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07.060 A 4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5022019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播撒装置站点建设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weather modification ground-base seeding generator station construc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9 - 12 - 25 发布 2020 - 01 - 25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5022019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和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人
2、工影响天气办公室、陕西省中天火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新余国科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建邦、冯晶晶、王琳佳、吴林林、朱明佳、吴汪毅、袁敏、易安萍。 DB34/T 35022019 1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播撒装置站点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地面播撒装置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的作业站点的选址及建设。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地面播撒装置实施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的作业站点的新建或改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31
3、162 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QX/T 151-201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QX/T 151-2012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面播撒装置 ground-b ase seeding generator 亦称地面焰炉,为一种人工影响天气催化设备,可实现焰条的遥控点火和自动播撒。 3.2 地面焰条 ground-b ase flare 携带催化剂的条状载体,可预置于地面播撒装置中。 4 选址要求 站点选址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应避开地质不稳定区域和山洪、泥石流等易发区; 应根据站点上空云系的活动规律和特征,选在降水云系出现频率高的区域(源地)或
4、路径上; 应有形成抬升气流的地理环境,宜选择山体迎风坡 2/3 地势高度位置; 下方应有开阔的山谷、河谷或平川; 应有充足的光照; 应具备稳定的无线通信信号; 应具备与公共道路便利连接的条件。 5 建设要求 DB34/T 35022019 2 5.1 基本要求 站点建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场地应平整,地面播撒装置和太阳能供电系统地基应为钢筋混泥土结构; 占地面积应不小于 4 m6 m(建设要求示意图参见附录 A); 应建高度为 1.8 m 至 2 m 的防护围栏; 地面播撒装置与围栏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1 m,与太阳能供电系统及立杆水平距离应不小于 3 m; 围栏周边范围 10 m 内应除去树木、
5、草丛等易燃物; 应安装视频监控系统,保证作业站点监控无死角; 应建符合 GB/T 31162 要求的防雷装置; 防火、防雷、防燃等警示标志。 5.2 标牌 站点应设置标牌(标牌样式参见附录B),内容包括: 作业站点名称和编码、建设时间、经纬度及海拔高度; 应急处理责任单位,联系方式。 DB34/T 35022019 3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作业播撒装置站点的建设示意图 作业播撒装置站点的建设示意图见图A.1。 图A.1 作业播撒装置站点的建设示意图 DB34/T 35022019 4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作业站点标牌样式 作业站点标牌样式见图B.1。 图B.1
6、作业站点标牌样式 注: 作业站点编码 9 位制编码:1、2 位为省级代码、3、4 位为地市级代码,5、6 位为区县级代码,7、8、9 位 为站点编码(以县为单位,对辖区内站点信息顺序编码,编码范围在 000-999 之间)。 作业站点名称:XXX 经度:XXX XX XX 纬度:XX XX XX 海拔高度:XX 米 作业站点编码:XXXXXXXXX 建设时间:XXXX 年 XX 月 XX 日 责任单位:XXX 联系方式:区号+电话号码 DB34/T 35022019 5 参 考 文 献 1 GB/T 31162-2014 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 2 QX/T 151-2012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术语 3 QX/T 329-2016 人工影响天气地面作业站建设规范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