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9792019 代替 DB34/T 9792009 山药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cultivation of Chinese Yam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97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9792009山药栽培技术规程。与 DB34/T 9792009 相比,除编辑性修 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2、: 增加了“整地施基肥”中“剔除石块硬物,破碎硬土块” (见 6.3) ; 增加了“播种方法”中“将山药栽子或山药段子种芽上端朝同一方向” 、 “拍实” 、 “ 山药栽子 和山药段子应分开播种”内容(见 6.4.3) ; 增加了“水分管理”中“应保证三沟畅通,多雨季节及时排水。 ” (见 6.5.2) ; 增加了“追肥”中“7 月份”施肥指标(见 6.5.3) ; 增加了“搭架、整枝 、除草”中“摘除零余子”内容(见 6.5.1.1) ; 修改了“品种选择及种薯要求”(见 6.1); 修改了“种薯处理”(见 6.2); 修改了上一版的“附录 B”,(见附录 A); 删除了“种薯 用作繁殖材料的
3、山药块茎”(见上一版的 3.4); 删除了“主要病虫害”内容(见上一版的 7.1); 删除了上一版的“附录 A”。 本标准由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萧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淮北市农林科学研究所、萧县新 庄镇农技站、萧县农业农村局、萧县王寨镇农技站。 本标准起草人:纵瑞敬、王建、王平超、周少群、王海燕、韩峰、董纯洁、陈述、张宗齐、吕新强、 郑瑞云、朱桂荣、段慧芹、王晓波、章辉、刘艳春。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4/T 9792009。 DB34/T 9792019 1 山药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4、 本标准规定了山药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肥料及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栽培管理措施、 病虫害防治、采收方法和生产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山药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065 山药等级规格 NY/T 5010 无公害农产品 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山药栽子 Chinese yam
5、plant 山药块茎上端具隐芽的一段繁殖材料。 3.2 山药段子 Chinese yam tuber segment 山药块茎按 8 cm10 cm 长度分切成段的繁殖材料。 3.3 零余子 Bulbil 山药叶腋处形成的可用作繁殖材料的气生块茎。 4 产地环境 4.1 产地环境应符合 NY/T 5010 的规定。 4.2 要求地势高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2 年3 年未种植过薯蓣科作物,以 pH 6.0 8.0 的沙质壤土较为适宜。 DB34/T 9792019 2 5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5.1 肥料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按 NY/T 496 的
6、规定执行。 5.2 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 GB/T 8321 的规定执行。 6 栽培管理措施 6.1 品种选择及种薯要求 6.1.1 选择优质、高产、抗病、抗逆、适应市场和当地气候的品种。 6.1.2 选择光滑、粗细适中、均匀、无畸形、无病斑、无虫害、无腐烂的薯块作种,山药栽子、山药 段子和零余子均可用作种薯。 6.1.3 山药栽子,要求颈短、粗壮、无分枝,长 15 cm20 cm;山药段子,要求直径 3 cm 以上,栽 培上优先使用山药栽子,山药栽子数量不足时使用山药段子。 6.1.4 每隔 3 年4 年使用零余子繁殖更新山药栽子和山药段子。 6.1.5 零
7、余子应肥大、饱满、形状规则、无损伤、无病虫害,繁殖比例 1:61:8。 6.2 种薯处理 6.2.1 分切 播种前 1 个月,将挑选的种薯分切成山药栽子和山药段子,随即在切口处蘸涂一层草木灰或生石 灰粉,山药段子要做好顶端标记,山药栽子和山药段子分别放置。块茎末端不能做繁殖材料。 6.2.2 晒种 将分切好的种薯放置在草毡上晾晒,薯块排成 一层,期间要经常翻动,一般晾晒 10 天20 天, 薯块断面出现向内萎缩即可。秋末冬初采收山药时切下贮藏的山药栽子,于播种前阳光晾晒 2 天3 天即可栽种。 6.2.3 催芽 山药段子晾晒后,置于湿沙中 25催芽,当芽长 1.0 cm 2.5 cm 时,经整
8、理晾晒后即可栽种。 6.3 整地施基肥 冬前深翻土地,按行距 100 cm、深 80 cm100 cm、宽 30 cm 挖沟,沟向南北,25 cm30 cm 的表土应与底土分开堆放。 早春土壤解冻后, 每 667m 2 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 5000 kg、 尿素 10 kg、 过磷酸钙 30 kg、硫酸钾 20 kg 作 为基肥。基肥与表土混匀,回填沟土 做垄,先填底土,后填表土, 剔除石块硬物,破碎硬土块。提倡使用打沟松土机械操作。 6.4 栽种 6.4.1 栽种期 3 月下旬4 月中旬、10 cm 地温稳定在 10以上时播种。 6.4.2 栽种量 每 667m 2 需准备山药栽子、山
9、药段子 400 600 ,或零余子 50 kg70 kg。 DB34/T 9792019 3 6.4.3 栽种方法 在垄上挖深 10 cm 的播种沟,将山药栽子或山药段子种芽 上端朝同一方向,按 20 cm25 cm 株 距平放沟内, 盖土 8 cm10 cm, 拍实, 覆盖地膜。 山药栽子和山药段子应分开播种, 每 667m 2 种植 2600 株3300 株。 6.5 田间管理 6.5.1 破膜放苗 出苗时,及时在地膜上用刀片划一小 “十字 ”口,使幼苗露出地膜,并用细土将薄膜口封盖严实。 6.5.2 水分管理 栽种前浇 1 次透水,出苗后轻灌 1 次水,以后保持土壤湿润,不旱不灌。立秋后
10、,视天气情况可 灌大水 1 次,但不应积水。应保证三沟畅通,多雨季节及时排水。 6.5.3 追肥 出苗后,每 667 m 2 施尿素 5 kg。发棵期每 667 m 2 施尿素 15 kg。6月份,每 667 m 2 施尿素 30 kg、 硫酸钾 20 kg。7 月份,每 667 m 2 追施三元复合肥(151515)25 kg。8 月份至 9 月份,叶面喷 施 0.2尿素和 0.3磷酸二氢钾,每 10 天喷施 1 次,连续喷 3 次4 次。 6.5.4 搭架、整枝 、除草 出苗后 7 天10 天,搭篱式或 “人 ”字形架,架高 1.5 m 以上。每株选留 1 条2 条健壮的茎蔓, 及时引蔓上
11、架,摘除基部侧枝,摘除零余子,及时除草。 7 病虫害防治 7.1 防治原则 贯彻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植保方针,坚持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 辅 ”的无害化治理原则。运用综合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孽生和有利于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达到 有效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7.2 防治方法 7.2.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强化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培育健壮植株,增强植物抗性;阴雨天注 意排涝;及时摘除病残体,清洁田园,集中烧毁或深埋。 7.2.2 生物防治 保护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控制病虫害。 7.2.3 物理防治 播种前科学晒种;田间设置糖醋液、黑光灯或频振灯
12、诱杀地下害虫和鳞翅目害虫。 7.2.4 化学防治 DB34/T 9792019 4 加强病虫害的调查与测报,通过系统调查,确定防治适期,通过普查确定防治对象田。病害一般在 发病初期施药,虫害在田间发生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施药。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T 8321 的规定。 针对炭疽病,选用 16二氰吡唑酯水分散粒剂 133 g167 g/667m 2 ,或 45咪酰胺水乳 剂 3 mL50 mL/667m 2 喷雾防治。 针对蛴螬,选用 3辛硫磷颗粒剂 4 kg8 kg/667m 2 于整地施基肥时均匀撒施地表。 8 采收 8.1 从垄的一端开始,先挖出 60 cm 见 方的土坑,用山药铲沿着山
13、药在地面下 10 cm 处的两边的侧 根,把侧根泥土铲出,一手提住山药块茎的上端,一手沿块茎铲断其后的侧根,确保山药块茎完整。 8.2 产品质量应符合 NY/T 1065 的规定。 9 生产档案 设专人负责记录山药生产栽培技术档案,参见附录A。 DB34/T 9792019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生产技术档案 表A.1 生产技术档案 序号 项目 内容 1 产地环境条件 2 品种 3 栽培方式 4 播期 5 出苗时间 6 搭架 7 除草 8 施肥 基肥种类、数量 追肥时间、种类、数量 9 水分管理 10 病虫害 防治 病害种类与 防治方法 虫害种类与 防治方法 11 采收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