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0702018 代替 DB34/T 10702009 绿色食品 梨棚架栽培技术规程 Green good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rame cultivation of pear 文稿版次选择 2018 - 08 - 08 发布 2018 - 09 - 08 实施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070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4/T 10702009绿色食品 梨棚架栽培技术规程。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
2、技术 变化如下: 删除第 3 章“术语和定义”; 增加第 5 章“整形与修剪”; 调整“产地环境”、“建园”、“整形与修剪”的顺序; 修改 4.5 栽植密度、4.6.1 搭建时间、5 整形与修剪; 修改 6.1 高接品种的选择、6.2 改接前的准备; 修改 6.5 嫁接时间以物候期表述; 删除 6.6.4 双舌接、6.6.5 凿孔高接; 修改 6.6.1 嫁接方法选择、6.6.2 嫁接后管理; 修改“6.8 高接梨园的整形与修剪”为“6.7 整形修剪”; 修改 8.1 人工授粉、8.2.2 疏蕾、8.2 .3 疏果、8.3.1 套袋时间; 修改“9.5.2 主要病害及防治药剂”为“9.5.2
3、主要病虫害”; 删除 9.5.2 主要病害及防治药剂、9.5.3 主要害虫及防治药剂; 修改附录 A 梨病虫害防治。 本标准由安徽省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萧县黄河故道园艺场、萧县质量技术监督局、萧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安 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凯、高正辉、王建、李英群、王继夫、刘艳春、王海燕、王向阳、纵瑞敬、 李峰、陈雨。 DB34/T 10702018 1 绿色食品 梨棚架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棚架梨的产地环境条件、建园、整形与修剪、老梨园
4、改造、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 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规程。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梨的棚架栽培。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42 梨生产技术规程 NY/T 2157 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3 产地环境条件 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
5、4 建园 4.1 园地规划设计 应符合 NY/T 442 的规定。 4.2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和梨树生长特性,选择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 4.3 授粉树配置 授粉品种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较大,具有一定的经济产量,配置比例 1:41:5,同一 园内主栽品种不超过 3 个。 4.4 定植 定植前平整土地,并根据定植密度,挖定植沟或定植穴, 一般定植沟的宽、深 60 cm80 cm,定 植穴长、宽、深各 60 cm80 cm。 选一级标准苗定植,于秋季土壤封 冻前或春季土壤解冻后栽植。定 植后浇透水,并覆膜保墒。 DB34/T 10702018 2 4.5 栽植密度 一般株行距为
6、4 m 4 m 或 4 m6 m。 4.6 棚架构造及搭建 4.6.1 搭建时间与高度 一般在定植前搭建好棚架,也可定植后 1 年内搭建好棚架。一般棚架架面高度为 1.8 m2.0 m。 4.6.2 棚架材料 棚架材料选用预制水泥柱、钢绞线和镀锌钢线等。角柱和侧柱长、宽、高为 12 cm 12 cm330 cm, 支柱长、宽、高为 8 cm 8 cm230 cm,两种水泥柱均在顶端中间留 1 cm 槽,以便固定钢绞线和钢丝; 钢绞线的规格为 6 股 10 号和 5 股 12 号两种;架面的网格选用 10 号镀锌钢线。 4.6.3 棚架结构及搭建 角柱分布于园地四个角,分别按与地面和两边的等角线
7、向园外倾斜约 45 栽埋,侧柱分布于园地 的四边,向园外倾斜与地面呈约 45 夹角栽埋,埋土深度约 130 cm,侧柱每 4 m 埋栽 1 根。棚中间 按 8 m 8 m 平行竖立支柱。在角柱上拉两个地锚、侧柱上拉一个地锚固定于地面;沿角柱和侧柱拉 6 股 10 号钢绞丝,为果园棚架的周边长;依支柱平行纵横 交错拉 5 股 12 号钢绞线,即棚架主线;然 后按 40 cm 40 cm 方格拉 10 号镀锌钢线作加密线,并固定在主线上,纵横交叉点用铁丝固定。 5 整形与修剪 5.1 整形 定干高度 1.2 m1.5 m,主枝 2 个4 个,均匀分布棚面,每个主枝安排若干个结果枝。 5.2 修剪
8、5.2.1 冬季修剪 5.2.1.1 结果枝组培养和更新 第一年 定干后对剪口下 3 个5 个饱满芽刻芽。萌芽后,按适宜的方位均衡分布,选留 2 个4 个生长的健壮枝作为主枝培养,并引缚架面,及时抹除背上、背下枝和其它枝芽,保持 主枝延长头生长,不留中心干。 第二年 依据同一行株距,主枝延长头不交叉或重叠,长度达到 23 m 时,每主枝上两侧每 隔 3040 cm 留壮芽萌发的新梢,培养为 结果枝,及时引缚在棚架上,主枝的背上、背下枝 和其它枝芽应全部抹除。 第三年 进一步调整主枝、结果枝的从属关系,直至结果枝均匀布满架面。 第四年 进入盛果期后,保持好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关系,整形修剪的
9、主要对象是主枝 和结果枝,始终保持主枝顶端的生长优势和结果枝的从属关系,延长结果的年限。主枝延长枝 先端保持 7590,结果枝顶端保持 45,疏除过密的竞争枝和其它侧枝,使结果枝条相 互间距为 3040 cm。结果枝一般 5 年更新一次。 老梨园改造,棚架树体结构,由起初的漏斗式过渡到后期的平面式的结构。 5.2.1.2 结果量控制 DB34/T 10702018 3 一般每亩留芽量 8000 个10000 个,产量控制 2000 kg 左右。 5.2.2 夏季修剪 架面新梢控制在 3 个/m 2 4 个/m 2 ,架面上过旺枝适时摘心、抹芽、拉枝、拿枝、扭梢,疏除过密 枝、交叉枝,将结果枝均
10、匀地绑缚于架面上。 6 老梨园改造 6.1 高接品种与适宜树龄 高接品种的选择与 4.2、4.3 相同。高接品种与原品种亲和性好。 6.2 改接前的准备 根据棚架梨栽培要求,截除多余或架面以上大骨干枝。 6.3 棚架构造及搭建 按新建梨园要求搭建,与 5.6 相同。 6.4 接穗的采集与贮藏 6.4.1 采集时间 春季枝接用的接穗,结合冬季修剪,冬至前采集。夏季芽接的接穗随采随用。 6.4.2 接穗的选择 在树势强壮、发育充实、无病、无虫的壮年母树上选取组 织充分、生长健壮、芽饱满的 1 年生发 育枝作接穗。 6.4.3 贮藏方法 接穗采集后,按品种分类,捆成一定数量的小捆,挂上标签,标明品种
11、及数量,然后用塑料布包好, 贮放在窑内沙藏,贮藏期窑内温度保持在 0以下、沙子湿度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标准。春季 嫁接时随取随接,取用时,用清水浸泡 1 小时后使用。 6.5 嫁接时间 高接换种一般在初春进行,梨树萌芽期开始,初花期结束,即梨芽开始膨大时嫁接,梨芽鳞片开始 脱落时嫁接结束。梨芽鳞片脱落后,梨花絮分离期不宜再进行嫁接。 6.6 嫁接方法 6.6.1 嫁接方法选择 根据树体不同部位枝条状况,选择嫁接方法。砧木直径 2 cm 以上的采取插皮接,砧木直径 1 cm 2 cm 之间的采取单芽切腹接,砧木直径 1 cm 以下的采取劈接。 6.6.1.1 插皮接 DB34/T 107020
12、18 4 首先将接穗芽下方削一长 3.5 cm5 cm 的长削面,另一面削成长约 1 cm 的小斜面,呈楔形,削 面要求平、薄,一个接穗留 2 个3 个饱满芽;其次在砧木的嫁接部位选光滑处剪断,剪口要平,在 平滑处切一竖口,深达木质部,长度比大削面短 0.5 cm1 cm,用刀轻轻拨起,然后将接穗长削面对 着木质部,从皮层切口中间慢慢插入,最后用专用嫁接绑缚带,扎紧、扎严。 对于多年生大枝(干)光秃部位,可采用韧皮部打孔插皮接(见图1、图2、图3、图4)。首先选直 径 0.8 cm2 cm 的接穗,削 1 cm 左右长削斜面,将其两侧面斜削除少量皮层,再在长削斜面背后尖 端削长约 0.3 cm
13、 的短削面,接穗留 1 个芽。然后在嫁接的部位用木工凿子打一个边长为 1 cm2 cm 的等边三角形,深度达到形成层为宜,然后去掉老树皮形成三角形的孔,并用凿子在垂直于三角形底边 中间的方向凿一长 1 cm 左右的竖线,深度达形成层,再将接穗的长削斜面朝向三角形底边,芽体对外, 将接穗插入凿孔,使接穗长削斜面两侧面的形成层所凿三角形的形成层对齐。插好接穗后,用专用嫁接 绑缚带将接穗和凿孔不留任何空隙缠紧、扎严。嫁接两周后,要经常调查芽萌动情况,一旦芽体露绿, 就要用牙签在芽部位捅一个小孔,使新梢从小孔中长出来。 图 1 接穗 图 2 打孔 图 3 插接穗 图 4 新 梢从小孔长出 6.6.1.
14、2 单芽切腹接 首先从接穗最基部 1 个饱满芽削起,在芽之间的节间两侧各削 1 个长 2 cm3 cm 的侧面,成楔 形,楔面要平整,楔形削好后再从芽上 5 mm 处剪断。然后在砧木嫁接部位截口 5 cm 处,用剪刀向下 斜削 1 个与砧木呈 45 角、深达木质部三分之一,且深度与接芽削面长度相同的嫁接口,随即将接芽 插入接口中,并使接芽外侧的形成层与砧木接口的形成层对齐,将砧木接口以上多余的部分剪掉。再用 专用嫁接绑缚带将接口包严,尤其是砧木和接穗的剪口一定要包严不漏气。 6.6.1.3 劈接 首先在接穗底芽之下 0.5 cm 处的两侧各削一刀,削面呈长楔形,上厚下薄,长度约 3 cm4 c
15、m。 有芽的一侧厚些,无芽的一侧薄些,削面一定要光滑平整。然后将砧木剪断或锯断,削平切口后在树皮 较为光滑的一面通过砧木髓心向下垂直深切一刀,切口长度应较接穗削面略长。再将接穗插入砧木,并 使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吻合,且接穗削面留 0.3 cm 露于砧木之外。最后用专用嫁接绑缚带在接口 上绕两周把口扎紧、扎严,并封闭上口。 6.6.2 嫁接后管理 6.6.2.1 解缚、除萌 待嫁接穗发芽后,及时解绑缚带,树上萌蘖除保留供补接外,全部去掉。 6.6.2.2 补接 DB34/T 10702018 5 嫁接后半月检查,对没有成活的枝条,及时锯掉一段,用单芽切腹接的方法补接,或夏季芽接;光 秃部位,
16、采取凿孔高接的方法补接;有萌蘖的部位,可将 萌蘖保留 1 个2 个,7 月8 月用芽接法 补接。 6.6.2.3 引缚 当接穗芽萌发的枝条长至 15 cm20 cm 时,在砧木和棚架钢丝上绑 1 根细竹竿,把接穗芽萌发 的枝条引缚在竹竿上,以增强抗风能力。当高度达到架面后,将枝条拉成水平,固定在架面上,同时要 根据架面的空间将枝条均匀地分布。 6.7 整形修剪 高接枝条到达棚架后,整形修剪同 5.2。 7 土肥水管理 7.1 土壤管理 应符合 NY/T 442 的规定。 7.2 施肥 使用的肥料种类及施肥量应符合 NY/T 394 的规定,同时应根据品种、树势、土质、树龄和树体需 肥规律等并经
17、过土壤肥力诊断后确定,以有机肥为主,按规定配施无机肥。 7.3 水分管理 水质应符合 NY/T 391 的规定。在果园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 60时,要及时灌水。提倡采用滴灌、 微灌渗透等节水灌溉法;雨季要注意梨园及时排水。 8 花果管理 8.1 人工授粉 初花期(即气球状花苞时)采集花粉,于盛花期(75花开放)时进行人工授粉;或适宜蜜蜂授粉 的品种,可进行放蜂授粉。 8.2 疏花疏果 8.2.1 疏花序 疏花序一般在花序分离时把多余的花序去掉,10 15 留一个花序。 8.2.2 疏蕾 疏花蕾在初花期进行,每花序留第 3 至第 5 朵花,其他疏除。 8.2.3 疏果 谢花后 1 周开始疏果,每花
18、序只留 1 个果,留果型正、果个大、果面光滑的果。每结果枝组留果 4 个5 个。 DB34/T 10702018 6 8.3 果实套袋 8.3.1 套袋时间 谢花后 15 d 左右,疏果后进行第一次套袋,一般采用白色单层小蜡纸袋,5 天左右结束;5 月底 (果实迅速膨大)前进行第二次套袋,采用双层木浆纸果袋。 8.3.2 套袋前杀虫杀菌 套袋前喷一次杀虫杀菌剂,重点喷果面,主要防治对象为梨黑星病、轮纹病及梨木虱、黄粉虫等, 可选用 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及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以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推行生物防治,按照病虫
19、害的发生规律和程度,科学使用化学防治 技术,有效控制病虫危害。 9.2 农业防治 应符合 NY/T 2157 的规定。 9.3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或缠瓦楞纸)和杀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 9.4 生物防治 应符合 NY/T 2157 的规定。 9.5 化学防治 9.5.1 药剂使用原则 使用的农药种类、施药量、安全间隔期及施药方法应符合 NY/T 393 规定。果实农药残留应符合 GB 2763 的规定。 9.5.2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梨黑星病、轮纹病、腐烂病、锈病和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梨木虱、蚜虫类、食心虫类、 叶螨和梨茎蜂等。 9.5.3 防治方法 参见
20、附录A。 10 果实采收 果实采收应符合 NY/T 442 的规定。 DB34/T 1070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绿色食品 梨病虫害防治历 表A.1 绿色食品 梨病虫害防治历 防治时期 防治对象 防治方法 萌芽前 (3月上旬) 腐烂病、干腐病和螨类、 蚧壳虫类等越冬害虫。 1刮治腐烂病、干腐病疤及粗老翘皮,对剪锯口、病疤等用治 腐灵或 843 康复剂涂抹。 2全园喷 35 波美度石硫合剂 1 次。 花序分离期 (4月初) 梨黑星病、梨木虱和蚜虫、 梨茎蜂。 1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500 倍液 + 43戊唑醇悬浮剂 3000 倍液5000 倍液喷雾等。 2春季
21、梨树萌芽开始全园挂黄板 2030 板/亩。 谢花期至幼果期 (4月中下旬5月) 梨黑星病、锈病、轮纹病、 梨木虱、蚜虫、叶螨、 梨茎蜂等。 1花后喷 43戊唑醇悬浮剂 3000 倍液5000 倍液 + 15哒 螨酮乳油 3000 倍液;或 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 + 70甲基托布津 1000 倍液 + 1.8齐螨素乳油 2500 倍液 + 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3000 倍液。 2剪除黑星病、梨茎蜂、梨木虱等病虫梢,烧毁或深埋。 果实膨大期 (6月7月) 梨黑星病、炭疽病、黑斑病、 褐斑病、锈病、食心虫类等。 1交替使用 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 (或 25
22、腈菌唑乳油 3000 倍液5000 倍液)、240 g/L 螺虫 乙酯悬浮剂 4000 倍液5000 倍液、25灭幼脲悬浮剂 1000 倍液2000 倍液(或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 800 倍液或 1甲维盐乳油 8000 倍液)等。 2挂置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梨小食心虫,安装杀虫灯 3050 亩/盏,最好连片。 果实采收前后 (8月10月) 梨黑星病、轮纹病、炭疽病、 梨木虱、食心虫类、蝽象等 180代森锰锌(全络合态)可湿性粉剂 800 倍液(或 25 丙环唑乳油 2000 倍液)加混 3苦参碱水剂 8001000 倍液 或 10烟碱乳油 800 倍液1000 倍液, 加 20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800 倍液(或 1甲维盐乳油 8000 倍液)。交替使用。 29 月中下旬在主枝上绑草或瓦楞纸诱集害虫。 休眠期 梨黑星病、腐烂病、梨圆蚧、 叶螨等。 1将果园及其附近的枯枝落叶、僵果、杂草清扫干净,集中起 来沤肥或烧毁。 2深翻果园,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3刮除老树皮,并集中烧毁。 4剪除病虫枝、干枯枝,摘除残果。 5 清园后喷一遍含油量为 45的柴油乳或波尔多液 (1: 2: 24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