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085-2018 浓香大曲检测操作规程.pdf

    • 资源ID:1481872       资源大小:656.80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085-2018 浓香大曲检测操作规程.pdf

    1、ICS 67.040 X 00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852018 浓香大曲检测操作规程 Discipline for the detect of Luzhou - flavor Daqu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4 - 16 发布 2018 - 05 - 16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085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白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文王酿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国科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安徽瑞思威尔科技有 限公司、国家农副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

    2、中心、天津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崔磊、邵栋梁、张居舟、董思文、蒋超、芮友涛、杨恩贺、肖冬光、郭学武、 席鲜会、马珂珂、吴再节、冯志成、崔战友、李清晨、常强、高亚利、杨昆鹏。 DB34/T 30852018 1 浓香大曲检测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浓香大曲的术语和定义、试剂与仪器、抽样、感官、制样与理化分析操作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浓香大曲产品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01 化学试剂 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 GB

    3、/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QB/T 4257 酿酒大曲通用分析方法 QB/T 4259 浓香大曲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发酵力单位 liquerying power unit 在 30,1 g 曲利用可发酵糖产生二氧化碳的克数,符号为 U,以(g/g)表示。 3.2 蛋白酶活力单位 protease a ctivity unit 1 g 干曲,在 40,一定 pH 条件下,1 min 水解酪蛋白生成酪氨酸的微克数为 1 个酶活力单位 (U),以微克每克分钟(ug/gmin)表示。 4 抽样 4.1 抽样方式 以裸露在外的五个点随机抽取。 4.

    4、2 抽样数量 抽样数量参照标准 QB/T 4259 浓香大曲中规定执行。 5 感官检验 DB34/T 30852018 2 5.1 外观 在适宜光线(非直射阳光)下,从大曲 6 个面立体观察曲坯表面菌丝的颜色、挂衣、裂缝及光洁度 等外表特征,并进行记录。 5.2 断面 将曲块断开,观察界面上菌丝形态、颜色、菌斑、泡气等情况,以及有无青霉、黄曲霉和窝水情况 等并进行特征记录。 5.3 曲皮厚 对曲块表层未发酵的生淀粉及菌丝不密集部分的厚度(并非水圈以外的部分)进行观测和记录。 5.4 曲香 嗅闻大曲断面散发出来的香气,分辨是否纯正、有无复合曲香,检查有无氨味、霉味等异杂味等, 并进行记录。 6

    5、试剂与仪器 6.1 实验用水 本标准中所用水,在未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符合 GB/T 6682 中三级及以上要求。 6.2 试剂 本标准中所用试剂,在未注明特殊要求时,均指分析纯(AR)。 6.3 分析天平 感量为 0.0001 g。 6.4 电热干燥箱 精度 2。 6.5 电炉 1000-2000 瓦可调电炉 6.6 分光光度计 756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6.7 水浴锅 精度 2 7 理化分析 7.1 制样 DB34/T 30852018 3 将抽取的大曲样品用粉碎机粉碎,过 40 目塞后充分搅拌均匀,置于干燥处备用。 7.2 水分 7.2.1 恒重法 参照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6、。 7.2.2 定时恒温烘干法 称取粉碎均匀的大曲试样置于 1302下烘干 40 分钟,根据烘干前后质量之差,计算出所失去 的质量分数,即为水分含量。 取洁净称量瓶置于 1352电热干燥箱中,瓶盖斜支于瓶 边,加热 30 分钟,取出盖好,置干燥 器内冷却 20 min ,称量。用烘干的称量瓶称取大曲试样 4 g5 g ,精确至 0.0001 g,置于 1352 电热干燥箱中,然后将烘箱温度调至 130烘 40 分钟(烘干时打开瓶盖,侧立于该瓶边)。取出,迅速 移入干燥器内(盖上瓶盖)冷却 20 min,称量。 7.2.3 结果计算 水分含量测定见公式(1)。 %100)()( 121 1 mm

    7、mmX . (1) 式中: X1 试样的水分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m1 烘干前,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2 烘干后,称量瓶加试样的质量,单位为克(g); m 恒重称量瓶的质量,单位为克(g)。 注: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7.2.4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5。 7.2.5 注意事项 水分应在专用电热干燥箱中烘干,不宜采用电热丝或电热灯进行烘干,以免影响实验准确度。 7.3 酸度 7.3.1 方法摘要 采用酸碱中和,酚酞在碱性环境下显红色,测定大曲试样的酸度。 7.3.2 试剂与仪器 0.1 mol/

    8、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按 GB/T 601 配制与标定; 酸度计:精度 0.02; 烧杯:500 ml、100 ml; 碱式滴定管:10 ml。 7.3.3 分析步骤 DB34/T 30852018 4 7.3.3.1 样液的制备 称取以绝干计大曲试样 10 g,精确至 0.01 g,放入 500 mL 烧杯中,加无二氧化碳水 200 mL, 用玻璃棒搅拌 0.5 min, 浸泡 30 min(每隔 5 min 搅拌一次)后,用滤布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7.3.3.2 电位滴定法 参照 QB/T 4257-201 2 中 5.3 的规定执行。 7.3.3.3 指示剂法 吸取样液 2.0 mL

    9、 于 250 mL 三角烧瓶中,加无二氧化碳水 50 mL,摇匀,以酚酞为指示剂,用 0.1 mol/L 氢氧化钠滴定至终点。 记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 V 1,以水作空白,同样操作进行空白试验,记录消耗氢氧化钠 标准溶液的体积 v 0。 7.3.3.4 结果计算 酸度测定见公式(2)。 %100 2 200)(c 01 vv X . (2) 式中: X 试样的酸度(以绝干计)即每 10 克曲消耗 0.1 mol/L 氢氧化钠毫摩尔数,单位毫摩尔每 10 克(mmol/10g),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 滴定试样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

    10、位为毫升(mL); v0 空白试验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0 取样液进行滴定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 取样液进行滴定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注: 计算结果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7.3.4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5。 7.4 淀粉含量 7.4.1 方法摘要 淀粉分子在盐酸作用下,被水解生成还原糖。 利用斐林溶液与还原糖共沸,生成氧化亚铜沉淀,用次甲基蓝作指示剂,以水解后的样液滴定费林 溶液,达到终点时,稍微过量的还原糖使次甲基蓝的蓝色消失,以示终点。根据生成的还原糖量折算出 淀粉含量。 7.4.

    11、2 方法一 按照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7.4.3 方法二 DB34/T 30852018 5 7.4.3.1 试剂与仪器 如下: a) 盐酸溶液:量取 200 mL 盐酸,与 800 mL 水混合。 b) 氢氧化钠溶液:称取 200 g 氢氧化钠,加适量水溶解,待冷却后定容至 1000 mL。 c) 1 g/L 葡萄糖标准溶液:准确称取预先在 1051烘干的 无水葡萄糖 1 g (准确 0.0002 g), 溶解于水,加 5 mL 浓盐酸,用水定容至 1 L。 d) 碘液 1) 原碘液:称取碘 11 g、碘化钾 22 g,用少量水研磨溶解,用水定容至 500 mL,贮于棕色 瓶中

    12、。 2) 稀碘液:吸取 2 mL 原碘液,加碘化钾 20 g,用水定容至 500 mL,贮于棕色瓶中。 e) 斐林溶液 1) 配制 甲液:称取 15 g 硫酸铜(CuSO 45H2O)、0.05 g 亚甲基蓝,溶解于水并稀释至 1 L。 乙液:称取 50 g 酒石酸钾钠、54 g 氢氧化钠、4 g亚铁氰化钾,溶于水并稀释至 1 L。 2) 标定 预备试验:吸取斐林甲、乙液各 5 mL 于150 mL锥形瓶中,加 10 mL 水,摇匀,在电炉上 加热至沸腾,在沸腾状态下用制备好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当溶液的蓝色将消失,部分 溶液变黄时,判定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 正式试验:吸取斐

    13、林甲、乙液各 5 mL 于150 mL锥形瓶中,加 10 mL 水和比预备试验少 l 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摇匀,在电炉上加热至沸腾,在沸腾状态下于 1 min 内以 2 s 一 滴的速度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积 V 0。 f) 酸碱滴定管:量程 50 mL,精确度 0.01 mL。 7.4.3.2 试样溶液的制备 曲粉原滤液:称取曲粉 2 g,精确至 0.001 g,放 2 50 mL 锥形瓶中,加入 100 mL 盐酸溶液,装 上回流冷凝管,加热煮沸 2 h,取下立即冷却,用稀碘液检查水解是否完全,若未完全水解,则延长反 应时问直至完全水解,完全水解后,用

    14、氢氧化钠溶液中和至微酸性,将全部滤液和残渣用水过滤并定容 至 1000 mL。 7.4.3.3 滴定 如下: a) 预备试验:吸取斐林甲、乙液各 5 mL 于 150 mL 锥形瓶中,摇匀,加 10 mL 水,用滴定管加 入样液 5 mL,摇匀后,置于电炉上加热至沸腾 ,用葡萄糖滴定直至溶液出现黄色为终点,记 录消耗试样溶液的体积。 b) 正式试验:吸取费林甲、乙液各 5.0 mL于 150 mL 锥形瓶中,摇匀,加 10 mL 水以及 5 ml 样 液,再用滴定管加入比预备试验少 l mL 的葡萄糖,摇匀,在沸腾状态下于 1 min 内以 2 s 一滴的速度继续用葡萄糖滴定,直至黄色出现为终

    15、点,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 V。 7.4.3.4 结果计算 淀粉含量 测定见公式(3)。 DB34/T 30852018 6 100.90 m 1 1000 5 1 cV-V0 X . (3) 式中: X 试样的淀粉含量,单位为克每百克(g/100g) V0 标定斐林液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 加试样正式滴定时斐林液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 葡萄糖标准溶液浓度,单位为克每毫升(g/mL); 5 滴定时加入稀释试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00 稀释试样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9 还原糖换算成淀粉的系数; m 大曲质量,单位为克(

    16、g)。 7.4.3.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7.4.3.6 注意事项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盐酸溶液时,溶液 pH 尽量维持在 7.0 左右。 实验要有平行组,以保障结果准确性。 7.5 液化力 按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7.6 发酵力测定 7.6.1 方法摘要 大曲是糖化发酵剂。 其中的酵母能使酒醅中还原糖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使用在一定条件下制备的糖化液 为培养基,测定发酵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的量,来衡量大曲的发酵力。 7.6.2 方法一 按照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7.6.3 方法二 7.6.3

    17、.1 试剂与仪器 如下: 发酵瓶:250 mL 三角瓶,带发酵栓; 培养箱:精度 1; 2.5 moL/L 硫酸溶液:取 28 mL 浓硫酸,边搅拌边缓慢加入 100 mL 水中,最后用水稀释至 200 mL。 7.6.3.2 糖化液的制备 DB34/T 30852018 7 称取高粱 200 g,加水 1000 mL,混匀加液化酶(5 u/g 原料),90水浴锅中水浴 1 h,再在灭 菌锅中 121 15 min 蒸煮,取出后冷却至 60,加糖化 酶(50 u/g 原料),糖化 34 h,用稀碘 液试之不显蓝色,过滤后加水至糖度为 7 B。 将上述糖化液分别取 150 mL 于 250 mL

    18、 发酵瓶中,塞上棉塞并包上牛皮纸,记录液面高度。同时 用牛皮纸包好发酵栓,一起放入灭菌锅中灭菌 15 min。 7.6.3.3 发酵力的测定 灭菌后的糖液冷却到 28左右,在无菌条件下 ,加入曲粉 1 g,空白实验不加入曲粉。发酵栓中 加入 10 mL 2.5 moL /L 硫酸溶液,用凡士林密封发酵瓶,擦干瓶外壁 ,在感量为 0.0001 的分析天平 上称重,然后放入 30保温箱中发酵。期间每隔 24 h 取出摇晃排出气体,称重,直至发酵瓶恒重发 酵结束。 发酵力为每 1 克曲发酵完全后产生二氧化碳的克数(gco 2/g 曲)。 7.6.3.4 结果计算 液化力测定见公式(4)。 发酵力 4

    19、-32-1 mm-mmX . (4) 式中: X 发酵力,单位为克每克(g/g); m2 试验组发酵前发酵瓶总质量,单位为克(g); m1 试验组发酵后发酵瓶总质量,单位为克(g); m4 空白组发酵前发酵瓶总质量,单位为克(g); m3 空白组发酵后发酵瓶总质量,单位为克(g)。 7.6.3.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7.6.3.6 注意事项 如下: a) 糖化液浓度要严格控制为 7 B; b) 发酵温度、时间要准确; c) 准备实验的环境温度与发酵温度的温差不宜过大,以免造成硫酸溶液倒吸现象,影响发酵; d) 因使用大曲量较少

    20、,尽量使用粉末状大曲。 7.7 糖化力 7.7.1 方法摘要 大曲中的糖化型淀粉酶能将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 试样在规定条件下从淀粉的非还原性末端开始依次水解 -1,4糖苷键产生葡萄糖,用费林法测定 所生成的葡萄糖量,以此来表示糖化力。 7.7.2 方法一 糖化力小于 800 的按照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DB34/T 30852018 8 7.7.3 方法二 7.7.3.1 试剂与仪器 如下: a) 恒温水浴锅:精度 0.2。 b) 甲液:称取 6928 g 硫酸铜(CuS0 4 5H20),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 mL; c) 乙液:称取 346 g 酒石酸钾钠,100 g氢

    21、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000 mL,摇匀,过滤备 用。 d) 乙酸一乙酸钠缓冲溶液(pH=4.6):称取 164 g 无水乙酸钠(CH 3COONa),溶解于水,加 114 mL 冰乙酸,用水稀释至 1000 mL。缓冲溶液的 pH 应以酸度计校正。 e) 可溶性淀粉溶液(30 gL):称取100105干燥 2 h 的可溶性淀粉 3.0 g,精确至 O.001 g,用水调成糊状,不断搅拌注入 70 mL 沸水,搅拌煮沸 2 min 直至完全透明,冷却至室温, 完全转移至 10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此溶液现配现用。 f) 葡萄糖标准溶液(2.5 gL): 称取经 1052烘干至恒重的无

    22、水葡萄糖 2.5 g, 精确至 O.0001 g,用水溶解,再加 2 ml浓盐酸,定容至 1000 mL。 g)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 20)。 7.7.3.2 大曲样液的制备 根据测得大曲试样的水分,称取相当于绝干试样量 5 g,精确至 0.001 g,放入 250 mL 烧杯中, 加 20 mL 乙酸-乙酸钠缓 冲溶液,再加水(180-5水分)ml,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将上述烧杯置于 35恒温水浴中保温浸渍 1 h,过滤,收集滤液,备用。 7.7.3.3 测定 空白:于试管内加入 25.0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加 5.0 mL 大曲样液,摇匀,加入 20NaOH 溶液 l mL 后

    23、,吸取 5.0 mL 作为空白溶液,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记录其消耗体积 V 1。 预备试验:于另一试管内加入 25.0 mL 可溶性淀粉溶液,再加 5.0 mL 大曲样液,摇匀,置于 35 恒温水浴中,准确计时,糖化 l h,加入 20NaOH 溶液 l mL 后,吸取糖化液 5.0 mL 于盛有费林溶 液甲、乙液各 5.0 mL 的锥形瓶中,加水 10 mL,用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记录消耗体积。 正式滴定:吸取费林甲、乙液各 5.0 mL 于 150 mL 锥形瓶中,摇匀,加 10 mL 水,糖化液 5 mL, 再用滴定管加入比预备试验少 l mL 的葡萄糖,摇匀,在沸腾状态下于 1 mi

    24、n 内以 2 s 一滴的速度继 续用葡萄糖滴定,直终点,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 V 1。 7.7.3.4 结果计算 糖化力测定见公式(5)。 5125.0 305.2)( 21 VV X . (5) 式中: X 试样的糖化力,单位为毫克每克小时(mg/gh); V1 滴定空白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V2 滴定试样时,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2.5 每毫升葡萄糖标准溶液中含有葡萄糖的质量,单位为毫克(mg); 30 糖化混合液(可溶性淀粉溶液加大曲样液)的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DB34/T 30852018 9 0.125 5 mL 大曲

    25、样液相当大曲的质量,单位为克(g); 5 滴定时吸取的糖化液体积,单位为毫升(mL)。 注1: 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 注2: 若样品糖化力过高,则适当提高淀粉浓度,同时降低大曲浸泡液浓度。 7.7.3.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7.8 酯化力 7.8.1 方法摘要 酯化酶是脂肪酶和酯酶的统称,它与短碳链香脂的生物合成有关。 白酒香味是以酯香为主的复合体,白酒酿造过程中酯化酶的作用是使一个酸元和一个醇元结合、脱 水而生成酯。 酯化是可逆反应,酯酶既能产酯,也能使酯分解。特别在不适宜的酯化条件下(如温度、pH、空气 量等),会将已生成

    26、的酯迅速分解。因而要选育产酯能力强,酯分解能力相对较弱的菌株,才能使白酒 中留存较多的酯类。 酯化力是以 1 g 干曲在 35反应 100 h 所产生的己酸乙酯的毫克(mg)数表示。 7.8.2 仪器与试剂 如下: a) 微量滴定管; b) 玻璃蒸馏器:1000 mL; c) 安捷伦气相色谱仪。 d) 己酸(分析纯)。 e) 无水乙醇。 f) 乙醇溶液(体积分数为 30):量取 300 mL 无水乙醇于 1000 mL 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 g)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0.1 molL):按 GB/T 601 配制与标定。 h)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c( 2 1 H2SO4)=0.1molL:按

    27、GB/T 601 配制与标定。 7.8.3 测定步骤 7.8.3.1 酯化样品的制备 吸取 1 mL 己酸于 250 mL 锥形瓶中,加 25 mL 无水乙醇,稍微振荡后,加入 75 mL 蒸馏水,充 分混匀。再称取相当于绝干试样量 15 g,精确至 0.01 g,加到锥形瓶中,摇匀后,塞上塞子,35恒 温箱内保温酯化 7 d,同时做空白试验。 7.8.3.2 蒸馏 将酯化 7 d 后的试样溶液全部移入 250 mL 蒸馏瓶中,量取 50 mL 乙醇溶液分数次充分洗涤锥形 瓶,洗液也一并倒入蒸馏烧瓶中,用 50 mL 容 量瓶接收馏出液(外用冰水浴) ,缓缓加热蒸馏,当收集 馏出液接近刻线时,

    28、取下容量瓶,调液温 20,用水定容,混匀,备用。 7.8.3.3 皂化、滴定 DB34/T 30852018 10 将上述馏出液倒入 250 mL 具塞锥形瓶中,加两滴酚酞,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切勿过量),记 录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再准确加入 25.0 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摇匀,装上冷凝管,于沸 水浴上回流 0.5 h,取下,冷却至室温。然后,用硫酸标准溶液进行反滴定,微红色刚好消失为其终点, 记录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 V 1。 注: 滴定后,可将酒样过滤处理后,经气相色谱仪分析。滴定总酸总酯,结合气相的单项酯和酸分析,使实验结果 更加准确。 7.8.4 结果计算 a) 试样

    29、总酯含量(以己酸乙酯计)计,见公式(7)。 1000144.0 50 )25( 11 1 Vcc A . (6) 式中: 01 AAA . (7) 式中: A1 测定总酯含量(以己酸乙酯计),单位为克每升(g/L);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25.0 皂化时,加入 0.1 mol/ 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c1 硫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V1 滴定时,消耗 0.1 molL 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0.144 与 1 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NaOH)=1.000 mol/L相当的

    30、以克表示的己酸乙酯的质 量; 25 样品体积,单位为毫升(mL); A 试样总酯含量(以己酸乙酯计),单位为克每升(g/L); A1 未扣除空白试样所测总酯含量(以己酸乙酯计),单位为克每升(g/L); A0 空白试验所测总酯含量(以己酸乙酯计),单位为克每升(g/L)。 b) 试样的酯化力按公式(8)计算。 3 10 50 AX . (8) 式中: X 试样的酯化力(以己酸乙酯计),单位为 U; A 馏出液的总酯,单位为克每升(g/L); 50 取样体积,单位为毫升(mL); 3 10 大曲重量转化系数。 注: 计算结果保留至整数。 7.8.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

    31、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7.8.6 注意事项 DB34/T 30852018 11 如下: a) 酯化温度与时间对结果影响较大,应严格控制。 b) 酯化液倒入蒸馏瓶时,应避免抛洒,三角瓶应用 30乙醇充分洗涤。 c) 蒸馏时,尽量不用旋蒸仪等仪器,以免造成酒中易挥发物质的损失。 d) 蒸馏时出现焦糊现象,可加入适量蒸馏水。 7.9 容重 按照 QB/T 4257 的规定执行。 7.10 酸性蛋白酶活力 7.10.1 方法摘要 在测定蛋白酶活力时,以酪蛋白为底物,蛋白酶将酪蛋白水解,生成含酚基的酪氨酸,在酸性条件 下使福林-酚试剂还原产生蓝色(钼 蓝和钨蓝的混合物),用分光光度计

    32、测定即 1 g 干曲,在 40, 一定 pH 条件下,1 min 水解酪蛋白生成酪氨酸的微克数单位(U/g)。 7.10.2 试剂与仪器 如下: a) 标准比色管:25 mL, 0.2 mL b) 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c) 水浴锅: 2 d) 福林-酚试剂 e) 0.4 mol/L 碳酸钠溶液:取 42.4 g 碳酸钠,溶于水并稀释至 1 L。 f) 0.4 mol/L 三氯乙酸溶液:取 65.5 g三氯乙酸,溶于水并稀释至 1 L。 g) 10 g/L 酪蛋白溶液:取 1 g 酪蛋白(准确至 0.001 g)于 100 mL 容量瓶中,先加入约 0.5 mL 乳酸再加入 pH=3.

    33、0 的乳酸缓冲液,沸水浴中加热溶解,冷却后,用 0.1 mol/L 的盐酸溶液或 0.5 mol/L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至 pH=3 .0,最后用乳酸缓冲液稀释定容至 100 mL,储存于冰箱 中备用,有效期 3 d。 h) 标准 L-酪氨酸溶液:准确称取 105干燥过的 L-酪氨酸 0.1000 g,加 60 mL 1 mol/L 盐酸溶 液,在水浴中加热溶解,用水定容至 100 mL,浓度为 1 mg/mL 。再用 0.1 mol/L 盐酸溶液稀 释 10 倍,即为 100 g/mL 标准溶液。 i) 乳酸-乳酸钠溶液(pH=3.0) 1) a 液:取8090的乳酸 10.6 g,用水稀释至

    34、 1 L; 2) b 液:取纯度为 70的乳酸钠 16 g,用水溶解,并稀释至 1 L。 吸取上述 a 液 8 mL,b 液 1 mL,混匀并用水稀释 1 倍,即为 0.05 m ol/L 乳酸-乳酸钠溶液。 注: 缓冲液配置好后,均用 pH 计校正。 7.10.3 测定步骤 如下: a) 标准曲线的绘制: 取8支 25 mL 试管,分别吸取 100 g/mL 标准酪氨酸溶液 0、1、2、3、4、 5、6、7 mL,分别补水至 10 mL。 吸取稀释后的标准液各 1 mL,分别放在另外 8支试管中,加入 5 mL 0.4 mol/L 碳酸钠溶液 和 1 mL 福林-酚试剂。在40水浴中加热 2

    35、0 min显色,在 680 nm 波长下,1 cm 比色皿,以 DB34/T 30852018 12 不含酪氨酸的 “0”试管为空白,测定吸光度,绘制浓度为吸光度的标准曲线。在曲线上查的吸 光度为 1 时对应酪氨酸的微克数,即为吸光常数 k 值,该 k 值应为 95100 范围内,可作 为常数用于试样计算。但若更换仪器或新配置显色剂,则应重测 k 值。 b) 5酶浸出液(酸性酶) 取相当于绝干曲 10 g 的试样(准确至 0.01 g),加 200 mL pH=3.0 的乳酸缓冲液,在 40水浴中浸出 30 min。根据酶活力高低,必要时可再用缓冲液稀释一定 倍数,使吸光度的测定值在 0.20

    36、.4 范围内。用干滤纸过滤,得到酶浸出液。 试样测定 吸取酶浸出液 1 mL,注入 10 mL 离心管中(一式三份),在 40水浴中预热 5 min,准确 加入 10 g/L 酪蛋白溶液 1 mL,计时,准确保温 10 m in,立刻加入 2 mL 0.4 mol/L 三氯乙 酸溶液,以沉淀多余蛋白质,终止酶解反应。15 m in 后离心分离,吸取上层清液 1 mL 注入 试管中,加入 5 mL 0.4 mol/L 碳酸钠溶液和 1 mL 福林-酚试剂,摇匀,在 40水浴中加热 显色 20 min。 空白试验 与试样测定同时进行, 离心管中先后注入酶浸出液 1 mL, 三氯乙酸 2 mL, 1

    37、0 g/L 酪蛋白 1 mL。 15 min 后离心分离或过滤,以下的操作均与试样测定相同。 以空白液为对照,在 680 nm 波长下,1 cm 比色皿测定式样的吸光度。 7.10.4 结果计算 蛋白酶活力计算见公式(9)。 m AKX 1 10 1 2004 . (9) 式中: X 蛋白酶活力,单位为微克每分钟(ug/min) K 吸光度为1时相当于酪氨酸微克数(吸光常数); A 式样吸光度; m 干曲质量,单位为克(g); 200 酶浸出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4 酶反应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 10 反应时间,单位为分钟(min)。 7.10.5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 10。 7.10.6 注意事项 如下: a) 标准曲线线性关系 R2 应 0.99,否则应重新制作。缓冲液重新配置使用以及更换分光光度计 时,需重新制作标曲。 b) 各步骤所加溶液应严格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且溶液添加量也要准确。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085-2018 浓香大曲检测操作规程.pdf)为本站会员(fatcommittee260)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