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4 T 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1485       资源大小:411.4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4 T 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 Mechanization Operating Techniacal Regulation of Two-line Indica Hybrid Rice Shenglingyou 5814 2013 - 09 - 28发布 2013 - 10 - 28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1951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宣城市郎溪县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

    2、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郎溪县农友种苗农资有限责任公司、宁国市种植业局、宣州区农技中心、宣城市 农技中心、广德县农技中心、郎溪县农业局、郎溪县农业执法大队、绩溪县蚕业办。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澜、喻莉、汪昌琦、潘学明、胡在进、谭小春、牟庆顺、邓斌、徐进、许长 旺、章照停、傅世好、陈钦健、陈维青、鲍明辉、鲁新华、牟鹏、高峰、周光辉。 DB34/T 19512013 1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的技术指标,包括产量指标、产量结构、育秧、大田 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 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中籼稻区(油菜茬、麦茬、冬

    3、闲田)深两优5814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 5116 无公害食品 水稻产地环境条件 NY/T 5117 无公害食品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 土地平整;独立排灌;环境质量条件符合 NY 5116 的规定。 4 品种及产量结构指标 4.1 品种 4.1.1 选育单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 4.1.2 亲本来源 Y58S() 丙4114() 4.1.3 审定机关及编号 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

    4、委员会 国审稻 2009016 4.1.4 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 136.8 天,比对照 优 838 长 1.8 天。株型适中,叶片挺直,谷粒有芒,每亩有效穗数 17.2 万穗,株高 124.3 厘米, 穗长 26.5 厘米,每穗总粒数 171.4 粒,结实率 84.1,千粒重 27 克。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 3.8 级,穗瘟损失率最高 5 级;白叶枯病 5 级;褐飞虱 9 级。 米质主要指标:整精米率 65.8,长宽比 3.0,垩白粒率 13,垩白度 2.0,胶稠度 74 毫米, 直链淀粉含量 16.3,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 2 级。

    5、 DB34/T 19512013 2 4.1.5 审定意见 该品种符合国家稻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熟期适中,产量较高,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感 褐飞虱,米质优。 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 南南部稻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4.2 产量目标和结构 每 666.7 产量 650 以上,有效穗 16 万18 万、每穗粒数 180220 粒、结实率 85 90、千粒重 27 g。 5 育秧 5.1 播种期 根据茬口和深两优5814生育特性,安排在 5 月上中旬播种,抽穗期在 8 月中下旬。 5.2 壮秧标准 秧龄 30 d35 d,叶龄 5.

    6、5 叶6.5 叶,苗高 15 cm20 cm,要求苗挺叶绿、矮、壮、齐,无 病虫害。单株带蘖 2 个3 个,根系多、短、白、粗。 5.3 育秧技术 5.3.1 苗床 旱育秧选用肥沃、疏松、深厚的菜园地或旱地做苗床。冬季每 666.7 施腐熟农家肥 2000 , 播种前 20 天施 45三元复合肥 50 ,氯化钾 5 、尿素 10 15 培育苗床。 湿润育秧选用排灌方便、土壤肥沃、施过基肥的田块做秧田,每 666.7 施腐熟农家肥 1000 , 45三元复合肥 40 ,尿素 10 。 5.3.2 播种量 旱育秧龄 30 d 左右,旱育秧播 3040 /,秧田大田比 1:20;湿润育秧秧龄 30

    7、d35 d (机 插秧秧龄 20 d),播种量 10 /666.7,秧田大田比 1:10。 5.3.3 浸种与催芽 浸种前进行选种并晒种 1 d2 d 天,用 1.5浸种灵 800 倍液或 25咪鲜胺 2000 倍液浸种 30 h48 h,洗净催芽。破胸露白后,可摊晾备播。 5.3.4 播种 旱育秧整平苗床,喷洒清水,使 15 厚土层处于水分饱和;将芽谷均匀撒在床面上,然后均匀 撒盖营养土,以不见谷为度,后用水喷湿。在苗床上起拱覆膜促齐苗,当膜内温度达到 35时要及时 揭膜、通风降温。 湿润育秧做合式秧田,畦宽 1.3 m,沟深 20 ,分畦定量播种,播后轻塌谷。 5.3.5 水分管理 DB3

    8、4/T 19512013 3 旱育秧齐苗前保持床土相对含水量 7080;齐苗后根据天气适时揭去覆盖物并喷一次透水; 后以控水控苗为主,出现卷叶时补水。 湿润育秧三叶期前畦面保持湿润,三叶期后保持浅水与湿润交替。 5.3.6 施肥 底肥整畦前亩施三元复合肥 15 kg、尿素 10 kg。 断奶肥 1 叶 1 心期亩施尿素 4 kg5 kg。 旱育秧以缺肥补肥为主,叶色褪淡时每平方用尿素 5 10 分别兑水 500 1000 喷灌,喷 后淋水洗苗。 湿润育秧于三叶期及移栽前 3 d5 d 各追施尿素 5 /666.7 1 次。 5.3.7 病虫草害防治 播后 2 d3 d 进行芽前除草。 2 叶3

    9、 叶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每 666.7 用 25吡呀酮 20 兑水 20 均匀喷雾。 移栽前 3 d5 d 喷药一次,带药下田,防治灰飞虱等。 6 移栽 6.1 移栽期 根据茬口情况一般安排移栽期在 6 月上、中旬。 6.2 移栽密度 栽 1.5 万1.7 万穴/666.7, 每穴栽 3 个4 个茎蘖苗,亩栽 9 万12 万基本茎蘖苗。采用 宽窄行栽插(27.5 cm30.0 13.3 cm15.0 )。 机插秧安照 13 cm30 cm 规格插秧,亩插 1.68 万穴。 7 肥料使用 7.1 施肥原则 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方肥,氮、磷、钾平衡施用,增施硅、锌、硼等中微量肥料,精确定量施用

    10、, 适施基肥,前肥后移,减少基蘖肥,提高成穗率;增施穗粒肥,主攻大穗。 7.2 肥料种类和施用量 每 666.7 分别为纯氮 14 15 ,五氧化二磷 6 8 ,氧化钾 8 10 ,硫酸锌 1 。 7.3 肥料运筹 氮肥中,基蘖肥:穗肥为 7:3;基肥每 666.7 施有机肥 2000 ;化肥尿素 15 、磷酸二铵 15 、氯化钾 10 或 15:15:15 三元复合肥 50 ;酌情施硫酸锌 1 kg、硅肥 2 kg、硼砂 1 kg。 7.4 施肥时期和方法 DB34/T 19512013 4 基肥中有机肥在耕地前施下,化肥在耕后整地前施下。栽后 5 d 施分蘖肥尿素 7.5 ,40 d(拷

    11、田复水后) 施穗肥尿素 8 10 ,氯化钾 7.5 8 ,或 15:15:15 三元复合肥 5 kg,灌浆期 每 666.7 用磷酸二氢钾 250 加尿素 500 兑水喷施。 8 水浆管理 本着“浅水栽秧,有水活棵,薄水促蘖,穗足烤田,干湿交潜,间歇灌溉,活熟到老”的原则。 返青期保持浅水 3 ,分蘖前期(栽后 15 d 以内)浅水湿润交替,总茎蘖数达到 16 万/666.7 开始烤田。拔节后到抽穗期间歇灌溉,建立浅水层,灌浆结实期以湿为主,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活熟到老,收获前 7 d 自然断水,切忌断水过早。 9 病虫草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草害 生育期主要病害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

    12、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有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稻蓟马等; 主要杂草有稗草、莎草、千金、慈菇、空心莲子草等。 9.2 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在农业、生物、物理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加强病虫的预测预报,严格科学使用农药,按 NY/T 5117 执行,优先使用生物或生物化学复配农药;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 9.3 防治方法 见附录A 10 收获 90黄熟时收获, 及时凉晒,勿在砂石和沥青路面晒, 并避免在水泥晒场长时间摊薄曝晒。稻谷水 份降到 13.5后贮藏。 DB34/T 19512013 5 A A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防治方法 A.1 两系

    13、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病虫草害防治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见表A.1。 表A.1 时期与对象 防治措施 秧田期 大田化学除草 播后 2 d3 d 进行芽前除草。 2 叶3 叶期注意防治灰飞虱、稻蓟马,每 666.7 用 25吡呀酮 20 兑水 20 均匀喷雾。 移栽前 3 d5 d 喷药一次,带药下田,防治灰飞虱等。 化学除草:以稗草、莎草为主的稻田,水稻抛后活稞一周,667 用 50苯噻草胺 可湿性粉剂 40 g,拌细土撒施。以稗草、莎草、阔叶草为主的稻区,水稻移栽后 7 天, 667 用 14乙苄可湿性粉剂 50 g 拌细土撒施。或 667 用 2.5五氟磺

    14、草胺(稻 杰)60 ml 或 36二氯苄可湿性粉剂 50 g,对水 40 kg 茎叶均匀喷雾。 7 月上中旬防治稻纵卷叶螟 在卵孵始盛期用 8000 国际单位Bt 100 g 防治。 7 月中、下旬防治稻飞虱、稻 纵卷叶螟、稻螟虫、纹枯病、 稻曲病(水稻破口前 1015 天)、稻瘟病等 25噻虫嗪 4 克加 10井冈蜡芽菌(闻曲令)100 g 或 10苯醚甲环唑 30 g 加 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 10 ml 或 1.8阿维菌素(蓝锐)75100 ml 对水 40 kg 防 治。 上述药剂同时加入 20康宽 10 ml 防治螟虫 品种破口前 5 天防治稻瘟 病、稻曲病 感病 用 6春雷霉素 50 g 或 25咪酰胺 60 ml 预防稻瘟病,同时加入 20烯 肟戊唑醇(爱可)30 ml 实施稻曲病二次预防。少数稻区始见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 病发病中心时,667 喷 20噻菌铜 120 g 预防。 8 月中下旬至 9 月防治稻飞 虱 8 月 对虫量超标田块 667 用 25吡蚜酮 30 g 对水 50 kg 均匀喷雾。 注1:防治原则:虫害“达标防治”,病害以“预防为主”;预防秧田期、放宽分蘖期、保护成穗期。 注2:上述药剂推荐用量均为每亩用量。 注3:机动喷雾器亩用水量视水稻群体大小掌握在 14 kg30 kg。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4 T 1951-2013 两系杂交中籼稻深两优5814栽培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confusegate185)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