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6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462019 古树名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Technical standards for assets value evaluation of ancient trees and famous wood resourc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46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皖西盐肤木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2、标准起草单位:皖西盐肤木研究所、皖西学院、六安市绿色发展研究会、舒城县林业局、六安市 金安区东桥林业站、凤阳县武店畜牧兽医站、六安市林业站。 本标准起草人:叶少川、邢正龙、陈存武、谷德文、姚厚军、张作仿、卞显超、楚震、董国庭。 DB34/T 35462019 1 古树名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古树名木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指标体系及方法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境内的古树名木资源资产价值评估行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3、本文件。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 1999 国家林业局 农业部令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古树名木 Ancient tree name wood 古树是指树龄在 100 年以上的树木。 古树分为 3 个级别: 树龄在 100299 年的树木属于三级保护古树; 树龄在 300499 年的树木属于二级保护古树; 树龄在 500年以上的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古树。 名木是具有历史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名木不分等级。 3.2 古树名木资产价值 Value of ancient trees and famous wood assets 古树名木资产价值是指古树名木在自然状
4、态下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以及 历史文化价值。 古树名木的经济价值是指花、果实、叶的食用或药用价值,茎干的木材价值。 古树名木的生态价值是指调节气候、吸收 C0 2、释放氧气、防止水土流失,减少流行病发生和提高 鸟兽等动物栖息场所等。 古树名木的景观价值是指树木自身的美学价值和由此产生旅游观赏价值; 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是指古树名木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王朝兴替、农民的耕种、 民族的磨难与崛起,记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还可以根据年轮研究水文气候、地质地 理、植物进化和生理生态等。 DB34/T 35462019 2 4 数据来源 本标准所用数据主要来
5、源: a) 区域政府林业和城市绿化等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古树名木的统计数据; b) 权威机构公布的社会公共资源数据。 5 古树名木资源资产评估指标体系 5.1 古树和名木总数量 指评估区域内一、二、三级古树和名木的数量,以棵为单位计算。 5.2 评估指标体系 古树名木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包括两个方面:树木基本价值和附加价值。 基本价值用经济价值表示; 附加价值包括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科研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4 项指标构成。 从包括古树名木基本价值在内 5 个价值指标中 选择评估因子,确定各项因子的调整系数,建立评 估模型;选取的因子有树种、胸径、树龄、冠幅、高度、保护级别以及生长位置等 7 个因子
6、(其中“树 种、胸径”在附录A 参数确定中未列出,仅用于基本价值计算)。 6 古树名木资产价值评估公式 6.1 单株古树名木价值 单棵古树名木的价值评估公式: U1=ABC(1+ t 1+ t2+ t3+ t4+ t5) . (1) 式中: U1 为单棵古树名木的价值,单位:元; A 为古树名木立木蓄积量,单位:m 3 ; B 为出材率,单位:; C 为同类树种的木材市场价格,单位:元/ m 3 ; 1 为古树名木的基本价值; t1 为树龄调整系数,以 100 年为一个级距,待评估对象的树龄在 100199 之间的则分值为 1,以此类推,大于 500 年的则分值为 5;名木取值 5; t2 为
7、树木冠幅的调整系数,以 5 为一个级距,待评估对象冠幅小于等于 5 的则分值为 1,5 至 10 的为 2,以此类推,大于20 则分值为 5; t3 为树木的高度调整系数,以 5 为一个级距,待评估对象高度低于等于 5 的则分值为 1,5 20 15 g 20 10 g 15 5 20 15 h 20 10 h 15 5 h 10 h 5 保护 等级 一级 二级 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中的树种,分为一 级、二级; 名木树种若不在保护名录中比照保护二级树种确定调整 系数。 生长 位置 一类 二类 三类 四类 五类 树木的生长位置不同,对于人类生态和社会贡献不同, 其价值也是不一样的,本标准
8、分为 5 类:按重要程度依 次为 1、2、3、4、5,其划分标准分别是生长在 5A 级 风景旅游区和城区为 1 类,生长在城市郊区、一般风景 区和城镇为 2 类,依次为寺庙古刹、乡村、深山老林分 别为 3-5 类。 DB34/T 35462019 5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举例 B.1 案例 香樟树,树龄 200 年,胸径 140 cm ,冠幅 12 m,树高 14 m,生长在市级城市公园。 B.2 树木基本价值 如下: a) 香樟古树的蓄积量折算。 利用伯克霍特“一元立木材积模型”: V=0.0001413d 2.4463 算得蓄积量: V=0.0001413d 2.4463
9、=25.1313 m 3 ; b) 香樟古树的蓄积量出材率取值 65; c) 香樟木材市场价取值 2600 元/m 3 ; d) 香樟古树基本价值。 U1 = 古树蓄积量(m 3 )出材率()木材价格(元/ m 3 ) =25.13130.652600=42471.90(元)。 B.3 调整系数 a) 树龄 200 年,调整系数 2; b) 冠幅 12 m,调整系数 2; c) 树高 14 m,调整系数 3; d) 生长在城区,调整系数为 5; e)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调整系数为 3。 调整系数总共为 15。 B.4 古树价值 将上述参数代入公式(1),得 U2 = 25.13130.6526
10、00(1+2+2+3+5+3)=679550.4(元)。 其中: 古树的基本价值 42471.90 元; 树龄中包含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等 84943.80 元; 冠幅和树高中包含的生态调节服务价值、观赏价值等 212359.50 元; 生长位置中包含的观赏价值、生态调节服务价值等 212359.50 元; 国家级保护包含的珍稀性价值等 127415.70 元。 DB34/T 35462019 6 按照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生态文化价值(包括旅游观赏、科研和历史文化)进一步分解,其中, 直接经济价值 42471.90元,占总价值的 6.25; 生态调节服务价值(根据美国的研究结果,生态价值是经济价值的 10 倍)424719.00 元,占 62.5; 旅游观赏、科研、生态文化服务价值 212359.50 元,占31.25。 将区域 i-j 棵古树名木价值累加,得到区域古树名木总价值。 DB34/T 35462019 7 参 考 文 献 1 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 2009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 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 2001 全国绿化委员会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