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1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252018 代替 DB34/T 325-2003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forecast and control of Empoasca vitis(Goth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25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325-2003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 技术。与 DB
2、34/T 32 5-2003 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删除了第 3 章“术语和定义”; 将主要条款“4 测报调查”和“5 防治”调整为“3 测报调查”、 “4 预测预报”和“5 防治”; “测报调查”中修改了部分调查方法和调查技术参数; 删除了原“4.2 新稍被害率及被害程度调查”; “4 预测预报”增加了“发生程度预测”; 条款“5 防治”中删除了“防治宗旨”,修改了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并在附录 A 中列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3、茶叶研究所、黄山市农技推广中心、宣城市种植业局、安庆市 种植业局、金寨县农技推广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家侠、孙钦玉、叶涛、葛超美、丁勇、鲍周明、杨学武、马克双、吴玉玲、 夏先江、张冉。 DB34/T 3252018 1 茶小绿叶蝉测报调查和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小绿叶蝉的测报调查、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茶区茶小绿叶蝉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
4、用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3 测报调查 3.1 虫口密度调查 3.1.1 振落法 3.1.1.1 调查时间 于 11 月和次年 2 月各调查一次越冬虫口基数。 3 月下旬至 10 月底每 7 天开展 1 次系统调查。 3.1.1.2 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 3 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小于 667m 2 。采用五点取样,每样 点拍3盆。在调查点处用内径 33 cm 的塑料盆一只,平接于茶丛下方,用木棍拍打 茶丛 4 下,拍打轻 重应一致,立即清点落于盆内的叶蝉成虫、若虫和蜘蛛等天敌数量,分别记录于表1 和表2,并按公
5、式 计算茶蓬面积为 667 m 2 的虫量: . (1) 式中: D1 茶蓬面积为 667 m 2 的虫量(头); c 盆口面积(cm 2 ); x 实际调查的平均每盆次虫量(头)。 DB34/T 3252018 2 表1 茶小绿叶蝉田间虫量调查记录表(振落法)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茶园 类型 样点 虫数 虫口密度 备注 成虫数 若虫数 合计 头/点 每 667m 2 虫头数 表2 茶园天敌调查记录表(振落法)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茶园 类型 样点 茶园蜘蛛 其他天敌 备注 头/点 总数 瓢虫 草蛉 其他 头/点 数量 头/点 数量 头/点 数量 3.1.2
6、 检叶法 3.1.2.1 调查时间 于 3 月下旬至 10 月底,每 7 天开展 1 次系统调查。 3.1.2.2 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 3 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小于 667m 2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 点调查叶片为 100 片。晴天于清晨露水未干时进行,阴天全天都可进行。即在调查点上,随机查看顶 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的叶面叶背上成虫数和若虫数,记录于表3。 按公式(2)计算平均百叶虫头数。 . (2) 式中: D2 平均百叶虫数; c 调查总虫口数; n1 调查总叶片数。 表3 茶小绿叶蝉茶季虫口密度调查记录表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调查 日期 茶园 类型 样点
7、 每样点 百叶 虫数 备注 捡叶数 若虫数 成虫数 合计 3.2 卵粒密度及孵化调查 DB34/T 3252018 3 3.2.1 调查时间 3 月下旬至 10 月底。 3.2.2 调查方法 根据当地茶园类型,选择有代表性茶园 3 块,每块茶园面积不小于 667m 2 ,按照五点取样法随机 剪取茶树嫩梢 60 枝70 枝,从中抽取 5 枝10 枝用于水培,逐日检查孵化情况,了解孵化高峰期; 从中剥查 5 枝10 枝嫩梢,统计皮层里的卵粒数于表4,计算平均百梢卵粒数。 表4 茶小绿叶蝉卵孵化进度调查记录表 地点: 年度: 调查人: 调查日期 茶园类型 当日卵孵数 累计卵孵数 备注 3.3 虫口普
8、查 根据虫口密度调查结果,于虫口始盛期 3 天后进行。选择不同类型茶园不少于 5 块,每块面积不 小于 667m 2 ,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每样点调查叶片不少于 100 片。调查方法同 3.1.2,按照公式(2) 计算平均百叶虫数。 4 预测预报 4.1 发生趋势预测 4.1.1 单峰型 形成虫口高峰单峰型年份的 1 月和 2 月气温条件是: 1 月和 2 月份连续两旬平均气温在 0以 下,或有一个月的月均温低于 0,而且日均温在 0以下的天数连续维持 10 天以上。 4.1.2 双峰型 形成虫口高峰双峰型年份的 1 月和 2 月气温条件是:温度高于单峰型指标。 4.2 发生期预测 4.2.1
9、第一虫口高峰始期预测式 见公式(3)。 y = 14.043 - 0.258x1 - 0.006(x2 - 200) . (3) 式中: y 第一虫口高峰始期代号; x1 1 月和 2 月份旬均温总和,单位为摄氏度; x2 3 月和 4 月份总降雨量,单位为立方毫米。 注: 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即平均百叶虫数达 5 头的出现旬,代号 1 为 5 月上旬,代号 2 为 5 月中旬,以此类 推。 4.2.2 第一虫口高峰下降期预测方法 DB34/T 3252018 4 第一虫口高峰始期后,旬均温首次超过 26的日期,加上 10 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一虫口高峰下 降期。 4.2.3 第二虫口高峰始期预测
10、方法 发生趋势预测虫口高峰呈双峰型年份,在第一虫口高峰后 ,旬均温超过 26以后再逐渐下降,至 旬均温首次低于 26的日期,加上 20 天,所得日期即为第二虫口高峰始期。 4.3 发生程度预测 共分为 3 个等级,详见表5。 表5 茶小绿叶蝉发生等级划分 序号 百叶虫口数 (单位:头/百叶) 发生等级 发生程度 1 x12 1 级 轻发生 2 24x12 2 级 中等发生 3 X24 3 级 重发生 注: x 代表百叶虫口数。 5 防治 5.1 防治指标 第一峰到来前平均百叶虫口数超过 6 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15 头; 第二峰到来前平均百叶虫量超过 12 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27 头,生
11、产中,应根据当地当时 茶园天敌种类和数量进行适当调整。 5.2 防治方法 5.2.1 农业防治 5.2.1.1 引种抗病虫品种。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5.2.1.2 定向定量施肥,均衡茶树营养供给,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恶化害虫滋生环境。 5.2.1.3 及时分批勤采,适时修剪,携带走枝叶上的虫卵和成、若虫。 5.2.1.4 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增强茶树抗性。 5.2.1.5 清园和封园,茶季采摘末期,利用茶园停采时期,将茶园残损枝叶清除并集中销毁,降低虫 口基数。 5.2.2 物理防治 5.2.2.1 灯光诱杀 利用昆虫的趋光性,采用太阳能频振杀虫灯或
12、窄波 LED 杀虫灯进行诱杀。 平地缓坡茶园 1 hm 2 1.5 hm 2 安装 1 盏,山地茶园同一视线范围内安装 1 盏,连片实用为宜, 灯高应置于茶树蓬面 20 cm40 cm。 5.2.2.2 色板诱杀 DB34/T 3252018 5 每 667m 2 用黄板 25 张30 张,诱杀成虫。 5.2.3 生物防治 5.2.3.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蜘蛛、瓢虫、寄生蜂、猎蝽、草蛉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 敌的伤害。幼龄茶园可通过间作绿肥、茶园行间铺草。 5.2.3.2 宜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农药白僵菌和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所使用生物源农药应通过农业 部登记许可。 5.2.4 化
13、学防治 5.2.4.1 防治适期 第一个高峰期到来前每百叶虫头数超过 6 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 15 头,且若虫占总虫头数的 80以上为防治适期。 5.2.4.2 施药方法 所用农药应取得农业部登记且登记作物包括茶叶,严格按照防治指标和防治适期施药,并应符合 GB/T 8321、NY /T 1276 和 NY/T 5018 的要求。 采用低容量蓬面喷雾时,宜在晴天 9 h 以前及 16 h 以后喷药,阴天全天均可,具体方法参见附 录A。 DB34/T 325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表A.1 茶园防治茶小绿叶蝉可使用的农药品种及其安全标准 农药品种 使用剂量 g(ml)/667m 2 稀释倍数 安全间隔期 d 施药方法 2.5 联苯菊酯乳油 12.525 3 0006 000 6 喷雾 10 氯氰菊酯乳油 12.520 4 0006 000 5 喷雾 24 溴虫腈悬浮剂 2530 1 5001 800 7 喷雾 2.5 三氯氟氰菊酯乳油 12.520 4 0006 000 5 喷雾 15 茚虫威乳油 1218 2 5003 000 1014 喷雾 45晶体石硫合剂 300500 150200 封园防治:采摘期 不宜使用 喷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