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1703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3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pdf

    1、ICS 93.040 P 28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 Standard for Design ,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 of The Plan Looping Cabl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12 - 30 发布 2018 - 01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3049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提出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归口单位: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本标准起草单位

    2、: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 限公司、安徽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可、杨晓光、石雪飞、何光、郑建中、曹光伦、阮欣、刘志权、王凯、左敦 礼、马祖桥、王胜斌、梅应华、何金武、黄维树、姜劲松、秦为广。 DB34/T 30492017 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符号、设计、型号与规格、技术要求、施工、质量 检验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斜拉桥用钢绞线拉索体系,其他工程结构的钢绞线拉索体系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

    3、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91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GB/T 10433 电弧螺柱焊用圆柱头焊钉 GB/T 14975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GB/T 23446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GB/T 24238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 GSB 05-1426 漆膜颜色标准样卡 JB/T 5000.13 重型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第13部分:包装 JG/T 430 无粘结预应力筋用防腐润滑脂 JT/T 722 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 JT/T 771 无粘结钢绞线斜拉索技术条件 JT/T

    4、1063 桥梁用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拉索 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4 公路钢结构桥梁设计规范 JTG/T D65-01 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 JTG/T F5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 plan looping cable system 一种在斜拉桥上连续绕过索塔,锚固于主梁上的拉索体系。 3.2 同向回转拉索 plan loo ping cable DB34/T 30492017 2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中,每根在斜拉桥上连续绕过索塔,锚固于主梁

    5、上的拉索。 3.3 基准圆筒定位法 reference cylinder location method 一种同向回转拉索在索塔内的定位方法,以一个与索塔同轴的虚拟圆筒为基准,所有拉索都环绕在 该圆筒上,形成规则排布。 3.4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 filled p olyurea-coated strand 采用聚脲材料完全填充外层及各根钢丝间隙的拉索用钢绞线。 3.5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索股 filled epoxy -coated strand 采用环氧树脂完全填充外层及各根钢丝间隙,并外包或不包PE护套的拉索用钢绞线。 3.6 分丝夹持型鞍座 saddle wit h separ

    6、ated pinching strand conduits 用于钢绞线拉索转向支承,传递拉索径向及不平衡荷载,并采用集束异形截面金属分丝管,可对每 根穿过分丝管并张拉后的钢绞线进行沿程夹持的装置。 3.7 鞍座锚体 anchor age body 鞍座的主体构件, 提供对拉索的支撑和锚固作用, 当锚体两端不配置导管时, 锚体直接被称为鞍座。 3.8 鞍座前导管 front guide pipe of saddle 鞍座锚体埋置较深时,设置于鞍座锚体与过渡管之间的管道,提供拉索安装与更换的通道。 3.9 鞍座过渡管 transition pipe of saddle 设置于鞍座前导管或锚体前的管

    7、道, 通过内置约束环、 定位器等装置, 改变拉索钢绞线的排列间隙, 使其适应自由段和锚固段的空间要求。 3.10 鞍座延伸管 extension p ipe of saddle 设置于过渡管前的管道,套装于拉索索套管外,为索套管提供定向自由伸缩空间。 3.11 鞍座分丝管 separated stran d conduit of saddle DB34/T 30492017 3 设置于鞍座锚体内的集束小导管,提供拉索每根钢绞线单独穿过的通道。 3.12 鞍座线管 strand tub e of saddle 设置于鞍座前导管内的集束小圆管,提供拉索每根钢绞线单独穿向锚体内对应分丝管的通道。 3

    8、.13 定位器 guide damper 挤压套装在拉索索股上,控制拉索横向位置和截面形状,保持索股排列次序,提供索股转向支承的 单洞或多孔圆柱形固定装置。 3.14 约束环 tension ring /floating deviator/cable hoop 挤压套装在拉索索股上,控制拉索截面形状,保持索股排列次序,提供索股转向支承的悬浮套管。 3.15 锚体填充料 filling grout i n anchorage body 填充于鞍座锚体内、分丝管间的材料,由浆体固化形成,将相互独立的分丝管及其他部件联结成共 同受力的整体,一般为水泥基制品。 4 符号 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文件。 A p

    9、k 钢绞线的公称截面面积(单位:mm 2 )。 D n 钢绞线的公称直径(单位:mm)。 f ptk 钢绞线的抗拉强度标准值(单位:MPa)。 f pm 试验用钢绞线的实测极限抗拉强度平均值(单位:MPa)。 F pm 试验用钢绞线的实测极限拉力平均值(单位:kN)。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值(单位:MPa)。 钢绞线的张拉应力幅值(单位:MPa)。 下列代号适用于本文件。 MJ 锚具。 JA 分丝夹持型鞍座。 DW 定位器。 HL 同向回转拉索。 GPo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 GEp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HDPE/PE 高密度聚乙烯/聚乙烯。 5 设计 DB34/T 30492017 4 5

    10、.1 一般规定 5.1.1 本标准仅包含同向回转拉索的专项设计,不包含拉索的常规设计和桥梁的结构设计。 5.1.2 同向回转拉索的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 JTG D60、JTG D62、JTG D64、 JTG/T D65-01 的有关规定。 5.2 总体设计 5.2.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使用应与斜拉桥的索塔相匹配(见图 1) 。双索面同向回转拉索体系可使用 于单柱式索塔;四索面同向回转拉索体系可使用于单柱式索塔,也可使用于双柱式索塔。 图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示意图 5.2.2 同向回转拉索的定位在索塔内应排列规则,在索塔内、外互不干扰。定位设计应根据拉索各参 数之间的几何

    11、、力学关系,以索塔中轴线为基准进行(见图 2) 。定位设计可参照附录 D 的“基准圆筒 定位法”进行。 图2 同向回转拉索定位示意图 5.3 结构设计 DB34/T 30492017 5 5.3.1 拉索 5.3.1.1 同向回转拉索由索体、锚具、鞍座和定位器等组成(见图 3)。各部分的匹配设计宜符合本 标准附录 A的有关规定。 图中: D 0、 t 0 索套管外径、壁厚; D 1、 t 1 鞍座前导管外径、壁厚; A 1、 B 1、 t 2 鞍座锚体回转面内宽度、面外高度、外壳板厚度。 图3 同向回转拉索结构示意图 5.3.2 索体 5.3.2.1 索体由按六边形排列的钢绞线索股或上述索股与

    12、其外套装的索套管组成(见图 4)。不同型 号索体中索股的排列设计应符合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图4 同向回转拉索索体截面示意图 5.3.2.2 钢绞线索股应采用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或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 5.3.2.3 同一根钢绞线索股中,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与无粘结镀锌钢绞线可进行组合设计 (见图 5) 。 设计应符合本标准和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图5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及其组合结构示意图 5.3.2.4 根据抗磨、防腐的需要,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可按采用环氧涂层防护或采用环氧涂层外包 PE 护套防护两种型式进行设计(见图 6)。设计应符合 JT/T 1063 的

    13、有关规定。 DB34/T 30492017 6 图6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示意图 5.3.3 锚具 5.3.3.1 锚具由锚板、夹片、调整螺母、过渡管、防护帽、防腐润滑脂等组成(见图 7)。锚具应按 张拉端锚具设计,设计应符合 JT/T 771 和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5.3.3.2 过渡管应设计有外壳管、定位浆体、穿线管、密封装置等。 5.3.3.3 锚垫板、钢导管、螺旋筋或钢筋网的设计可归属其他常规结构设计。 图7 拉索张拉端锚具示意图 5.3.4 鞍座 5.3.4.1 鞍座由锚体、前导管、过渡管、延伸管、定位器等组成(见图 8)。鞍座应按分丝夹持型鞍 座设计,设计应符合本标准

    14、的有关规定。 图中: a 鞍座锚体圆心角; R a 鞍座锚体半径。 图8 同向回转拉索鞍座示意 5.3.4.2 锚体应设计有外壳板、分丝管、定位板、填充料、连接法兰、剪力钉等(见图 9)。分丝管 应设计为夹持截面。锚体可设计为矩形或圆形截面。锚体设计为矩形截面时,设计宜符合本标准附录 A 的有关规定。 DB34/T 30492017 7 图9 鞍座锚体、前导管示意图 5.3.4.3 前导管设置于锚体与索塔外壁之间;过渡管、延伸管均设置于索塔之外。前导管应设计有线 管(见图 9),过渡管应设计有索体定位器(见图 10),延伸管应设计有索套管的纵向伸缩空间或装置 (见图 10)。 图10 鞍座过渡

    15、管、延伸管示意图 5.3.5 定位器 5.3.5.1 定位器设置于锚具钢导管和鞍座过渡管内(见图 7、图10)。两个定位器组合设置时,一个 定位器可考虑采用约束环替代。 5.3.5.2 定位器设计应考虑拉索因索股转向、拉索自重、施工荷载、交通荷载、温度变化、拉索振动 等施加在定位器上的最大横向力。 5.4 抗磨蚀-疲劳设计 5.4.1 同向回转拉索在鞍座锚体内的弯曲锚固段及鞍座锚体应进行抗磨蚀-疲劳设计。 设计采用的拉索 应力和应力幅应综合考虑车辆荷载、梁体振动、拉索振动等因素的影响。 5.4.2 同向回转拉索进行抗磨蚀-疲劳性能试验时,试验应采用的上限应力为 0.45 f ptk 、应力幅为

    16、200 MPa、加载循环次数为 200 万次。试验应按本标准附录 B 的规定进行。 5.5 抗滑移设计 5.5.1 同向回转拉索在鞍座锚体内的弯曲锚固段应进行抗滑移设计。设计采用的鞍座两侧拉索不平衡 拉力应根据计算确定。抗滑安全系数 k 应不小于 2。 k 值的计算可按式(1)计算: 1 2 =/ln() F k F . (1) 式中: DB34/T 30492017 8 鞍座分丝管对钢绞线索股的综合夹持系数; 鞍座锚体圆弧段对应的圆心角(rad); F1、 F 2 鞍座两侧拉索拉力, F1 F2。 5.5.2 鞍座分丝管对钢绞线索股的综合夹持系数 应通过试验确定。试验应按本标准附录 C 的规

    17、定进 行。无试验资料时, 值可按式(2)计算。 =/sin(/2)m . (2) 式中: 鞍座分丝管对钢绞线的V型夹持角度(rad); m 鞍座分丝管与钢绞线索股之间的摩擦系数。 5.6 耐久性设计 5.6.1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的设计使用年限应符合 JTG D60 的有关规定,主体结构上的不可更换部件的 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100 年,其余可更换部件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 20 年。 5.6.2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防腐设计的保护年限不应低于 20 年。防腐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外,锚具、鞍座、转向器的防腐设计尚应符合 JT/T 722 的有关规定。 6 型号与规格 6.1 拉索和索体

    18、同向回转拉索和索体的型号与规格由拉索代号、 索股钢绞线直径、 索股代号、 索股根数四部分组成。 示例1: 43根公称直径 15.2 mm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组成的拉索或索体,表示为HL15.2GPo-43; 示例2: 43根公称直径 15.2 mm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索股组成的拉索或索体,表示为HL15.2GEp-43。 6.2 锚具 同向回转拉索张拉端锚具的型号与规格由锚具代号、索股钢绞线直径、索股代号、索股根数四部分 组成。 示例1: 43根公称直径 15.2 mm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拉索的锚具,表示为MJ15.2GPo-43; 示例2: 43根公称直径 15.2 mm填充型环氧涂

    19、层钢绞线索股拉索的锚具,表示为MJ15.2GEp-43。 6.3 鞍座 DB34/T 30492017 9 同向回转拉索设置在索塔上的鞍座的型号与规格由鞍座代号、索股钢绞线直径、索股根数三部分组 成。 示例: 43根公称直径 15.2 mm钢绞线索股拉索的鞍座,表示为 JA15.2-43。 6.4 定位器 同向回转拉索设置在锚具和鞍座处的定位器的型号与规格由定位器代号、索股钢绞线直径、索股根 数、定位器功能描述四部分组成。 示例: 43 根公称直径 15.2 mm 钢绞线索股拉索的定位器,对分丝状态下的索体起固定转向作用时 ,表示为 DW15.2-43-FS。 7 技术要求 7.1 拉索 7.

    20、1.1 拉索的主要技术指标可参见附录 A表 A.1 和JT/T 771 附录A表 A.1。 7.1.2 拉索的钢绞线索股应选用 GB/T 24238 中的 YL82B 热轧盘条或性能相当的热轧盘条制作。热轧 盘条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 24238 的有关规定。 7.1.3 在鞍座内无其他灌浆或灌脂防护的条件下,拉索的钢绞线索股应能独立地抗磨蚀、防腐蚀。 7.1.4 拉索进行抗磨蚀-疲劳性能试验时,性能应符合以下规定: a) 钢绞线索股钢丝总数不足 100 根时,折损应不超过 2 丝; b) 钢绞线索股钢丝总数达到或超过 100 根时, 折损不超过实际丝数的 2 (带小数时四舍五入) ; c

    21、) 钢绞线索股护套不允许折断、穿透,鞍座、锚具或其构件不得受损破坏; d) 疲劳试验后钢绞线索股的剩余强度应不低于 0.92 f pm 或 0.95 f ptk 中的较大值; e) 疲劳试验后鞍座、锚具或其构件不得有受损破坏,但夹片出现裂纹除外。 7.2 索体 7.2.1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 7.2.1.1 采用的热镀锌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 15.2 mm,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1860 MPa,热镀锌层的重量 应为 190350 g/m 2 ,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7.2.1.2 设置于鞍座内的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 11): DB34/

    22、T 30492017 10 图11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示意图 a) 钢绞线的防护应由热镀锌层、填充型聚脲涂层组成; b) 聚脲涂层由改性环氧底涂层和聚脲面层组成,厚度应为 2.53 mm,出露鞍座锚体端口长应不 小于750 mm,涂层应连续、均匀、饱满,表面应无斑痕或损伤,材料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表 1、 表 2 的规定,材料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 23446 的相关规定; c) 同一根钢绞线索股中,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与无粘结镀锌钢绞线进行组合时,聚脲涂层与 PE 护套的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450 mm。 表1 改性环氧底涂层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技术指标 涂膜外观 漆膜光滑平整,无

    23、气泡,无孔。 耐冲击性(kgm) 0.9 附着力(与钢板,单位:MPa) 12.5 耐温变() -40+180 耐酸性(10H 2SO4 或 10HCl,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耐碱性(10NaOH,常温,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耐盐水(30g/L,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耐盐雾(h) 1000 耐油性(0号柴油,原油,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表2 聚脲面层主要技术指标 项 目 技术指标 涂膜外观 连续、均匀、饱满、无流挂、无损伤 拉伸强度(MPa) 18.5 断裂伸长率() 400 撕裂强度(KN/m) 80 耐冲击性(kgm) 1.0 附着力(与钢板

    24、,单位:MPa) 10 耐温变() -40+180 耐磨性(750g/500r,单位:mg) 30 耐酸性(10H 2SO4 或 10HCl,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耐碱性(10NaOH,常温,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DB34/T 30492017 11 表 2(续) 项 目 技术指标 耐盐水(30g/L,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耐盐雾(h) 1000 耐油性(0号柴油,原油,30d) 无锈蚀,不起泡,不脱落 7.2.1.3 进行组合的无粘结镀锌钢绞线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 12): a) 钢绞线的防护应由热镀锌层、防腐润滑脂层、PE 护套组成; b) 防腐润

    25、滑脂层应采用 JG/T 430 中的 3 号润滑脂,用量应不小于 1540 g/m,涂敷应连续、 均匀、饱满,并应与护套的挤出同时完成,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对周围材料无侵蚀 作用,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G/T 430 的有关规定; c) PE 护套的厚度为 1.5 -0 +0.5 mm,表面应无斑痕或损伤,在钢绞线上的摩阻力应不大于 3300 N/m, 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771 的有关规定。 图12 无粘结镀锌钢绞线示意图 7.2.2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索股 7.2.2.1 采用的钢绞线的公称直径为 15.2 mm,抗拉强度应不小于 1860 MPa,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26、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7.2.2.2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的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见图 13): a) 钢绞线的防护应由环氧涂层或环氧涂层外包 PE护套组成; b) 单独使用的环氧涂层厚度应不小于 0.6 mm,外包PE 护套的环氧涂层厚度应不小于 0.4 mm,涂 层应连续、均匀、饱满,表面应无斑痕或损伤,在各钢丝之间及外侧的填充均应密实,其他技 术指标应符合 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c) PE 护套的厚度为 1 -0 +0.5 mm,表面应无斑痕或损伤,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1063 的有关规 定。 a)单独使用环氧涂层防护的钢绞线 b)外包PE护套环氧涂层防护

    27、的钢绞线 图13 填充型环氧涂层钢绞线示意图 7.2.3 索套管 DB34/T 30492017 12 7.2.3.1 索套管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并可在端部纵向自由伸缩。 7.2.3.2 索套管采用 HDPE 圆管,线膨胀系数为 1020 10 -5 ,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771或 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7.3 锚具 7.3.1 锚具应与拉索钢绞线索股的结构、型号与规格相匹配。 7.3.2 锚具的抗疲劳性能应符合 6.1.4 的规定;锚具的密封性能应符合 JT/T 771 的有关规定;锚具 的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771或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7.4

    28、 鞍座 7.4.1 锚体 7.4.1.1 锚体应能均匀承受和传递拉索径向压力及锚体两端拉索不平衡力。 7.4.1.2 锚体应能保证拉索安装和更换的便捷性。锚体分丝管内应无灌浆、无灌脂。 7.4.1.3 锚体弯曲半径应保证钢绞线索股在分丝管内的最小弯曲半径 Rmin 400 d(d 为钢绞线中单 根钢丝的直径),并应考虑弯曲对钢绞线索股的磨蚀疲劳影响。 7.4.1.4 分丝管应具有夹持形状, V 型夹角度宜选为 60 , 对钢绞线索股的综合夹持系数应不小于 0.4 (见图 14)。 7.4.1.5 锚体两端应设置直线段,长度宜控制在 200250 mm;分丝管在直线段内应通过偏移释放对 钢绞线索

    29、股的夹持力;钢绞线索股宜处于偏移后的分丝管上圆心处(见图 14)。 a)分丝管截面 b)分丝管偏移 图14 分丝管示意图 7.4.1.6 分丝管宜采用 022Cr17Ni 12Mo2 不锈钢圆管制成,管壁厚度应不小于 1.5 mm,其他技术指标 应符合 GB/T 14975 的有关规定。 7.4.1.7 锚体外壳板、定位板、连接法兰宜采用 Q345 钢板(见图 15),相应技术指标应符合 GB/T 1591 的有关规定。 图15 锚体外壳板、定位板、连接法兰示意图 DB34/T 30492017 13 7.4.1.8 锚体外壳板上应设置剪力钉。采用的圆柱头焊钉、焊接瓷环的技术指标应符合 GB/

    30、T 10433 的有关规定。 7.4.1.9 锚体填充料应具有微膨胀、 自流平性能, 对周围材料无侵蚀, 立方体抗压强度应不小于 50 MPa, 其他技术指标应符合 JTG/T F50 的有关要求。 7.4.2 前导管、过渡管及延伸管 7.4.2.1 前导管内的线管应与锚体内的分丝管对应(见图 16)。过渡管内的钢绞线偏转角度应不大于 25 mrad(1.4)。延伸管的长度应能满足索套管伸缩及定位的要求。 7.4.2.2 线管宜采用 022Cr17Ni12Mo2 不锈钢圆管,前导管、过渡管及延伸管的外壳管、定位板、连 接法兰等宜采用 Q345 钢管或钢板,相应技术指标应符合 6.4.1 条的有

    31、关规定。 图16 前导管与锚体连接示意图 7.4.3 防腐 7.4.3.1 鞍座的钢结构应进行长效防腐。防腐涂装应符合 JT/T 722的有关规定。 7.4.3.2 螺栓、垫圈、螺母、焊钉等零件埋置于混凝土时,可采用热镀锌、热浸锌、喷锌铝合金防腐; 零件外露时,宜采用镀铬或不锈钢材防腐。 7.4.4 鞍座力学性能 7.4.4.1 鞍座的抗磨蚀-疲劳性能应符合 6.1.4 的规定。 7.4.4.2 鞍座进行夹持性能试验时,试验应按本标准附录 B 的规定进行, 鞍座的综合夹持系数应不小 于0.4。 7.5 定位器 7.5.1 定位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可参见附录 E 表E.1。 7.5.2 定位器应具有

    32、满足要求的定位、约束、转向、阻尼等单项性能或组合性能,并对周围环境(温 度等)相对稳定。 7.5.3 定位器应能承受并传递拉索由于施工偏位、结构变形、垂度变化、索体振动、分丝偏转而产生 的横向压力,并能有效缓解因此存在的纵向磨蚀。拉索分丝偏转产生的横向压力可按偏转角度不大于 25 mrad(1.4)计算。 7.5.4 定位器用作阻尼器时,应明确设置位置,验证减振效果。 7.5.5 定位器的设计应稳固,并且应可调节、可维护、可更换。 7.5.6 定位器宜采用 Q345 钢材、HDPE 材料和弹性橡胶等制成。相应技术指标应符合 JT/T 771 或JT/T 1063 的有关规定。 7.5.7 定位

    33、器的外观、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防腐涂装应符合 JT/T 722 的有关规定。 DB34/T 30492017 14 8 施工 8.1 一般规定 8.1.1 本标准仅包含同向回转拉索特殊结构的加工、制造,不含钢绞线、无粘结镀锌钢绞线、填充型 环氧涂层钢绞线、索套管、锚具、定位器等常规结构的加工、制造。 8.1.2 拉索施工方案应进行审查,关键工艺应进行评定,设备、器具应定期查验,材料、产品应进行 检验。拉索施工应符合本标准及 JTG/T F50 的有关规定。 8.2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索股加工 8.2.1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与无粘结镀锌钢绞线组合索股的加工可按以下方法进行: a) 喷涂定位:

    34、放钢绞线入放线盘,以牵引机牵引展开。展开至聚脲喷涂起点、终点和剥除 PE 的 起点、终点时分别标记。标记应准确计入索股总长度和索股防护搭接区段的长度。 b) 剥除 PE:使用专用刀具,将聚脲喷涂起点至终点的 PE 护套剥除,露出镀锌钢绞线。 c) 表面处理:清洗剥除 PE部分钢绞线及索股防护搭接区段 PE护套上的油脂、灰尘。采用厚度不 小于 45 m的改性环氧底涂对聚脲喷涂区段进行表面处理。 d) 聚脲喷涂:在聚脲喷涂区段进行聚脲喷涂。同步实时监测索股直径、聚脲层厚度、聚脲层表面 缺陷及位置。重新加工存在漏喷、漏线、偏心等现象的索股。 e) 收卷包装:一根索股加工完成后,可切断后两端加保护帽,

    35、收卷包装并标志。也可以不切断, 标志和标记后继续加工,最后收卷包装并标志,安装时再按标记下料。聚脲涂层应重点防护。 单根索股 5根一组包装。 8.2.2 填充型聚脲涂层钢绞线单一索股的加工可按 7.2.1 条的相关内容进行。 8.3 鞍座制造 8.3.1 分丝管、线管加工 8.3.1.1 鞍座锚体内的分丝管可采用圆形不锈钢无缝钢管加工制成;鞍座前导管内的线管可采用圆形 不锈钢管精确切割制成。 8.3.1.2 分丝管的加工,可采用挤压、滚压、冷拉工艺,将圆管加工为夹持形状,再采用滚压工艺, 将直管加工成弯曲形状。 8.3.1.3 分丝管加工后,弯曲应控制于同一平面,扭曲应控制在允许范围,表面不得

    36、有裂纹,折叠、 结疤、离层应无损清除。 8.3.1.4 分丝管二次精确切割可在锚体组装与焊接时进行。分丝管、线管管口光圆处理可在锚体、前 导管组装与焊接后进行。 8.3.2 钢板件加工 8.3.2.1 钢板件切割应采用数控切割工艺进行,制孔应采用钻孔或数控切割工艺进行。 8.3.2.2 切割面、制孔面应与钢板件表面垂直,表面不得有裂纹、夹渣、分层,边缘不得有大于 1 mm 的缺棱,并应除去毛刺,必要时磨光。 8.3.2.3 定位板、法兰盘加工时,应在板面上设置两条对称轴或其他测量标记,作为分丝管、线管定 位测量的参照。 8.3.2.4 钢板件上的对接焊缝宜与鞍座轴线垂直。锚体钢板件上的对接焊缝

    37、距离锚体端部弧线长度应 大于1 m。 DB34/T 30492017 15 8.3.3 组装与焊接 8.3.3.1 分丝管、线管、钢板件等零部件备齐并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构件或单元件的组装和焊接。 焊接的焊缝质量等级按 级控制,剪力钉焊接应符合 GB/T 10433 的有关规定。 8.3.3.2 构件或单元件组装和焊接时,应采用专用工作台架和工艺装备,严格控制组装精度和焊接变 形,并及时检查、处理焊接缺陷。 8.3.3.3 法兰盘的组装和焊接宜在最后进行。要求分丝管口出索股点与线管轴线对齐。 8.3.3.4 锚体、前导管组装和焊接后,应对分丝管和线管管口以及连接装置进行光圆处理。要求管口 及

    38、内壁光滑,错台及端口过渡圆滑。 8.3.3.5 锚体组装和焊接后,应对两端部之间进行临时锁定。 8.3.4 试穿索与试拼装 8.3.4.1 锚体组装与焊接后,应进行锚体的工厂试穿索。 8.3.4.2 试穿索应使用拉索实用钢绞线,采用人工推送式穿线法,逐个分丝管进行。 8.3.4.3 对穿线不过分丝管,应采用辅助措施再穿。二次穿线不过,应更换分丝管。 8.3.4.4 锚体工厂试穿索后,应进行鞍座的工厂试拼装。 8.3.4.5 试拼装可采用卧式无应力法,逐个鞍座地进行。 8.3.4.6 轴线偏位超过允许值的鞍座,应进行强迫归位。归位不过,应返工或更换。 8.3.4.7 线管轴线与分丝管口出索股点对

    39、位偏差超过允许值的鞍座,应返工或更换。 8.3.5 锚体压浆 8.3.5.1 鞍座试拼装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锚体压浆。 8.3.5.2 锚体压浆可利用内设的定位板分隔舱进行。 8.3.5.3 锚体压浆中造成的钢结构污染应及时清理。 8.3.5.4 填充料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值的 85后方可进行锚体的起吊、移运。 8.3.6 防腐 8.3.6.1 鞍座钢结构防腐可在工厂内一次性完成。 8.3.6.2 鞍座钢结构加工前,宜喷涂一道干膜厚度为 20 m 的车间底漆。 8.3.6.3 防腐实施前,应进行涂装工艺试验;防腐的实施应按照规定的工序进行;防腐实施中,应逐 一检查防腐层厚度;防腐完成后,应在防腐层稳

    40、定后再进行鞍座移运、存放。 8.4 包装、标志 拉索各组件的包装、标志应符合 JB/T 5000.13 的有关规定和其他事先的约定。 8.5 拉索安装 8.5.1 同向回转拉索的安装应采用逐根安装钢绞线索股,逐渐组装形成整索的方式。 8.5.2 每根钢绞线索股的安装应采用后端推送方法进行。钢绞线索股应预设安装定位标记,控制在鞍 座锚体内采用的耐磨、防腐防护层准确就位。 8.5.3 锚垫板、钢导管、鞍座等拉索锚固支承结构的安装偏差应控制在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8.5.4 索套管安装前,应进行焊接试验,保证现场焊接合格率达到 100;索套管安装中,应不出现 过度弯曲;索套管安装后应留有足够的胀缩空间

    41、。 DB34/T 30492017 16 8.5.5 拉索定位器、塔上鞍座过渡管和延伸管、梁上锚具钢导管锥管、索套管固定装置以及可能的拉 索外置减振器、制振索、监控传感器等的安装应确保拉索各构件以及索套管无损伤或挤压。 8.5.6 拉索结构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妥善防护,防止雨水和其他有害物的侵入。 8.5.7 拉索安装完成后,应进行构件的受损检验,受损严重的应进行修复或更换。 8.6 拉索张拉 8.6.1 同向回转拉索的张拉宜采用逐根张拉钢绞线索股的方法。张拉宜按下列程序进行: a) 第一步,逐根等值张拉索股至理论张力的 80左右,同步测量索股张力变化; b) 第二步,由测量结果推测出张拉控制

    42、值,再次逐根等值张拉索股至理论张力。 8.6.2 拉索的张拉应于桥面张拉端处对称进行。拉索的第二步张拉应及时快速完成。 8.6.3 结构未发生变化时,拉索的再次张拉可直接按 9.2.1条 b)的方法进行。 8.6.4 拉索张拉的允许偏差,在设计无特殊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执行: a) 拉索张拉偏差应不超过理论值的 2.5,索股张拉偏差应不超过理论值的 1; b) 拉索成桥张力偏差应不超过目标值的 5。 8.6.5 拉索张拉应采用相应的仪器和设备。张拉应设置主控和适时测量元件。 张拉设备的校准精确度 应不低于 1.0,校准期应不超过 6个月。 8.7 拉索养护与更换 8.7.1 拉索施工完成时,应

    43、进行拉索质量初检,并全面记录拉索结构状态。拉索的损伤应及时修护。 8.7.2 拉索的更换宜采用后端推送方法逐根索股进行。 8.8 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8.8.1 聚脲喷涂应在工厂内采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并应控制在具有防护措施的封闭空间内进行。 8.8.2 鞍座的加工、压浆、防腐等应在工厂内进行,并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控制噪声和光污染。 8.8.3 加工、制造中的废料和余料应妥善分类收集,并应统一处理和回收,不得随意搁置、堆放。 8.8.4 同向回转拉索施工前,应进行施工风险评估,并编制施工专项方案。 8.8.5 同向回转拉索的施工主要依靠塔外作业平台,应控制平台制造质量。 8.8.6 施工过程

    44、中各方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流程和制度进行现场操作。 9 质量检验 9.1 产品质量检验 9.1.1 一般规定 9.1.1.1 拉索产品质量检验分为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和进场检验三类。 9.1.1.2 型式检验为对产品全面性能进行控制性检验。型式检验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质量检测机构进 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产品的型式检验: a) 新产品定型、老产品转产鉴定时; b)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正常生产时,每 5 年进行 1 次时; d) 停产 2 年后,恢复产品的生产时; e) 出厂产品较型式检验样品差异较大时; f) 国家或省级质量监督机构要求时

    45、。 DB34/T 30492017 17 9.1.1.3 出厂检验为每批产品加工中和出厂前对其质量进行的控制性检验。 9.1.1.4 进场检验为每批产品运至工地后接收方对其质量进行的现场检验。 9.1.2 检验项目 9.1.2.1 型式检验应符合表 3 的规定。 表3 同向回转拉索产品型式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取样规定 拉索抗磨蚀-疲劳性能 7.1.4 本标准附录B 1 锚具 锚固性能 7.3.2 JT/T 771,JT/T 1063 3 密封性能 7.3.2 JT/T 771,JT/T 1063 1 鞍座夹持性能 7.4.1.4 本标准附录C 1 9.1.2.2 出厂检验应

    46、符合表 4 的规定。 表4 同向回转拉索产品出厂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取样规定 索体 索股机械性能 7.2.1/7.2.2 JT/T 771,JT/T 1063 每批 1 组 索套管外观、尺寸 7.2.3 JT/T 771,JT/T 1063,GSB 05-1426 10 锚具 外观、尺寸、涂装 7.3.2 JT/T 771,JT/T 1063,JT/T 722, GSB 05-1426 10 互换性 7.3.2 JT/T 771,JT/T 1063 10 硬度 7.3.2 JT/T 771,JT/T 1063 100 超声波和磁粉探伤 7.3.2 JT/T 771,JT/T

    47、 1063 100 鞍座 外观、尺寸、涂装 7.4.1,7.4.2,7.4.3 JT/T 771,JT/T 1063,JT/T 722, GSB 05-1426 10 超声波探伤 8.3.3 JTG/T F50 100 定位器 外观、尺寸、涂装 7.5.7 JT/T 771,JT/T 1063,JT/T 722 10 9.1.2.3 进场检验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5 同向回转拉索产品进场检验项目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 取样规定 拉索 包装、标志 8.4.1 目测,尺测,JB/T 5000.13 100 索体 索股机械性能 7.2.1/7.2.2 JT/T 771,JT/T 1063

    48、 每批 1 组 索套管外观、尺寸 7.2.3 JT/T 771,JT/T 1063,GSB 05-1426 10 锚具 外观、尺寸、涂装 7.3.2 JT/T 771,JT/T 1063,JT/T 722, GSB 05-1426 10 互换性 7.3.2 JT/T 771,JT/T 1063 10 鞍座 外观、尺寸、涂装 7.4.1,7.4.2,7.4.3 JT/T 771,JT/T 1063,JT/T 722, GSB 05-1426 10 定位器 外观、尺寸、涂装 7.5.7 JT/T 771,JT/T 1063,JT/T 722 10 DB34/T 30492017 18 9.1.3

    49、质量标准 9.1.3.1 拉索产品质量检验采用的质量标准除应符合 JTG/T F50、JT/T 771、JT/T 1063 等的有关规定 外,尚应符合本标准及表 6表9 的有关规定。 表6 钢绞线索股聚脲涂层加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及子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索股机械性能 聚脲涂层长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2 聚脲涂层与PE护套搭接段长度(mm) 10 3 改性环氧底涂层厚度(m) 不小于设计值,且不小于 45 4 聚脲面层厚度(mm) 0,+0.5 5 改性环氧底涂层表观质量 均匀连续无流挂 6 聚脲面层表观质量 均匀连续无流挂无损伤 表7 鞍座锚体钢结构加工质量标准 项次 检验项目及子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外观、尺寸 V 形分丝管截面外形尺寸(mm) -0.20 2 V 形分丝管夹持角度() 2.5 3 V 形分丝管解压偏移量(mm) 1 4 钢板件几何尺寸(mm) 1 5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3049-2017 同向回转拉索体系设计、施工与验收 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outsidejudge26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