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9112017 油茶嫁接苗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graftedsapling cultivation of Camellia oleifera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6 - 30 发布 2017 - 07 - 30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911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 安
2、徽省林业高科技开发中心、 黄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渡、朱谦、席启俊、胡映梅、张运斌、余辉、詹文勇、詹长生。 DB34/T 29112017 1 油茶嫁接苗繁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油茶芽苗砧培育、裸根苗床准备、容器及苗床准备、搭建荫棚、芽苗嫁接、嫁接芽苗 栽植、嫁接芽苗栽后管理、容器苗挪摆、翌年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和育苗档案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油茶嫁接苗繁育。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6
3、001 育苗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LY/T 2290 林木种苗标签 3 芽苗砧培育 3.1 种子选择 在盛果期林分中采集籽粒饱满、无破损、无病虫害的成熟种子。 3.2 种子处理与贮藏 3.2.1 种子处理 将采集的成熟果实放在通风良好的室内,厚度为 50 cm 以下,堆沤 5 d7 d 后,应在晴天把果 实放在晒场上摊开,厚度为 20 cm 以下,翻晒 3 d5 d 后,使果实自然开裂及种子与果皮剥离,然 后将过筛、扬净的种子摊平翻晒 4 d6 d 后即可贮藏。 如遇阴雨天不能及时翻晒,应将堆沤后的果实 铺在干燥通风的室内,厚度为 20 cm 以下,每天翻 动 2
4、3 次,天气转晴立即移到室外翻晒。 3.2.2 种子贮藏 种子处理后,在通风的室内用湿沙贮藏。沙子与种子按 3:1 体积比例混合堆放,厚度 50 cm 以下, 上部表层的沙子厚度 10 cm 以上。 要适时洒水,保持沙子呈手握成团、松开即散的湿润状态。 3.3 设置沙床 在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圃地上作沙床,沙床宽 100 cm12 0 cm,床高 15 cm,步道宽 30 cm 40 cm。 3.4 种子消毒 DB34/T 29112017 2 播种前用 0.30.5高锰酸钾溶液浸种 2 h,捞出后用清水冲洗,或用 80代森锌 800 倍液 喷洒种子。 3.5 适时催芽 催芽的播种时间在 2
5、月下旬至 3 月中旬为宜,应根据嫁接数量分批次进行。 3.6 催芽方法 将种子均匀撒在沙床的床面上,以种子不重叠为度,播后 覆盖 10 cm 厚的细沙,再用 0.5硫酸 亚铁水溶液浇透沙床。 3.7 催芽管理 播种到芽苗砧起出前,保持沙床湿润。可通过调控沙床温度和含水量,控制芽苗生长速度,当胚芽 露出沙面时,应立即加盖细沙;胚轴长度达到 4 cm 以上,即可起砧嫁接。 4 裸根苗床准备 4.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条件良好的地块。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pH 5.0 6.5 的沙壤土、壤土和轻粘壤土。 4.2 基肥及土壤处理 在整地作床前进行,每公顷施腐熟饼肥 2
6、250 kg3000 kg;用 80代森锌 30 kg、50辛硫磷 20 kg 按 1:50 制成毒土,翻耕时均匀施入耕作层中 。 4.3 整地作床 在栽植嫁接芽苗前 30 d 完成,翻耕深度 25 cm 以上;苗床长 20 m30 m,床宽 100 cm110 cm, 床高 20 cm25 cm,步道宽 30 cm40 cm。 5 容器及苗床准备 5.1 容器种类及规格 选用无纺布无底容器和有底容器,容器直径 6 cm8 cm,高 10 cm12 cm。 5.2 基质配制 5.2.1 材料选择 选用阔叶林腐殖土、腐熟废弃农林作物粉碎物、壤质黄心土、泥炭土、火烧草皮土、腐熟谷壳、珍 珠岩、蛭石
7、等。 5.2.2 配制方法 DB34/T 29112017 3 选用 35 种比例合理的配方材料,放在晒场上摊平翻动暴晒 8 h10 h,经碾碎、拌匀、过筛, 每立方米加控释肥 1.5 kg2 kg 和 80代森锌 10 g12 g,充分搅拌后,制成 pH 56.5 且保湿、 通气、透水等理化性良好的基质。 5.3 装填基质 基质要在装填前湿润,含水量 1015 。有底容器的基质分层轻压装实;无底容器的基质,用 育苗容器成型机自动化装填。 5.4 容器摆放 栽植前 30 d,将填好基质的容器摆放到苗床上 ,摆放成一行紧挨一行。摆放后,容器上口平整一 致,容器间空隙用土填实,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形成
8、高床,苗床长 20 m30 m、床宽 100 cm110 cm、 床高 20 cm25 cm、步道宽 30 cm40 cm。 6 搭建荫棚 荫棚分固定荫棚和简易荫棚两种,固定荫棚高 180 cm200 cm 左右,简易荫棚高 80 cm 左右。 棚架搭建后,盖上一层遮阳率为 6575的遮阳网。 7 芽苗嫁接 7.1 砧芽选择 选择胚轴长度达到 4 cm 以上、且尚未露出沙面的芽苗作砧芽。 7.2 穗条选择 选择适宜我省栽培的良种采穗圃母株中上部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穗条。 7.3 穗条采集 应分品种采集有效芽 3 芽以上的穗条,做到随采随接。 采集时间,一般选在阴天或晴天上午 10 时前 、下午 5
9、 时后为宜。穗条采集后,应注意保湿,按 品种捆扎,参照 LY/T 2289 挂好标签。 7.4 嫁接时间 在 5 月上旬至 6 月中旬为宜。 7.5 嫁接方法 7.5.1 起砧 用手轻起沙床中的芽苗,洗净芽苗上的沙子,浸入 0.5高锰酸钾溶液中,并立即捞出放入盆内, 盖上湿毛巾保湿。 在操作中,要尽量保留芽苗砧的子叶。 7.5.2 削穗 DB34/T 29112017 4 削穗前,将穗条浸入 0.30.5 高锰酸钾水溶液中,并立即捞出后 ,选取有饱满腋芽或顶芽的 穗条,在叶柄两侧下端 0.5 cm 处向下各削 1 cm1.2 cm 长的削面,形成楔形;有腋芽的接穗,在叶 柄上端 0.5 cm
10、处切断,制成 1 芽 1 叶的接穗,放入盆内并盖上湿毛巾保湿或放入装有清水的盆中待 接。 7.5.3 削砧 用利刀在芽苗的子叶上端 2.0 cm2.5 cm 处切断胚轴,沿胚轴断面中央自上 而下竖切深约 1.3 cm1.5 cm 的切口,切去 1/3 胚根,保留长约 5 cm6 cm 胚根。 7.5.4 嵌扎 将铝箔片剪成长 2.0 cm2.5 cm、宽 0.8 cm1.0 cm,卷成圆筒状,套在削好的砧芽上,把削好 的接穗嵌入砧芽切口内,对齐一边形成层,再把铝箔套筒提到接口处自上而下捏紧。 接后的嫁接芽苗应放入盆内,盖上湿毛巾保湿。 8 嫁接芽苗栽植 8.1 芽苗栽植应随接随栽。 8.2 培
11、育裸根苗的,将芽苗栽植在床面上,株行距为 10 cm12 cm;培育容器苗的,将芽苗栽植到容 器中央。 8.3 栽植深度以嫁接口外露、砧芽子叶刚埋入土中为度,做到栽紧,压实、不吊根。 8.4 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喷洒 75百菌清 800 倍液进行灭菌,并在床面上搭建高度为 50 cm 左右 的塑料拱棚,密封保湿。 9 嫁接芽苗栽后管理 9.1 温湿度控制 塑料拱棚内的相对湿度,30 d 内控制在 8590,30 d45 d 控制在 7075;温度控制 在 2530,超过 32时,要增盖遮阳网降温。 9.2 揭去薄膜及遮阳网 栽植 45 d 后,应揭去保湿薄膜,先将拱棚两头薄膜掀开通气,2 d
12、后揭去全部薄膜。9 月上旬开 始炼苗,每天上午 9 时前盖上遮阳网,下午 5 时后揭去遮阳网。 遮阳网应在 9 月中下旬全部揭去,宜在阴雨天进行。 9.3 除草及除荫 栽植 30 d 后开始除草、除萌,以后每隔 20 d30 d 进行 1 次,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9.4 追施肥料 追肥宜在傍晚进行,一般栽后 60 d 左右,当接芽生长到 4 cm 以上时,喷施 1 次 0.20.3 尿素水溶液。 9 月中旬和 10 月中旬分别喷施 1 次 0.3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9.5 病虫害防治 DB34/T 29112017 5 栽植 20 d 后,适时检查幼苗病情,发现病株,立即用 50 多
13、菌灵 600 倍液或 75甲基托布津 800 倍液,每隔 10 d 喷洒 1 次,连续喷洒 3 次。 地下害虫防治参照 GB/T 6001。 10 容器苗挪摆 容器苗挪动和摆放以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或翌年 2 月下旬至 3 月中旬为宜。 将当年培育或培育一年的容器苗起出,按苗木高矮分级,依次把容器苗整齐摆放到苗床上,苗木间 空隙用土填实、填平,苗床周围用土培好,形成高床。 11 翌年苗期管理 苗木抚育管理参照 GB/T 6001。 12 苗木出圃 12.1 起苗 起苗前一周苗床要浇透水。起裸根苗时,尽量深挖,保持根系完整;起容器苗时,注意主根扎入圃 地,做到基质不散、根团完整。 12
14、.2 苗木分级 苗木应充分木质化、无病虫害、无损伤、根系完整、顶芽饱满和生长健壮。苗木质量等级参见附录 A。 12.3 苗木运输 苗木分级后,裸根苗应打好泥浆,50 株100 株一捆;容器苗应箱式包装。苗木应参照 LY/T 2289 挂上标签。运输途中要注意防止日晒、风吹和冻害。 13 育苗档案 档案管理参照 LY/T 2290。 DB34/T 29112017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油茶嫁接苗质量等级标准 表A.1 油茶嫁接苗质量等级标准 苗木类型 苗龄 苗木 等级 地径 Cm 苗高 Cm 根系状态 裸根苗 2 0.35 35 大于 5 cm 长的 级侧根 7 根以上 0.30 28 大于 5 cm 长的 级侧根 5 根以上 容器苗 2 0.30 25 根团完整,侧根发达均匀。 0.25 20 根团完整,侧根发达均匀。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