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150 B 5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2102018 代替 DB34/T 1210-2010 中华鳖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Artificial Hatch Technology of Chinese Soft-shelled Turtle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12 - 29 发布 2019 - 01 - 29 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34/T 1210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1210-2 010中华鳖
2、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与 DB34/T 1210-2010 相比, 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恒温室孵化”中修改了部分技术参数; “孵化方法”增加了“蛭石介质孵化”和“无介质孵化”;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委员会渔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宁国市金东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宣城市现代渔 业有限公司、宁国市金鼎家庭农场、宁国市渔业渔政管理局、寿县水产技术推广站、颍上县水产管理局、 颍州区颍西办事处农业综合服务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坤、李正荣、赵秀侠、王庆、隋然、仇华友、贾俊威、陈楠、刘家丰、宋传 宝、李明爽、杨玮、董伟。 DB34/
3、T 12102018 1 中华鳖人工孵化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华鳖( Trionyx sinensis)受精卵的孵化条件、鳖卵采集鉴别、鳖卵运输、孵化方 法、孵化期管理、稚鳖出壳与收集技术等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鳖受精卵的人工孵化。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人工孵化 artifici al
4、hatching 通过人为制造适宜的环境,对中华鳖受精卵进行孵化。 3.2 孵化箱 hatchi ng box 用于孵化鳖卵的塑料容器,规格为 47 cm 31 cm8 cm,两端箱体各设透气孔两个,距箱体底部 1 cm 处四周出檐 0.5 cm,便于孵化时箱体的垒放和封闭。 3.3 无介质孵化盒 no mediator hatching box 用于孵化鳖卵的塑料容器,规格为 35 cm 20 cm6 cm,盒盖上设透气孔若干,盒内设有可移出的 鳖卵架,鳖卵架为多个“井”字型塑料构件,相邻两个“井”字型中央的正方形边长分别是 0.6 cm 和 1 cm。略小的方孔放置鳖的受精卵,略大的为出壳
5、后稚鳖进入孵化盒底部的通道。鳖卵架固定在孵化盒 里距盒底 3 cm(参见附录A)。 3.4 孵化架 hatchi ng frame DB34/T 12102018 2 用于放置孵化盒的木质或铁质支架,多层,长 300 cm、宽 60 c m、层高 20 cm。 3.5 孵化盘 hatchi ng plate 用于孵化鳖卵的木质、搪瓷或塑料容器,规格为 80 cm 50 cm8 cm,底部设沥水孔若干。 3.6 孵化床 hatchi ng bed 孵化箱或孵化盘中平铺介质后形成的载体,用于排放鳖卵。 3.7 稚鳖 juvenile turtle 当年孵化出壳,体重 3 g4 g 的小鳖。 3.8
6、 运苗盆 transpor ting pot 用于收集运送刚出壳稚鳖的小型塑料或瓷质容器,口径 15 cm20 cm,深度 5 cm8 cm。 3.9 蛭石 vermiculite 硅酸盐材料经高温加热后形成的云母状物质。作孵化用时其主要作用是增加通气性和保水性。 4 孵化设备及条件 4.1 室内常温孵化 孵化室面积 10 m 2 30 m 2 ,室内清洁明亮,封闭性好,安装 2 个3 个排气扇用于通风。室内配 备孵化架和孵化箱。 4.2 恒温箱孵化 适用于小规模鳖卵孵化。电热恒温箱一般长 65 cm、宽 65 cm、高 50 cm,功率 440 W,可视具体 孵化规模适当调整。恒温箱内设多层
7、隔板,每层隔板上放一个孵化盘。 孵化温度 3133,湿度 8183 ,水质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4.3 恒温室孵化 恒温孵化室面积 10 m 2 30 m 2 ,适用于大规模鳖卵孵化。配备孵化架、孵化箱、孵化盒和自动控温 装置。 孵化温度 3133,湿度 8183。室内沿长边墙建两条水槽,水槽面积占孵化室总面积的 2/3,注入 3 cm5 cm 深的水,水质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每日 8 时、18 时开窗透气两次,每次 半小时。夜晚和雨天保温防雨。 DB34/T 12102018 3 5 鳖卵采集与鉴别 5.1 寻穴 鳖卵的采集季节,每天上午 8 时9 时巡视产卵场,确定
8、卵穴位置。 卵穴特征:产卵洞穴旁沙土松动,有散落的土粒和爪印,洞口有鳖产卵后用腹部压平的印迹,覆盖 卵的沙有 “水潮痕迹 ”。发现鳖卵穴,在卵穴边插上标记,暂不采集。 5.2 采卵 一般当日下午 3 时5 时采卵。收卵容器可用 自制木箱、塑料桶或塑料盆,底部铺上 2 cm 厚的 湿润细沙或一层松软物质, 卵上加盖一块与容器相同大小的湿海绵。 同时准备一根长 20 cm、 宽 1.5 cm、 厚 0.3 cm 的竹片作为拨沙工具。采卵时依所插的标记,细心扒开卵穴,取出鳖卵。每次采卵后,填平 洞穴,将产卵场扫平,使之不留痕迹。孵化盘湿度控制在 810。 5.3 受精卵鉴别 受精卵主要特征:鳖卵产出
9、数小时后,卵壳上有一圆形白色半透明区,其边缘清晰、圆滑,随时间 推移,白色半透明区逐步扩大成白色亮区。此白色亮区即作为受精卵的鉴定标志。若卵壳上无圆形的白 色亮区,或这一区域若明若暗,轮廓不清晰、范围小,不能继续扩大,即视为未受精卵。刚采集到的鳖 卵,如看不到有圆形亮点,可暂时保存在含水量 810的孵化盘内继续观察。48 h 后,如仍无白 色透明区出现,则按未受精卵处理。 6 鳖卵运输 6.1 运输器材 鳖卵运输采用专用鳖卵运输箱运输。运输箱规格为 37 cm 50 cm30 cm 的硬纸箱。 6.2 运输方法 用鳖卵专用运输箱运输时,先在运输箱底铺一层 1 cm 的湿海绵,含水量以湿海绵拧干
10、为宜。海绵 上放置一块固定鳖卵的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规格为 36 cm 49 cm1 cm,整齐设孔径为 0.9 cm 的孔, 孔间距为 0.4 cm,竖向设置 15 孔,横向设置 20 孔。将选好的鳖卵整齐地排在孔内,每层 300 个, 上盖一块与箱底同样规格的湿海绵,依次叠加,每箱可装运十层共计 3000 枚鳖卵。 7 孵化方法 7.1 沙质介质孵化 7.1.1 孵化用沙及处理 孵化用沙粒径 0.3 mm0.5 mm。 沙子使用前用 20 g/m 3 的漂白粉溶液消毒, 所用药物应符合 NY 5071 的要求,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7.1.2 鳖卵排放 孵化箱底部铺湿沙 3 cm
11、厚,每箱排放鳖卵 1 层,每层 120 枚。孵化箱依次叠放在孵化室的水槽 上。在孵化第 45 d 时在鳖卵上加盖一层 1 cm 厚的湿沙。 DB34/T 12102018 4 7.2 蛭石介质孵化 7.2.1 孵化用蛭石消毒方法 7.2.1.1 太阳暴晒 天气晴朗时,将蛭石平铺在水泥地上暴晒 23 h,厚度不超过 2 cm,中途要翻动两到三次使蛭石 得到充分暴晒; 7.2.1.2 消毒水喷湿消毒 用 1浓度的病毒净均匀喷湿,10 min 后自然风干密封备用; 7.2.1.3 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灯距离 10 cm 左右照射,每 10 mi n 翻动一次,翻动五次以上,使蛭石都得到充分照射消 毒后
12、即可使用。 7.2.2 喷湿 用干净的清水装入手提喷壶中,边喷淋边翻动蛭石,使蛭石均匀受湿,湿度以用手轻抓时感觉有湿 感并成团,但放手即散开为适。 7.2.3 鳖卵排放 在已消毒过的孵化箱中,先铺一层 6 cm 左右厚的调好的湿蛭石,整齐摆放好受精的鳖卵后,上面 再铺一层 3 cm 左右厚的调好的湿蛭石,最后覆盖上一层消毒过的湿纱布即可。 7.3 无介质孵化 7.3.1 孵化用工具处理 孵化用无介质孵化盒,在使用前用 20 g/m 3 的漂白粉溶液浸洗消毒,所用药物应符合 NY 5071 的 要求,不得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药物。 7.3.2 鳖卵排放 孵化盒底部加注 2 cm 的水,将鳖卵整齐排
13、列在鳖卵架中的小方孔上,每盒 1 层。 7.4 日常管理 7.4.1 孵化设备平移放入孵化室的孵化架上整齐排列,小规模可使用恒温孵化箱孵化,保持气温 3133。常温孵化时,当室温达 37以上时,须采取通风等降温措施。孵化室内空气湿度控制在 8183,孵化设备湿度保持在 810。每日 8 时、18 时开窗透气两次,每次半小时。 7.4.2 夜晚和雨天保温防雨。 7.4.3 做好孵化记录。同一批次的卵放在同一孵化盒孵化,孵化时相互隔离并标记,注明产卵日期、 卵的数量和产卵场编号等事项。 7.4.4 防止鼠害、虫害。 8 稚鳖出壳与收集 8.1 稚鳖自然出壳 DB34/T 12102018 5 8.
14、1.1 鳖卵孵化积温约 36000 kw h。稚鳖出壳时间的推算公式(1)为: 36000 = 24 T D . (1) 式中: T 孵化所需天数(d); D 平均孵化温度()。 8.1.2 稚鳖出壳前 2 d,除去鳖卵上的沙,在孵化箱(盘)内放置运苗盆,盆内加清水 2 cm3 cm 深, 稚鳖出壳后即自动进入盆中。 8.2 稚鳖人工集中出壳 8.2.1 根据积温推算出壳时间,卵壳由红色变为黑色,黑色进一步消失,表明稚鳖即将出壳。此时将 卵取出放入盆中,徐徐加入 2030的清水,直至卵被完全浸没为止。 8.2.2 受降温刺激作用,稚鳖成批破壳而出。 8.2.3 将部分未出壳的卵迅速捞起,放回沙床上继续孵化。 8.3 稚鳖暂养 8.3.1 刚出壳的稚鳖待脐带脱落后置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中暂养 2 d3 d。暂养容器底面积 0.5 m 2 1.0 m 2 ,暂养密度 50 只/m 2 。暂养容器注水 1 cm 深,水质符合 GB 11607 的规定。 8.3.2 出壳后 8 h12 h 开始投喂熟蛋黄,每 10 0 只稚鳖每次投喂 1 个蛋黄,每天投喂 2 次,投 喂后更换新水。 8.3.3 及时剔除弱、残及死亡的幼体。 DB34/T 1210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孵化盘示意图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