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479-2019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2209       资源大小:441.98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479-2019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4792019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fertigetion drip irrigation under mulch of potato cultivation in facility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479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

    2、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 肥料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阜阳师范大学、界首市农业技术推 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廖华俊、闫冲冲、马连军、王前前、邬刚、兰伟、汪涛、王家嘉、王峰、唐中 兴、王化银、章树、许志红、丁思年、苏艳斌、程子贵、杨月英。 DB34/T 34792019 1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中的系统配置、水肥要求、设施条件、播种 前准备、播种、田

    3、间管理和收获等。 本标准适用于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6 种薯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8133 马铃薯种薯 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GB/T 50485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GB/T 51057 种植塑料大棚工程技术规范 NY/T 238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623 灌溉施肥技术规范 NY/T 2624 水肥一体化技术规范 总则

    4、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膜下滴灌 Drip ir rigation under mulch 水流通过铺在地膜下的滴灌带或滴灌毛管并在灌溉系统控制下, 对作物根系发育区进行均匀、 定时、 定量的浸润式滴灌。 3.2 水肥一体化 Fertigat ion technology 水肥一体化以微灌系统为载体,根据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将适宜养分配比的水溶性肥料和灌溉水 按比例混合后,通过管道系统均匀、定时、定量地输入到作物根部土壤或基质,供给作物吸收的一种农 业工程技术。 DB34/T 34792019 2 3.3 马铃薯生育期 Potato gro wth period

    5、从出苗到植株自然枯死或块茎成熟的时间,分为 5 个阶段,即发芽期、幼苗期、块茎形成期、块 茎膨大期、成熟期。其中: a) 芽期指播种至幼苗出土阶段; b) 幼苗期指从出苗到第 8 叶或第 6 叶平展阶段, 植株开始现蕾,也称团棵; c) 块茎形成期指从团棵到主茎形成封顶叶,植株开始开花; d) 块茎膨大期指主茎生长完成并开始侧生茎叶生长,至落花和茎叶转衰; e) 成熟期指 50植株茎叶枯黄栽培技术。 4 技术原理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地膜覆盖、滴灌和水肥一体化管理相结合,将肥料按照适宜 的配比溶于水中,借助管道压力系统输送到田间,通过铺设于地膜下的滴灌管(带)进行灌溉和施肥, 适

    6、时适量地满足马铃薯对水分和养分的需要,实现设施马铃薯水肥的高效利用。 5 系统配置 系统的水力设计、设备选择、安装调试、工程验收等应符合 GB/T 50363、GB/T 50485 和 NY/T 2623 的要求。 6 水肥要求 6.1 可利用地表水(河流、水库等)、地下水作为水源,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灌溉水中泥沙 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应设置沉沙池并配备相应过滤设备进行处理。 6.2 选择溶解度高、溶解速度快、腐蚀性小、与灌溉水相互作用小的肥料。肥料搭配使用时应考虑相 容性,避免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或拮抗作用。肥料选择和搭配应符合 NY/T 2624 的要求。 7 设施条件 7.1

    7、栽培春早熟马铃薯的设施包括连栋大棚、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其中塑料大棚应符合 GB/T 51057 的规定。 7.2 多年用设施在整地前进行建造完毕;季节性简易设施,在马铃薯播种结束后进行搭建,便于整地、 起垄、播种操作。 8 播种前准备 8.1 种薯选择及处理 8.1.1 品种选择 选用早熟、优质丰产、抗病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马铃薯品种及脱毒生产种薯,种 薯质量应符合 GB 4406 和 GB 18133 的要求。 DB34/T 34792019 3 8.1.2 种薯处理 8.1.2.1 切块 种薯切块后直接播种的,在播种前 1 d3 d 进行切块;种薯切块后进行催芽处理的,在播

    8、种前 15 d20 d 进行切块。根据芽眼分布进行切块,每块种薯要有 12 个芽眼,薯块重 30 g 左右。切到病 薯及时剔除,同时用高锰酸钾溶液 1000 倍或 75的酒精将切具消毒灭菌。 8.1.2.2 药剂拌种 100 kg 种薯切块可用 30咯菌腈嘧菌酯噻虫嗪可分散 粉剂 67 g100 g 进行拌种或 8氟 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 30 mL70 mL 进行包衣。种薯拌种或包衣后播种或催芽。 8.1.2.3 催芽 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 3 层4 层,并保持环境 1520的温度和 7080的相 对湿度,7 d10 d 即可萌芽。芽萌发后,维持 1215和 7080的相对湿度 1

    9、5 d20 d。 人工播种:待芽长到 0.5 cm1.5 cm,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机械化播种:种薯切块、拌种处理后直接进行播种,如进行催芽芽长不得超过 0.5 cm。 8.2 整地施肥 8.2.1 选地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旱能浇、涝能排、土壤耕作层深厚、疏松的沙质壤土或壤土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 进行深耕晒垡,深度不小于 30 cm,整地要深浅一致,增加土壤疏松性与保墒能力。 8.2.2 施基肥 整地时,结合旋耕每 667m 2 均匀施入 280 kg320 kg 商品有机肥、1.2 kg 硫酸锌、1 kg 硼酸 和 50 kg60 kg 复合肥(15-10-23)。

    10、9 播种 9.1 播期 当土壤 10 cm 地温稳定在 78,最低气温不低于 5时为马铃薯的适宜播期,双膜覆盖设施 栽培播期在 12 月中下旬,三膜覆盖设施栽培播期在 12 月上中旬。 9.2 播种密度 采用高垄种植,单垄单行种植模式垄宽 65 cm,垄沟宽 25 cm,株距 15 cm;单垄双行种植模式垄 宽 80 cm,垄沟宽 30 cm,小行距 25 cm,株距 20 cm25 cm,667 m 2 播种 5000 株左右,用种量 150 kg 左右。 9.3 播种方法 9.3.1 人工播种 在旋耕好的耕地上,先进行种植垄和垄沟所在位置规划设计。利用田园管理机在预留的种植垄所在 位置先开

    11、马铃薯播种施肥沟,再在沟内施入种肥和摆放种薯。待整个田间种薯摆放完毕后,再用田园管 DB34/T 34792019 4 理机从预留的垄沟位置进行开沟对马铃薯播种沟进行覆土成垄。根据土质疏松情况,马铃薯播种深度在 10 cm12 cm。催过芽的马铃薯播种前,需要在播种沟内先浇底水,种薯摆放时芽向上。播种结束后, 进行滴灌带铺设、喷施封闭除草剂和地膜覆盖。 9.3.2 机械播种 采用一体化播种机种植时,先设置播种垄宽、深度和密度等参数,一次性完成开播种沟、施种肥、 下种、起垄、铺滴灌带、喷封闭除草剂、覆盖地膜等播种程序。 9.4 施种肥 结合人工或机械开播种沟,每 667m 2 施入 30 kg4

    12、0 kg 复合肥(15-10-23,硫酸钾型)作为种 肥。 10 田间管理 10.1 出苗 10.1.1 人工放苗 播种后 25 d 左右种薯陆续出苗,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口盖严。 10.1.2 自出苗 播种后,在马铃薯芽即将顶土时,采用上土机在膜上覆盖 3 cm5 cm 厚的碎土,马铃薯可自行顶 破地膜出苗。 10.2 查苗补种 苗出齐时,及时查田补苗,拔除病株,遇到缺棵时及时移栽同品种的预备薯苗。 10.3 培土 一般进行 12 次培土,采用机械或人工进行,第 1 次中耕培土时期为马铃薯幼苗长至 45 叶 时进行,培土厚度 35 cm;现蕾期或植株封垄前可再培土 35

    13、 cm。 10.4 温度管理 10.4.1 发芽期 10 cm 深地温以 1215为宜,多年用栽培设施在马铃薯播种前 7 d 至出苗前处于密闭状态, 以提高地温,促进马铃薯早出苗。 10.4.2 幼苗期 棚内温度以 1622为宜,达到 25以上容易造成马铃薯植株徒长,超过 35或低于 7, 茎叶生长停止。根据棚内温度变化,及时进行保温或通风管理。 10.4.3 块茎形成期 最适温度为 20左右,低温块茎形成较早,如在 15出苗后 7 d 形成,25出苗后 21 d 形成。 10.4.4 块茎膨大期 DB34/T 34792019 5 适宜地温为 1719,超过 20时块茎膨大速度减缓,30左右

    14、时块茎完全停止生长;适宜气 温为白天 25左右,夜间 1520。当温度超过适宜温度时,要进行适当通风,随外界气温升高而 逐步加大通风量。三膜覆盖栽培马铃薯二道棚膜在白天收起,夜晚覆盖。当外界最低气温稳定在 5以 上时可撤去二道棚膜,当外界温度稳定在 15以上时,可昼夜通风或撤掉全部棚膜。 10.5 水肥一体化管理 10.5.1 发芽期 马铃薯播种后至出苗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5565。土壤含水量低于 55时,灌水为 8 m /66712 m/667,土壤湿润深度控制在 15 cm17 cm 以内。 10.5.2 幼苗期 出苗后 20 d25 d,匍匐茎开始发生,土壤相对湿度保持以 6570为宜。

    15、此生育期结合灌水, 每 667m 2 追水溶性肥料(30-10-10+TE)4 kg6 kg,用灌溉水稀释 200 倍后使用,每次 667m 2 用水量 为 10 m 3 。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为 8 m/667m 2 12 m/667m 2 ,使土壤湿润深度 为 30 cm。 10.5.3 块茎形成期 一般历时 20 d, 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75左右, 每 667m 2 追水溶性肥料 (16-6-30+TE) 9 kg 11 kg。根据土壤墒情和苗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为 12 m/667m 2 15 m/667m 2 ,使土壤湿润深度为 40 cm。 10.5.4

    16、块茎膨大期 要求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 7580,根据土壤墒情和苗 势适时灌水,每次灌水量为 15 m/667 20 m/667,使土壤湿润深度为 40 cm。每 6 67 追水溶性肥料(16-6-30+TE)911 kg。 马铃薯收获前 7 天停止灌溉。 10.6 病虫害防治 10.6.1 防治技术 按照 NY/T 2383 的规定执行。 10.6.2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有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播种期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等杀虫剂与适量土壤、细沙拌匀沟施或拌入底肥中,或 用 8呋虫胺悬浮剂 400 g500 g 对 100 kg 切块种薯进行包衣防治; 生长期每 667m 2 用 40氯

    17、虫噻虫胺悬浮剂 15 ml20 ml 兑水沟施防治。 10.6.3 主要病害 如下: 黑胫病、青枯病可用 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 37 g47 g/667m 2 ,或 20噻菌铜悬浮剂 100 ml120 mL 灌根或喷雾防治; 晚疫病在发病初期可选用 56精甲丙森锌可湿性粉剂 35 g50 g/667m 2 或 39精甲嘧 菌酯悬浮剂 13 ml17.5 ml/667m 2 进行叶片喷雾防治。 DB34/T 34792019 6 11 收获 11.1 收获时期 当马铃薯植株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是最佳收获时期。三膜覆盖马铃薯 4 月中旬前后采收上市,双膜覆盖马铃薯 4 月中旬至 5 月初采收上市。 11.2 收获方法 采用机械收获或人工挖掘收获,块茎翻出后要及时捡拾。采收时块茎用马铃薯秧遮阴,避免薯块曝 晒,避免机械损伤。边采收边进行分等分级,剔除病薯,分别包装运输上市或贮藏。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479-2019 设施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inwarn12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