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7.260 X 9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8362017 链条式自动循环菜肴输送机技术条件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the dishes conveyor of auto-chain cycle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3 - 30发布 2017 - 04 - 30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836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黄山鼎奇链传动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黄山鼎奇链传
2、动有限公司、黄山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施云贵、汪洪峰、张舟、胡爱忠、高坚。 DB34/T 28362017 1 链条式自动循环菜肴输送机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链条式自动循环菜肴输送机(以下简称菜肴输送机)的术语和定义、规格型号、构成、 基本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输送各种成品菜肴的链条式自动循环菜肴输送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1958 产品
3、几何量技术规范(GPS) 形状和位置公差 检测规定 GB/T 10069.1 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 第1部分: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 GB/T 13306 标牌 GB/T 13384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GB/T 24343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绝缘电阻试验规范 GB/T 24344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 耐压试验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菜肴输送机 food conveyor 链条式传动自动循环输送成品菜肴的专用机械设备。 3.2 输送通道 transfer passage 为菜肴输送机独立设置的专用通道。 3.3 底座框架 base frame 用于固
4、定导轨框架或保证进、出菜装置水平面高度的承重型金属部件。 3.4 导轨框架 guide frame DB34/T 28362017 2 用于固定输送导轨的不锈钢部件。 3.5 托盘器 tray device 用于提升或降低菜盘的机械部件。 3.6 菜盘 dish 用于摆放盛菜器的专用菜盘。 3.7 进菜装置 serving device 用于摆放和同步输送菜盘至托盘器的机电一体化部件。 3.8 出菜装置 take out food dish device 通过取菜机械手拾取菜盘,并同步输送至取菜位置的机电一体化部件。 3.9 进菜口 serving window 用于操作人员发布成品菜肴发布送
5、达命令,并摆放菜盘至进菜装置的操作空间。 3.10 出菜口 take out food dish window 操作人员从出菜装置的工作区拾取菜盘的操作空间。 4 规格型号 菜肴输送机依据循环方式可分为水平循环、垂直循环和混合循环三种类型,其规格型号表达方式分 别如图1、图2、图3 所示。 图1 水平循环规格型号 DB34/T 28362017 3 图2 垂直循环规格型号 图3 混合循环规格型号 5 构成 菜肴输送机一般由自动循环装置、进菜装置、出菜装置、自动控制装置、安全保护装置等五部分构 成,如图4 所示。 图4 菜肴输送机构成 注:对于水平循环无托盘器,应为平面输送带。 6 基本要求 6
6、.1 工作条件 菜肴输送机应在下列条件下正常工作: DB34/T 28362017 4 a) 环境条件 工作环境温度:540; b) 电源条件 电压额定值: 三相:380 VAC 10; 单项:220VAC (-15+10); 频率值:50Hz 1。 6.2 外观要求 6.2.1 结构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要求。 6.2.2 造型应美观、均匀、协调,布局应便于维修。 6.2.3 外观不应有图样规定外的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和其它损伤等缺陷。 6.2.4 外露件及外露结合面的边缘应整齐,不应有明显的错位。 6.2.5 装配后的沉孔螺钉应不突出与零件的表面,也不应有明显的偏心。紧固螺栓尾端应略突出于螺
7、母端面。外露轴端应突出于包容件的端面,突出值一般为倒角值。 6.3 安全卫生要求 6.3.1 齿轮、链轮、链条等运动部件应设置防护罩。 6.3.2 出菜口应设置安全门。 6.3.3 出菜口应设置防止菜盘脱出安全挡板。 6.3.4 进菜口和出菜口应留有足够的安全操作空间。 6.3.5 进菜口和出菜口应有足够的光源。 6.3.6 进菜口和出菜口应设置故障报警装置。 6.3.7 进菜口和出菜口应设置自动循环装置安全应急停止按钮或自动联锁停止装置。 6.3.8 输送通道应独立设置,通道顶端应与外界隔离或加装防护罩。 6.3.9 底座框架和导轨框架应采用名义厚度不小于2.5 mm的不锈钢型材焊接制作。
8、6.3.10 输送通道包装外壳应采用名义厚度不小于0.7 mm的不锈钢板。 6.3.11 不锈钢型材的焊缝应连续焊接,焊口应平滑,无凹坑、针孔。 6.3.12 结构应易于清洗,不应形成卫生死角,不应对卫生清洁工作的进行和检查形成障碍。 6.4 一般技术要求 6.4.1 进菜装置和出菜装置水平输送面工作高度应为(650900)mm。 6.4.2 安装固定在输送链条上的相邻托盘器间距应为(12001500)mm。 6.4.3 同步传送带和托盘器在自动循环范围内应对中运行,同步传送带和托盘器的中心线与输送机中 心线偏差不大于 40 mm。 6.4.4 进菜装置和出菜装置输送面水平度应不大于5 mm。
9、 6.4.5 托盘器在两侧输送链条上的固定端面水平度应不大于5 mm。 6.5 动作要求 6.5.1 自动循环装置的启动、停止操作应灵活、可靠,并应具有状态显示功能。 6.5.2 自动循环装置应运行平稳,减速机、输送链和链轮应运转灵活,两侧输送链在运转中应无卡链、 跳链、打滑和偏移现象。 6.5.3 应具有发布菜盘楼层或餐厅送达命令功能。 DB34/T 28362017 5 6.5.4 进菜装置应配置同步传送带及自动检测部件。 6.5.5 进菜装置减速机应具有检测到有菜盘进入自动启动和无菜盘进入自动停止功能。 6.5.6 取菜机械手当未检测到本楼层菜盘和已完成取菜并输送至出菜口后时应处于停止等
10、待状态。 6.5.7 取菜机械手拾取菜盘及放送至出菜装置动作应正确、平稳、无误动作、无颤抖,且与托盘器应 无任何接触、刮碰或摩擦。 6.5.8 各楼层出菜口应具有菜盘已送达提示功能。 6.6 性能指标 6.6.1 空载正常运行时,噪声(声压级)不大于85 dB(A)。 6.6.2 输送速度在(1015)m/min范围内可调整。 6.6.3 动力电路与保护接地之间(或外壳)绝缘电阻不小于1M。 6.6.4 动力电路与保护接地之间(或外壳)应经受工频电压 1000V,时间 1 分钟的耐压,无击穿及放 电现象。 7 试验方法 7.1 实验前要求 7.1.1 实验前应完成整机现场装配和调试,保证整机正
11、常运行。 7.1.2 实验前应测量现场工作条件,应符合本标准6.1的规定。 7.1.3 实验时应按整机进行,一般应不拆卸产品,但对运转性能、精度无影响的零件、部件和附件可 除外。 7.2 外观要求检查 7.2.1 通过查阅相关技术图纸和安装调试记录,结合现场考察,结构、造型、布局应符合本标准 6.2.1、 6.2.2 的规定。 7.2.2 采用目测和触摸方法进行外观检查,应符合本标准 6.2.3、6.2.4 的规定。 7.3 安全卫生要求检查 采用通过查阅相关技术图纸和安装调试记录,结合目测和触摸方法进行安全卫生要求检查,安全要 求检查结果应符合本标准 6.3.16.3.7 的规定,卫生要求检
12、查结果应符合本标准 6.3.86.3.12 的 规定。 7.4 一般技术要求的试验 7.4.1 用定值或变值量具和仪器检验形状和位置公差,应符合 6.4.16.4.3 的规定。 7.4.2 水平度误差的检测方法应按 GB/T 1958 有关规定进行,应符合本标准 6.4.4,6.4.5 的规定。 7.5 动作要求试验 7.5.1 在规定速度下分别按启动、停止按钮,检验自动循环装置减速机的启动、停止动作状态,应符 合本标准 6.5.1 的规定。 7.5.2 在规定速度下检验自动循环装置平稳性和灵活性,应符合本标准6.5.2的规定。 7.5.3 任取菜盘A,检验发布楼层或餐厅菜盘送达命令,应符合本
13、标准6.5.3的规定。 7.5.4 放置菜盘A至进菜装置,检验进菜装置动作应符合本标准6.5.4、6.5.5的规定。 DB34/T 28362017 6 7.5.5 根据输送楼层或餐厅数量等额任取n个菜盘,从小到大分别发布n个楼层或餐厅菜盘送达命令, 并分别将菜盘放置在进菜装置,当菜盘提升至命令楼层或送达至命令餐厅时,检验取菜机械手动作和菜 盘已送达提示功能应符合本标准 6.5.66.5.8 的规定。 7.6 性能指标试验 7.6.1 空载噪声测量应按 GB/T 10069.1 的规定的方法和仪器进行,并应符合本标准 6.6.1 的规定。 7.6.2 输送速度测试:用秒表和钢卷尺,用钢卷尺测量
14、出输送链条总长度 L,在导轨框架某一明显位 置做明显A记号,在运行的某一托盘上任一点做明显B记号,用秒表测出该 B 记号从 A 点循环一周的 时间 t,用 V=L/t 计算出输送速度,偏差为2,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 6.6.2 的规定。 7.6.3 动力电路绝缘电阻试验方法应按 GB/T 24343 规定的方法和仪器进行,并应符合本标准 6.6.3 的规定。 7.6.4 动力电路耐压试验方法应按 GB/T 24344 规定的方法和仪器进行,并应符合本标准 6.6.4 的规 定。 8 检验规则 8.1 出厂检验 出厂检验项目如下: 各种外购件合格证书检查; 输送链和链轮产品名称及链号检查; 检查
15、减速机的功率、转矩、传动比、型式结构、轴杆结构等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进菜装置和出菜装置的数量、结构形式是否符合要求; 取菜机械手和托盘器的数量、结构形式、安装方式是否符合要求; 自动控制装置动作运行模拟试验。 8.2 型式试验 8.2.1 当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时; 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产品停产达一年以上后,恢复生产时;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国家及省市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8.2.2 型式试验项目如下: 外观要求检查; 安全卫生检查; 一般技术要求试验; 动作
16、要求试验; 性能指标试验。 8.2.3 判定规则 型式检验应从经现场安装调试合格的整机产品中随机抽取 1 台按本标准 8.2.2 条规定的项目和 本标准第 7 条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并应全部合格。 DB34/T 28362017 7 如某一项目不合格,则随机重新抽取 2 台,按本标准 8.2.2 条规定的项目和本标准第 7 条规定 的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并应并应全部合格。 9 标志、包装和贮存 9.1 标志 9.1.1 每台菜肴输送机应在进菜装置上固定产品标牌,标牌至少包括如下内容: 产品名称; 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取菜机械手数量、托盘器数量、菜盘数量、输送速度、整机功率等); 制造日期(
17、编号); 制造厂名称。 9.1.2 标牌的尺寸和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13306 的规定。 9.1.3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GB/T 191 的有关规定。产品分箱包装时,箱号应采用分数表示,分 子为箱号,分母为总箱号。 9.2 包装 9.2.1 基本要求 菜肴输送机包装应符合 GB/T 13384 和 GB 191 的规定。 9.2.2 部件包装 菜肴输送机零部件在箱内放置时,应使重心位置尽可能居中靠下,重心明显偏高的应采取相应的平 衡措施。 9.2.3 出厂文件 9.2.3.1 菜肴输送机必须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包装出厂。 9.2.3.2 每台零部件的出厂技术文件应用塑料袋封装后装入木箱,一般包括下列各项(根据具体情况 允许增加其他内容): 装箱单; 产品合格证明书; 产品使用说明书; 产品安装图; 其他。 9.3 贮存 9.3.1 菜肴输送机零部件贮存时应采取防御措施。露天存放时应采用通风良好的不能积水的包装,较 长时间贮存时要防止锈蚀。 9.3.2 菜肴输送机零部件宜封闭存放。所用架体应存放在由遮盖的平坦地面上,防止变形和锈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