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2962018 小麦控水栽培减排后茬水稻甲烷 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winter wheat water control cultivation for reducing greenhouse gas in rice fields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2019 - 01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3296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农业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
2、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巢湖市农业环境保护站、安徽农业生态环境总站、中国科学院院 南京土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书运、马友华、徐宏军、王凤文、黄文星、颜晓元、程志庆。 DB34/T 32962018 1 小麦控水栽培减排后茬水稻甲烷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环巢湖地区地下水位偏高的低地圩区为了减少后茬水稻田的甲烷排放而进行 冬小麦控水栽培的指标、播前准备、整地、开沟、播种、肥料使用与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环巢湖地区地下水位偏高的低地圩区冬小麦-单季稻轮作模式中后茬水稻田的 甲烷减排指标。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
3、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T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指标 3.1 产量指标 小麦产量 350 kg/667m 2 ,水稻产量 600 kg/667m 2 。 3.2 稻田甲烷减排指标 按照本规程在小麦生产季节进行控水栽培管理的稻麦轮作农田,在后茬的水稻生产中,甲烷排放量 比常规栽培管理减少 50以上。 4 播
4、前准备 4.1 前茬水稻秸秆还田 水稻秸秆粉碎成长 3 cm5 cm 段,均匀铺于田面,切忌秸秆成堆。 4.2 品种选择 4.2.1 根据环巢湖地区农业气候特性,选用春性品种小麦。 4.2.2 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 4.3 药剂拌种 DB34/T 32962018 2 4.3.1 每 50 kg 麦种用 2戊唑醇湿拌剂 50 g,或 50甲柳酮乳油 40 g 等,加水 3 kg 搅匀,边 喷边拌,拌后堆闷 34 小时,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 4.3.2 拌种不得加大药剂用量,防止产生药害。 4.3.3 农药使用要符合 NY/T 1276、GB/ T 8321.1 的规定。
5、 5 整地 5.1 前茬水稻收获后土地旋耕 2 遍,确保犁匀、耙平。 5.2 每 3 年5 年进行一次深耕,深度 20 cm 以上。 6 开沟 6.1 田外大沟 田外大沟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人工清理,使其深度达到 60 cm80 cm,确保田间排水通畅,排得出、 降得下,雨止田干。 6.2 田内 “三沟 ” 田内 “三沟 ”在播种之后开沟。 畦沟:小麦畦宽 2.5 m3 m,畦两侧开挖畦沟,深度为 20 cm30 cm。地块较窄的田地畦宽 最宽可放宽至 4 m。 田边沟:畦两端距离田埂 2 m3 m 处开挖田边沟,深度 35 cm45 cm。 腰沟:畦长度不超过 50 m 则不必开挖腰沟;超过 5
6、0 m 则需要考虑开挖腰沟。相邻腰沟或腰 沟与田边沟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 50 m,最大距离不得超过 100 m。腰沟深度 30 cm40 cm。 田边沟、腰沟与田外大沟配套相通。 通过田内 “三沟 ”与田外大沟的配合作用,降低耕层土壤含水量。 7 播种 7.1 播种期 在环巢湖地区,10 月下旬到 11 月上旬为冬小麦适宜播种期。 7.2 播种量 在适播期内,播种量为 10.0 kg12.5 kg/667m 2 。 播期推迟,播种量适当增加,每推迟 3 天,每 667m 2 播种量增加 0.5 kg。 播期提前,播种量适当减少,每提前 3 天,每 667m 2 播种量减少 0.5 kg。 7.
7、3 播种方式与播种质量 机械条播:用稻麦条播机进行精量条播,行距 20 cm23 cm,播种深度 3 cm5 cm。播种均匀。 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 旋耕地块在播种后应适当镇压。 8 肥料使用与管理 DB34/T 32962018 3 8.1 N、P 2O5、K 2O 的施用量分别为 14 kg/667m 2 、4.8 kg/667m 2 、6.5 kg/667m 2 ,复合肥 N:P 2O5:K 2O 比例为 18:12:15;氮肥的施用采用基肥 55 返青肥 20 + 拔节孕穗肥 25的施用方式;磷钾 肥作基肥一次性施,钾肥的 70用作基施,30用作拔节抽穗期追肥
8、。 8.2 施用的化肥质量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 9 田间管理 9.1 前期管理 9.1.1 管理目标 播种至返青期,管理目标要达到全苗、匀苗、壮苗,争取早发、多分蘖。 9.1.2 壮苗标准 主茎 5 叶 1 心到 6 叶 1 心,单株 23 个分蘖,次生根 46 条,总分蘖数 50 万60 万 /667m 2 。 9.1.3 管理措施 9.1.3.1 查苗、补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密补稀。 9.1.3.2 控制旺苗 播种偏早、播种量过大,有旺长迹象的田块, 冬前可进行深中耕:在小麦行间深锄 5 cm7 cm, 切断部分根系,控制麦苗旺长。 9.2 中后期管理 9.2.1 管理
9、目标 起身拔节至成熟期,管理目标是争取多成穗,穗大粒多,籽粒饱满。 9.2.2 管理措施 9.2.2.1 化学调控 有旺长趋势的田块,在小麦起身期用壮丰安 30 ml40 ml/667m 2 或助壮素水剂 15 ml20 ml/667m 2 或缩节胺粉剂 3.5 g5 g/667m 2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兑水 40 kg50 kg 喷施。 9.2.2.2 叶面肥 在开花至灌浆期,叶面喷施 23尿素 + 0.51.0磷酸二氢钾,喷施量 50 kg60 kg/667m 2 。 9.3 病虫草害防治 9.3.1 防治原则 按照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的原则,实施 “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
10、学防治 ”相结合。 DB34/T 32962018 4 9.3.2 病虫害 9.3.2.1 纹枯病:在起身到拔节期,田块发病植株达到 15时,用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 20 g 30 g/667m 2 或 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00 g/667m 2 或 5井冈霉素 400 g500 g/667m 2 ,兑水 50 kg 喷施,隔 7 d10 d 再喷一次,连续喷 2 次3 次。 9.3.2.2 白粉病:春季病叶率达到 20时,用 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乳油 60 g70 g/667m 2 或 20三唑酮乳油 100 g/667m 2 ,兑水 50 kg 喷施。 9.3.2.3 赤霉
11、病:每 667m 2 用 50氰烯菌酯 100 ml 兑水 50 kg 或 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 1500 倍 液均匀喷施于小麦穗部,隔 7 d10 d 再喷一次。 9.3.2.4 蚜虫:每 667m 2 用吡虫啉(有效成分 4 g)或啶虫脒(有效成分 2 g)兑水喷雾防治。 9.3.2.5 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1276、GB/ T 8321.1 的规定。 9.3.3 草害 9.3.3.1 越冬前,当田间杂草密度达到 40 株/m 2 以上时,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用 6.9精恶唑 禾草灵水乳剂 40 ml60 ml/667m 2 ,或 15炔草酸 30 g/667m 2 ,兑水 40
12、 kg 均匀喷雾。 9.3.3.2 禾本科、阔叶杂草混生地块,用 7.5啶磺草胺水分散剂 12. 5 g/667m 2 ,或 20氯氟吡氧 乙酸乳油 50 ml/667m 2 加 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 40 ml60 ml/667m 2 ,兑水 40 kg 均匀喷雾。 9.3.3.3 返青期杂草发生较重的田块,用 6.9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 50 ml70 ml/667m 2 ,或 10 精恶唑禾草灵乳油 30 ml40 ml/667m 2 + 20使它隆 60 ml80 ml/667m 2 ,兑水 40 kg 均匀喷雾。 9.3.3.4 农药使用应符合 NY/T 1276、GB/ T 83
13、21.1 的规定。 9.4 防倒与防冻 9.4.1 防倒 9.4.1.1 建立合适群体,群体较大的田块可于拔节初期(2 月底或 3 月初)用矮苗壮 60 g/667m 2 或 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 50 g70 g/667m 2 进行叶面喷雾,均匀喷雾。 9.4.1.2 防倒措施在使用拔节初期一次即可,不可多次使用。 9.4.2 冻害 9.4.2.1 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每 667m 2 用种量用矮苗壮 10 g15 g 兑水 1.5 kg 拌种等措施防止 冻害发生。 9.4.2.2 发生冻害后,根据冻害发生的严重度增施恢复肥。 9.4.2.3 小麦拔节前受冻,一般不施用恢复肥,但拔节后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施恢复肥,减轻冻害损失。 9.4.2.4 恢复肥追施数量应根据小麦冻害严重度确定,一般施用尿素 8 kg10 kg/667m 2 。 9.5 灌排 9.5.1 灌水 9.5.1.1 低地圩区地下水位偏高,一般不需要灌溉。 9.5.1.2 在拔节后,如果出现持续干旱,也应及时灌溉。 9.5.2 排水、控水 冬春注意清沟理墒,保持沟系畅通,并用清沟土做好壅根培土和镇压工作,达到排水顺畅、雨止田 干,确保“三沟”无积水,达到耕层土壤控干目标。 DB34/T 32962018 5 10 收获 小麦完熟初期联合收获,秸秆粉碎抛洒还田。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