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 B 05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63 2018 早稻机插育秧技术规范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seedling nursing for early-rice machine transplanting 2018 - 11 - 07发布 2018 - 12 - 07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63 2018 I 前 言 本 标准 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 起草 。 本标准由 浙江省 农业厅 提出。 本标准由 浙江省 种植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水稻研究
2、所、 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惠哲、 陈叶平、朱德峰、王岳钧、舒伟军、 徐一成、 怀燕、 张玉屏、向镜 、 张义凯、孙雄彪、占才水、许剑锋。 DB33/T 2163 2018 1 早稻机插育秧技术 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 早稻机插育秧的育秧 场地环境、育秧 设施 设 备、 育秧准备 、播种、 秧 苗管理、秧苗质 量、 起秧 、标准化模式图 等技术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 早稻机插秧苗的培育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3、本文件。 GB/T 3543.4 农作物种植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 : 禾谷类 GB/T 5262 农业机械试验条件 测定方法的一般规定 GB/T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七 ) GB/T 8321.8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八 )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原则 通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 总则 NY/T 1534 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要求 NY/T 1635 水稻工厂化(标准化)育秧设备 试验方法 DB33/T 865 农用单体钢架大棚安全技术规范 3 育
4、秧场地环境 3.1 育秧温室 应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交通方便的地块建造 育秧温室 。 温室 适宜 高度 4.2 m,室内净高 3.2 m, 外遮阳高 4.7 m,宽度及长度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温室作 为出 苗室。 3.2 钢架大棚 连栋钢架大棚或单体钢架大棚 建设应 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的田块。 大棚 质量符合 DB33/T 865 要求,棚内安装微喷灌、通风等设备。 4 育秧设施 设 备 4.1 浸 种催芽 包括 脱芒机、浸种 池、 催芽 箱 、离心脱水机等。 DB33/T 2163 2018 2 4.2 备土 包括 碎土机、搅拌机等。 碎土机 主要 用以粉碎及过筛床土 ; 搅拌机用
5、于拌肥料、壮秧剂、基质母剂 等 。 4.3 播种 主要 是 播种 流水线 ,有条件的 可 配 备 种子提升机、育秧土提升回收机、叠盘机等。 4.4 秧盘 温室工厂化育秧一般采用硬盘,硬盘规格 宜采用 30 cm盘 (9 寸 : 长 为 58 cm,宽为 28 cm,高为 2.8 cm) 或 25 cm盘( 7 寸 : 长 为 58 cm,宽为 23 cm,高为 2.0 cm;采用 软盘 时, 需配活动硬盘加衬套。采用 叠盘出苗 时 , 宜选 用带卡扣的叠盘出苗专用秧盘。 4.5 其它 根据需要配置 转运秧盘的叉车、 秧苗运输车 、 喷淋系统 等 其它设备 。各种 设施设备 按 GB/T 526
6、2和 NY/T 1635要求 测试合格。 5 育秧准备 5.1 品种选择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适宜机插的高产早稻品种。种子 质量 应符合 GB 4404.1的规定, 见表 1。 发 芽率试验按 GB/T 3543.4的规定进行。 表 1 种子 质量 种子类别 纯度 净度 发芽率 水分 常规种(籼稻) 99.0% 98.0% 85% 13.0% 杂交稻(籼稻) 96.0% 98.0% 80% 13.0% 5.2 种子处理 做好 晒种 、 选种, 宜 用 高效低毒低残留的 杀菌剂 浸种消毒,杀菌剂安全使用应符合 GB/T 8321.8和 NY/T 1276的要求。用 水稻种子 催芽箱进行催芽,做
7、到种子出芽快、齐、匀、壮 , 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5.3 育秧土准备 准备育秧土和培肥,土壤 pH值在 4.5 6.0, 粒径不 应 大于 5 mm。 培肥 宜 选用复合肥,不用尿素等挥 发性氮肥, 肥料应符合 NY/T 496要求。 备 20%未培肥 的 过筛细土作盖籽土 。 宜 选择经检测合格的水稻机 插育秧母剂或全基质。 5.4 苗 床准备 在育秧大棚内整地做床,先 清除根茬, 细碎和平整床面 , 土壤环境质量 符合 GB 15618的 要求 。在 棚 内 留好操作道, 开好 排水沟。有条件的采用工厂化立体育秧。 6 播种 DB33/T 2163 2018 3 6.1 播种期 根据 早稻
8、品种 、 各地 早稻 适宜播种期 合理安排播种,一般在 3月中 、下 旬播种 。 6.2 播种量 早稻不同类型、不同秧盘播种量应符合表 2要求。 表 2 播种量 单位为 g/盘 品种类型 30 cm(9 寸 )盘 25 cm(7 寸 )盘 常规稻 110 125 90 105 杂交稻 80 100 65 80 注: 播种量以 干谷计 6.3 播种 6.3.1 宜用流水线播种。 6.3.2 播种前 , 安装和调试流水线,运转正常后对播种量、床土铺放量、覆土量和洒水量进行调节, 直至符合要求。播种 应 合理安排和配备操作人员,保证 流水线 正常运作。有条件的可添加上土、叠盘等 机械装备。 6.3.
9、3 播种 时, 喷水施肥系统 应保持 正常 运作 ,传动皮带的松紧度适当,调节床土排量活门,使底土 厚度为 2.0 cm 2.2 cm,覆土厚度为 0.3 cm 0.5 cm;调节刷土滚,使之刚好接触到底土;调节喷水 装置,一般每盘喷水 600 mL,盘底 应 不滴水,盘面无积水,底土全湿透;调节播种量,将连续播种 10 盘种子合在一起 称重后求平均值,计算每盘播种量。播种作业质量应符合 NY/T 1534要求。 7 秧苗管理 7.1 出苗 管理 宜 采用叠盘集中暗出苗,每叠 20 盘 25 盘,整齐摆放在可控温的温室 或 大棚内,用通透性好的黑 棉布包好,温度 30 32 , 不宜超过 35
10、 , 相对 湿度 85%以上, 48 h 72 h, 待 种子出苗 立针 芽长 0.5 cm 1.0 cm后 , 直接移入秧架或苗床育秧。 7.2 苗床管理 7.2.1 温度 育秧期间温 室 或大棚 内 注意控制温度, 适宜温度 18 22 , 防止大起大落 。当 棚内 温度高于 25 时,注意通风降温炼苗。 7.2.2 水分 除苗床过干处补 水外,一般 1 叶 1 心前 少浇或不浇水,使苗床保持旱育状态。 1 叶 1 心后, 应 保持 床土湿润不发白、秧苗挺拔 ; 早晨叶尖吐水少或无吐水现象,或中午心叶卷叶时,应及时补充水分 , 一 次性浇透。温室内 相对湿度控制在 85%以下 。 7.2.
11、3 肥 料 DB33/T 2163 2018 4 看苗 适 施断奶肥。 移栽前 2 d 4 d施起身肥, 一般按每亩苗床用尿素 4 kg 5 kg, 按 1:100兑 水拌 匀,于傍晚秧苗叶片吐水时均匀 洒 施 。 7.2.4 病虫害防治 根 据秧苗病虫害发生实际情况,合理 用药 防治。 栽前 2 d 3 d宜施 药 一次 ,做到带药移栽。 农药使 用应符合 GB/T 8321.7的要求。 8 秧苗质量 8.1 壮秧标准 早稻机插壮秧应符合表 3指标。 表 3 壮秧标准 秧龄 d 苗 高 cm 叶龄 叶 茎基宽 mm 地上部 干 重 mg/株 根 系干 重 mg/株 20 25 12 15 2
12、.5 3.5 2.0 30 35 9.0 11.0 25 30 13 16 3.0 4.0 2.0 35 40 11.0 13.0 8.2 测定方法 以盘为单位, 每盘 随机取 30 株,测定苗高、叶龄、茎基宽、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等, 3 次重复。 9 起秧 秧龄 20 d 30 d时,及时起秧机插,做到 随运随插,尽量减少秧块搬动次数 , 搬运时堆放层数 不 超过 3 层。 10 标准化 模式图 参见附录 A。 DB33/T 2163 2018 5 A A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早稻机插育秧标准化模式图 图 A.1给出了 早稻机插育秧标准化 模式。 场地环境 设施设备 壮秧标准 育秧
13、温室:高度 4.2 m,室内净高 3.2 m,外遮阳高 4.7 m,宽度及长度根据实际确 定。 钢架大棚:地势平坦,背风向阳,邻近温室。棚内安装微喷灌、通风等设备。 浸种催芽装备、备土装备(碎土机、搅拌机等)、 播种机械、秧盘、其它装备(叉车、秧苗运输 车、喷淋系统等) 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 齐, 秧根盘结不散; 叶龄 2.5 叶 4.0 叶,苗高 12 cm 16 cm,茎基宽 2.0 mm。 技术操作规程 技 术 措 施 育秧准备 播种 秧苗管理 起秧 选择通过国家或省审定,适于机插的 高产早稻品种; 选种晒种, 高效低毒 低残留的杀菌剂按要求浸种消毒 2 d 3
14、 d; 做好秧床,备好育秧土或基质。 3月中、下旬播种; 播种量, 9 寸秧盘 常规稻 110 g 125 g, 杂交稻 80 g 100 g, 7 寸秧盘 常规稻 90 g 105 g, 杂交稻 65 g 80 g; 底土厚度 2.0 cm 2.2 cm,覆土厚度 0.3 cm 0.5 cm。 叠盘出苗 48 h 72 h,温度 30 32 ,相对 湿 度 85%以上; 注意控制室内温度,防止大起大落。 温度高于 25 ,通风降温炼苗; 培育标准 壮秧, 栽前做好施起身肥 及药剂防治,带药移栽。 秧龄 20 d 30 d时,及时起 秧机插,做到随运随插,尽量 减少秧块搬动次数,搬运时堆 放层数不超过 3 层。 相 关 图 片 晒种 氰烯菌酯 育秧基质 流水线播种 叠盘出苗 大棚育秧 机插壮秧 图 A.1 早稻机插育秧标准化模式图 _