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27.060.30 J 98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752013 干熄焦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Periodical Inspection Code For Coke Dry Quenching Boiler 2013 - 10 - 28发布 2013 - 11 - 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975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特种设备标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马鞍山钢
2、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鞍山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六安市特种设 备监督检验中心、阜阳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丁盛斌、杨必应、张正友、周海潮、葛海标、汪强、沈克文、朱元、张凤安、 高飞、朱邦同、王义厢、陈雷。 DB34/T 19752013 1 干熄焦锅炉定期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干熄焦锅炉定期检验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高压及以下参数干熄焦锅炉的定期检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6
3、工业锅炉水质 GB/T 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DL/T 438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 DL 647-2004 电站锅炉压力容器检验规程 DL/T 786 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 DL 5190.2 电力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2部分:锅炉机组 JB/T 4730.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 磁粉检测 JB/T 473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 渗透检测 JB/T 4730.7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7部分:目视检测 TSG G0001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Z7001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 TSG Z8002 特种设备检验人员考核规则 特
4、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549号) 质技监局锅发1999202号锅炉定期检验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干熄焦锅炉 Coke Dry Quenching Boiler 是指利用在干熄焦系统中吸收了高温焦碳物理显热的高温惰性循环气体与锅炉中的水介质进行热 交换,产生额定参数(温度和压力)和品质的蒸汽,并输送给热用户的一种受压、受热的设备。 4 一般要求 4.1 干熄焦锅炉定期检验内容和技术要求应符合 TSG G0001 和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其中内部 检验、外部检验还应执行本标准; DB34/T 19752013 2 4.2 从事干熄焦锅炉检验的检验机构资
5、质应符合 TSG Z7001 的要求,检验人员的资质应符合 TSG Z8002的要求; 4.3 干熄焦锅炉定期检验中的无损检测执行 JB/T 4730; 4.4 检验记录和报告的格式及内容应符合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要求. 5 内部检验 5.1 准备工作 5.1.1 锅炉使用单位除应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作好内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外,还应重点作 好下述工作: a) 检查确认锅炉及循环气体系统上的所有人孔、检查门已打开,受热面表面焦粉及锅炉烟道内焦 粉已清除; b) 检查确认干熄炉内红焦已完全熄灭且温度不大于 50,炉膛内 CO浓度应小于 50 ppm,O2 含 量应大于 18; c) 充氮阀已有效隔
6、断。 5.1.2 检验单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 检验单位实施现场检验前,应检查确认锅炉已具备检验条件; b)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审查使用单位提交的技术资料,根据锅炉具体情况,编制检验 方案,并征求使用单位意见;经审批后提供给使用单位。对于运行时间超过 10 万小时的锅炉, 在确定检验方案时应增加检验项目,重点检查材质变化状况,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5.2 锅筒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运行时间超过 5 万小时时,还应增加对低压蒸汽加热管座 角焊缝的表面探伤抽查。 5.3 省煤器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 5.4 水冷壁 5.4.1 宏观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a)
7、检查锅炉上部烟气入口处水冷壁管: 1) 检查管壁冲刷磨损情况以及管子的高温腐蚀、变形、鼓包等缺陷情况; 2) 耐热防磨罩及其与水冷壁鳍片间的联接副外观检查应完好,无损坏、脱落和过烧现象,膨 胀间隙足够,无卡涩; b) 检查人孔周围水冷壁管的磨损、拉裂、鼓包、变形情况; c) 检查水冷壁鳍片应完好,无开裂、过烧等现象,鳍片与管子焊缝应无开裂、严重咬边、漏焊等 缺陷,对水冷壁入口膨胀节处的鳍片焊缝做重点检查; d) 检查水冷壁四面墙缝隙挡板装置完好,无脱落、开裂及烧损现象,与水冷壁连接焊缝无开裂等 缺陷。 5.4.2 理化、无损检测及其它检验内容 a) 定点监测管壁厚度及胀粗情况,一般分二层标高,
8、每层四周墙各若干点; DB34/T 19752013 3 b) 宏观检查中发现冲刷磨损、腐蚀、鼓包等可疑情况的管子,应进行必要的测厚、胀粗、金相检 查; c) 有怀疑时,应对水冷壁鳍片焊缝、水冷壁缝隙挡板与水冷壁的连接焊缝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d) 热负荷最高处水冷壁割管检查: 1) 内壁结垢量及成分测定,计算结垢速率; 2) 内壁腐蚀情况及原因分析。根据腐蚀情况决定扩大检查范围,当内壁结垢量超过相关规定 时,应进行受热面化学清洗工作。 5.5 蒸发器管 5.5.1 宏观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a) 对蒸发器管做外观检查,管排应平整,管排间距均匀,不存在烟气走廊;检查管子及下弯头的 磨损、腐蚀、氧化、
9、变形、胀粗、鼓包等缺陷情况;重点检查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及烟气 走廊附近管子的磨损情况; b) 检查蒸发器管吊挂装置工作正常,无碰磨、脱落、开裂、烧损及变形等缺陷; c) 检查上部蒸发器管与水冷壁四面墙缝隙挡板间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无碰磨等现象; d) 检查蒸发器管与水冷壁四面墙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无碰磨等现象; e) 检查蒸发器管穿墙部位的密封、碰磨情况; f) 检查鳍片式蒸发器的鳍片焊缝,无裂纹。 5.5.2 理化、无损检测及其它检验内容 a) 定点监测管壁厚度及胀粗情况,对蒸发器管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烟气走廊附近管子以及 穿墙部位的管子适当增加厚度检测; b) 宏观检查中发现磨损、
10、腐蚀、氧化、变形、胀粗、鼓包等缺陷情况的管子,可进行必要的测厚、 胀粗、金相检查; c) 有怀疑时,应对鳍片式蒸发器的鳍片焊缝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5.6 水冷壁集箱、蒸发器集箱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对于水冷壁下集箱还应重点检查集箱受火侧筒体的焦粉冲刷 磨损及腐蚀情况,以及鳍片的密封情况,必要时进行测厚及表面探伤抽查。 5.7 过热器管 5.7.1 宏观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a) 对过热器管做外观检查,管排应平整,管排间距均匀,不存在烟气走廊;检查管子及下弯头的 磨损、腐蚀、氧化、变形、胀粗、鼓包等缺陷情况;重点检查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及烟气 走廊附近管子的磨损情况; b) 检查过热器防
11、磨护套接触良好,无磨损、变形、移位、脱焊等缺陷; c) 检查过热器吊挂装置工作正常,无碰磨、脱落、开裂、烧损及变形等缺陷; d) 检查过热器管与水冷壁四面墙缝隙挡板间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无碰磨等现象; e) 检查过热器管与水冷壁四面墙的间距满足设计要求,无碰磨等现象; f) 检查过热器管穿墙部位的密封、碰磨情况; 5.7.2 理化、无损检测及其它检验内容 DB34/T 19752013 4 a) 定点检测高温过热器出口段管子外径及壁厚; b) 对过热器管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烟气走廊附近管子以及穿墙部位的管子适当增加厚度检 测数量; c) 宏观检查中发现磨损、腐蚀、氧化、变形、胀粗、鼓包等缺
12、陷情况的管子,可进行必要的测厚、 胀粗、金相检查; d) 定点检测高温过热器迎流面管子喷涂耐磨合金处的硬度,当硬度值与上次检测示值相差较大 时,应记录并分析原因; e) 对高温过热器割管,做金相及碳化物分析,并测量氧化皮厚度; f) 对运行已达5万小时的,与不锈钢连接的异种钢接头进行外观检查,并按10的比例无损探 伤抽查,有怀疑时可割管进行金相检查。 5.8 过热器集箱 5.8.1 宏观检查的项目和要求 a) 检查集箱表面氧化、腐蚀情况; b) 检查集箱支承固定装置工作正常,符合设计要求,无过载、失载等现象, c) 集箱环焊缝、封头焊缝、管座角焊缝、吊耳与集箱角焊缝的超标缺陷检查,重点检查无弹
13、性弯 管子的管座角焊缝; d) 检查与集箱连接的大直径管焊缝的缺陷情况; e) 检查集箱由于炉膛密封不严漏烟而产生集箱的永久变形情况; f) 封头手孔盖的氧化、腐蚀、胀粗情况检查以及焊缝外观的超标缺陷检查; 5.8.2 理化、无损检测及其它检验内容 a) 集箱表面存在氧化、腐蚀及其它可疑情况时,应进行测厚; b) 集箱环焊缝、封头焊缝、管座角焊缝、吊耳与集箱角焊缝存在可疑情况时,应进行无损探伤, 重点检查无弹性弯管子的管座角焊缝; c) 对与集箱连接的大直径管焊缝有怀疑时应进行无损探伤; d) 对出口集箱引入管孔桥部位宜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以确定是否有内部裂纹; e) 5万小时后应增加封头手孔
14、盖焊缝无损探伤抽查,探伤比例不少于25; f) 对运行时间已达5万小时的,应对集箱外表面的主焊缝和角焊缝进行表面探伤检查,探伤比例 不少于25,有怀疑时应进行超声波探伤或射线探伤; g) 对于使用时间超过10万小时的,应增加硬度和金相检查,同时应检查高温过热器出口集箱集 箱胀粗、变形情况,特别是孔桥部位。 5.9 减温器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对于立式合瓣喷水减温器还应检查以下内容: a) 检查内表面喷水喉口处冲刷、腐蚀、裂纹等缺陷情况,有怀疑时进行表面探伤检查; b) 用内窥镜检查减温器内壁、内筒、内筒定位块焊缝及喷嘴的裂纹、磨损、腐蚀等缺陷情况; c) 有怀疑时对筒体外表面进行表面
15、探伤; d) 超过 5万小时应对筒体外表面进行100表面探伤检查。 5.10 锅炉范围内管道管件、阀门及附件 DB34/T 19752013 5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重点增加对空气导入阀及充氮阀的外观检查,有怀疑时进行 表面探伤。 5.11 密封结构 a) 检查锅炉入口耐火浇筑料及耐火砖等无开裂、凸鼓现象 b) 检查炉顶密封及受热面穿墙管处的密封符合设计要求,无漏烟、开裂、脱落等现象; c) 检查炉墙保温无开裂、凸鼓、漏烟现象; d) 检查炉门、检查门无烧坏变形,耐火材料无脱落; e) 检查系统膨胀节的密封性良好; f) 检查循环气体系统及管路的密封性良好; g) 有怀疑时进行炉膛密
16、封性试验。 5.12 炉本体防爆装置 a) 检查防爆门密封良好,动作灵敏,无腐蚀及漏烟现象 b) 检查防爆膜密封良好,无腐蚀及漏烟现象 5.13 主要承重部件和膨胀系统 a) 首次检验检查大板梁挠度,应不大于1/850,无明显变形; b) 大板梁焊缝裂纹等超标缺陷检查; c) 各承力柱及梁表面腐蚀、油漆情况的检查; d) 吊杆松动、过热氧化、腐蚀、裂纹等情况检查。 e) 锅炉膨胀装置及膨胀情况检查,重点检查炉本体膨胀节工作正常,伸缩自如,无变形、开裂现 象. 5.14 成型件和阀体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 5.15 循环泵 a) 泵壳裂纹和外表面腐蚀情况检查,有怀疑时进行表面探伤; b
17、) 对进出口管安装焊缝及疏水管焊缝做外观检查,有怀疑时进行表面探伤抽查; c) 检查进出口管及疏水管腐蚀情况,并对管子弯头测厚。 5.16 给水预热器 a) 宏观检查给水预热器管子应无腐蚀、磨损等缺陷; b) 有怀疑时,应对给水预热器管进行不低于1.25倍工作压力的水压试验。 5.17 高温承压部件金属监督的范围和技术要求 对于高温承压部件金属监督的范围和技术要求参照 DL/T 438 进行。 5.18 对于下列情况应进行更换 a) 管子、集箱减薄较大,强度校核后已不能保证安全运行到下一次大修时的; DB34/T 19752013 6 b) 受热面碳钢管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的 3.5或低合金钢管
18、胀粗量超过公称直径的 2.5时; T91,T122类管子胀粗量大于 1.2,奥氏体不锈钢管子胀粗量大于 4.5;集箱、管道胀粗 量超过公称直径的1时; c) 集箱、管子腐蚀点深度大于壁厚的30时; d) 碳钢、钼钢的石墨化程度参照DL/T 786碳钢石墨化检验及评级标准达 4级以上时; e) 受热面管子:20号钢,15CrMo、12Cr1MoV、SA213-T12和12Cr2MoG(2.25Cr-1Mo、SA213-T22、 SA213-T23、10CrMo910)的珠光体球化达到 5级,SA213-T91钢的组织老化达到 5级,钢102 钢管碳化物明显聚集长大(3 m-4 m); f) 高温
19、过热器管表面氧化皮厚超过 0.6 mm,且晶界氧化裂纹超过 5晶粒时; g) 已产生蠕变裂纹或疲劳裂纹时; h) 管材的拉伸性能低于相关标准要求时。 5.19 检验结论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进行评判。 6 外部检验 6.1 检验方法 采用资料核查、宏观检查为主,并配合对一些安全装置、设备的功能确认 6.2 准备工作 6.2.1 锅炉使用单位应作好下述准备工作 a) 锅炉外部的清理工作; b) 按 DL 647-2004 第 6.8条的要求准备好锅炉技术资料备查(前次检验中已经核查的,本次检 验可以不做); c) 提供锅炉操作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和锅炉安全管理人员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件
20、。 6.2.2 检验单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a) 检验前,检验检测机构应当根据锅炉具体情况,编制检验方案,并征求使用单位意见; b) 对检验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6.2.3 检验过程中配合以及安全监护工作 a) 检验过程中,锅炉使用单位应当做好现场配合; b) 检验单位应遵守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 c) 检验机构和使用单位应做好安全监护工作。 6.3 外部检验内容以及要求 6.3.1 锅炉技术资料核查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 6.3.2 锅炉安全管理检查 DB34/T 19752013 7 a) 锅炉铭牌; b) 上次检验报告中所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c) 核查锅炉各项安全管
21、理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各项记录应当齐全,有效; d) 核查运行规程和检修工艺规程,应当齐全,有效; e) 系统图可以准确查阅; f) 锅炉金属监督、热工监督、汽水质量监督等管理规定及执行情况; g) 检查锅炉操作人员、水处理作业人员和锅炉安全管理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 h) 检查零米层、运转层和控制室,应当至少各设有两个出口,门向外开; i) 通道、沟道畅通情况;地面平整、积水情况以及盖板的齐全情况抽查; j) 抽查楼梯、平台、通道、栏杆、护板的完整情况;平台和楼板应当有明显的载荷限量标志和标 高标志; k) 抽查孔洞周围的栏杆、护板的设置情况以及室内防水、排水设施状况; l) 抽查照明设施,能满
22、足锅炉运行监控操作和巡回检查要求,灯具开关应完好;抽查事故控制电 源和事故照明电源,应当完好、能随时投入运行; 抽查电源紧急切换情况; m) 检查防火、防雷、防风、防雨、防冻、防腐设施,应齐全、完好。 6.3.3 锅炉本体 a) 抽查管接头可见部位、阀门、法兰及人孔、手孔、检查孔、汽水取样孔周围的腐蚀、渗漏情况; b) 膨胀系统检查 1) 抽查锅筒、集箱等膨胀指示器装置的完好情况,膨胀指示正常(包括方向和膨胀值),膨胀 方向正确,核查膨胀量记录; 2) 抽查锅炉膨胀导向装置,无卡阻或者损坏现象; 3) 检查锅炉进口及省煤器进出口膨胀节能够伸缩自如,工作正常,无明显变形、开裂等缺陷。 c) 炉墙
23、、保温检查 1) 检查炉墙、炉顶,应无开裂、破损、脱落、漏烟、漏灰和明显变形等缺陷,炉墙无异常振 动; 2) 抽查炉墙、管道保温良好;炉墙、保温外表面温度应符合 DL 5190.2的规定; 3) 抽查锅炉各门孔的密封情况,无烧坏变形,耐火层无破损、脱落等缺陷, 4) 检查循环气体人孔门、检查门的密封情况,应关闭严密、无泄漏; d) 检查承重结构和支、吊架等应无过热、变形、裂纹、腐蚀、卡死等缺陷,焊缝应当无开裂;支、 吊架承力正常,无失载、过载现象;吊架螺帽无松动。 6.3.4 锅炉范围内管道 按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 6.3.5 安全附件 a) 安全阀、压力测量装置、水位测量与示控装置、
24、温度测量装置的检验按 TSG G0001和锅炉 定期检验规则的规定执行 b) 防爆门 1) 对于设有防爆门的锅炉,抽查防爆门,应当完好、无腐蚀、泄漏,排放方向不应当朝向人 行通道; 2) 对于设有防爆膜的锅炉,应检查防爆膜完好、无腐蚀、泄漏等现象。 DB34/T 19752013 8 6.3.6 自控调节及保护装置检验 a) 检查锅炉入口循环气体温度的控制情况,其波动范围应符合设计要求; b) 检查循环气体中的H2、CO等的浓度在设计控制范围内; c) 核查安全保护装置的设置,应当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要求; d) 核查联锁保护投退记录应当符合相关要求,锅炉运行中联锁保护装置不得随意退出运行
25、; e) 核对保护定值应当符合相关要求,保护装置应当定期进行动作试验,核查动作试验记录,应当 齐全、有效; f) 核查定期进行的备用电源或者气源自投试验记录,应当齐全,有效。 g) 核查干熄炉料位计、循环气体分析仪、循环气体成份在线监测仪等设备工作正常,校验及维护 保养记录齐全,有效。 6.3.7 辅机附件 a) 抽查循环风机、循环泵、除尘器等辅机运转情况,应运转正常,无泄漏; b) 检查排污、疏水管道(含循环气体系统的放水阀、紧急放散阀),应无异常振动及渗漏现象; c) 检查一二次除尘器系统密封严密,放灰阀无泄漏,有怀疑时检查二次除尘器存灰的干湿度; d) 检查水封槽充水正常,能保证水封。 6.3.8 水质管理和水处理设备 a) 水处理设备应运转正常,能满足制水量的需要; b) 核查化学监督制度的执行情况; c) 核查水汽取样器的取样点布置; d) 核查水汽化验记录和化验项目,应当齐全、有效,其中: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不低于 3.8 MPa 的干熄焦锅炉水汽质量标准应执行 GB/T 12145 ,额定出口蒸汽压力3.8 MPa的干熄焦锅炉 水汽质量标准应执行 GB/T 1576。 6.3.9 缺陷的处理及检验结论 按 TSG G0001 和锅炉定期检验规则的要求执行。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