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麦多课文档分享! | 帮助中心 海量文档,免费浏览,给你所需,享你所想!
麦多课文档分享
全部分类
  • 标准规范>
  • 教学课件>
  • 考试资料>
  • 办公文档>
  • 学术论文>
  • 行业资料>
  • 易语言源码>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麦多课文档分享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DB33 T 2139-2018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pdf

    • 资源ID:1481214       资源大小:640.02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5000积分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000积分(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需开发票,请勿充值!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DB33 T 2139-2018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pdf

    1、ICS 65.020 B 01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39 2018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matching production of tea mechanical-plucking 2018 - 09 - 18发布 2018 - 10 - 18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39 2018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 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省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省农业机械试验鉴

    2、定推广总站、中国农业科学院 茶叶研究所、浙江农林大学、绍兴御茶村茶业有限公司、兰溪市经济特产站、遂昌县茶叶技术推广站、 诸暨市经济特产站、浙江川崎茶业机械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德彪、应博凡、尹军峰、雷永宏、董久鸣、金晶、张启、何乐芝、吕闰强、 林杰、金银永、高扬、徐峰、杨晓平。 DB33/T 2139 2018 1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茶叶机械化采摘的术语和定义、茶园要求、鲜 叶采摘、鲜叶加工等方面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3、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H/T 1076 茶叶生产技术规范 GH/T 1077 茶叶加工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掸剪 一种比轻修剪 更 轻、仅剪去 机械化采摘 后采摘面上突出枝叶的修剪。 3.2 机械化采摘 适期 一轮新梢长到适合机械化采摘的时期。 4 茶园要求 4.1 茶园的建立 4.1.1 机械化采摘 茶园宜选择平地、坡度小于 15 度的缓坡地或坡度小于 25 度的等高梯地,且土层深 厚、树势健壮、无缺株断行的条栽茶园。 4.1.2 同一地块的茶树应品种一致。茶树品种宜选择发芽整齐、生长势强、种性

    4、较纯的品种;新种植 茶园,应采用无性系良种;规模茶园应注意早、中、晚生品种合理搭配。 4.1.3 新垦和改植的平地、缓坡茶园,采用条栽方式种植,以株距 30 cm、行距 150 cm、行长 40 m为 宜。 DB33/T 2139 2018 2 4.1.4 等高梯地茶园,梯面宽应不少于 200 cm,距内侧 100 cm处单行种植;每加植一行,梯面增宽 150 cm。 4.1.5 地下水位过高或低洼积水的茶 园,要修筑暗沟等排水设施,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排除积水;易 发生干旱的茶园,要增设灌溉设施,采用茶行间铺草等保水措施,增强抗旱能力。 4.1.6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茶树采摘面高度宜维持在 6

    5、0 cm 80 cm,并在行间留有 15 cm 20 cm的操作 道。 4.1.7 机械化采摘 茶园宜每隔 40 m修建一条人行道,宜在茶园四周留有 200 cm的通道, 用于 机械通行 与肥料、鲜叶等运输。 4.2 树冠培养 4.2.1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树冠要求 4.2.1.1 茶树采摘面应平整,树冠面应保持规格化形状,即与所使用的采茶机械刀片形状相一致,呈 水平状或略呈弧形。茶园冬季树冠宜保持绿叶层 10 cm以上、叶面积指数 3 4。 4.2.1.2 树冠培养应视树势状况,对茶树进行系统的修剪,达到 机械化采摘 茶园树冠要求。 4.2.2 手采茶园改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树冠培养 4.2

    6、.2.1 手采茶园改 机械化采摘 茶园,视树势状况通过系统的树冠修剪,待树冠形成平整的采摘面后, 才能实行 机械化采摘 ;没有进行良好修剪的茶园,不适宜 机械化采摘 。使用的修剪机械要和采茶机械相 配套。 4.2.2.2 生长健壮、未形成鸡爪枝、冠面比较平整、树高在 80 cm 以下的青壮龄手采茶园,用与采茶 机刀形状相一致的双人修剪机轻修剪后,再长出的新梢即可进行 机械化采摘 。 4.2.2.3 树冠高低不平,已形成鸡爪枝层, 但中、下部各级分枝健壮、树高在 90 cm以下的手采茶园, 宜进行 10 cm 20 cm深修剪,适当留养后,方可进行 机械化采摘 。 4.2.2.4 树高在 90

    7、cm 以上或树势衰老、但骨干枝仍健壮的手采茶园,需进行离地 30 cm 40 cm 的重 修剪,同时改土增肥,培养好树冠后,才能进行 机械化采摘 。 4.2.2.5 树龄较大,树势衰败的茶园,要通过台刈改造,重新培育树冠后,才能实行 机械化采摘 。 4.2.2.6 重修剪与台刈改造后的树冠培育,要使用机器进行系统的修剪和 采摘 。 4.2.2.7 手采茶园改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修剪时期,以春茶前进行为好;考虑到当年茶园收益,以春茶 早结 束早修剪,夏秋茶开始实行机械化修剪和 机械化采摘 为好。 4.2.3 幼龄茶园的树冠培养 4.2.3.1 幼龄茶园在茶苗定植后,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系统的定型修剪

    8、,第三次定型修剪用修剪机械进 行,高度控制在 45 cm 50 cm 。 4.2.3.2 茶树成龄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机械化修剪和 机械化采摘 ,每年比上一年提高 5 cm,坡地茶园宜 将采摘面修剪成与山坡面平行以利机械化采摘。 4.2.4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年间修剪 4.2.4.1 每年在春茶萌发前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 3 cm 5 cm,修剪宜在 2 月中旬至 3 月上旬 进行。 4.2.4.2 每次 机械化采摘 后的一周内,要进行一次掸剪,剪去采摘面上的硬梢、 突出枝叶。 4.2.4.3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行间与周旁,要用修边机或大剪刀及时修边,保持 15 cm 20 cm 宽的行走

    9、通道。修剪通常在秋冬季进行。 DB33/T 2139 2018 3 4.2.5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树冠更新 4.2.5.1 机械化采摘 连续进行多年后,当树冠偏高、树势衰退、叶层变薄、鸡爪枝重现时,应采取改 造措施来维持良好的 机械化采摘 树冠。 4.2.5.2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树冠改造周期,连续 机械化采摘 5 年后宜进行一次深修剪;深修剪连续进 行二次后,宜进行一次重修剪;重修剪连续进行二次后,宜进行一次台刈或换种改植。 4.2.5.3 在进行深、重修剪作业时,可从上到下分几刀修剪;修剪蓬面力求平整,树干切口清爽 ,避 免切口枝干撕裂。 4.2.5.4 采取台刈、重修剪、深修剪改造措施时

    10、,应与改土、改园相结合,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尽 可能将修剪枝叶还园或铺草覆盖。 4.2.6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留养 4.2.6.1 叶层和叶面积指数达不到 4.2.1.1规定的要求时,应适当增加留叶量。 4.2.6.2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留养方法是提早封园,留蓄秋梢,即在秋季留养一轮秋梢不采或留 1张 2 张大叶采。 4.3 肥培管理 4.3.1 机械化采摘 茶园需要有较高的肥培管理水平,应重施有机肥,适当增施氮肥。 4.3.2 机械化采摘 茶园的施肥标准,可用上年鲜叶产量来确定,每 100 kg鲜叶年施纯氮 4 kg以上,氮、 磷、钾比例按 4:1:1配施。 4.3.3 在全年 机械化采摘

    11、结束后的 9 月下旬 10 月中旬开沟深施基肥,沟深不低于 20 cm,亩 ( 667 m2) 施饼肥 150kg 以上,或栏肥、厩肥等土杂肥 3 000 kg 5 000 kg,施后覆土;并施全年速效氮肥总量 20% 的复合肥、尿素等化肥。 4.3.4 分三次施用追肥,春茶前 50%,春茶后 25%,夏茶后 25%。开沟施,沟深 5 cm 10 cm。 4.4 病虫害防治 4.4.1 机械化采摘 茶园采摘批次少、间隔期长,有利病虫繁衍,应及时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4.4.2 机械化采摘 茶园采摘面枝叶密集,药液较难喷入茶丛内部;喷药时,应 注意从树冠两侧向丛内 喷施,使药液充分达到病

    12、虫危害处。 4.4.3 机械化采摘 茶园病虫害防治技术按 GH/T 1076的相关规定执行。 4.5 园间管理 4.5.1 机械化采摘 茶园应及时松土除草或化学除草,及时清除蓬面杂草、枯枝落叶和农用投入品包装 物等异物,确保鲜叶净度和人、机安全。 4.5.2 深翻、开沟等园间作业时,应敲碎土块,平整地面,以利机手行走。 5 鲜叶采摘 5.1 采茶机和修剪机的选型配套 5.1.1 采茶机的选型要根据茶园立地条件与树冠形状来选择,平地、缓坡条栽茶园选用双人采茶机, 山地茶园、零星茶园宜选用单人采茶机;弧形树冠选用弧形采茶机,平形树冠选用平形采茶机。修剪机 的选型要与采茶机相配套,即弧形采茶机选配弧

    13、形修剪机,双人采茶机选配双人修剪机。 DB33/T 2139 2018 4 5.1.2 采茶机修剪机的配置,要根据生产规模与机械作业效率来确定,一般台时工效和年承担作业面 积分别为:双人采茶机 1.5 亩 ( 667 m2) 和 70 亩 ( 667 m2) ,单人采茶机 0.5 亩 ( 667 m2) 和 25 亩 ( 667 m2) ,双人轻修剪机 2 亩 ( 667 m2) 和 100 亩 ( 667 m2) ,单人修剪机 0.5 亩 ( 667 m2) 和 30 亩 ( 667 m2) , 轮式重修剪机 2 亩 ( 667 m2) 和 400 亩 ( 667 m2) ,圆盘式台刈机 0

    14、.4 亩 ( 667 m2) 和 200亩 ( 667 m2) 。 5.2 机械化采摘 前的准备 5.2.1 茶园在 机械化采摘 前,要及时手工采净过大过长的突出新梢,以利采摘面上新梢大小一致。 5.2.2 机手要接受上岗培训,熟读机器说明书,熟悉机械性能,熟练操作方法。 5.2.3 机器在使用前要对各零部件进行仔细检查和维护,不允许机器带病或缺件作业。 5.2.4 机械化采摘 时应准备好专用集叶袋。 5.3 机械化采摘 适期与 采摘批次 5.3.1 机械化采摘 适期应根据茶树品种、茶叶类别、生产季节、采摘批次等多种因子综合考虑确定, 如以一芽二、三叶及其对夹叶为标准新梢,即标准新梢达到 60

    15、% 80%时为 机械化采摘 适期。 5.3.2 机械化采摘 批次应根据茶树品种、茶叶类别、产品等级、新梢生育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春茶采 摘 1 次 2 次,夏茶采摘 1 次,秋茶采摘 2 次 3 次。 5.4 机械化采摘 作业要点 5.4.1 双人采茶机需配备 3 人 4 人,主机手背向机器前进方向后退作业,要目视茶树蓬面切口,并 掌握采茶机剪口高度与前进速度;副机手面向主机手,稍滞后主机手 40 cm 50 cm ,使采茶机与茶行 横向保持 15 度 20 度的夹角;余者扶持集叶袋,协助机手采摘,或装运采摘叶。单人采茶机需配备 1 人 2 人,机手目视茶树蓬面切口,掌握好切口高度。 5.4.2

    16、 每行茶树应来回各采一次,去程应使剪口超出树冠中心线 5 cm 10 cm ,回程再采去另一侧剩 余部分,两次采摘高度应保持一致,使左右两半采摘面整齐,防止树冠中心重复采摘。 5.4.3 采摘时的进刀方向,应与茶芽生长方向垂直,进刀高度根据留养要求掌握,通常以留鱼叶采, 或在上次采摘面上提高 1 cm采摘。 5.4.4 机械化采摘 作业中,保持机器动力中速运转,匀速前进。 机械化采 摘 时的前进速度,在采茶机 动力保持中速运转的条件下,以每分钟前进 30 m为宜。 5.4.5 采下的鲜叶,从集叶袋中倒入备好的容器盛装,置于阴凉处,并及时运回摊放和加工,防止鲜 叶劣变。 5.4.6 机械化采摘

    17、作业中,机手与辅助人员要密切配合,有效换袋、出叶、换行、加油,注意人机安 全。 6 鲜叶加工 6.1 鲜叶处理 6.1.1 根据 机械化采摘 鲜叶老嫩不匀、大小不一致、夹带老梗老叶的特点,鲜叶加工前宜用鲜叶分级 机对 机械化采摘 鲜叶进行分级处理。 6.1.2 应根据鲜叶的加工需要,选用相应的加工设备。 6.2 加工场所基本条件 应符合 GH/T 1077的相关规定。 DB33/T 2139 2018 5 6.3 茶叶加工 6.3.1 初制技 术要点 6.3.1.1 蒸青茶 蒸青茶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工艺与 机械化采摘 鲜叶特点相匹配,按照常规加工工艺进行初精制。 6.3.1.2 炒青 按相应的常

    18、规加工工艺进行初制。长炒青加工,杀青宜采用滚筒杀青机,揉捻宜分筛复揉,三青宜 分筛分炒。圆炒青加工,宜分筛对锅叶,筛面叶和筛底叶分别做大锅。扁炒青加工,可根据对成品茶外 形的要求,在做形后期进行茶条切断处理。 6.3.1.3 烘青 杀青宜选用滚筒杀青机 , 中档茶要分筛复揉;干燥阶段适当延长初烘叶摊放时间。 6.3.1.4 工夫红茶 萎凋宜适当缩短加温时间,延长鼓冷风时间;发酵时,适当降低室温,提高湿度。 6.3.2 精制技术要点 6.3.2.1 根据 机械化采 摘 毛茶茎梗较多的特点,应适当增加拣梗、色选等设备,加强对茎梗等的处理。 6.3.2.2 炒青、烘青、工夫红茶的精制,应在常规工艺的

    19、基础上,切茶刀口严格掌握从松到紧,做到 先分后抖,反复撩筛抖筛时适当放宽抽筋筛孔,筋梗路先切后拣改为先拣后切。 7 技术 模式图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模式图参见附录 A。 DB33/T 2139 2018 6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模式图 茶园要求 采摘 适期与批次 采摘 作业 鲜叶加工 茶园建立 树冠培养 肥培管理 宜选择平地、 15 度以 下缓坡或 等高梯地,长势 良好的条栽茶园。推荐株 距 30 cm、行距 150 cm。 品种 宜选用 发芽整齐、 生长势强的无性系良种。 树高应维持在 60 cm 80 cm,行间留有 15 cm 20 cm

    20、的操作道,以每隔 50 m设一人行道。 幼龄茶园培养:按常规方法 系统的定型修剪,第三次定型 修剪宜机剪,高度 45 cm 50 cm。 手采茶园 改造 :视树势 通过轻(深、重)修剪或台刈, 待树冠形成与采茶机适应的 平整采摘 面后实行 机械化采 摘 。 每次 机械化采摘 切口比 上次切口提高 1 cm 2 cm,每 年比上一年提高 5 cm。一般连 续机采五年宜进行一次深修 剪。 重施有机肥,增施氮肥。 大宗茶按每 100 kg 鲜叶年 施纯氮 4 kg以上,氮、磷、 钾按 4:1:1配施;名优茶可 适当提高标准。 基肥宜在 9 月 10 月开沟深施,亩施 饼肥 150 kg 以上或栏肥

    21、3 000 kg 5 000 kg;并施全年 速效氮肥总量 20%的化肥。 追肥宜分春茶前 50%、春 茶后 和 夏茶后 各 25%施用 。 采摘 适期根据茶类确 定。如以一芽二、三叶及 同等嫩度对夹叶为标准 新梢,即标准新梢达到 60% 80%时,为 机械化采 摘 适期。 批次应根据茶 树品种、茶类、茶季等综 合确定。一般春茶采 1 次 2 次,夏茶采 1 次, 秋茶采 2 次 3 次。 机械配备:选择与树冠形状对应的 弧形或平形采茶机,根据生产规模与 机械作业效率确定配置数量,一般台 时工效和年承担作业面积为:双人采 茶机 1.5 亩和 70 亩,单人采茶机 0.5 亩和 25 亩,双人轻修剪机 2亩和 100 亩,单人修剪机 0.5 亩和 30 亩。 双 人采茶机在前进时应与茶行走向呈 一定角度。主机手应倒走,行进速度 以 30 m/分钟为宜。 双人采茶机需 要来回两次才能采完一行茶树,去程 应采去不少于采摘面宽度的 60。 鲜叶分级:加工名优茶前 宜用鲜叶分级机对鲜叶进 行分级处理。毛茶整理: 采用茶叶筛分机、风选机、 色选机等对毛茶进行精制, 去除黄片、碎末茶、茶梗和 非茶杂物,提高茶叶净度和 均匀性 。 _


    注意事项

    本文(DB33 T 2139-2018 茶叶机械化采摘配套生产技术规程.pdf)为本站会员(王申宇)主动上传,麦多课文档分享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麦多课文档分享(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