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30 B 40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49 2018 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技术规范 Technolog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pig manure by housefly maggot-assisted fermentation 2018 - 10 - 15发布 2018 - 11 - 15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49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 1.1 2009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 农业 厅提出 。 本标准由 浙江省畜牧兽医
2、与饲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 浙江省耕地质量与肥 料管理局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凤香、王卫平、王浙明、姚燕来、陈红金、 许明珠、 洪春来、陈晓旸 、朱为 静 。 DB33/T 2149 2018 1 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 标准 规定了 利用家蝇 蝇蛆 处理猪粪的处理 场 选址 、种蝇 扩繁 、 蝇 蛆 养殖与加工 、 粪渣堆肥 等 的 技 术 要求。 本 标准 适用于 饲养家蝇蝇蛆 处理猪粪 与粪渣堆肥生 产过程的 管理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3、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 NY 525 有机肥料 DB33/ 593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文件。 3.1 蝇卵 家 蝇( Musca domestica) 成虫产 的 卵 。 3.2 蝇蛆 家 蝇 卵孵化而成 的幼虫。 3.3 蝇蛹 家 蝇的 蛹。 3.4 羽化 家蝇 由蛹变化为成虫的过程。 3.5 DB33/T 2149 2018 2 种蝇 已驯化的成 蝇。 3.6 蝇笼 用于种蝇饲养的笼罩设施。 3.7 蛆槽 (池) 用
4、于蝇蛆处理猪粪的装置,其外观为 槽 状、池状或其它形状。 3.8 集卵物 用于引诱种蝇产卵并收集卵块的物料。 3.9 集 卵 器 用于 放置 集 卵物 的 开放式 容器。 3.10 基料 蝇蛆养殖所用的初始物料。 3.11 粪渣 猪粪经养殖蝇蛆后的残留物 。 3.12 处理场 用于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的场所,包括种蝇房、蝇蛆养殖车间、蝇蛆加工车间、粪 渣堆肥车间 等。 4 处理场 选址 4.1 场址建在生猪养殖场内的,应置于生猪生产区、生活管理区的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并间隔 20 m及以 上 距离。 4.2 场址建在生猪养殖场外的 ,其选 址 应 满足 : 地势高燥,通风良好,交
5、通便利,水 、电供应稳定; 距离干线公路、城镇、居民区和公众聚会场所 500 m及 以上 ; DB33/T 2149 2018 3 不应在 旅游区 、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环境污染公害严重的地区; 场址应位于居民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侧风向。 5 种蝇扩繁 5.1 种蝇房 5.1.1 种蝇房 条件 5.1.1.1 种蝇房采用隔热、保温、除湿等措施,室内温度控制在 25 30 ,相对湿度控制 在 55% 70%。 5.1.1.2 每天的光照持续时间 14 h,黑暗持续时间 10 h,光照强度以晴天室内自然光强度为宜。 5.1.1.3 种蝇房外应设置缓冲间,并安装两道门,开闭方向呈 90错开。
6、 5.1.1.4 窗户应用 孔径 0.250 mm (60目 )纱网封住。 5.1.2 蝇 笼 5.1.2.1 网孔 直径为 0.5 mm 1.5 mm。 5.1.2.2 高度宜低于 3 m,大小按实际需要设计, 每立方米饲养 家蝇 3 万 5 万只。 5.1.2.3 应安装供人员操作 的 进出 口 。 5.1.3 种蝇房面积 满足 蝇笼 放置、 蝇卵孵化 和过道 等 所需的 面积,计算公式为: M = 0.105 n . (1) 式中: M 种蝇房面积,单位为 m2; 0.105 每获得 1千克蝇蛆所需种蝇房面积,单位为 m2/kg; n 每天产鲜蛆量,单位为 kg。 5.2 种蝇来源 种蝇
7、通过引种或驯化获得: 引种: 直接从昆虫育种单位或其他养殖场引种,引种时选择个头大的蝇蛹。 驯化: 从自然环境中诱集家蝇作为种蝇,在室内驯化饲养。驯化过程中,每隔 5 代从自然环 境中诱集家蝇补充到饲养的种群中,补充比例以 20%为宜,连续补充 5 次及以上。 5.3 种蝇饲 养 5.3.1 蝇 蛹投放量 每立方米 以 3 万 5 万只 为宜,平铺于蝇 笼 中 ,厚度应不大于 3 cm。 5.3.2 饲料 固体饲料 宜用红糖, 液体饲料 宜 用鸡蛋、鸭蛋、牛奶、蛆浆等 一种或多种 与水按 1:2 1:5配比而成。 5.3.3 饲料投喂 量 蝇蛹羽化后,固体饲料按需添补,液体饲料 每天投喂一次,
8、 每万只 投喂 量宜为 110 mL 140 mL。 DB33/T 2149 2018 4 5.3.4 蝇卵收集 5.3.4.1 集卵物制备 集卵物 宜用 麦麸, 含水率宜为 60 % 70 %。 5.3.4.2 集卵器布置 集卵器宜均匀放置于蝇笼内,集卵物厚度宜为 2 cm 5 cm。 5.3.4.3 蝇卵 收集 集卵 物料宜 每天收集 2 次,间隔 12 h。 5.3.5 种蝇更换 每隔 12 天 15 天 应更换蝇笼内的种蝇 ,对淘汰种蝇进行杀灭处理。 5.3.6 蝇笼更换 每隔 12 天 15 天 应更换蝇笼 ,并清洗蝇笼。 5.4 蝇卵孵化 5.4.1 孵化 温湿度 孵化的 温度 宜
9、为 25 30 ,空气 相对 湿度宜 为 55 % 75 %。 5.4.2 孵化 收集的 蝇卵 连同集卵物平铺在孵化盆内, 厚度 5 cm, 表面覆盖 1 cm 2 cm含水率为 60 % 75 % 的麦麸,放入孵化室孵化 12 h 24 h。 6 蝇蛆养殖 与加工 6.1 蝇蛆养殖 车间 6.1.1 宜为通风、避雨、保温的单栋或连栋塑料大棚,或砖墙结构阳光棚。 6.1.2 应具有避雨、防渗和安全防护功能的集粪池。集粪池的最小容量应不小于 2 天 蝇蛆养殖所需的 粪量,其液面保护高度应大于 0.5 m。 6.1.3 蛆槽(池)地面应平整、光滑,壁高宜为 20 cm 30 cm。 6.2 蝇蛆
10、养殖 工艺 6.2.1 基料 预处理 用对蝇蛆无毒、无驱避作用的木屑、挤压粪、去脂厨余等生物质材料,调节 新鲜猪粪 ,混合物容重 0.7 g/cm3。气温 20 时 可直接使用,气温 20 时堆置 1 天后使用 。 6.2.2 蝇蛆养殖第 1 天 6.2.2.1 将预处理好的基料平铺于蛆槽(池)中,气温 20 时基料堆积厚度宜为 10 cm 15 cm, 气温 20 时基料堆积厚度宜为 20 cm 30 cm。 DB33/T 2149 2018 5 6.2.2.2 在基料表面均匀投放初孵化( 24 h)的蝇蛆,每平方米蛆槽(池)的投放量宜为 20万 50 万 只 。 6.2.3 蝇蛆养殖第 2
11、 天 将养殖 1天 的蝇蛆 连同基料均匀平铺于蛆槽(池)内 。 投喂新鲜猪粪 1 次 2 次 ,投喂 时间 以 上 次 投喂粪渣成疏松状 时 为宜 。 6.2.4 蝇蛆养殖 第 3 天至蝇蛆 与粪渣分离前 1 天 每天投喂新鲜猪粪 1 次 2 次,投喂时间以上次投喂粪渣成疏松状时为宜。蝇蛆体 色 由乳白色 转为 浅黄色时停止 投喂。 6.2.5 蛆粪 分离 6.2.5.1 人 工 分离。停止投喂且粪渣成疏松状后,将蝇蛆和粪渣的混合物归集成堆,厚度宜为 20 cm 30 cm,用工具清除上层粪渣,至剩下蝇蛆及少量粪渣。 6.2.5.2 机械分离。停止投喂且粪渣成疏松状后,将蝇蛆和粪渣的混合物放入
12、 分离设备进行分离。 6.2.5.3 将初级分离的蝇蛆和粪渣混合物过 孔径 2.00 mm (10目 )筛,获得较纯净的蝇蛆。再将蝇蛆平 摊于干燥平滑水泥池中,堆积厚度应 10 cm,让其自然排粪至体内未见明显深色物质。 6.3 留种 挑选 个大、体健的蝇蛆 置于通风 干燥 、 温度 为 25 35 的化蛹房 内化蛹,大部分蝇蛹颜色变为 深褐色时 移至蝇笼 内 羽化, 或 保存于 3 5 环境中 作为备用种蝇 。 6.4 蝇蛆加工 6.4.1 清洗 将排粪干净后的蝇蛆装入 0.250 mm (60目 )网袋中用清水冲洗,或用漂洗机进行清洗,清洗后的蝇 蛆用挤压机挤干其表面附着的水分,至 整 袋
13、蝇蛆无水流出为止 。 6.4.2 冷冻 洗净脱水后的鲜蝇蛆 于 容器内 冷冻 储存。 6.4.3 干燥 洗净脱水后的鲜蝇蛆采用微波、低温、高温烘干或冷冻干燥。 6.4.4 成 品 干蝇蛆含水率应 10 %,蛋白质含量应 50%,卫生指标应符合 GB 13078的要求。 7 粪渣堆肥 7.1 粪渣堆肥车间 7.1.1 应有避雨设施,宜采用阳光棚或彩钢棚。 7.1.2 宜采用槽式堆肥。 7.1.3 宜 配置运输车、 槽式 翻抛机、装载机、 破碎机、 自动封包机、传送 带 和烘干机等 设备 。 DB33/T 2149 2018 6 7.2 粪渣 性 状 调节 7.2.1 粪渣 pH 8.5时宜 添加
14、醋渣、柠檬酸渣、腐殖酸 等辅料调节 pH值 至 7.0 8.0。 7.2.2 粪渣 C/N值宜控制在 20:1 30:1, C/N 15:1时宜添加植物秸秆粉、木屑等生物质物料进行调 节。 7.3 粪渣堆肥 工艺 7.3.1 将粪渣放到堆肥槽内,堆高宜为 0.8 m 1.2 m。 7.3.2 定时测定堆体深度 20 cm 30 cm处的堆肥温度。 7.3.3 堆体温度大于 55 时, 1 天 2 天 翻堆一次 ;堆体温度小于 55 时 ,宜 每 3 天 翻堆一次, 。 7.3.4 定时随机取样测定堆料的 pH,当 pH 8.5时,应添加 醋渣、柠檬酸渣、腐殖酸 等酸性物料进行 调节。 7.3.
15、5 堆体温度保持在 50 以上的时间应不少于 7 天 ,或保持在 45 以上的时间应不少于 14 天 。 7.3.6 腐熟 的堆 肥产品呈 棕 褐色,无 恶 臭味, 较 松散,蚊蝇不孳生 。物料与清水按 1:10配制的浸提液 用于 种子发芽 时,发芽指数应 60%。 粪渣 堆肥腐熟度判定 参 见附录 A。 7.3.7 腐熟的堆肥产品应 进行干燥 、破碎、过筛后 存放仓库或包装出厂。 有机肥产品质量应符合 NY 525 的要求。 8 其它 管理 要求 8.1 种蝇房、蝇蛆养殖车间应不使用灭蝇药剂,蝇蛆养殖使用的猪粪应不含灭蝇药剂。 8.2 处理场外四周安装捕蝇灯,捕杀外逃家蝇。 8.3 工作人员
16、进入种蝇房、蝇蛆养殖车间场所,应穿戴工作服、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严格按技术 规范要求进行操作,注意安全生产。 8.4 蝇蛆养殖和加工车间应采取防鼠、防鸟等措施。 8.5 猪粪 收集、运输过程中应具有防溢散、流失、渗漏等措施。 8.6 污染控制 应符合以下要求: 蝇蛆养殖 车间、 粪渣堆肥 车间等重点部位 应 采取臭气防治措施 ,排放浓度应符合 DB33/ 593 的要求 。 蝇蛆 加工车间等废水宜进行农业资源化利用;向环境排放的, 应处理 达到 相关标准要求。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处置、噪声防治应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8.7 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工艺流程参见附录 B。 DB33/T 2
17、149 2018 7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粪渣堆肥腐熟度判定 A.1 粪 渣 堆肥 的 腐熟度判定 腐熟的 粪 渣 堆肥产品呈 棕 褐色,无 恶 臭味, 较 松散,蚊蝇不孳生, 物料与清水按 1:10的 浸提液 种 子 发芽指数 ( GI%) 60%。 A.2 种子发芽指数测定 方法 A.2.1 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离心机、振荡仪、培养皿、中性滤纸、大白菜或菠菜或水堇种子。 A.2.2 操作步骤 A.2.2.1 在 100 mL 蒸馏水中加入 10 g 样品,搅拌浸泡 30 min后, 4200 r/min离心 15 min, 收集 上清 液 作为 样品浸提液。 A.2.2.2
18、 在直径 9 cm的 培养皿底部垫一张中性滤纸,滤纸上面均匀放置 20 粒白菜或者菠菜或者水堇种 子,每皿注入 5 mL 样品浸提液。并以蒸馏水作为对照,每个样品重复测定 3次。将含种子的培养皿放在 ( 25 1) 培养箱内 ,避光 静置培养 48 h,统 计每皿种子的发芽率并测定根长。 A.2.3 结果计算 按下式计算。 GI(%)=(A1B1) 100/( A0B0) (%) . (A.1) 式中: GI 种子发芽指数, % A0 对照组平均发芽率, %; A1 处理组平均发芽率, %; B0 对照组平均根长, mm; B1 处理组平均根长, mm。 DB33/T 2149 2018 8 B B 附 录 B (资料 性附录) 工艺流程图 图 B.1 家蝇蝇蛆资源化处理猪粪工艺流程图 _ 粪渣槽式发酵 后熟 包装 入库 烘干 质检 种蝇养殖 蝇卵收集 蝇卵孵化 初孵化幼虫 加粪 蝇蛆养殖 猪粪收集 基料 粪预处理 鲜蛆清洗 蛆粪分离 鲜蛆烘干、冷冻 包装 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