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75.200 E 2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442018 长输天然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检测 Detection for AC stray current interference on long-distance natural gas pipelines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14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
2、准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朋、王恩和、李志宏、邹文超、刘亮、武家升。 DB34/T 31442018 1 长输天然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检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长输天然气管道交流杂散电流干扰的一般要求、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评价。 本标准适用于长输天然气埋地钢制管道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285-2014 埋地钢质管道腐蚀防护工程检验 GB/T 50698-2011 埋
3、地钢质管道交流干扰防护技术标准 DB34/T 2977 在役天然气管道保护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交流干扰源 Source of AC influence 能对埋地钢制管道造成交流干扰的高压交流电力线路、设施和交流电气化铁路、设施,统称交流电 干扰源。 3.2 交流干扰电压 Influence vo ltage of AC on the pipeline 由交流干扰产生的管道对地交流电压,也称为管道交流电位。 3.3 交流电流密度 AC curre nt density 交流电流在防腐层破损点处单位面积的漏泄量。 3.4 参比电极 Referenc e el
4、ectrode 在湿润的土壤中,具有稳定可再现电位的电极,在测量其他电极电位值时用以作为参照。 3.5 DB34/T 31442018 2 测试桩 Test pile 从埋地管道上引出的,用于测量阴极保护参数的装置。 3.6 测量时间段 Measuring time section 每次测量的持续时间。 3.7 读数时间间隔 Reading time span 在规定的测量时间段内,每次读取或记录测定值的时间间隔。 4 一般要求 4.1 被测量的管道与邻近干扰源的相互位置小于 1000 m 时,应做交流杂散电流干扰检测。 4.2 检测前,应做一定的调查测试,调查测试的内容与方法按 GB/T 5
5、0698-2011 第 4 章的规定执行。 4.3 管道交流杂散电流的干扰检测主要是对干扰电压、干扰电流密度的测量。 4.4 测量点应布设在与疑似干扰源接近的管段上,间隔宜为 1 km,宜利用现有测试桩。干扰复杂时宜 加密测量点。 4.5 对于高压交流线路接近的管道,各测量点时间应大于等于 60 min;对与交流电气化铁路接近的管 段,测量应选在列车运行的高峰时间段上,必要时应当进行 24 h 连续测量。 4.6 记录每次测量的时间和位置。 4.7 测量仪表应经检定或校准合格,并具有防电磁干扰等性能。 4.8 参比电极的使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参比电极可采用硫酸铜电极、钢棒电极。采用钢棒电
6、极时,钢棒直径不宜小于 16 mm,插入土 壤深度宜为 100 mm 左右。 b) 参比电极应竖直布置,与埋地金属管道之间的距离应大于 10 m。每次测量时,参比电极位置 宜保持一致。 c) 参比电极设置处,地下不应有冰层、混凝土层、金属及其他影响测量的物体。 4.9 土壤干燥时,应浇水湿润土壤。 5 检测方法 5.1 交流干扰电压测量 5.1.1 短期测量时可使用普通交流电压表,对长期测量应使用存储式交流电压测量仪。 5.1.2 测量前,应将所测量管道与该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断开。 5.1.3 测量的读数间隔一般为 10-30 s,电压幅值变动剧烈时,不应大于 10 s。 5.1.4 所有测量
7、点的交流干扰电压测试不得少于三次,每次的起止时间、测试时间段、读数时间间隔 均应相同。 5.1.5 测量步骤 5.1.5.1 将交流电压表与管道及参比电极相连接,接线方式如图 1 所示。 5.1.5.2 将电压表调至适宜的量程上,记录测量值和测量时间。 DB34/T 31442018 3 5.1.5.3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如下数据处理。 测量点干扰电压的最大值、最小值,从记取的测量数值中直接选择。 平均值按公式(1)计算: . (1) 式中: UP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压平均值(V); n 1i Ui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压各次读数的总和(V); n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读数
8、的总次数。 图1 管道交流干扰电压测量接线图 5.1.6 绘制出测量点的电压时间曲线图。 5.1.7 绘制出干扰段的最大最小平均干扰电压距离曲线,即干扰电压分布曲线图。 5.2 干扰电流密度测量 5.2.1 短期测量时可使用普通交流电流表,对长期测量应使用存储式交流电流测量仪。 5.2.2 测量前,应将所测量管道与该管道的阴极保护系统断开。 5.2.3 测量时,应使用腐蚀检查片,将检查片通过测量电缆与管道电连通。 5.2.4 腐蚀检查片与管道的间距宜为 0.5 m。 5.2.5 腐蚀检查片的裸露面积宜为 100 mm 2 ,其余部位应做好防腐绝缘,且绝缘类型与所测管道相同。 5.2.6 测量的
9、读数间隔一般为 1030 s,电流幅值变动剧烈时,不应大于 10 s。 5.2.7 所有测量点的交流干扰电流测试不得少于三次,每次的起止时间、测试时间段、读数时间间隔 均应相同。 5.2.8 测量步骤: 5.2.8.1 将交流电流表串入回路与管道及检查片相连接,接线方式如图 2 所示。 5.2.8.2 将交流电流表调至适宜的量程上,记录测量值和测量时间。 5.2.8.3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如下数据处理。 DB34/T 31442018 4 测量点干扰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从记取的测量数值中直接选择。 平均值按公式(2)计算: . (2) 式中: IP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流平均值(A); n i1 iI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测量点交流干扰电流各次读数的总和(A); n 规定测量时间段内读数的总次数。 5.2.8.4 将数据处理后获得的交流电流值 I P 除以检查片裸露面积即为该测量点的交流电流密度值 JAC。 图2 交流电流密度测量接线图 6 检测结果评价 6.1 交流干扰电压结果评价,按 GB/T 19285-20 14 第 4.3.3 条执行。 6.2 交流干扰电流密度结果评价,按 GB/T 19285-201 4 第 4.3.3 条执行。 6.3 具体排流措施按 DB34/T 2977 的规定执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