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492019 毛叶山桐子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tainer seedling of Idesia polycarpa Maxim. var. vestita Diel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4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2、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 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周静波、凌利宏、赵子睿、张余田、张明、陶涛、高曼莉、李博平、夏得月、张娜、 王晶晶、黄大国、张鑫、许娟、蒋其忠、张晶。 DB34/T 35492019 1 毛叶山桐子容器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叶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Maxim. var. vestita Diels)容器育苗的术语和定 义、芽苗培育、幼苗移栽、病虫害防治、炼苗、苗木出圃、档案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毛叶山桐子容器育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3、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000 容器育苗技术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电导率(EC)electrical conductivity 单位距离的溶液其导电能力的大小,用毫西门子/厘米(mS/cm)表示。 4 芽苗培育 4.1 播种时间 在 3 月上旬至 4 月上旬播种;在温室内提前到 2 月播种。 4.2 基质 4.2.1 基质配制 播种基质采用草炭珍珠岩 = 21 的比例
4、(体 积比)配制,pH 值 6.57.5。使用前用 50多 菌灵粉剂与基质拌匀消毒,用药量为 30 g/m 3 40 g/m 3 。 4.2.2 填料打孔 将相对含水量 5060的基质装入穴盘,略施镇压,用机械或人工方法打孔。 4.3 种子质量 DB34/T 35492019 2 选用无病虫害的优质饱满种子,千粒重 2.3 g2.5 g,发芽率 60以上。 4.4 播种管理 4.4.1 种子处理 用 1.5KH 2PO4 浸种 24 h,并通过机械摩擦搓去种子表面脂和蜡质层;用 0.30.5KMnO 4 溶 液浸泡种子 30 min 后, 清水冲洗;200 mg/L GA 3 溶液浸种 24
5、h,清水洗净后阴干待用。 4.4.2 播种 将种子播在穴孔内,每穴 2 粒3 粒,播种后覆盖 4.2.1 配制的基质,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4.4.3 温度控制 播种及幼苗生长期,空气温度不低于 15;适宜温度 25;最高不应超过 30。 4.4.4 湿度控制 播种后,要求基质含水量 80以上;胚根长出后,要求空气相对湿度 80,保持基质湿润。 4.4.5 养分管理 子叶长出后,开始浇灌营养液,营养液配方见附录 A 表A.1 及附录 B 表B.1,EC 值 0.8 mS/cm 0.9 mS/cm;真叶出现后,EC 值达到 1 .0 mS/cm1.2 mS/cm, 1 d3 d 喷施一次。pH 值
6、 6. 57.5。 4.4.6 光照控制 播种后,光照强度 2000 lux3 000 lux;胚根长出后,要求光照强度小于 10000 lux。 5 幼苗移栽 5.1 容器的类型及规格 选用 D 18 cm H 20 cm 的有底美植袋,或选用 LY/T 1000 规定的同样规格的塑料薄膜容器。 5.2 基质配制 方法参见 4.2.1。 5.3 装填与移栽 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将相对含水量 60的基质装入容器;将长出 3 片4 片真叶的幼苗栽入 容器中央,保持根系与基质紧密相接,基质与盆口上缘要保留 2 cm 3 cm 的空间。 5.4 水肥管理 5.4.1 营养液的配制 营养液配方见附录
7、 A 表A.1 及附录 B 表 B.1,pH 值调至 6.57.5。 5.4.2 浇水与施肥 DB34/T 35492019 3 幼苗移栽后浇透水,缓苗 7 d 后开始采用营养液灌溉。幼苗期 EC 值 1.8 mS/cm;快速生长期 EC 值 2.0 mS/cm2.5 mS/cm。 5.5 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在为 1530。 5.6 光照调节 光照强度不超过 25000 lux。 5.7 转盆 苗高 20 cm40 cm 每隔 15 d ,可转换容器 180放置;当苗高 40 cm 以上时根据苗木生长状况 实时转盆。 6 病虫害防治 病害防治按照 LY/T 1000 的规定执行。虫害及防治见附
8、录 C 表C.1。 7 炼苗 温室内培育的苗木要在 9 月下旬或 10 月上旬将所有天窗和侧窗打开,进行炼苗。 8 苗木出圃 8.1 苗木分级 毛叶山桐子容器苗(苗龄 1-0)按照附录 D 表D.1 的质量指标进行分级。 8.2 包装与贮运 8.2.1 种苗包装宜采用纸箱,内置经过防潮处理间隔的纸板,将基质含水量 60左右的种苗放置于隔 板之间,不宜倒置,12 h 内运出。 8.2.2 容器苗包装前 7 d10 d 内要停止施肥,对苗木进行全面整理,置于 1520 控水养护; 装箱前用绵纸包裹,放在专用纸箱内。 8.2.3 标签按照 LY/T 2290 的规定执行。 9 档案管理 按照 LY/
9、T 2289 的规定执行。 DB34/T 35492019 4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毛叶山桐子大量元素营养液配方 表A.1 毛叶山桐子大量元素营养液配方 营养液配方名称 盐类化合物用量 mg/L Hoagland 和 Snyde(1938)通用 四水硝酸钙 硝酸钾 磷酸二氢钾 七水硫酸镁 盐类总计 Ca(NO3)24H 2O KNO3 KH2PO4 MgSO47H 2O 1180 506 136 693 2515 DB34/T 35492019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毛叶山桐子微量元素营养液配方 表B.1 毛叶山桐子微量元素营养液配方 化合物名称 分子式 含量
10、 mg/L 硼酸 H 3BO3 300 四水硫酸锰 MnSO 44H 2O 150 七水硫酸锌 ZnSO 47H 2O 20 五水硫酸铜 CuSO 45H 2O 10 四水钼酸铵 (NH 4)6Mo7O244H 2O 3 乙二胺四乙酸铁钠 Na 2Fe-EDTA(含Fe14.0%) 2000 注: 本溶液是经验配方,可按 1 L 营养液加入 10 ml 的比例使用,亦可根据植株生长状况调节用量。 DB34/T 35492019 6 C C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毛叶山桐子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表C.1 毛叶山桐子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虫害种类 危害部位 防治方法 白蚁 茎、木质部 1. 播种
11、时用 50氯丹乳剂 400 倍液浸种或用 0.3 kg0.4 kg 的氯丹 乳剂对水 1 000 kg 淋浇苗地,驱杀白蚁。 2. 在有翅繁殖蚁分飞期,利用灯光诱杀。 夜蛾 叶 1. 用黑光灯和糖醋液诱杀成虫。 2. 用 90晶体敌百虫 80 倍液或 5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喷杀幼 虫。 3. 用 0.5甲维盐微乳剂 6 000 倍液喷雾。 云斑天牛 韧皮部、木质部、枝 1. 在主干下部用 40氧化乐果乳油原液打孔注药法防治。 2. 在幼虫发生期,可用 50敌敌畏乳油 1 000 倍液或 90敌百虫原药 1 000 倍液喷杀。 蚜虫 叶、花、芽 1. 在春秋蚜虫发生期可用 50灭蚜松乳
12、油 1 000 倍液或 20杀灭菊 酯乳油 2 500 倍液喷杀。 介壳虫 叶、枝 1. 在若虫孵化期, 可用 80敌敌畏乳油 800 倍液或 50马拉硫磷乳油 1 000 倍液喷杀。 蓟马 叶 1. 清除周围杂草,消灭蓟马虫源。虫量不多时,可用肥皂水冲刷。 2. 容器苗用 80敌敌畏乳油原液或用 2.5溴氰菊酯乳油在密闭器内 熏蒸。 DB34/T 35492019 7 D D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毛叶山桐子容器苗质量分级 表D.1 毛叶山桐子容器苗质量分级 苗木种类 项目 等 级 级 级 毛叶山桐子 1 年生播种苗 苗高/ cm H75 75H50 地径/ cm D1.2 1.2D0.8 苗木品质 整体效果:苗木生长旺盛;株型端 正、丰满匀称;苗木大小与容器相 称、协调。 茎叶状况:茎叶生长健壮,具光泽, 叶片形状、大小、质地、色泽等符 合其品种特性。 病虫情况及其他:无病虫害、叶片 焦边、折损或机械损伤。 整体效果:苗木生长正常;株型较丰 满匀称;苗木大小与容器基本相称、 协调。 茎叶状况:茎叶生长正常,具光泽, 叶片形状、大小、质地、色泽等符合 其品种特性。 病虫情况及其他:无病虫害,叶片无 焦边、折损现象,有轻微机械损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