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402.1-2019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分_三角帆蚌苗种繁育.pdf

    • 资源ID:1481370       资源大小:689.55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402.1-2019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分_三角帆蚌苗种繁育.pdf

    1、ICS 65.150 B 5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402.1 2019 代替 DB33/T 402.1-2003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 1部分: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reshwater mussel pearl nurturing Part1:Hyriosis cumingii reproduction and larvae nurturing 2019 - 03 - 26发布 2019 - 04 - 26实施 浙江省 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前 言 DB33/T 402河蚌育珠技术规范分为两个部分: 第 1部分:

    2、三角帆蚌苗种繁育; 第 2部分: 珍珠接种及育成技术规范 。 本部分为 DB33/T 402的第 1部分。 本 部分 依据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 代替 DB33/T 402.1-2003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 1部份: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规范。与 DB33/T 402.1-200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合并“鱼苗前准备”与“环境条件 ”为“环境与设施”; 修改了亲蚌的来源 、亲蚌的放养及培育条件 等技术性参数 ,增加了养殖尾水排放要求; 增加 了 早繁 时间 及产苗时产苗盆中钩介幼虫的密度 ; 修改了寄主鱼的投饲管理方案 。 请注意本部分 的某些内

    3、容可能涉及专利。本 部分 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 部分 由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 本 部分 由浙江省水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 部分 起草单位: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金华市九色珍珠研究所 。 本 部分 主要起草人:张爱菊、张根芳、顾志敏 、张文府 。 本 部分 历次版本 发布情况为 : DB33/T 402.1-2003。 DB33/T 402.1 2019 1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 1部分:三角帆蚌苗种繁育 1 范围 本部分 规定了三角帆蚌苗种繁育的环境与设施、 亲蚌选择、亲蚌 培育、繁殖、寄主鱼饲养、 稚蚌 培 育、 幼 蚌培育、苗种质量 要求 等内容 。 本 部

    4、分 适用于三角帆蚌苗种的生产与质量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0553 三角帆蚌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5361 无公害 农产品 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 SC/T 1077 渔用配合饲料通用技术要求 SC/T 9101 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 3 环境与设施 3.1 环境条件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染源。池塘环境、底质、水质应符合 NY/T 5361的规定。 3.2 设施要求 3.2.1 培育池

    5、池底平坦、不渗水。池面积、水深等要求见表 1。 表 1 培育池要求 类别 构造 面积( m2) 水深( cm) 淤泥厚( cm) 亲蚌培育池 室外土池,设进排水口。必要时配备 增氧设备 1334 6670 200 300 10 15 育苗池 (稚蚌培育池) 塑料箱或砖池。砖 池以塑料薄膜铺底, 同时配备进排水设施和保温棚 塑料箱: 0.16 0.24; 砖池: 1 1.5 10 15 依据蚌苗生长情况调 整,保持与壳长一致 幼蚌培育池 室外土池,设进排水口 6670 13340 200 300 3 5 DB33/T 402.1 2019 2 3.2.2 蓄水池 一般为 土 池, 兼做饵料培育池

    6、, 面积 100 m2为宜, 且 水位应高于育苗池或 幼 蚌培育池 0.5 m 1 m。 池中的 进水管口 应 扎上聚乙烯网袋(网目 16 24)。 3.2.3 繁殖 大棚 提早繁殖用大棚,宜选择钢架结构,跨度 6 m 8 m,长 50 m 60 m。用不透明农用塑料薄膜覆盖, 最高点 1.8 m 2.0 m。 3.2.4 吊养工具 3.2.4.1 幼蚌培育箱 方网箱为主,是 以 竹质材料做支架 ,用网目 2.5 cm的机织聚乙烯网片扎在支架上,制成 40 cm 40 cm 12 cm的培养箱。箱底铺一层薄膜, 厚度 0.05 mm为宜, 上铺 1 cm厚的河泥。 3.2.4.2 亲蚌培育 网

    7、笼 用网片做成的网袋,由圆形的铁丝支撑。网片网目以 4 cm为宜,底径以 45 cm为宜。 4 亲蚌选择 4.1 来源 亲蚌应来源于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或原、良种场, 种质 符合 GB 20553要求。 4.2 外观 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症。蚌体厚实,生长线宽大清晰,蚌壳鲜艳光亮, 壳顶无白化 。 受惊后两壳 闭合迅速,喷水有力。 4.3 年龄和规格 以 3龄 5龄为宜,体重 300 g 800 g、壳长 15 cm 20 cm。 4.4 雌雄鉴别 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详见表 2。 表 2 雌蚌和雄蚌的性状鉴别 项目 雌蚌 雄蚌 蚌壳形状 两壳较膨且较宽,后缘较圆钝 蚌壳较狭长,后端略尖 外鳃

    8、形状 鳃丝排列紧密 鳃丝排列稀疏 性腺颜色 生殖期间性腺呈桔黄色,用针刺后有颗粒状物质流出 生殖期间性腺呈乳白色,用针刺后有白色浆液流 出 生殖细胞显微镜特征 成熟卵子较大 , 呈圆球形 成熟精子呈蝌蚪形 ,游动能力强 DB33/T 402.1 2019 3 5 亲蚌 培育 5.1 运输 以 5 20 为宜。用竹筐或塑料箱装运。底部铺一层水草,放入亲蚌,出水口向上,逐个靠紧 , 再铺一层水草,放上蚌。依次多层摆放后加盖封固即可装运。运输时避免剧烈颠簸。到达目的地后,应 将亲蚌 及时放 入亲蚌培育池培养。 5.2 放养前准备 亲蚌培育池 在使用前 应 用生石灰消毒, 每亩( 667 m2) 用量

    9、以 75 kg 150 kg为宜。 使用时将生石 灰加适量水化浆后迅速全池均匀泼洒 。 5.3 放养 放养 亲本 密度以 每亩 ( 667 m2) 450 只 550 只为宜 , 雌雄比 为 2 4 1。把亲本 装在 培育 网笼里 , 每笼装 2 只 5 只 , 吊养深度以 40 cm 50 cm为宜 。 5.4 培育 使用施肥和加换水的方法调节水质 ,水色以黄绿色或褐绿色为宜,透明度以 30 cm 40 cm为宜。施 肥应符合 NY/T 394 要求,排放水应符合 SC/T 9101要求。经常 使用生石灰调节 pH值至 7 8。 保持 水体溶 氧量 5 mg/L以上 。 6 繁殖 6.1 时

    10、间 水温 18 30 ,最适水温 20 25 。 自然繁殖 时间为 4月 7月, 以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为宜 ; 提早繁殖 时间为 2月 4月, 以 2月下旬至 3月下旬为宜。 6.2 寄主鱼准备 6.2.1 个体选择 无病无伤,体表光滑且粘液丰富,个体重以 50 g 200 g的黄 颡鱼为宜。 6.2.2 数量 以 每 100 万只幼蚌 放养 75 kg寄主鱼为宜。 6.2.3 停食 在采苗前 应 停食 2 d。 6.3 亲蚌产苗 6.3.1 个体选择 挑选钩介幼虫成熟的雌性亲蚌,其感官质量应符合表 3要求。 DB33/T 402.1 2019 4 表 3 雌性亲蚌感官质量要求 项目 指标

    11、 外观 外鳃丰满厚实,呈褐黄色、或紫黑色与灰黄色相间 检测 用针剌入外鳃中段部位,然后顺着鳃丝方向小心地取出钩介幼虫,能带出一条连续不断的细线到壳外 6.3.2 钩介幼虫成熟度检查 将钩介幼虫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单个视野中的钩介幼虫全部或大多数破膜,且两壳巳能微微扇动、 足丝粘连,则表明钩介幼虫大多成熟。 6.3.3 产苗 洗净的雌蚌,在阴凉处露空 0.5 h后,平放在底径约 50 cm、高 20 cm 25 cm的大盆中,每盆放 10 个 20个,不叠层为宜,加清水(与池水温差不超过 1 为宜)至刚好浸没雌蚌为准。待 每升( L)水 体中 雌蚌排出的 钩介幼虫 达到 5 万个 6 万个时 ,取

    12、出雌蚌放入另一大盆中继续让其产苗。 6.4 采苗 轻搅大盆中的 钩介幼虫 使其散开。将寄主鱼放入产苗盆内,每只雌蚌通常放入寄主鱼 0.5 kg 1 kg, 进行静水采苗。采苗时间控制在 10 min 20 min,以每尾寄主鱼寄生钩介幼虫 1000 只 2000 只为宜。 采苗期间,用一个小型增氧泵给产苗盆中增氧。采好苗的寄主鱼应及时放入流水育苗池内饲养。 7 寄主鱼饲养 7.1 放养前准备 育苗池在 使用前需用生石灰消毒, 方法 同本标准的 5.2。 7.2 放养密度 以 1 kg/m2 1.5 kg/m2为宜。 7.3 日常管理 7.3.1 水 流量控制 以 300 mL/s 500 mL

    13、/s为宜。 7.3.2 适量投饲 投喂 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符合 SC/T 1077的规定。每天投饲量为鱼体重的 1% 3%,具体视水温和摄 食情况灵活掌握。 7.3.3 脱苗时间预测 依据每日平均 水温 预测 脱苗时间 。累计水温达 180 时,将要脱苗。脱苗时间与水温关系 参 见 表 4。 DB33/T 402.1 2019 5 表 4 脱苗时间与水温关系表 水温() 脱苗时间( d) 18 19 14 16 20 21 12 13 23 24 10 12 26 28 6 7 30 35 5 6 7.4 脱苗 寄主鱼在脱苗前 1 d 2 d停止投食。脱苗时先把寄主鱼从池中捞出放入盛水的容器内

    14、,将育苗池打 扫干净,加注新水至 17 cm,再放入寄主鱼。至寄主鱼鳃丝及鳍条上的小白点消失,将寄主鱼 及时 轻轻 捞出。 8 稚蚌 培育 8.1 放养 布苗 密度 每平方米( m2) 2 万 只 3 万 只 , 适宜水温 20 28 。 8.2 日常管理 8.2.1 水 流量控制 培育 池水流量 0.5 t/h 2 t/h,夜间大于白天 , 后期快 于 先期 。 8.2.2 培育条件 方法和要求同本标准的 5.4,但水色相对较清 。 8.2.3 操池 管理 脱苗后第 10 d开始 ,每隔 10 d加一次 1 L/m2的 有机质少的河泥。加入的量以不超过蚌苗直立的高度 为准。同时,每天搅动池水

    15、, 使池底 淤泥 和蚌苗分布均匀 。 9 幼 蚌培育 9.1 放养前准备 幼 蚌培育池 消毒 按 本标准的 5.2要求进行。 9.2 放养 放养适宜水温 20 28 。 规格以壳长 0.8 cm 1 cm为宜, 淘汰 壳长 0.6 cm的 个体 ,放养密度 以每箱 100 只 150 只为宜。网箱吊养深度以水下 30 cm处为宜。网箱横向间距 4 m左右为宜, 纵向间距 1 m左右为宜 。在网箱中添加河泥,厚度以幼蚌能直立为度。 9.3 日常管理 DB33/T 402.1 2019 6 水色、 pH、透明度和 溶氧量调节 的 方法和要求同本标准的 5.4,并 及时清除附着在网箱上的 青 苔等

    16、丝状藻类 。 10 苗种质量要求 10.1 稚蚌 10.1.1 外观 外壳乳白色,半透明,能看到充满消化物的后肠;生长线基本均匀,表面平整;离水时喷水有力。 10.1.2 指标 壳长 0.8 cm,规格合格率 80%;无病症,不得检出违禁药物残留。 10.2 幼 蚌 10.2.1 外观 外壳呈黄褐色、绿褐色,透明度下降; 生长线均匀光滑、平整,没有明显凹凸。帆部呈三角形;离 水时喷水有力。 10.2.2 指标 壳长 8 cm 10 cm,规格合格率 85%;无病症,不得检出违禁药物残留。 11 模式图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A。 DB33/T 402.1 2019 7 附 录 A

    17、 ( 资料 性附录)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模式图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模式图见图 A.1。 繁育场地环境与设施 厂址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无污 染源。池塘环境、底质、水质应符合 NY/T 5361规定。 繁育设施配备有 培育 池、蓄水池、繁 殖大棚、 吊养工具 等设施。 亲蚌选择与培育 亲蚌应来源于江河、湖泊等天然水域或原、良种场, 种质 符合 GB 20553要求; 体质健壮,以 3龄 5龄为 宜, 体重 300 g 800 g、 壳长 15 cm 20 cm。 培育池 放养前消毒。 放养亲蚌密度每亩 450 只 550 只,雌雄比 2 4 1,吊养深度 40 cm 50 cm。亲 本 放

    18、养后,加强日常管理,池内 水色以黄绿色或褐绿色为宜,透明 度 30 cm 40 cm, pH值 7 8, 水体溶氧量 5 mg/L以上 。 繁殖 最适水温 20 25 。 寄主鱼准 备:挑选将 无病无伤的黄颡鱼,在采苗前 停食 2天。 亲蚌产苗: 将钩介幼虫成熟 的母蚌平放在产苗盆内产苗 。 采苗:将 黄颡鱼 放入产苗盆内,每只雌蚌通常放入 黄颡鱼 0.5 kg 1 kg,进行静水增氧采苗。 寄主鱼饲养 采好苗的黄颡鱼及时放入育苗池 内。放养密 度 1 kg/ m2 1.5 kg/ m2。 池内水流量控制在 300 mL/s 500 mL/s。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依据 每日平均水温预测脱苗时间

    19、。脱苗前 1 d 2 d,停止投食。把鱼捞出放入盛水容器内,将育 苗池打扫干净,加注新水至 17 cm,再放入寄主 鱼直至脱苗完成。 稚蚌培育 放养适宜水温 20 28 。布苗密 度以每 平方米 2 万只 / 3 万只为宜。按 实际情况调节水质,同时进行操池管理 。 幼蚌培育 放养适宜水温 20 28 。放养规格以壳长 0.8 cm 1 cm 为宜,每箱放养 100 只 150 只 。网箱吊养深度以水下 30 cm处为 宜。 网箱横向间距 4 m左右 , 纵向间距 1 m左右 。 在网箱中 添加河泥,厚度以幼蚌能直立为度。 加强日常管理 。 苗种质量 要求 稚蚌: 外壳乳白色,半透明,能看到充满消化物的后肠;生长线基本均匀,表面平整; 离水时喷水有力。 壳长 0.8 cm,规格合格率 80%;无病症,不得检出违禁药物残留。 幼蚌 : 外壳呈黄褐色、绿褐色,透明度下降;生长线均匀光滑、平整,没有明显凹凸。 帆部呈三角形;离水时喷水有力。 壳长 8 cm 10 cm,规格合格率 85%;无病症,不得 检出违禁药物残留。 图 A.1 三角帆蚌苗种繁育技术模式图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402.1-2019 河蚌育珠技术规范 第1部分_三角帆蚌苗种繁育.pdf)为本站会员(brainfellow396)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