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1.140.80 Q 86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78.12017 装配式化粪池技术要求 第 1 部分: 三格式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fabricated septic-tank Part1:Three-chamber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978.12017 I 前 言 DB34/T 2978 装配式化粪池技术要求分为 2 个部分: 第 1 部分:三格式; 第 2 部分:双瓮式。 本部分为 DB34/T 2978 的第
2、1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安徽省节能减排及循环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安徽瑞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 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合 肥市农业委员会、安徽福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威而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寿县康洁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唐祥红、谷锡果、柴林、关洵、杨礼翠、陈启波、肖波、吴瑞爱、李从军、王晓蓉、 傅荣。 DB34/T 2978.12017 1 装配式化粪池技术要求 第 1 部分:三格式 1 范
3、围 DB34/T 2978 的本部分规定了装配式三格化粪池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规格型号、要求、试验 方法、检验规则、标志、运输和储存。 本部分适用于村镇旱厕改造用装配式三格化粪池(以下简称化粪池),污水改造等其他用途亦可以 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2918 塑料试样状态调节和试验的标准环境 GB 795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 GB/T 11115 聚乙烯(PE)树脂 GB/T 12670 聚丙烯(PP)树脂 CJ
4、/T 489-2016 塑料化粪池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装配式三格化粪池 three-cham ber fabricated septic tank 以聚乙烯、聚丙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为主要原料,采用注塑或模压等工艺成型,现场组装 成有三个格子结构的,具有无害化处理粪便功能的化粪池。 3.2 有管网系统 pipe network system 有完整的排水管道收集、输送污水并具有末端污水净化处理设施的总体。 3.3 无管网系统 non-pipe ne twork system 化粪池末端无完整的排水管道收集、输送污水、无末端污水净化处理设施。 4 基本要
5、求 DB34/T 2978.12017 2 4.1 用于无管网系统的村镇旱厕改造时,应具备无害化处理粪便的功能,第三格的粪液应达到 GB 7959 的要求。 4.2 聚乙烯应符合 GB/T 11115 的规定,聚丙烯应符合 GB/T 12670 的规定,其他原材料及配件应符合 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要求。金属配件应做防腐处理,当不同材质的金属配件相接触时,应采取措施防止 电化学腐蚀。 5 规格型号 5.1 化粪池代号与容积、使用人数对应见表 1。 表1 化粪池代号与容积、使用人数对应表 代号 SG-A SG-B SG-C SG-D 容积/m 1.0 1.5 2.0 2.5 无管网系统旱厕改厕使用人
6、数(常驻人口)/人 14 56 78 910 有管网系统的村镇厕所改造 每户配置 1 套 1.0 m化粪池(SG-A),具体实施参照附录A.1.2.1 5.2 标记方法 - 代号(见表 1) 材料( PE、 PP等) SHC-装配式化粪池 示例: SHC-PE-SG-A 表示容积为 1.0 m 3 的材质为 PE 的装配式三格化粪池。 6 要求 6.1 外观 色泽均匀,表面光滑,无裂纹、孔洞,表面加强筋完整,边缘整齐。 6.2 构造 6.2.1 由 1、 2、 3 三个格组成。 应在第一格池壁预留进粪管接口, 进粪管公称外径应不小于 dn 110 mm, 预留排气管接口,公称外径应不小于 dn
7、 50 mm;应在第三格池壁预留出水管接口,出水管公称外径应 不小于 dn 110 mm;进粪管及出水管与化粪池连接应采用密封圈柔性连接。 6.2.2 池内挡板宜采用卡槽形式与池体牢固、密封连接,挡板上沿应设置通气孔,孔直径应不小于 30 mm。应在池内挡板预留过粪管接口,位置应低于进粪管、排气管接口,公称外径应不小于 dn 110 mm。 连接一格至二格的过粪管入口应在一格格壁的下 1/3 处,连接二格至三格的过粪管入口应在第二格格 壁的下 1/3 至 1/2 处,过粪管接口应距池上沿不少于 100 mm,两个过粪管应交错布置(见图 1)。 6.2.3 无管网系统改造用化粪池第一格、第二格检
8、查口直径应不小于300 mm(有效清掏内径应不小 于260 mm),第三格检查口直径应不小于400 mm(有效清掏内径应不小于360 mm);有管网系统 改造用化粪池第一格检查口直径应不小于400 mm(有效清掏内径应不小于360 mm),第二格、第三 格检查口直径应不小于300 mm(有效清掏内径应不小于260 mm);若化粪池埋深较大时,应采取适 当的检查口加高措施, 宜采用高密度聚乙烯 (HDPE) 中空壁缠绕管专用井筒, 其环刚度应不低于 4 kN/m 2 。 DB34/T 2978.12017 3 6.2.4 用于有管网系统的厕所改造时应有出水管,位置设于第三格,管道高度应低于过粪管
9、,出水管 管径同进粪管。 6.2.5 特殊位置与尺寸要求与客户协商。 6.2.6 结构形式见图 1,安装及使用见附录 A。 a)正视图 b)俯视图 注1: 1、 2、 3 分别表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检查口(清掏口)直径; 注2: 1、 2、 3 分别表示第一格、第二格、第三格检查口(清掏口)有效清掏内径。 图1 装配式三格化粪池结构形式示意图 6.3 尺寸及偏差 化粪池池体尺寸及偏差应符合表2 的要求。 表2 化粪池池体尺寸及偏差要求 项目 要求 SG-A SG-B SG-C SG-D 最小壁厚 3 mm 3.8 mm 7 mm 长、宽、高尺寸偏差 20 mm 有效容积偏差 3 注: 带肋
10、结构壁壁厚不包括肋条的最薄处尺寸。 6.4 抗冲击性能 按 7.5 试验后,表面应无裂纹、无破损。 6.5 耐低温性能 按 7.6 试验后,应无裂纹、无影响使用的变形。 6.6 荷载试验 按 7.7 试验后,应无破损、无影响使用的变形。 6.7 满水试验 DB34/T 2978.12017 4 按 7.8 试验后,应无明显变形且液位无明显下降。 6.8 密封性能 按 7.9 试验后,各格之间应不相互渗漏。 6.9 跌落强度 按 7.10 试验后,应无破损、无影响使用的变形。 7 试验方法 7.1 状态调节和试验环境 除另有规定外,试样应按 GB/T 2918 的规定,在(23 5)环境中进行状
11、态调节和试验,状态调 节时间应不少于 24 h。 7.2 外观 在正常条件下目测。 7.3 构造 7.3.1 化粪池的分格、孔数、连接方式在正常条件下目测。 7.3.2 孔直径、位置用精度为 1 mm 的卷尺进行测量。 7.4 尺寸及偏差 7.4.1 厚度用精度为 0.02 mm 的量具进行测量。 7.4.2 壁厚以外的尺寸用精度为 1 mm 的量具进行测量。 7.4.3 有效容积按 7.8 试验。 7.5 抗冲击性能 在化粪池罐体中央部位的上方,用一个质量 2 kg 的钢球, 从 2 m 高度自由落下,观察钢球冲击 处有无裂纹及破损。 7.6 耐低温性能 注水至过粪管接口,在(-15 2)环
12、境下放置 3 h,取出解冻后,在(23 5)环境下放置 3 h, 循环 3 次后观察有无裂纹及影响使用的变形。 7.7 荷载试验 按 CJ/T 489-2016 附录A 的规定进行。 7.8 满水试验 化粪池宜以回填或其他方式固定,将进出口封闭后注 满水,标记液位高度, 用精度不低于 0.1 L 的流量计记录注水量,放置 24 h 后观察有无明显变形和液位下降。 7.9 密封性能 DB34/T 2978.12017 5 样品组装完毕后,将第一格、第三格的水排空,向第二格注水至过粪管接口下边缘,放置 24 h 后 观察是否渗漏至第一格和第三格。 7.10 跌落强度 自高度 1.2 m 处,底部朝
13、下自由跌落在水泥地面上,连续跌落 3 次后观察有无破损及影响使用的 变形。 8 检验规则 8.1 检验分类 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 8.2 组批 同一原料、配方和工艺连续生产的同一规格的化粪池为一批。 8.3 出厂检验 8.3.1 出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构造、尺寸及偏差、抗冲击性能、密封性能和跌落强度。 8.3.2 外观、构造、尺寸及偏差按表 3 的规定进行。 表3 抽样方案和判断规则 单位为座 批量数 样本量 接收数 Ac 拒收数 Re 1200 3 0 1 1200 13 1 2 8.3.3 在按 8.3.2 抽样检验合格的样品中,随机抽取样品,进行抗冲击性能、密封性能和跌落强度试 验。
14、 8.4 型式检验 8.4.1 型式检验为第 6 章规定的全部项目。 8.4.2 一般情况下,每年进行一次型式检验。若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也应进行型式检验: 产品定型投产时; 生产中产品定型或原材料品种、配方改变或工艺调整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检验结果有较大差异时; 停产 6 个月以上,恢复生产时。 8.5 判定规则 外观、构造、尺寸及偏差判定数组见表3。其他性能检验结果,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应在原批中抽 取双倍样品对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复验若合格,则判该批产品合格,否则判该批产品为不合格。 9 标志、运输和储存 DB34/T 2978.12017 6 9.1 标志 9.1.1 化粪池应有
15、明显标志,内容应包含:生产厂名、商标、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执行标准、生产 日期及联系电话等信息。 9.1.2 安装后的外露部分应有警示标识。 9.2 运输和储存 9.2.1 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应平稳,在磨擦处应放置软质垫固定,防止与车厢碰撞,化粪池之间应用 软垫隔开,不应相互碰撞。 9.2.2 在搬运、安装时,钢丝绳不应直接与化粪池接触,不应捆绑检查口与进出水口等附件提吊,不 应加载吊装。 9.2.3 储存时产品叠放高度不超过 3 m,注意防晒、防火。 DB34/T 2978.12017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装配式三格化粪池安装及使用说明 A.1 组装 A.1.1 组装顺序
16、 单个化粪池下半体平放于地面并装密封胶条(垫) 安装隔板 安装过粪管 扣上化粪池上半 体并紧固 根据现场需要开进出水管接口 组装完成。 A.1.2 注意事项 A.1.2.1 用于无管网系统的旱厕改造,各池容积比宜为 2:1:3 或 1:1:1,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用于有管网系统时,各池容积宜为 3:1:2 或 1:1:1,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A.1.2.2 装配式三格化粪池由上体和下体组成,安装前应仔细检查化粪池的上下体是否有破损、裂纹, 上下体结合处的边缘是否平整。 A.1.2.3 检查三格化粪池所使用的金属配件是否进行了防腐处理,当不同材质的金属配件相接触时, 应采取措施防止电
17、化学腐蚀。 A.1.2.4 安装上下体时,下体应放置于平整地面,在下体与上体接触位置面上粘贴密封胶条,密封胶 条应平齐无褶皱。 A.1.2.5 上下体组装时应对准上下体螺栓孔位置,不得错位。 A.1.2.6 上下体进粪管、过粪管位置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并符合标准中的规定。 A.2 基坑与地基处理 A.2.1 一般规定 A.2.1.1 基坑的开挖、支护方式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方法、周围环境等要素进行设计,确保施 工安全。 A.2.1.2 基坑开挖的深度及大小应满足化粪池的施工需要。其中化粪池池坑深度应满足化粪池上沿低 于冻土层,一般应不低于地坪 300 mm。 A.2.1.3 基坑支护应根
18、据沟槽的土质、地下水位、池坑断面、荷载条件等因素进行设计。 A.2.1.4 雨期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制定池坑边雨水径流疏导,搭盖防雨棚,防止雨水流入基坑; b) 随时检查支护是否松动、滑落,防止坑壁坍塌; c) 施工宜快挖快建,缩短工期。 A.2.1.5 冬期施工应采取防止基坑底部受冻的措施,并加强支护安全检查。 A.2.1.6 三格式化粪池的基坑开挖应根据化粪池的尺寸规格确定开挖尺寸,一般要求:长度及长度方 向应在化粪池两端各留至少 300 mm 的回填作业面,高度方向应根据需要而定。 A.2.2 基坑开挖与支护 A.2.2.1 基坑开挖应保证边坡稳定,当池坑深度小于表A.1 规定值
19、时,可采用直立土壁。 DB34/T 2978.12017 8 表A.1 池坑直立土壁开挖最大允许高度 土壤类型 无地下水,土壤具有天然湿度 (m) 有地下水 (m) 人工填土和沙土 1.00 0.60 粉土和碎石 1.25 0.75 粘性土 1.50 0.95 A.2.2.2 基坑深度超过表A.1 规定值时,应放坡开挖,放坡坡度可按表A.2 执行。 表A.2 池坑放坡开挖比例 土壤类别 坡度 土壤类型 坡度 砂土 1:1 碎土 1:0.5 粉土 1:0.5 粉性土 1:0.67 粘土 1:0.33 A.2.2.3 为确保坑壁稳定性,宜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对坑壁加以保护,支护可采用木材支护、钢管支
20、 护等形式。 A.2.2.4 基坑周围临时堆土或施加其他载荷时,不应影响基坑及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A.2.2.5 基坑的开挖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池坑底部原状地基土不得扰动,当采用机械开挖时池坑底应预留 200 mm300 mm 土层由人工 开挖至需求深度,并整平; b) 基坑开挖遇地下水时,应采取引水沟、集水井等排水措施,及时将积水排除、引离施工现场; c) 基坑底为杂填土、腐蚀性土时,应全部挖除并进行相应的地基处理; d) 坑壁平顺,边坡坡度符合施工方案的规定; e) 在基坑边坡稳固后,宜设置供施工人员上下基坑的安全梯。 A.2.2.6 基坑挖好后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灌入基坑,当基坑底
21、部受水浸泡时,宜采用天然级配砂 砾石或石灰土回填。 A.2.3 地基处理 A.2.3.1 化粪池基坑挖好后,为避免坑底地基松动,应将池底原土 夯实并铺设 100 mm 厚的中粗砂垫 层;或池底原土夯实浇筑 100 mm 厚砼垫层,并铺设 100 mm 厚的中粗砂。 A.2.3.2 特殊地基处理: a) 淤泥:淤泥地基开挖后,应先将地基压实,再用炉渣或碎石填平,然后铺设 100 mm 厚的中粗 砂垫层作基础; b) 膨胀土或湿陷性黄土应采取更换好土等措施; c) 当地基局部有地窖、地洞等空洞时,应将空洞填满夯实。 A.2.4 基坑回填 A.2.4.1 化粪池安装完毕并经检验合格后,应及时回填基坑
22、,并符合下列规定: a) 回填应以原土回填为主; b) 化粪池下入池坑时,不得扰动原状地基; c) 回填时化粪池及配套卫生洁具、管道等发生位移或损伤的措施。 DB34/T 2978.12017 9 A.2.4.2 基坑回填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基坑内砖、石、木块等杂物应清除干净; b) 基坑内不得有积水; c) 回填土宜以砂土为主,土中不得含有有机物、冻土以及砖、石等硬块; d) 应均匀对称回填,避免造成化粪池、卫生洁具、管道的移动、倾斜; e) 严禁在坑壁取土回填。 A.2.4.3 化粪池回填土前应预先灌水至罐体的三分之二处,防止因地下水位高导致池体上浮,回填时 应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夯实。
23、A.3 配套卫生洁具、管道安装 A.3.1 无管网系统厕所采用的卫生洁具为高压冲厕器、蹲便器(配套防臭器) ;有管网系统的厕所采用 壁挂式冲水箱配套蹲便器或坐便器(含冲水箱) 。 A.3.2 卫生洁具、管道的安装应符合设计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 A.3.3 化粪池放入池坑前应确认池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检验合格。 A.3.4 安装后的化粪池应进行检查,确保各连接位置无渗漏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A.3.5 进粪管应短而直,与地平面的角度应大于 15 ,确保粪液在管路中通畅流动。 A.3.6 化粪池安装时,应将连接口及管道的位置调整正确暂时停止安装时,各连接口应临时封堵。 A.4 地表处理 A.
24、4.1 化粪池安装并回填完成后,根据化粪池所处位置确定地面处理方式。若处于绿化及景观地带, 宜恢复为草坪植被;若化粪池位于人行道或车行道等位置宜恢复为混凝土地面。若无特殊情况,井盖宜 与地面相平, 混凝土将施工作业面硬化 (井筒上方预留检查口) , 并用 50 mm100 mm 厚水泥砂浆找平。 检查口上平面应高于地坪 50 mm100 mm 以上,防止雨水倒灌。 A.4.2 化粪池位置处于非机动车道,埋深应 300 mm;位置处于机动车道,埋深应 700 mm。检查口 采用井筒加高,位于机动车道下应采用加固措施(具体做法参照塑料排水检查井应用技术规程 (CJJ /T 209-2013)4.3
25、 章节及图集建筑小区塑料排水检查井 (08SS523) ) ,井筒材质可选用 PVC 实壁管 或 PVC 波纹管,井盖可选用复合材料井盖或采 用混凝土井盖,井盖可采用方形或圆形,平面尺寸大于 检查口,若采用混凝土井盖,厚度宜 50 mm。 A.5 使用与维护 A.5.1 应在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做好安全宣传,避免儿童坠入化粪池。 A.5.2 应隔 1 个月左右查看化粪池,以确定化粪池是否堵塞及是否需要清理,一般在化粪池未堵塞、 未满溢情况下每隔半年清掏一次即可。 A.5.3 打开化粪池检口盖时应及时盖好,以保障安全及防止蚊蝇孳生。 A.5.4 厕所应准备好配套使用物品,包括厕纸、纸篓及便器刷。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