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1542018 红叶石楠育苗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eedling and Cultivation of Photiniafraseri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154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滁州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滁州绿泉生态农业有限公
2、司、安徽科技学院、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 芜湖市雨田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润林建设有限公司、安徽栋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芜湖祥宽花木 有限公司、来安县吴为国家庭农场、安徽永洁环境治理工程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远兵、江文林、任杰、雷经洋、吴燕、钱晶晶、张香杨、刘爱荣、雷振亚、 尹文亮、王雪娟、沈久祥、吴为国、简兴、张坤、孙华。 DB34/T 31542018 1 红叶石楠育苗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叶石楠栽培技术的扦插繁殖、组织培养、景观苗培育及病虫害防治等。 本标准适用于红叶石楠育苗栽培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
3、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GB/T 6001 育苗技术规程 DB34/T 2645 园林树木栽植技术规范 3 扦插繁殖 3.1 扦插环境 3.1.1 宜在双层棚(遮阳棚、塑料棚)条件下进行。 3.1.2 遮阳棚高度 80120 cm,塑料小拱棚高度 3040 cm。 3.1.3 生根前湿度 6070,温度2025;生根后湿度 5060,温度 2530。 3.1.4 夏季用 7075遮光率的遮阳网控制光照。 3.2 扦插基质 扦插基质由黄心土(或水稻土)和蛭石混合而成
4、,其混合比例为 3:1。 3.3 容器 用 1010 cm、1212 cm 营养钵。 3.4 扦插时间 宜在 5 月下旬6 月中旬或 9 月下旬10 月下旬扦插。 3.5 插穗采集与保存 3.5.1 选择生长健壮、品种优良母株。 3.5.2 芽体健壮饱满、无病虫害、中上部枝条。 3.5.3 不能及时扦插,需放置阴凉处保存,注意保湿,时间不宜超过 2 天。 3.6 插穗制作 3.6.1 将插穗剪成一叶一芽,长度 410 cm; DB34/T 31542018 2 3.6.2 插穗上部采用平切口,上切口在节上方 1 cm;下部采用斜切口,倾斜角度 45,下切口在节 下方 1 cm 处。 3.7 插
5、穗处理 扦插前用 IAA:NAA=1:1 混合溶液 300500 ppm,处理插穗基部 12 cm,速蘸;然后,用 70 甲基托布津 8001000 倍溶液速蘸插穗基部。 3.8 扦插 扦插深度为插穗的 1/22/3,浇透水,用双层膜覆盖。 3.9 插后管理 3.9.1 生根前,双层棚覆盖,保持温度和湿度。 3.9.2 生根后,保留遮阳网,撤去塑料拱棚,及时清除病株、杂草。 3.9.3 成活后,用 0.1复合肥2030 天浇灌 1 次;同时用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浇灌3次。 其他管理应符合 GB/T 6001 的要求。 4 组织培养 4.1 培养环境 温度 2527,湿度 3050,
6、光强 2200 2400 Lux,光照时间 16 h/d。 4.2 外植体选择 选择 34 年生长健壮、品种优良红叶石楠母株,最佳时间为 34 月,选用即将萌发腋芽或嫩叶 作为外植体。 4.3 培养瓶 用 240 ml 组培瓶及配套瓶盖,型号为 zp 21-240。 4.4 外植体接前处理 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 1 min,75乙醇浸泡 30 s,灭菌水冲洗 3 次。 4.5 培养基 4.5.1 腋芽接种培养基,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MS+ 1.5 mg/L 6-BA,pH 值在 6.26.5 之间。 4.5.2 叶片接种培养基,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MS+ 0.8 mg/L 6-BA+0.6 mg
7、/L NAA,pH 值在6.26.5 之间。 4.5.3 继代培养基,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MS+ 2 mg/L 6-BA+ 0.4 mg/L NAA,pH 值在 6.26.5 之间。 4.5.4 生根培养基,采用固体琼脂培养基,MS+ 0.6 mg/L 6-BA+ 0.5 mg/L KT+ 0.4 mg/L NAA,pH 值 在 6.26.5之间。 4.6 常规灭菌。 4.7 外植体接种 4.7.1 腋芽接种 DB34/T 31542018 3 选取饱满腋芽,用 10 NaClO 浸泡外植体 15 min,不停搅拌,用无菌水洗净;切除腋芽基部, 拨开芽鳞,将腋芽基部插入培养基中,深度为芽鳞的
8、1/31/5。 4.7.2 叶片的接种 选取无虫病害新生叶片,叶片切成 1 cm1 cm 小块,叶片背面划 23 刀,叶面正面朝上,轻置 于培养基,外植体与培养基密合。 4.8 继代培养 继代培养后 2535 d,选取无菌、生长健壮的不定芽,进行继代培养,3545 d 继代培养 1 次。 4.9 生根培养 接种后 2025 d 进行生根培养,直接将无菌苗移至生根培养基进行培养。 4.10 炼苗 4.10.1 生根培养 2535 d 后,组培苗不定根数 35 根,不定根长度在 12 cm 时进行。 4.10.2 阳光充足,温度为 2025,空气湿度为 5565。 4.10.3 时间为 710 d
9、,阳光不足,可适当延长 23 d。 4.11 移植 4.11.1 选用 5060遮光设施,空气湿度 5060,温度控制在 2025。 4.11.2 黄心土(或水稻土):椰糠(泥炭),混合比例为 2:1。 4.11.3 最好在春、夏、秋三季;条件允许,四季皆可。 4.11.4 从培养瓶中取出幼苗,用清水清洗干净,栽植基质上,深度与根颈平齐。 4.11.5 栽植 7 d 内,每 12 d 采用喷雾法浇水一次;以后 35 d浇水 1 次。 4.11.6 每 1520 d用 70多菌灵 1000 倍浇灌一次,连浇 3 次,并及时清除病株。 4.11.7 成活后,用 0.1复合肥1520 d 浇灌一次,
10、其他按正常管理进行。 5 景观苗培育 5.1 苗床及栽植 景观苗苗圃要求土层 0.5 m 以上,以沙壤土为佳。栽培床畦面宽 3 m,沟宽 0.80 m,沟深 0.6 m, 栽植株行距 23 m,定植时间为第一年初冬至第二年早春。 其他定植要求应符合 DB34/T 2645 的规定,苗木质量应符合 GB 6000 的规定。 5.2 红叶石楠球培育 5.2.1 培植苗选择 选用 12 年生长健壮的小苗进行定植。 5.2.2 浇水 定植后立即浇定根水,每天 1 次,连续 3 d;之后根据情况适时浇水。 5.2.3 修剪 DB34/T 31542018 4 当年 7 月下旬、第二年 5 月上旬和 7
11、月下旬摘心,剪去多余的徒长枝、萌芽枝,第三年修剪成 球形或椭球型。 5.2.4 施肥 在生长期施复合肥,2 月施肥 1 次,每亩 1015 kg;冬季施腐熟有机肥,每亩 10001500 kg。 5.2.5 成型苗标准 露脚高度小于 0.2 m,冠幅宽度 0.82.0 m, 高度 0.82.0 m。外形为球形或椭球形。见附录A。 5.3 高杆红叶石楠球培育 5.3.1 小苗培育法 5.3.1.1 培植苗选择 选择生长健壮的 12 年生、高度 0.40.8 m 石楠苗定植。 5.3.1.2 高干培养 第一年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小苗快速生长; 第二年适当修除下部部分侧枝,继续加大水肥管理; 第三年
12、23月定干,疏除 1 m 以下全部枝、叶;保留上部枝条,主干 2 m 打顶,促发侧枝。 5.3.1.3 球体造型 第三年 7 月下旬、第四年 5 月上旬和 7 月下旬摘心,剪去多余的徒长枝、萌芽枝;1 m 以下枝、 叶全部去除,修剪成球形;第五年加强球形修剪、养护。 5.3.2 大苗培育法 选用主干明显、 直立状较好的 23 年生植株。 主干高度 2 m 截干、树冠按要求修剪, 参考 5.3.1.3 球体造型法。 5.3.3 成型苗标准 分枝点距根颈 1 m,冠幅高度 11.2 m、宽度 1.31.5 m,外形为球形。见附录A。 5.3.4 养护管理 5.3.4.1 修剪 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及
13、时修剪,维持造型美观。 5.3.4.2 养护 养护时间及措施应结合红叶石楠的生长情况,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5.4 红叶石楠柱培育 5.4.1 小苗培育法 5.4.1.1 培植苗选择 DB34/T 31542018 5 选用 12 年生扦插苗,于萌芽前进行定植。 5.4.1.2 定干 主干生长到 33.5 m 时进行定干。 5.4.1.3 修剪 第一次修剪,从侧枝 0.8 m 处切断,促发分枝; 第二次修剪,分枝长 0.40.6 m,再次短截 1/2。 5.4.1.4 造型 按成品苗标准修剪成圆柱形。 5.4.2 大苗培育法 5.4.2.1 植株选择 选择主干明显、直立状较好 23 年生苗。 5
14、.4.2.2 修剪 主干高度在 33.5 m 时,适时打顶;依树冠大小,修剪成圆筒状雏形;经多次修剪,培养出圆柱 形树形。 5.4.2.3 养护管理 加强肥水,忌留枯桩,防止脱节和树形瘦高。 5.4.3 成型苗标准 露脚高度小于 0.2 m,苗木高度为 33.5 m、冠幅 1.21.5 m,外形为柱形。见附录A。 5.5 高杆红叶石楠柱培育 5.5.1 培植苗选择 选择 12 年生小苗或者 23 年生大苗皆可。 5.5.2 定干 主干生长到 2.02.5 m 时,去除根颈以上、11. 2 m 以下的全部枝、叶;植株 33.5 m 时定 干。 5.5.3 打顶 适时对上部侧枝主梢打顶, 一般要求
15、 34 个侧枝。 第一次打顶后,达不到要求, 可在侧枝主梢 30 40 后,进行第二次打顶,促其再生侧枝。 5.5.4 养护管理 参照 5.3.4。 5.5.5 成型苗标准 DB34/T 31542018 6 分枝点离地面根颈高度 11.2 m,冠幅高度 22.3 m,冠幅宽度 1.5 m,外形为高杆柱形。见附 录A。 5.6 高杆伞状红叶石楠培育 5.6.1 培植苗选择 同 5.5.1。 5.6.2 定干 主干 1.01.5 m 时,去除根颈以上、11.2 m 以下的全部枝、叶;植株 2.83.2 m 时定干, 定干高度 2.83 m。 5.6.3 打顶 适时对保留侧枝主梢打顶,促使侧枝生长
16、。侧枝主梢 2030 后,再进行打顶,促其再生侧枝。 5.6.4 修剪 分枝点至定干顶端,修剪时自下至上逐渐收缩,状若伞形。 5.6.5 养护管理 参照 5.3.4。 5.6.6 成型苗标准 分枝点离地面根颈高度 11.2 m,冠幅高度 1.51.8 m,冠幅底面宽度 1.52 m。顶端宽度 3 5 cm,外形如伞状。见附录A。 5.7 景观苗出圃 各类景观成型苗出圃需 35 年,一般在春季 34 月和秋季 1011 月进行,需带土球。 6 病虫害防治 6.1 总体原则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采取综合防治。 6.2 病害 主要病害有灰霉病、炭疽病、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等。主要发病时间、症状表现及
17、防治措施见附 录B。 6.3 虫害 主要虫害有蚜虫、袋蛾、刺蛾、红蜘蛛、介壳虫、天牛、白粉虱等。主要发生时间、危害症状及防 治措施见附录B。 7 档案管理 DB34/T 31542018 7 红叶石楠育苗过程中,应及时对插穗品种、来源、规格、处理方法、生长状况、日常管理、病虫害 防治等材料进行整理归档,并适时上报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存档。 DB34/T 31542018 8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红叶石楠造型 高杆红叶石楠球 红叶石楠球 红叶石楠柱 高杆红叶石楠柱 高杆伞状红叶石楠 DB34/T 31542018 9 B B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红叶石楠病、虫害防治 表B.
18、1 红叶石楠常见病害及防治 病 害 发生时间 发生症状 防治方法 灰 霉 病 温度 2025、湿度持续 90以上,病害高发期。 叶、茎、花和果实均可发病。 苗期发病导致死苗,成株期发病 导致枝条枯死。 合理密植; 清洁田园;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喷雾;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喷雾。 炭 疽 病 发生在扦插期; 发病最适温度 2530; 多在春夏发病。 叶扭缩或枯焦; 易造成红叶石楠只生根不发芽 状况。 加强栽培管理; 1:160200 波尔多液进行预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喷雾(喷施两次, 间隔 710 d); 叶 斑 病 气温偏低春天,雨
19、水较多 春、秋两季发生最为严重。 主要为害其叶和茎,病害严重 时,全株枯死。 去除生病组织,集中烧毁; 哈茨木霉菌 300 倍液,喷施于病部叶面;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400600 倍液喷雾。 锈 病 夏秋两季、湿度大时发生 严重。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背面出现小 的黄色或褐色疱点。 25粉锈宁 10001500 倍液喷雾; 30苯醚甲环唑乳油 3000 倍液喷雾 白 粉 病 3 月底至 4 月初出现发 病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叶片皱缩变小, 嫩梢扭曲畸形。 增施磷钾肥; 10苯醚甲环唑乳油 1500 倍液喷雾; 15粉锈宁 1000 倍液喷雾。 表B.2 红叶石楠常见虫害及防治 害 虫 发生
20、时间 发生症状 防治方法 蚜 虫 4 月中旬9 月下旬 严重。 受害部位呈现斑点或卷叶萎缩,叶色暗 淡,生长迟缓。 秋、冬季树干基部刷白; 10吡虫啉 1000 倍液喷雾(每隔 7 d 喷雾 1 次)。 袋 蛾 7 月中旬翌年 5 月 下旬最为严重。 袋蛾幼虫取食树叶、嫩枝皮及幼果,枝 条枯萎或整株枯死。 剪除虫枝; 90敌百虫晶体 10001500 倍液叶面喷洒; 2.5溴氰菊酯 500010000 倍液叶面喷洒。 刺 蛾 多于 79 月发生危 害。 幼虫蚕食植株叶片,低龄啃食叶肉,致 树势衰弱。 2.5溴氰菊酯乳油 30005000 倍液喷雾。 红 蜘 蛛 5 月中旬盛发, 6 月下旬7
21、月上旬 最为严重。 危害与蚜虫相似,植株生长受到阻碍。 春季萌芽前,用 20三氯杀螨醇 800 倍液喷 雾; 1.8阿维菌素乳油 3000 倍液喷雾。 DB34/T 31542018 10 表 B.2(续) 害 虫 发生时间 发生症状 防治方法 介 壳 虫 在 36 月危害最为 严重。 危害顶芽和枝梢,取食汁液,致使受害 植株树势衰弱,芽梢枯萎,皮层组织硬 化、卷曲翘裂。 春季萌芽前,喷施 1015柴油乳剂; 90灭多威可溶性粉剂 20002500 倍液喷 雾。 天 牛 全年均可危害,以春、 夏为害最为严重。 幼虫期对红叶石楠枝干的钻蛀,也易被 风折断。 受害严重时,整株死亡。 及时剪除虫枯枝; 人工捕杀成虫和幼虫; 48毒死蜱乳油药液注射。 白 粉 虱 7 月底9 月下旬。 吸食植物汁液,被害叶片出现褪绿、变 黄和萎蔫等症状,甚至全株枯死。 15丁硫吡虫啉乳油 10001500 倍液喷雾; 10烯啶虫胺水剂 1000 倍液喷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