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93.080 R 18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2748.32017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 3 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Maintenance Guide Part 3:Post Assessment of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文稿版次选择 2017 - 09 - 15 发布 2017 - 10 - 15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2748.32017 I 前 言 DB34/T 2748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分为以下 3 个部分: 第 1 部分: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2、; 第 2 部分:养护设计导则; 第 3 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 本部分为 DB34/T 2748 的第 3 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安徽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本部分参与起草单位: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江红、邓陈记、顾建军、刘尧波、胡世峰、袁明园、李阿坦、张玉斌、王春红、 张尤平、鲍传富、王卫彬、王吉双、邵静、任园、牛京涛。 DB34/T 2748.32017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 3 部分:养护工程后评价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高速公路沥青
3、路面养护方案检验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评价流程、评价对象、评价路 段、基础资料、养护质量检测及养护方案评价。 本部分适用于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大、中修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工程的养护工程后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 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 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DB34/T 2748.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1部分:路面技术状况评定 DB34/T 2748.2 高速公
4、路沥青路面养护指南 第2部分:养护设计导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养护工程后评价 post assessm ent of maintenance engineering 通过对养护工程的路面状况进行持续、全面、系统的调查检测,对养护方案应用效果及其适用性的 综合分析和判断。 3.2 评价对象 assessme nt object 针对路面病害特点,经踏勘、检测、病因分析、方案比选后提出相应的路面结构处治方案。 3.3 评价时限 assessme nt period 从养护工程交工验收起至养护方案的理论寿命的时间跨度,以年计。 3.4 评价路段 assessme
5、nt section DB34/T 2748.32017 2 充分考虑评价因素后所选取的参与养护工程后评价的路段。 4 评价流程 养护工程后评价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养护工程后评价流程 根据评价对象特点确定评价时限 确定评价对象 在充分考虑影响因素基础上随 机抽取路段 选取评价路段 基础信息 收集基础资料 交通状况 病害状况 施工信息 技术适用性 养护方案评价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确定评价对象适用性 外观检测 制定检测方案,并分阶段实施养护质量检测 路面技术状况指标检测 取芯检测 DB34/T 2748.32017 3 5 评价对象 5.1 评价对象所属病害处治类型及相应的评价时限如表 1
6、。 表1 养护工程处治类型及相应的评价时限 病害类型 处治类型 评价时限 (年) 备注 裂缝类 罩面 23 评价时限可按照以下原则确 定: 1、罩面类:高温施工型宜取 高值,常温施工型宜取低值。 2、翻修类:翻修至基层及以 下的宜取高值,仅处理沥青面 层的宜取低值。 就地热再生 3 翻修 35 结构补强 35 松散类 封层 1 罩面 23 就地热再生 3 翻修 35 变形类 车辙类 罩面 23 翻修 35 沉陷类 注浆、填补加铺 35 其他类 泛油、磨光 罩面 23 注1: 罩面包括微表处、精细抗滑表层、超薄沥青磨耗层(UTAC) 、易密实沥青混凝土(ECA)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 料(SMA
7、)等。 注2: 封层包括雾封层、还原雾封层、含砂雾封层等。 注3: 翻修指对路面相应结构层进行铣刨、再生、重铺等。 注4: 结构补强指因路面结构强度不足进行的路面结构加铺,主要用于匝道路面结构厚度较薄导致的强度不足。 5.2 因路基引起的纵向裂缝、沉陷等病害,后评价时应考虑水泥或高聚物注浆、边坡支挡等路基处治 措施的影响。 5.3 因水损害引起的坑槽等病害,后评价时应考虑排水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5.4 同一评价对象,后评价时应考虑下承层、接缝拼接等局部处理工艺对工程质量的影响。 5.5 评价对象包括但不局限于表 1。对于采用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实时增加为一 个评价对象,对其进行
8、后评价。 6 评价路段 6.1 评价路段选取采用随机方式,同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宜含盖不同交通水平条件; b) 宜含盖不同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 c) 评价长度足以表征特征路段实际状况。 6.2 交通水平应综合考虑交通等级和重载交通情况。交通等级划分按照 JTG D50 的规定执行,重载交 通情况划分为货车比例 20、2040、40三类。 6.3 封层类评价对象的评价长度宜为 35 km,其他类评价对象的评价长度宜为 13 km,长度不足 的以实际施工长度计,有特殊规定的按具体规定执行。 DB34/T 2748.32017 4 7 基础资料 7.1 基础资料内容 包括基础信息、交通状况、
9、病害状况及施工信息等。 7.2 基础信息 包括路面结构、通车时间、历史建养信息、气候条件等,具体按照 DB34/T 27 48.2 的规定执行。 7.3 交通状况 包括车辆组成、年交通量等,具体按照 DB34/T 2748.2 的规定执行。 7.4 病害状况 7.4.1 评价对象实施前的路面病害状况 包括技术指标状况、病害外观状况及钻芯取样状况。 7.4.2 技术指标状况 评价方法按照 DB34/T 2748.1 的规定执行。 7.4.3 病害外观调查 包括以下内容: 路面病害的分布位置、病害数量、病害严重程度等。 泛油、松散、剥落、明显离析、明显跑砂、排水不畅等缺陷情况。 7.4.4 钻芯取
10、样状况 包括芯样各结构层厚度、 病害类型、 损坏程度、 空洞情况、 完整性及层间粘结状况, 钻芯方法见 JTG E60 T0912 的规定。 7.5 施工信息 包括评价路段养护施工的原材料来源及检测报告、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标 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等。 8 养护质量检测 8.1 养护质量检测内容分为实测项目和外观检测项目。实测项目检测内容及频率见表 2 所示,外观检 测内容见 7.4.3。必要时进行钻芯取样了解养护质量。 表2 质量检测工作内容及频率 处治类型 PCIs RQIs RDIs SRI PSSI 渗水系数 检测频率 封层类 渗水系数:3 个点/km; P
11、CIs、RQIs、RDIs、SRI 参照 DB34/T 2748.1; 罩面类 就地热再生 DB34/T 2748.32017 5 表 2(续) 处治类型 PCIs RQIs RDIs SRI PSSI 渗水系数 检测频率 翻修类 PSSI 参照 JTG H20 注1: PCIs 为路面破损状况指数; 注2: RQIs 为路面平整度状况指数; 注3: RDIs 为路面车辙状况指数; 注4: SRI 为路面抗滑性能指数; 注5: PSSI 为路面结构强度指数。 8.2 交工验收时进行第一次质量检测,相邻检测时间间隔宜相同,实际检测时间与计划检测时间相差 应不超过 1 个月。应充分利用养护工程已有
12、检测数据。 8.3 整个评价时限内的检测次数原则上不少于 5 次,封层类检测次数可适当降低,但应不少于 2 次。 9 养护方案评价 9.1 一般要求 养护质量检测结束后,应及时进行养护方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技术适用性和经济、社会效益,从 而确定评价对象的适用性和推广应用价值,并形成养护工程后评价报告,报告文件格式见附录A。 9.2 技术适用性 9.2.1 养护效果评价 结合路面检测结果,分析路面状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 9.2.2 养护工艺评价 结合施工信息及路面检测结果,对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便易性进行评价。 9.2.3 养护材料评价 根据路面检测结果,对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及材料施工的便
13、易性进行评价。 9.3 经济效益 采用费效比指标对评价对象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9.4 社会效益 通过分析评价对象实施所产生的环境、资源、人文、社会影响等因素,综合评价养护方案的社会效 益,具体应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a) 对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或影响程度; b) 对资源节约、废旧材料循环再生利用、节能高效等的促进作用或影响程度; c) 施工工期、交通管制范围等对高速公路车辆通行的影响; d) 对人文关怀、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的促进作用或影响程度。 DB34/T 2748.32017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养护工程后评价报告格式 一、评价对象概述 1、评价对象定义、技术特点 2、评
14、价对象在国内外应用现状 3、评价对象在我省应用情况 二、评价路段 1、路段选取原则 2、评价路段一览表,如表1 所示。 表 1 评价路段一览表 序号 高速公路名称 起讫桩号 所在车道 备注 三、基础资料 1、基础信息(包括路面结构、通车时间、历史建养信息、气候条件等) ; 2、交通状况(包括车辆组成、年交通量等) ; 3、病害状况(包括技术指标状况、病害外观状况、钻芯取样状况等) ; 4、施工信息(包括评价路段养护施工的原材料来源及检测报告、混合料配合比试验报告、施工工 艺及质量控制标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四、养护质量检测 1、外观调查 根据现场调查,描述路面外观及路面病害情况,形
15、成路面病害调查表和汇总表,如表2 所示,附相 应病害照片。 DB34/T 2748.32017 7 表 2 路面病害调查表(调查时间) 序号 高速名称 桩号 病害类型 病害位置 数量 面积 备注 2、实测项目 评价路段历次检测数据如表3 所示。 表 3 评价路段检测数据 高速 名称 桩号 PCIs RQIs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RDIs SRI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PSSI 渗水系数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检测 时间1 检测 时间2 检测 时间3
16、3、取芯情况(必要时) 钻取芯样记录信息如表4 所示。 表 4 芯样记录表 序号 高速名称 桩号 车道 各结构 层厚度 病害 类型 破坏程度、 完整性 空洞 情况 层间粘 结状况 备注 DB34/T 2748.32017 8 五、养护方案评价 1、技术适用性 (1)养护效果评价 结合路面检测结果,分析路面状况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变化原因。 (2)养护工艺评价 结合施工信息及路面检测结果,对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便易性进行评价。 (3)养护材料评价 根据路面检测结果,对材料来源的广泛性及材料施工的便易性进行评价。 2、经济效益 采用费效比指标对评价对象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3、社会效益 分析评价对象实施对环境、资源、人文及社会的影响。 六、结论 明确评价对象的可行性及推广应用价值,确认本次评价结束、继续或重新评价的需求。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