不同的监测阶段和不同的安全等 级等,按照表 7 和表8所列的监测阶段要求开展监测工作。 表7 滑坡不同监测阶段的工作要求 滑坡监测 滑坡防治工程的 安全等级和规模 施工安全监测 防治效果监测 运营期长期监测 巨型规模 大型规模 级 小型、中型规模 级 级 应做; 宜做; 视具体情况选做; 可不做。 表8 滑坡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 监测 阶段 滑坡防治 安全等级 地表位移 裂缝 深部位移 地下水动态 支挡结构 物位移 预应力锚索应力、 位移 级 级 施工安全 监测 级 级 级 防治效果 监测 级 级 级 运营期 长期监测 级 应做; 宜做; 视具体情况选

    29、做; 可不做。 6.3.3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方法应根据其工程安全等级、监测内容及监测环境条件等因素,按照表 9选 定监测项目和方法。 表9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监测目的 水平位移 大地测量法、北斗、GPS法等 垂直位移 水准测量法等 观测地表位移、变形发展情况 裂缝 标桩、直尺或裂缝计等 观测裂缝发展情况 地表变形 变形开裂 TDR、OTDR法等 检测坡体变形产生的岩土或结构开裂情况 路面沉降 水准测量法等 观测路基总体沉降变形情况 路基沉降 分层沉降 沉降板、沉降环等 观测路基各层沉降变形情况 DB35/T 18442019 9 表 9 高边坡与滑坡

    30、监测项目及监测方法 (续) 监测内容 监测项目 监测方法 监测目的 地下变形 深部位移 测斜仪、钻孔位移计等 观测相对于稳定地层的地下土(岩)体位移,确定 滑动面位置和滑体变形速率,判断主滑方向,判定 滑坡的稳定状况,评判滑坡加固工程效果 地下水位 水质 人工测量法等 观测地下水位变化及与降雨关系、水质变化情况, 评判排水措施的有效性 地下水动态 孔隙水压 孔隙水压力计等 观测孔隙水压及变化情况 水平位移 大地测量法、北斗、GPS法等 垂直位移 水准测量法等 观测支挡结构物位移、变形及发展情况 变形开裂 TDR、OTDR法等 检测坡体上的平台、水沟等结构开裂情况 结构物变形 地面倾斜 结构物倾

    31、斜 倾斜仪、倾斜盘等 观测平台或支挡结构物表面倾斜变化情况 锚索预应力 锚索测力计等 观测锚索预应力动态变化, 确定锚索的长期工作性 能状态和预应力损失情况 预应力锚索 锚头位移 大地测量法、北斗、GPS法等 观测锚头位移、变形及其发展情况 6.3.4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数据采集与传输可视具体情况采用人工监测或自动监测。 6.4 监测点布置设计 6.4.1 高边坡与滑坡监测应调查搜集降雨量资料,对大型、巨型的级滑坡防治工程应进行降雨量监 测,必要时宜建立雨量观测站。 6.4.2 高边坡与滑坡施工安全监测阶段应对坡体进行动态监控,验证地质勘察资料与勘察结论的准确 性, 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对

    32、坡体稳定的影响, 及时指导高边坡与滑坡防治工程动态设计与施工。 6.4.3 高边坡与滑坡施工安全监测阶段的监测断面、监测点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根据高边坡或滑坡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和主体防护加固工程方案,合理布设高边坡或滑 坡监测断面,监测断面应沿滑坡或潜在滑坡的主滑动方向布设,主滑断面及两侧各布置 13 个监测断面; b) 规模大、性质复杂的滑坡或潜在高边坡滑坡按变形分区进行稳定性评价与治理工程设计时,应 根据分区布设监测断面,每个分区监测断面不应少于 1 个; c) 在监测断面上,滑坡后缘之外的稳定地段、后缘牵引段、主滑段、前缘抗滑段、支挡结构物、 路基或桥隧构造物等均应布置监测点,其中主滑段监测点不应少于 2个; d) 预应力锚索应力监测点数量不宜少于锚索总数的 5%,且不应少于 3 根; e) 当需要设置水文观测孔监测地下水、渗水和降雨对滑坡稳定的影响时,每个监测断面上观测孔 的设置不应少于 2 个; f) 深部位移监测孔深度应达


    注意事项

    本文(DB35 T 1844-2019 高速公路边坡工程监测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hopesteam27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